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24 16:24:44| 人氣7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耐煩應指向生命對話才有意義----【愛情是什麼東西】43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當我們說:過現實生活的最重要心態就是耐煩的時候,我知道一定會有很多朋友雖承認卻也深感無奈。現實就是這樣壓在人的頭上,你不接受又能怎麼樣呢?所謂「在人屋簷下,焉能不低頭。」不止夫妻相處,乃至人間生活不處處都是如此?所以,勸人耐煩、識時務、勿強求,也不過就是一些深諳世故的老生常談罷了!尤其夫妻這麼近距離的互相依存關係,更是要相讓相忍,別講理、多包容。林洋港不是曾如此形容夫妻嗎?「有她不好過,沒她過不了。」真要學會「不痴不聾,不作家翁」,老妻嘮叨就當耳邊風的耐煩功力,悠悠日子才過得下去罷!
但本文所論卻完全不是這個意思,那種命運共同體般拴在一起的老式夫妻關係應該要揮別了,我們在新時代該談的是由生生不息的愛情所支持的婚姻生活。所以,所謂尊重現實的有限,並非指消極不得已的應付,而是認為情人們要自我期勉去善用這些現實的條件,以創造出婚姻生活的充實意義。
但情人們共同的婚姻生活可以有什麼樣的意義呢?這些意義又要如何創造出來?
針對愛情生活,我們不妨籠統稱這些由夫妻兩人共同參與而創造出來的意義為「信」。而這種創造的進行方式則不妨稱為情人間的「生命對話」。
何謂生命對話?它並不是指一般所謂的溝通或分享,因為溝通通常指彼此意見不合時的商量協調,分享則常指個人經驗的片面傳播,這些都未曾緊扣著彼此生命的相關處去勘入。而生命對話則真是在彼此生命碰觸到某一個「點」(難點、痛點、疑點、感觸點…….)之時,即順著這一碰觸的機緣去對彼此的生命作深入的探勘。於是溝通便不是意見的溝通而是生命的進入,分享便不是經驗的分享而是生命的相融了!關涉到兩生命互相求了解、求善待、求相融的對話才叫做生命對話。
但生命對話的發生機緣在那裡呢?通常就在碰到彼此生命人格、生活習性的相異處亦即彼此的隔閡點或相互限制之處。原來,雖然每個人的生命客觀來說都是有限的格局,但若你我並不相關,自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此客觀的有限並未形成主觀的限制。其次,若你我是一種權力的相關(如你是我的上司),你的生命格局便可能成為我無法逃避的外在壓力而令我委屈厭煩無奈了,這即是一種負面的限制。但情人間的生命格局之不同,卻是可以始於扞格而終於相融的,這便不該僅視之為無奈,而當視之為彼此生命可以進行對話的機緣了!
換言之,正是因為情人夫妻間的相處是基於相愛,所以人格之相異不會因各自自我膨脹而構成傾軋與忍受,反而會因自願的開放與自省而促成彼此生命人格的調整與相融,終於產生因相知相融而來的相欣相悅之情與同心一體之感。這就是生命對話在相愛的情人間所能造成的宏大效益。
而這樣的同心一體之感,當然就是愛情生活中通過辛苦灌溉經營而收穫的甜美果實。這果實即稱為「信」。
原來信就是真實的意思。它視為名詞,可以指愛情經營所成的客觀結果,於此構成愛情殿堂的一塊塊基石。若迴向情人們的主觀心境,則是指彼此心中新增的一點信心與信任。而不管客觀主觀,信都可以說是情人們在愛情生活中共同擁有的真實內容。一對情人夫妻在他們的婚姻生活中,正該每遇一次生命相左的機緣,便努力作一次化隔閡為相通的努力,一分分累積彼此在愛情生活上的共同業績。
因此我曾試造一句名言:每一度真誠相待,創造一分信任;累積一生信任,成全一樁婚姻。
在愛情的創造與滋潤之下,「耐煩」怎麼會只是無奈的經驗呢?它應是愛情不斷前行的意義創造之旅才是。

台長: 曾老師的學生
人氣(71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