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下封面設計
首先是日文版
也就是原版
放了手繪非洲面具似的東西
雖然不知表現什麼
但是充滿野味
再來是大陸簡體版:
“圈”是都竹響一的似顏繪
有巧思
但是這個大叔名氣不是很響亮(至少我不認識)
並不像另外一個大叔北野武
聽到名字
立刻浮現他歪嘴斜眼的面目
所以沒立刻讓人驚叫:他媽的好像啊!
如果編輯能像我把大叔尊容和“圈”字並列
更容易懂
最後是台灣繁體中文版....
哎
台灣還有一種奇怪的自信
以為大陸的設計落後台灣
最常被拿來比較的是“金雞獎”和“金馬獎”
對啦
金雞獎的海報真是俗
但是那是官辦的典禮
很難脫俗
民間的文化產業。其實已經進步很多了
要知道大陸和台灣人種相同
也就是說智商和天份是半斤八兩
台灣接觸西方和日本美學的時候
大陸忙著文化大革命
所以落後了一大圈
但是20年前大陸開放了
也開始吸收新的設計觀和美學
十幾億人口產生天才的比例。和兩千萬人口的台灣是一樣的。但是數量是你的五六十倍
天才的作用就是翻轉一整個時代的美學和產業
比如許舜英的出現。 把台灣的廣告從庸俗的跳樓大拍賣拉到中興百貨的優雅。我覺得少了這個跳躍,誠品書店至少還要等二十年才會出現,甚至不會出現
大陸的廣告、設計則是從台灣引流
都過了二十年了。 人家也沒有比你傻。還比你更拼命(雖然拼命不是創意的保證)。當然有可能超越台灣
台灣的封面
我認出了底下的藍色方格。 是切割墊,過去還在用美工刀、膠水的時代,每個編輯和美編桌上都會有的
然後其他的版面都是字
大的字貌似有設計。但還不如用華康超黑就算了
上方的黃底把書名又重複了一次,這是失智的徵兆
左方對不懂日文的我就是壁紙。
我覺得可以做到一無是處也不完全是設計者的責任
編輯室裡一定有意見很多但是美感和感性很匱乏的決策者
以一己之力將好好的設計調整成目前的的不知所云
本來要談談這本書的讀後感
但是封面讓我感觸良多
就來看看一本書在各國的面貌
很奇妙的是。
台灣和大陸總是很謙遜地爭搶墊底位置
香港也偶爾搶到爐主
。
這是我認為的變形記的第一名設計
第一本。
商周連送分題“變形記”也可以搞到零分
就像新鮮鮪魚不切片做鮮魚片 卻拿去煎焦、鹽還放太多
這也是一種才能了
晨星的版本已經越過及格線
只是小小的令人不解
就是這本書叫做“卡夫卡變形記”?
還是“變形記”?
作者名和書名弄成一樣大
學校的設計基礎應該不會這麼教的
大陸的這本也是不知所云得很
但因為配色和排版
要我在商周版和這本之間選
我甘願背負中共同路人之罵名
被亂石砸死
選這本
再來兩本大陸的版本
台灣出版社真的應該覺得臉紅
這是我認為1984的第一名設計
第一本中文版值得大家立碑感謝
因為他們是直接用外文版的封面設計。 改中文
感謝你們有鑑賞的能力
說不定還花了點錢買封面設計版權
而不是學了三個月的photoshop。 就以為自己能設計封面了
這種慘案在接下來的兩岸三地都發生了
對比原版
台灣的出版社還是low很多
就像給你安藤忠雄的教堂。你還是忍不住掛上大圖輸出讚美上帝
還好人家底氣撐得著你的亂放
比如1984 還需要放 nineteen eighty-four?
是瞧不起讀者
還是存粹見不得留白
我來排 應該就這樣
但是出版社裡的美編難道有比我笨。不知道少即是多?
當然不是
小美編上面有更強大的力量一定要放有的沒的
他能抵住壓力
維持大體不被搞得面目全非
還是值得我們立碑致敬
台灣....“桂冠世界名著”也是把送分題做成零分,還好這題有大陸和香港同燈同分
大陸
香港
大家也不必以為洋人的水準一定高
庸人穿插在歐美的人群必不比亞洲低
庸人當中還可能進入老字號的出版社
企鵝這版1984你說他極簡又好像有點怪
其實更像生肉沒料理就端上桌
讓人傻眼
遇到這種狀況你就要勇敢地抗議
管他是米其林滿天星餐廳
。
沒錯啦。歐美還是有很糟糕的設計
就像他們的客廳有很可怕的外銷畫
我在網路上撈到一張圖
也做了個封面玩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