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4-30 05:09:49| 人氣2,089|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幸福課 (下)


 

  在課堂上,本-沙哈爾不斷地向聽講者發問:

 

  我們可以不停地追問「為什麼」,來反思自己所追求的東西:可以是大房子、升職或任何其他的目標。看看要問多少個「為什麼」,才能落到「幸福」的追求上?問問自己,我做的事情,對我有意義嗎?它們給我帶來了樂趣嗎?我的心,是否鼓勵我去做不同的嘗試?是不是在提醒我,需要徹底改變目前的生活?

 

  本-沙哈爾的哲學老師在他畢業時,給了他一點忠告:「生命很短暫,在選擇道路前,先確定自己能做的事。其中,做那些你想做的。然後再細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最後,對於那些真正、真正想做的事,付諸行動。」

 

  本-沙哈爾也這樣教他的學生,如何尋找能發揮自己優勢和熱情的工作。

 

  用以下三個關鍵問題,先來問問自己:一,什麼帶給我意義?二,什麼帶給我快樂?三,我的優勢是什麼?並且要注意順序。然後看一下答案,找出這其中的交集點,那個工作,就是最能使你感到幸福的工作了。

 

  10多年前,本-沙哈爾遇到過一個年輕人。他是一名律師,在紐約一家知名公司上班,並即將成為合夥人。坐在他的高級公寓裡,中央公園的美景一覽無餘。年輕人非常努力地工作,一周至少干60個小時。早上,他掙扎著起床,把自己拖到辦公室,與客和同事的會議、法律報告與合約事項,佔據了他的一天。當本-沙哈爾問他,在一個理想世界裡還想做什麼時,這名律師,最想去一家畫廊工作。

 

  「難道,現實世界裡找不到畫廊的工作嗎?」年輕人不是的。但如果在畫廊工作,收入會少許多,生活水平也會下降。他雖對律師樓很反感,但覺得沒其他選擇。

 

  因為被一個不喜歡的工作所捆綁,所以他天並不開心。在美國,有50%的人對自己的工作不甚滿意。但本-沙哈爾認為,這些人之所以不開心,並不是因為他們別無選擇,而是他們的決定,讓他們不開心。因為他們把物質與財富,放在了快樂和意義之上。

 

「金錢和幸福,都是生存的必需品,並非互相排斥。」他

 

  他進一步說,通常在越感興趣的事情裡,人就越能發揮自己的天賦,越能做得持久。人一旦有了熱情,不但動機堅定,連做事效率也會提高。舉例講,一個熱愛學習的學生,可以在學習中享受創造的愉悅,而這快樂的成果,還可以幫他取得好成績,助其獲得未來的幸福。在親密關係中也一樣,兩個人共享著愛情的美好,並促進彼此的成長和發展。

 

  許多研究表明,一個幸福的人,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上都會很成功,包括婚姻、友誼、收入、工作表現以及健康。幸福與成功,存在強烈的相互作用,無論是工作上還是感情上的成功,可以帶來幸福;而幸福本身,也能帶來更多的成功。

 

  本-沙哈爾總結出這樣三種工作境界:賺錢謀生、事業、使命感。

 

  如果只把工作當成任務和賺錢的手段,就沒有任何的個人實現。這樣天去上班,只是必須而不是想去,他所期盼的,除了薪水,就是節假日了;把工作當事業的人,除了注重財富的積累外,還會關注事業的發展,如權力和聲望等。他們會關心下一個升職的機會,期望從副教授到終身教授、從教師到校長、從職員到主管、從編輯到總編輯;假如,把工作當成使命,那工作本身就是目標了。薪水、職位固然重要,但他們工作,是因為他們想要做這份工作,動力源自心。工作是一種恩典,而不是為人打工。他們對工作充滿熱情,在工作中自我實現,獲得充實感。他們的目標,正是自我和諧的目標。

 

  有一項研究,是針對醫院清潔工的。一組人覺得自己的清潔工作很無聊,沒意義;但另一組人,覺得很有意義,做得很投入。他們與護士、病人以及家屬交談,想辦法讓醫院員工、病人舒適。他們看待工作的角度更高,並在其中找到了意義:我不僅僅是個倒垃圾和洗衣服的人,正是我的工作,讓醫院正常運轉,幫助病人更快地康復。

 

  就像第二組人,由於在日常工作中找到了使命感,因而從中也得到了更多的意義和快樂,他們與服務對象的關係,也不再是簡單的金錢關係。有時候,人們並沒有換工作,或改變工作環境,他們所做的,只是賦予了工作本身更多的意義,從中發現樂趣,因而也提升了幸福感。

 

  可以想像,一個因為家長的壓力而學法律的人,是無法在其中找到長久快樂的;相反,如果是基於對法律的熱愛而成為律師的話,那他在維護公義的同時,也會覺得很幸福。

 

  「一個在工作中找到意義與快樂的投資家,一個出於正確動機的商人,對要比一個心不在焉的和尚,高尚和有意義得多。」本-沙哈爾篤定地

 

  不同的人,會在不同的事裡找到意義。如創業、當義工、撫養子女、行醫、甚至是打傢。重要的是,選擇目標時,必須確定它符合自己的價觀、愛好,符合自己心的願望,而不是為了滿足社會標準,或是迎合他人的期待。「真我的呼喚」,就是使命感。

 

  「那真是神奇的時刻。」本-沙哈爾用一段話,描述這種美妙的體驗:我甚至形成了一種迷信,世上確實有看不見的力量在幫我。只要你追隨自己的天賦和心,你就會發現,生命的軌跡原已存在,正期待你的光臨,你所經的,正是你應擁有的生活。當你能感覺到自己正行走在命運的軌道上,你會發現,周圍的人,開始源源不斷地帶給你新的機會。

 

「在追求有意義而又快樂的目標時,我們不再是消磨光陰,而是在讓時間,閃閃發光。」

 

  我也有不快樂的時刻,因為我們是人

 

  一天,在哈佛的食堂,有個學生走到本-沙哈爾面前,問他:你就是那個教人如何快活的老師吧。學生接著又:你要小心,我的室友選了你的課,如果哪天我發現你並不快樂,我就要告訴他,別再上你的課。本-沙哈爾看著這個學生,笑著道:沒關係,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我也有不快樂的時刻,因為我們是人。

 

  「總有人問我,你能幫我消除痛苦嗎?可是為什麼要用這種態度來對待痛苦。痛苦,是我們的人生經驗,會讓我們從中學到很多。人生的成長和飛躍,經常發生在你覺得非常痛苦的時刻。」

 

  漫漫人生,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面臨悲傷的時刻,比如經失敗或失去,但我們依然可以活得幸福。事實上,期盼無時無刻的快樂,只會帶來失望和不滿,並最終導致負面情緒的生。

 

  一個幸福的人,也會有情緒上的起伏,但整體上,能保持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他經常被積極的情緒推動著,如歡樂和愛;很少被憤怒或疚,這些負面情緒所控制。快樂是常態,而痛苦都是小插曲。

 

  剛開始講「幸福課」時,本-沙哈爾很想扮演一個無所不知、幽默的人,一個完美的導師,為此,他特地跑到喜劇演員培訓班學習。但他不是那種能開激烈的玩笑,做誇張表演的人。無論怎麼學,他也達不到想要的戲劇效果。

 

  想讓自己當一個完美的老師,他發現這樣即害了自己,也害了學生。「次都很緊張,怕被發現面具下真實的樣子,結果把自己搞得很累。這樣不僅害了我自己,也傷害了學生,等於給學生樹立了一個『完人』典型,告訴學生走一條永遠走不通、錯誤的路。打開自己,袒露真實的人性,會喚起學生真實的人性。在學生面前做一個自然的人,反而會更受尊重。」

 

  本-沙哈爾希望他的學生,學會接受自己,不要忽略自己所擁有的獨特性;要擺「完美主義」,要「學會失敗」。

 

  為了更好地記住「幸福課」的要點,本-沙哈爾還為學生簡化出10條小貼士:

 

  1:遵從你心的熱情。

  選擇對你有意義並且能讓你快樂的課,不要只是為了輕鬆地拿一個A而選課,或選你朋友上的課,或是別人認為你應該上的課。

 

  2:多和朋友們在一起。

  不要被日常工作纏身,親密的人際關係,是你幸福感的信號,最有可能為你帶來幸福。

 

  3:學會失敗。

  成功沒有捷徑,史上有成就的人,總是敢於行動,也會經常失敗。不要讓對失敗的恐懼,絆住你嘗試新事物的腳步

 

  4:接受自己全然為人。

  失望、煩亂、悲傷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納這些,並把它們當成自然之事,允許自己偶爾的失落和傷感。然後問問自己,能做些什麼來讓自己感覺好過一點。

 

  5:簡化生活。

  更多並不總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你選了太多的課嗎?參加了太多的活動嗎?應求精而不在多。

 

  6:有規律地鍛煉。

  體育運動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週只要3次,次只要30分鐘,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

  雖然有時「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79小時的睡眠是一筆非常棒的投資。這樣,在醒著的時候,你會更有效率、更有創造力,也會更開心。

 

  8.慷慨。

  現在,你的錢包裡可能沒有太多錢,你也沒有太多時間。但這並不意味著你無法助人。「給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兩個面。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我們也在幫助自己;當我們幫助自己時,也是在間接地幫助他人。

 

  9:勇敢。

  勇氣並不是不恐懼,而是心懷恐懼,仍依然向前。

 

  10:表達感激。

  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的。它們都是你回味無窮的禮物。記他人的點滴恩惠,始終保持感恩之心。天或至少週一次,請你把它們記下來。

 

 


  

  ※文截自於網路

  ※感謝提供以上拍攝照片之友人《華華》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生活點滴」

台長: 菲菲
人氣(2,089) | 回應(2)|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好文共賞 |
此分類下一篇:打手機
此分類上一篇:幸福課 (上)

豆豆
好文章。
但是可不可以反向來說,因為我們做了選擇,所以不應該覺得不快樂。
2009-04-30 12:54:40
版主回應
對於所作之選擇,必定經過深思熟慮,理當義無反顧的遵循,然而往往事與願違或一時間困惑迷離,使致所選擇偏頗困頓,這時候便應當及時修正、亡羊補牢,快樂與否跟所做抉擇視為兩方面而論。

愛其所愛,生命無悔,擇其所愛,愛其所選。
2009-04-30 23:54:57
孝聖
快樂的泉源在於知足,知足的根本在於態度。
成長背景、人生歷練、性別差異……等,交互作用後發酵成獨特的人格特質。不同的人格特質會有不同價值判斷眼光,而表現於處事態度上。
一個完美主義者面對一個小失敗會產生很大挫折感,因為他的態度不容許自己有犯錯的可能;擁有億萬財富的人,卻可能因為親人的離世而突然感覺自己不再快樂,因為與親情的喪失相比,萬貫財富已經不再有意義。如果我們無法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那麼就永遠不可能知道該何時滿足。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知足」不是在哪個時間點,而在於自己處事的態度。倘若領悟這一點,人生又何處不會是極樂之地呢?
2009-05-04 01:14:48
版主回應
快樂的定義為何?
生命的意義為何?

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
虛偽無主,富貴雲煙,生命朝露,
愚癡生死,成就辯才,生死熾然,
苦惱無量,慈悲修慧,乘法身船,
涅槃之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

心隨意轉,意循念動;
生死陰陽,倫常輪迴;

山巔水湄,沏壺清茗,聽妙哉;
天地垂憐,花團環伺,令人醉;
前世多有負他,於今結草而已;

以鄰為壑,為可取也;
俯仰之際,無所愧怍。
2009-05-04 21:02:4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