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潼是西安市的一個區
距市區30公里
南有驪山
北有渭水
更有亘古不變的温泉
30公里 騎鐵馬大約兩個小時就到了
楊貴妃 騎肉馬也差不多這麼多時間就可以溫泉護膚
因為距離近
風水和風景俱佳
臨潼也就成為歷代長安的後花園
這路上已經看得到層層黃土堆積
我看到的第一批窯洞旁邊已經建了樓房
窯洞居民幾乎都搬走了
看起來還有人的兩三個洞似乎是工地工人省房租勉強住著
一個洞的佈置看起來很頑強 隨時會有個老人跳出來拿著鋤頭要和你拼生死
我進入搬空的窯洞感受洞內溫度
傳說是冬暖夏涼
但是門戶洞開 似乎不能說是溫暖的
=====================
自周秦到漢唐,臨潼一直為京畿之地,處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地帶。
臨潼是仰韻文化時期母系氏族部落先民生存繁衍的地方——薑寨遺址;
是“烽火戲諸侯”周幽王愛妃褒姒一笑失江山故事發生的地方——驪山;
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發生地——鴻門宴;是秦始皇歷時39年修建氣勢龐大陵園的地方——秦始皇陵;
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恩愛纏綿、沐浴溫泉的地方——華清池;
是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將軍對蔣介石實行兵諫的地方——兵諫亭。 【百度】
====================
臨潼從先秦到漢唐層層疊疊的歷史也像黃土高原一樣厚
隨便一挖就是一段故事
現在比較醒目的是華清池
華清池最近的歷史事件是張學良、楊虎城挾持蔣介石
稱為“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就是把蔣介石關起來
勸他把“攘外必先安内”改為國共一起抗日
讓共產黨有機會喘息、壯大
歷史很難說的
當年若沒西安事件 蔣介石是不是真的能滅共產黨?
滅了共產黨是不是還有能力抗日?
或許就被日本全面佔領了
就像當年滿人、蒙古統一了中國
這麼重要的歷史事件現在圍在四米高牆內
不買票看不到
我參考了廣場上輕盈飛舞的超模塑像
解說卻說是楊貴妃出浴
貴妃不該是唐三彩那種肉感的小白肉嗎?
據此判斷
買了票看到的華清池應該也不是什麼真貨
就很放心地去逛市集
買石榴
臨潼的石榴傳說是張騫出西域帶回來的
沒想到很適應這裡的水土
就繁衍兩千年而不衰
我買了一顆相當於一餐飯的石榴
小心翼翼地咬、吸、舔
確定自己還是比較喜歡蘋果、香蕉、橘子
=====================
驪山也是故事講不完的名山
包括“幽王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
褒姒性生活沒得到滿足
整天臭一張臉
周幽王為了逗她笑 就點燃了驪山上的烽火台
諸侯看到烽火 以為外族入侵皇宮
急急忙忙趕來 卻發現笑點很奇怪的褒姒正在嘲笑他們的狼狽樣
有這樣沒教養的女人
早就該把它當充氣娃娃使用
根本不管她爽不爽
褒姒這一笑惹怒了諸侯
而且還樂此不疲 又點烽火幾次
下場就跟放羊的孩子一模一樣
=========================
我們來到臨潼最重要的目的還是兵馬俑
即使門票150¥也忍痛買下去
兵馬俑以露天博物館和露天考古的形式呈現在眼前
你看到整團的兵力嚴嚴整整地守衛著死老頭秦始皇
就很慶幸沒在台灣看兵馬俑特展
台灣特展能看到的只是兩三個逃兵
看不出軍威陣容
兵馬俑的氣勢驚人
藝術的成就也很難翻越
不信你就看臨潼到處都是的仿兵馬俑窯廠
做出來的假貨根本不必三秒就看得出是假貨
我跟著人群用鏡頭zoom in zoom out
旁邊卻出現了台語
這團阿公阿婆是台南來的
他們知道兵馬俑很珍貴 所以很認真的看
同時很驚訝我也會說台語
知道我一個人騎腳踏車旅行
疼惜得要命
紛紛要塞錢資助我
我只好一邊謝絕 一邊退縮 退縮的同時還要注意不要掉進兵馬坑裡 能進坑和兵馬俑無距離接觸者除了考古工作者 就是和實習生玩大老二的柯林頓
兵馬俑的成就在於改變了活人陪葬的陋習(但是秦朝之後的好幾朝又恢復了)
“始作俑者”比起以活人陪葬者又文明好幾個層次
========================
秦始皇陵
當初若不是先發現秦陵
兵馬俑出土很可能就被當廢物處理
還好有幾個稍具文物常識的人判斷「這裡離秦陵這麼近,說不定這些土爺是秦朝的古物」
秦陵到底有多近
從兵馬俑憑門票搭接駁車只要五分鐘就到了
這是我所見的第一座皇陵
基本上就是一座圓錐狀的山丘
可能是天然也可能是人工
在往後的中原地區我還會經過無數的皇陵
大大小小的圓錐
有的有門可以深入核心參觀石棺、陪葬品、陪葬棺
有的就像秦始皇怕被鞭屍
不但找不到入口
還可能一口氣做了很多假陵
讓小偷和政敵找不到
不論你多麼怕死
練仙丹求神泉
最終還是一死
這是生命最公平的地方
======================
臨潼沒有大城的交通阻塞
也沒有全球一式的商場百貨
雖然屬於西安市
更像一個小鄉鎮
我在這裡不知不覺多待了兩天
還發現有美術學院(西安美院臨潼校區)
興沖沖地在學校附近逛美術社
結果還是買不到水筆
卻買了鋼筆來玩
進了美術社很難空手而出
是我的毛病
可能和伊美黛進了鞋店就一定多好幾雙鞋是同樣的症頭
死了父親的臨潼居民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