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有一種奇妙的魅力
幾乎是魅惑
讓你每隔一段時間就想去看看
>
冬天把你吹得頭暈、嘴唇乾裂、眼睛流油
夏天把你曬得像軟趴趴的魷魚
看似浪漫的野餐 大部分的精力都在防沙子飛到食物裡
游泳要和捉模不定的浪搏鬥
穿鞋子要忍受無孔不入的沙
不穿鞋子要避開礁石、碎玻璃
晚上又要和特大號的蚊子奮戰
從白天到另一個白天 沒有一刻讓你清閒
就像脾性刁蠻的女友
即使一定把你搞得很狼狽
你卻不能抗拒她

二月底的福隆已有年輕人穿泳裝
但是我看他們都不下水
只是拿著手機 你拍我 我拍你
離岸遠一點 有人趴在浪板上
浪高看起來不到20cm
今天來海邊主要是想撿漂流木
沙灘這附近沒看到幾根漂流木
我就往宜蘭方向騎了十分鐘
看到通往海邊的小徑就鑽進去試試
來到幾戶人家的漁村
漂流木果然比較多
遇到在岸邊撿寶特瓶的老婦
海邊的寶特瓶很好撿啊
一轉眼就撿了一大袋
「好撿是好撿,但是賣不了多少錢,一公斤三塊錢,連便當錢都換不到;我是因為電視很無聊、不好看,才出來活動活動。」
她知道我想撿漂流木
就告訴我下一個海灣更多
因為更少人去

真的是很少人來

平整的石床 散落幾顆巨石
海草青綠茂盛 看起還很好吃
只不過沒有人來採 可能是不好吃
福隆我也來了不計其數
這個石床還是第一次踏入
如果不是老婦人報路
我可能在林投糾結的小徑就回頭了

遠看像座頭鯨出水

*方紋白蟹,在地人稱之“臭腥仔”,顧名思義是上不了餐桌,消坡塊也常見他們鬼鬼祟祟地進退。


景色真的很奇妙
印度南部 Mahabalipuram 的孤石(名曰奶油球)也是如此
像肉丸子落在一個大盤子裡
顯得孤寂和神秘
只不過這裡的肉丸子更多
事實上相連的海灘
也有幾處有巨石散落在石床
交通更方便
我不知道這些像禪坐的巨岩們為什麼都沒人提起
也許是海漂垃圾太多 大家覺得髒
也許是覺得不過是石頭 有什麼好看的

這幾天在看 鍾祖康寫的 “來生不做中國人”
光看書名 就知道在中國是禁書
作者是香港人
節錄兩段書中寫到的瘟疫 :
「其他方面還是充滿中國特色。
譬如企圖以重刑來嚇唬違反疫症規則的人,以重金獎勵舉報匿藏的病人,
將洋大人像猴子一樣的愚弄
以天朝之態以自身也嚴重短缺的物資安撫聽話的奴才如香港,也以天朝之態懲罰不聽話的逆子如台灣,加上各地民眾不惜自毀對外通道、封村自保等等,中國大陸官民的表現將我們帶回到起碼是滿清中葉的光景。」
「由於中國政府反對,台灣一直未能成為世衛的成員,以致世衛只能把台灣當成是中國的一個省。
台灣當局早在今年三月初出現第一宗通報薩斯病例後,就向世衛求助,但在中國政府的反對下,世衛一直對台灣的求救充耳不聞,一直到五月二日,也就是台灣通報第一個薩斯病例之後的第七個星期,北京眼見台灣情況日見嚴峻,自己承擔不起後果時,才同意世衛人員到台灣施救,足足將救治行動延緩了兩個月。
中國當局身為世衛成員,不但敷衍塞責,弄虛作假,殘害全球民眾健康,甚至肆意阻撓世衛救治被他殘害的人,這豈是一般的王八無賴做得出來的!台灣人對中國或中國當局的厭惡,倍增可知矣。」
寫得好像是目前的武漢肺炎
其實是17年前的SARS
17 年過了 中共隱瞞疫情的惡習依舊
台灣面對疫情
對外依然得不到WHO的援助
對內還有國民黨扯後腿
比17年前更險峻
,
國民黨也太沒風度了
不管對不對一定要反對執政黨
難道不能一起對抗疫情?
怕疫情控制得當 功勞全算在別人頭上?
其實老百姓眼睛雪亮得很
你肯幫忙幹正事 將來投票還是會考慮你
。
不過每一場戲一定要有反派和丑角
才會有衝突和笑料

我繼續深入林投小徑
一轉彎出現了小廟
也是小徑的盡頭
或者說小徑是因為小廟而開闢的

並不是土地公
而是萬應祠
原廟是石頭小廟
後來受士林“大餅包小餅”的啟發
用水泥加蓋了大一點的廟包著
廟裡有六個骨罈
當然是裝骨頭了
我之所以知道是因為國中的操場外就是墓仔埔
有一次球掉在墓地
守外野的我就負責撿球(其實是其他人不敢進來撿球)
撿了球看到幾個陶土罈
當時我也沒見過撿骨
哪知道這些罈是幹什麼
就掀開蓋子...
。
這之前經常被派去參加“反共愛國漫畫比賽”之類的
畫到共匪一定要搭配變骷髏的苦難同胞
骷髏一定是白白慘慘的
可是掀開蓋子看到真的骷髏卻是焦黃如煙燻
還真不能習慣呢

山腰是
東林靜修佛陀山天外天
無極天父天母
今天的正餐是海邊
所以就留到以後當甜點
草間彌生?

不少人在海邊磨蹭終日就等看夕陽
有人半生努力就等短暫的發光 努力半天卻遇到浮雲蔽日 沒有夕陽 直接掉進黑夜 也是常有的事
我撿了機車坐墊艙能裝的數量
兩天後用這些漂流木 釘了衣帽架
效果還不錯



三月一日補述:
石床海岸在福隆的桂安路


今天特地找了人來 以比對石頭的大小


然後遇到出來散步的居民...不是這隻

我問 岩石上的紙錢是給萬應祠的嗎?
居民說 這是釣魚的放的 他們習慣在釣場壓保險金
再問起萬應祠從何而來
他說 祖父母時代 也就是二戰剛結束時
這裡翻船了
淹死很多人
這裡的漁民就幫忙打撈屍體
裝甕放在岩石底下
萬應祠後面的岩石下還有很多
我聽他這麼說就去尋找
靠近海邊的甕已經破碎
萬應祠後面卻因為林投太茂密 無法再進入
所以也沒看到完整的甕

*海邊的甕碎片
依這種大小應該是裝骨頭
可能是火葬之後撿骨裝甕


這天是228連假的最後一天
儘管海岸公路都塞車了
桂安石床也沒有任何遊客
顯然是很隱密的秘境
很適合不怕孤魂野鬼的人士享用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