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特意送給我家學姐的,希望妳喜歡喔^^
坊間民間都流傳著很多關於她的故事,真假早就難以辯認了,而國人思想的轉變、電視的傳播,更令人對她失去公平的看待。更甚者,聽過有些人斥責我在是為她開罪,顚倒是非。
我承認對她印象不錯,緣於小學時碰巧唸了駱寶王的《討武氏檄》。記得的不是裡面的內容,而是武則天讀這篇文章的反應,大為欣賞駱寶王的文采,還責怪宰相走失了讓這麼好的人才。有了個原因,為她脫罪啥的都好,因對她一向較為偏愛。畢竟一個人,特別是女人,能讓當時的朝臣折服於她,肯為她效力,這說明她自有一番魅力,總有她的長人之處吧。
喋喋不休說了這麼多廢話。Ok,進入正題。
武則天,名曌,唐武德七年﹝624﹞出生在并州文水﹝今山西﹞。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十一年﹝637﹞聽說武氏「美容正」,於是召入宮並封為才人,賜號武媚,這年武則天十四歲。
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唐太宗崩,武則天跟隨其他妃嬪於感業寺出家為尼。二十二歲的太子即位,翌年改元「永徽」﹝650﹞。高宗在當太子時就已見過武氏,不久兩人偶遇於感恩寺。當時無子的王皇后,跟蕭淑妃爭寵,於是想用武氏入宮對衡蕭氏,於是向高宗引薦。武氏於永徽二年被重召入宮,立為昭儀﹝新唐書有說高宗想廢武氏﹞,這年她二十八歲。
武氏入宮後,皇后跟蕭良仍然在高宗面前互相詆毀,爭風吃醋,高宗沒有理會而轉向寵愛武則天。王皇后開始感到不安,與母親柳氏求於巫術被發現﹝到歐陽修重編《新唐書》時,這事則算到武則天頭上,說是她誣陷皇后﹞。高宗大怒下,不許柳氏入宮,罷免中書令柳奭﹝皇后舅父﹞,並準備廢皇后,被長孫無忌、禇遂良阻止。
永徽六年十月,高宗接納李義府之策,廢皇后及蕭良娣為庶,囚之別院﹝戲曲中的冷宮﹞。後來武氏派人去縊殺她們,不久廢皇后的母親柳氏、兄長柳全信及蕭良娣的兄弟皆被流放嶺外,高宗又下令著王皇后改姓為蠎氏、蕭良娣改為梟氏,這兩人要到中宗時才恢復舊姓。這件事,在新唐書又是算到武氏頭上。在這件事上,誰知武氏是不是執行高宗的意願。唐書有記載,蕭良娣被抓去縊時曾大罵武則天,說「願阿武為老鼠,吾作貓兒,生生扼其喉」。
而根據新唐書記載,武則天還是昭儀時,生下一女,皇帝跟皇后很是痛愛,說武則天為了弄到權力,在皇后探望女皃回去時,把女兒弄死再嫁罪皇后。皇帝責怪皇后,說她與妃嬪相詆也就算了,竟還害死女兒,很過份。這事後,皇帝對武則天越來越寵愛,也有了廢除皇后之念,沒多久就封武則天為「宸妃」。而侍中韓瑗、中書令來濟以皇帝的妃嬪有規定,不可另立為由反對,於是武氏想盡辦法誣陷皇后。高宗想廢皇后改立武氏,在長孫無忌、禇遂良、韓瑗等固守大臣死諫後,皇帝有所猶豫了,但在中書舍人李義府、衛尉卿許敬宗上書後,高宗即廢王氏改立武氏為后。
關於武則天殺死自己女兒的事,我的看法是可能小孩因天冷而窒息,高宗跟武則天利用這機會誣告皇后。畢竟這種事,這年代也常見阿。
我在看新舊唐書時,真的很混亂,很多記載都有點問題,特別對照一下新舊的記載,可發現到了《新唐書》,很多罪名都算到武氏頭上了。當中也提到,當皇后跟蕭良娣成為庶人後居於別院,有天高宗心血來潮就去看這兩人。見別院很閉,只有一個洞口出入,或許一時良心發現,就叫了皇后跟淑妃。兩個被拋棄的女人一看皇帝來了,竟感動到流淚,只想高宗把別院改名為「回心院」就已滿足。高宗的回答是「朕即有處置」。
李治最後是怎處置,我們無從得知。但在《舊唐書》的后妃傳中,武氏得知後,令人杖打兩人一百,截去手足,投於酒瓶中,說要令兩人骨醉﹝「令此二嫗骨醉」﹞,幾天後兩人就死了。兩人死後,武則天整天看到兩人披髮瀝血,就像死前的模樣,很害怕,用了巫術祝禱後還是會看到,因此就常住在東都了。
這件事若是真的,武則天很是殘忍,但高宗呢,怎沒見人影了,殺她兩人到底出自誰的心意,則無人知曉了。我覺得人的生命力還真強,在被截去手腳後,在那年代,別說是打個破傷風針,不知怎消毒咧,竟可撐個三五天。
很多野史或小說﹝特別是現在出現更多的濫情小說﹞,把李治身不由己的懦弱的皇帝,還偷偷去看她兩人。很可笑耶,把她們廢為庶人打入冷宮的是李治,武則天只是順著他的意願去執行。若李治真的那麼念舊,就不會在她們死後還做出那種侮辱性的改姓行為,決定權始終在皇帝手上。武氏能回宮,並在入宮短短十九個月內,能除去皇后、長孫集團,說是武氏的功勞,還不如說是李治的無情。我認為當初若沒李治的鼓勵跟默許,王皇后應不敢叫武氏入宮吧,也許那時李治就想廢后咧。
在這當中有太多的政治現實,李治登基後,朝廷中仍充斥著很多元老大臣,覺得自己控制不了,朝臣又不能相信。王皇后的政治背景太大了,李治根本不會相信她,但又沒有好的對策,殺人應該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看他殺褚遂良、韓瑗、甚至是從小抱他的舅父長孫無忌,就可知他的本性。
在所有人當中,只有聰明的武則天能信任,沒有複雜的政治背景,又不會脫離掌握。武則天是最好的代言人、執行人,他不敢做的、想做的、不敢殺而又想殺的,武則天都能擔任,又做得漂亮,重點是武則天沒政治背景,於是李治很放心地委以大權。
而在立武氏為后一事,長孫無忌、褚遂良以武氏出身低微,不足以當后為由極力反對,為何印象中「軟弱」的李治最後能堅持而立之。別忘了在中國,皇帝才是最終的法律。
在當時,所謂出身的高貴要看你是否出於士族﹝以隴地為主﹞,階級觀念很重,庶族很難有出頭日。史書也只有記載她的父親,再之前就沒了。但她的出身並不低微,她母親的娘家為隋朝宗室,外祖父楊達更官拜宰相。別忘了,李淵起兵時,是以替隋炎帝報仇,再逼禪讓,而李氏一族跟隋朝楊氏一族本來就有表親,所以武氏的出身並不低微。
武父本是一個木材商人,在李淵起兵時曾幫過他,入唐後才能當個小官。武父叫武士擭﹝他的名字很亂耶,舊唐書就有兩個名,一個是士鷿一個是士皞,而新唐書則叫士皞跟士擭,我也不知到底是啥@@﹞,社會地位很低,為了提高社會地位,把正妻相里氏貶為妾氏,改娶武則天生母楊氏為妻。相里氏的兒女也因此而由嫡變庶,這在封建社會是一個很大的羞辱,因而很痛恨武則天﹝真怪,不是恨老爹咧﹞,對她極盡欺負,造成日後武則天掌權後報復的誘因。
上元元年﹝674﹞高宗稱天皇,武氏稱天后,時朝政多出自武氏之手,並稱「二聖」。弘道元年﹝683﹞十二月,李治死皇太子顯即位,遺詔軍國大務要武氏聽決。準備翌年改元「嗣聖」,武則天被尊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嗣聖元年﹝684﹞二月廢皇帝為廬陵王,並軟禁改名為哲。又廢皇太孫重照為庶人。相王李旦登基,居在別殿,武氏繼續臨朝稱制。這年有三個年號,「嗣聖」、「文明」、「先宅」。
以唐為正統的人不滿武則天擅政,開始反了。駱寶王寫了著名的《討武氏檄》,李敬業﹝原名徐敬業,李勣之子﹞、唐之奇募兵十萬殺楊州大都督府長史陳敬之,據州欲迎廬陵王,三個月就被平定。
《討武氏檄》中數落得最重的是武則天嫁給兩父子,不知羞恥。但娶父親的小老婆的李治,責任不應由武則天負責吧,可是身為李唐臣子的駱寶王,當然不便、也不敢指責皇帝犯錯,只好說是武則天媚主了。同樣的再嫁,為何漢代的王昭君沒人說咧,因為愛國??
武則天在685年要皇帝改元為「垂拱」,這年她的男寵薛懷義出現了,而她正好六十一歲。薛懷義本姓馮名小寶,是洛陽的一個無賴。長像應該不算,也應高大威猛,因他能輕易搭上很多富戶人家小姐,連公主也不例外。武則天召他入待後,覺得不錯,就叫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紹通拜馮為義父,改名薛懷義,還派他去當白馬寺的主持,大建佛寺,大塑佛像,登時使這個市井無賴成為顯赫一時的僧侶大地主,終因過於跋扈而失勢。
垂拱四年﹝688﹞夏四月,武承嗣偽造款書於洛水,佯瑞石「聖母臨人,永昌帝業」,遣唐同泰獻之,武則天將這石名為「寶圖」。五月加尊為「聖母神皇」,七月改「寶圖」為「天授聖圖」,又封洛水神為顯聖及立廟,十二月還去拜祭一番。這時,李唐宗室的韓王元嘉不滿武則天仍掌握重權,起兵反武欲迎還中宗。琅邪王沖及越王貞首先發難,可惜其他諸王不能接應,皆敗,元嘉及魯王夔自殺。因為這樣,武則天開始誅殺李氏宗室,其他人都被誅,年幼的都被流放嶺南。這個可參考柏楊的一本書,好多人@@,同時要佩服李氏父子的生殖力。
永昌元年﹝689﹞十一月,依周制改曆,改永昌元年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十二月為臘月,舊正月為一月;作曌、卍、囝等十二字,自名曌﹝意為日月當空﹞,改詔書為制書。開始大改朝服,而祭祀時以睿宗為亞獻,太子終獻。御史傅遊藝率關內父老請革命,改帝氏為武,又威脅群臣要跟隨,說百鳳聚集上陽宮,連朱雀也在朝堂上。身為皇帝的李旦也很不安,加入要求武氏改號的隊伍。這時武則天已勝券在握,於載初元年﹝690﹞九月九日,改唐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尊號為「神聖皇帝」,皇帝被貶為皇嗣,這年她六十六歲。
天授二年九月,洛州司馬狄仁儏升為平章事。天授三年四月改元為「如意」,禁天下屠殺。九月時武則天生了兩顆新牙齒,遂改元為「長壽」。這年﹝692﹞十月,打敗入侵安西四鎮﹝龜茲、于闡、疏勒、碎葉﹞的吐蕃兵,更在702年置北庭都的護府,直接控制西域。
長壽三年五月,加尊為「越古金鑰聖神皇帝」,再改元「延載」。延載二年,武三思率領諸蕃及朝中大臣請作天樞﹝當中最重要是九鼎﹞,以黜唐興周,制許,署曰「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到證聖元年四月才完成,因夷猶長及百官名字恉刻在上面,可惜在開元二年﹝714﹞被廢了。
證聖元年﹝695﹞春一月,上尊為「慈氏越古金鑰聖神皇帝」,再改元。春二月,去掉「慈氏越古」尊號太后,又自加號金輪聖神皇帝,置七寶﹝金輪寶、白象寶、女寶、馬寶、珠寶、主兵臣寶、主藏臣寶﹞廷,率大朝會則陳之。秋九月親祀南郊,加尊為「天冊金鑰聖神皇帝」,又再改元﹝好煩咧,整天改@@﹞為「天冊萬歲」。萬歲登封元年臘月,又改元「萬歲登天」。登天二年﹝698﹞十月,狄仁傑開始出現,任平章事。聖歷元年﹝698﹞正月改元,夏五月禁天下屠殺。聽從狄仁傑之言於九月召廬陵王哲還東都,立為皇太子,改名為武顯。登封元年春二月,封皇嗣李旦為相王。命寵臣張易之及其弟昌宗建控鶴府,不久又改為奉宸府,官職在御史大夫之下。登封二年秋七月,武則天知道不能立武氏家人為王,天下人必定反之,擔心死後,諸武會被清算,於是叫皇太子、相王旦、武三思、武攸寧、太平公主誓明堂,告天地,為鐵券使藏史館。
登封三年夏四月,武以病瘉為由,大赫天下及改元「久視」﹝700﹞,停止金鑰等尊號。六月,不知為何下了一道詔書,制曰「隋尚書令楊素,昔在本朝,早荷殊遇。稟凶邪之德,有諂佞之才,惑亂君上,離間骨肉。搖動塚嫡,寧唯握蠱之禍;誘扇後主,卒成請蹯之釁。隋室喪亡,蓋惟多僻,究其萌兆,職此之由。生為不忠之人,死為不義之鬼,身雖倖免,子竟族誅。斯則奸逆之謀,是為庭訓;險薄之行,遂成門風。刑戮雖加,枝胤仍在,何得肩隨近侍,齒列朝行?朕接統百王,恭臨四海,上嘉賢佐,下惡賊臣。常欲從容於萬機之餘,褒貶於千載之外,況年代未遠,耳目所存者乎!其楊素及兄弟子孫已下,並不得令任京官及侍衛。」狄仁傑在這年九月卒。冬十月,歷法恢復正朔,以一月為正月為歲首;十二月又許百姓可用牲畜祭祀。
大足元年﹝701﹞春正月,制改元。冬十月,駕幸京師﹝武則天長住的洛陽稱神都﹞大赫天下,改元為「長安」。在開元之治中的人物,大多都是在武后朝就己被提拔之人,諸如姚元崇、宋璟、張柬之等等,最大的得益者應是「開元之治」時的天下人。
題外話,在大足元年,李顯的女兒永泰郡主﹝17歲﹞因討論武則天男寵的事件,被賜死,大陸在幾年前﹝忘了真確時間@@﹞找她的墓地,證實她是死於中毒。
神龍元年(705)春正月,皇太子連同張柬之趁武氏病重,先率兵拿下張易之兄弟;繼而宣佈由皇太子監國,控制機構,武則天於二十四日傳位於皇太子,居在上陽宮。在這前已有很多歸政李唐,傳位太子的聲音,武則天並沒像之前那樣動不動殺人,或許她也覺得無所謂了,而新皇仍尊她為「則天大聖皇帝」。冬十一月二十六日,則天將死,遺命要祔廟歸陵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當日即崩於上陽宮,年八十三,謚曰「則天大聖皇后」。神龍二年五月庚申,祔葬於乾陵。
睿宗即位後追尊為「大聖天后」,改號為「則天皇太后」。
木刻
到這裡,基本上關於武則天的事都說完了,因篇幅有限,下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