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皇寶懺釋義 顯果報第七
今生能大富大貴、高官顯祿的人,過去生是做了什麼事,才能有這樣的果報呢?且看下面的講解。
下面講到,善惡因果的情況。這裡有五小段,第一是善報的九條。
「所以經言 為人豪貴 國王 長者 從禮事三寶中來。」
《佛說罪福報應經》裡記載,這輩子如果是生為有錢、有地位、有權勢的顯貴之人,或是當國王長者的人,都是因為過去累世曾經禮敬、恭敬、奉事佛法僧三寶的因素。因為三寶是一切中最尊貴的,能夠恭敬三寶、服侍三寶,所以也得到最尊貴的地位。
貴是尊貴、顯貴,國王在人世間是最高地位的。長者依《翻譯名義》有十德。
一是貴姓。也就是指有功勳、勳戚尊貴之人。
二、位高。地位很高的卿相宰輔之人。
三、大富。寶貨豐饒,所需具足的富人。
四、威猛。威嚴厚重,人人所敬畏。
五、智深。智慮深遠,品格超群,所謀劃之事都非常妥當。
六、耆年。年紀大,德望重,人所尊仰之老者。
七、淨行。持心律己,清廉公正潔白,以身作則,所行如言。
八、禮備。威儀行為安詳有序,為世人所瞻仰。
九、上歎。才德兼備,言行可則,為在上者所嘆服。
十、下歸。謙以處己,對待眾人寬大,為在下者所歸向。
具足這十德中的任何一德、二德,甚至十德,就叫做長者。
三寶是指佛法僧三寶。能夠禮事、恭敬、供養三寶的人,來生來世當為豪貴之人,或國王、宰輔、長者。
波斯匿王是個心地仁慈,愛護百姓的賢明國王,他不僅篤信佛教、恭敬、供養三寶、廣修布施,還經常親近佛陀,聽經聞法,是當時佛教的大護法。
波斯匿王有一女兒,名叫「善光」公主,人聰明,長相又端正,父母極為憐愛,全王宮的人也對她又愛又敬。
有一天父王對著愛女說:「由於我威權力的緣故,妳才能得到王宮上上下下的愛敬。」公主回答父王說:「不是這樣的,父王。我依自己善業之力而得到大家的愛敬,不是依靠父王。」國王連著問了三次,公主都是這樣的回答。國王聽了非常的生氣,就說:「我今天就要試試到底是妳自己的善業力?還是我的威權力?」
於是命令左右侍從:「到城中找一個最下賤貧窮的年輕乞丐,帶回王宮見我。」過沒多久,侍從在城中找到了一個又髒又臭的窮乞丐,向國王覆命。波斯匿王便將善光公主許配給這個窮乞丐,並說道:「如果你是憑藉業力享福,與我無關,從今以後,便可證明。」善光還是不卑不亢地回答:「是女兒業力。」說完,兩人便離開了王宮。
乞丐青年不知哪來天大的福報,娶到美麗賢慧的公主為妻,心中十分歡喜卻又有些茫然,全然沒想到生活的問題,但善光公主卻一點也不擔心。善光先問他:「你的父母是否還健在?」乞丐青年回答:「我的父親曾是舍衛城第一長者,可惜父母及親人早都已經往生了,所以我才會失去依靠,流浪街頭當乞丐。」善光又問:「那你還知道老家的位置在哪裏嗎?」他說:「知道是知道,但是那裏的房屋年久失修,早已倒塌,只剩下空地了。」善光告訴他:「我想去看看,請你帶路好不好?」於是乞丐便帶著善光回到了舊宅。
善光沿著宅第走了一圈,所到之處,地面竟神奇地開始下陷,地下埋藏的寶藏自然浮現出來。乞丐青年從不知道原來父母親埋了這麼多寶藏在地下,驚訝地說不出話來。於是兩人便用這些珍寶來蓋房子,不到一個月,房子蓋好了,屋裏的奴婢佣人更是多得數不清。
話說波斯匿王把善光嫁給了窮乞丐以後,氣也漸漸消了,有一天突然想到善光現在不知道過得怎麼樣了?於是便問屬下善光的情況。屬下回答:「她現在住的地方和財富,與王宮不相上下。」波斯匿王感嘆地說:「佛曾經說過:『自作善惡,自受其報,』果真一點也不錯。」當天,善光公主請丈夫到皇宮邀請父王至家中。波斯匿王一到善光的新家,發現屋子裏的陳設裝潢,竟比皇宮還要氣派莊嚴,是他從來沒見過的,十分讚歎。善光知道自己說過的話的確是真的,於是告訴父王:「因為過去修行善業的關係,今生才有這樣殊勝的果報。」
波斯匿王離開了女兒的家,便到精舍請問佛陀,「善光過去是修了什麼福報,使得她今生得生王家,而且身有光明呢?」佛陀告訴波斯匿王:「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名叫毗婆尸佛。毗婆尸佛入涅槃後,當時的國王槃頭王造了一座七寶塔供養佛舍利,而國王的第一夫人則供養一頂珍貴的天冠,放在毗婆尸佛的造像上。另將天冠中的如意寶珠,鑲在佛龕上方的棖門中央。如意珠光明熠熠,普照十方,夫人見此勝相而發願言:『願我將來身有紫磨金光,尊榮豪貴,不墮三惡八難之處。』」
「當時這位第一夫人即是善光。後來,善光在迦葉佛出世的時候,又準備了種種天廚妙味、上好飲食,欲供養迦葉佛及四大聲聞弟子。她的丈夫看見了,便想要阻止她。但善光勸丈夫說:『請你不要阻止我,讓我有這個機會供養迦葉佛,使如來受此供養,身心安樂。』丈夫聽到善光這樣說,便不再阻撓。當時的丈夫亦即今日善光的丈夫,由於前世阻止他人供養三寶,因此今生遭遇貧窮的果報。又由於他後來不再阻止善光供養,所以今生必須借由善光的福力因緣,才能得到大富貴,假使沒有了善光,他又會回復貧賤的生活。善惡業報,因果歷然,絲毫不爽。」
波斯匿王聽完了佛的開示,豁然開朗,對因緣果報之理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於是向佛頂禮後,便歡喜地離開。
「為人大富 從布施中來」
今生如果是有錢財的大富人家,都是過去行布施得來的。
布施是一種付出,而在付出前要有捨己為人的發心。發心為了利益他人而付出,付出自己喜愛的、執著的,佛法裡說三輪體空。不執著布施的財物,才能布施得心甘情願。不執著“我”在行布施,才不會計較有沒有功德。不執著“他”是被我布施的人,這樣才能不求回報。如此的布施才是清淨的布施,才不會有煩惱。
在《佛說布施經》裡說:「供養三寶可得五種利益:身相端莊;氣力增盛;壽命延長;快樂安穩;成就辯才。」清淨的供養布施,當下遠離貪嗔癡煩惱,得清淨心。也因此生生世世與三寶結清淨善緣,功德無量無邊。所以諸福田中以供養三寶福田最勝。
就布施的種類而言,有財施、法施、無畏施。
財施是指錢財的布施供養;法施,是能宣說佛法,令人聽聞解脫煩惱。無畏施,是指能施予人遠離恐怖憂懼,例如安慰話語或關懷的態度,這些都是布施的種類。
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句體諒的話;一個體貼的動作;一個善意親切的眼神,一個幫助別人的動作,都是在行布施,週遭的人也會因為這樣,心情、心念都得到良好的提昇。本著這樣的發心而布施言語、笑容,就是一個慈悲的發心、利他的發心。日久功深,就是圓滿的人際關係,週遭都是善緣、也是助緣,這樣的人生也會愈過愈順遂、愈過愈光明。
從前有位狡詐又視財如命的財主。
某年,他找了個長工,這人既不斤斤計較又不貪便宜,人稱“憨呆”。
憨呆在年初剛來時,財主答應說一年的工錢五貫錢。憨呆在這一年裡勤奮地的幹活兒,任勞任怨,從來沒一句怨言。
年終時,找財主領工錢。財主昧了良心給憨呆一貫錢。
憨呆問:「不是要給五貫錢嗎?怎麼成了一貫錢?」財主雙眼一瞪,怒道:「當初說的明明是一貫錢,哪裡是五貫錢?」憨呆也沒再堅持,拿著一貫錢就走了。
等憨呆空手回來時,財主覺得奇怪,上前問道:「幹啥去了,給你的那一貫錢呢?」憨呆回答:「我把它布施給廟裡,老和尚親自為我祈福,說我做了『大布施』呢。」只見財主咧嘴大笑道:「你未免太往自己臉上貼金了吧,每年我往廟裡送了五貫錢,才得了一位小和尚為我祈福,,並說我是個『小布施』呢,你一貫錢會是『大布施』?騙人的吧?」財主根本不相信。
憨呆一本正經的說:「真的,我才走到廟門口,老和尚就在門口等我,並往裡面喊,送『大布施』的來了,上等好茶伺候!」
財主這下頓時火冒三丈,因為他每次去布施時,一到廟門前,就小和尚往裡面喊,「送『小布施』的來了,茶水伺候!」想到這裡,怒氣沖沖的財主,要到廟裡找人理論!
怒髮衝冠的財主趕到廟門前的時候,出乎意料的是,老和尚早已在廟門笑容滿面的迎接他了。他把滿腔怒氣一股腦拋向老和尚。老和尚見他發怒,只是手捻鬍鬚,微笑不語。待他訴完,老和尚便領他到禪堂淨室,讓他坐下,倒上一杯香茶,讓他消氣。他哪裏喝得下茶水,只是坐在那裏出悶氣。老和尚見他如此,便說道:「合上雙眼,我讓你消消氣。」
他白了老和尚一眼,合上雙眼,心想:「看你能耍啥花樣?」只覺得老和尚用手指頭在他兩眉中間點了一下,立時,一個奇異的景象映入腦海中。只見一座望遠無際茂盛的良田,裏頭有一座高貴的莊園,到處都看到有正在工作的,衣著整齊的僕人。
在富麗堂皇的大堂裡,坐著一位儼然一副大富大貴之相的男士,定睛一瞧,竟然是他家長工憨呆!
正在納悶著,忽聽一陣吆喝聲傳來,聞聲尋去,發現聲音是從莊園角落的磨房裡傳出的。進到裡面,看到一個長工正在用鞭子抽打著一頭瘦得皮包骨的瞎眼驢拉磨呢。又發現那驢身上竟然有字!仔細一看,竟然是自己的名字!他大吃一驚,猛然睜開眼來……
財主不解,忙問原由。
老和尚沉思少許,說道:「人在陽間生命結束後,都要輪迴的。輪迴的下一去處是什麼,完全由生前的所作所為決定。剛才看到的情景是你和憨呆的下一世。只因你為了錢財不擇手段,淨是幹些損人利己的缺德事,再這樣下去,下世你將無法再轉生成人了,只能落入畜生道,轉個一直拉磨的瘦得皮包骨的並被抽打得瞎眼驢!」
他仍是不解,又問:「哪為什麼憨呆,他一個長工,怎麼會當上大福大貴的員外呢?」
老和尚回道:「別看人家這世當長工做下人,可他不把吃虧當回事,一輩子積德,不損德。就拿你答應給他五貫錢,你卻昧了良心給他一貫錢,你說你幹的這是什麼事?雖然人家僅拿一貫錢來布施,可那是他誠心誠意,把所有的財產拿來歡喜布施的。那你呢,雖說每年送五貫錢來布施,可這僅是你巧詐取奪所得千萬分之一呀!我派個小和尚給你唱成『小布施』,還頗為勉強呢。」
財主聽著聽著,身上驚出一身冷汗,忙問:「有怎麼改變我下一輩子的命運?」老和尚見他開竅了,微微一笑,「積德行善,寬待下人,作好事,今生不得來世得,切記啊,好自為之。」
財主趕緊回去,找來了憨呆,補足了五貫錢給他,又加一瓶油作為道歉。
當天夜裡,財主做了個夢,夢見了在廟裡老和尚讓他看到的景象,在那莊園的磨房裡,依然是那頭身上有自己名字的瘦得皮包骨的瞎眼驢,吃力地在拉磨,所不同的是旁邊沒有了那個抽打牠的長工了,這樣還錢給憨呆的一個動作,就減少了被鞭打的果報。一夢醒來,他的心裏頓覺舒暢了許多。他發下重誓,決心痛改前非,這一輩子決定要積德行善。
不久,財主成了人見人誇、遠近聞名的大善人。於是,「小布施」和「大布施」的佳話流傳開來,一直流傳到現在,還盛傳不疲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