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5-16 23:30:48| 人氣2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財多害己君當省,福有胚胎禍有門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有形的財物重要呢?還是性命重要呢?當年我剛皈依不久,我自己一個從小的玩伴,找我去他家坐(主要是向我炫耀,他作品被刊登於某雜誌,其實這也都是花錢刊登的)。他談到自己近期要前往南非(佛光山的「地藏菩薩」道場),因為他經朋友介紹要去估價「地藏菩薩」道場,我說那還真巧?我也被朋友帶去,皈依在佛光山星雲法師門下。

相隔不到半年再次見到他,已在加護病房裡急救(因為他已失去意識,所以我們輪著進病房在他耳邊呼喚他。當年我們也幫他問了究竟是發生什麼事?但似乎一切因果都肇始於,他去蓋「地藏菩薩」道場有關?幫菩薩作事是「積德行善」之事,怎麼搞成後來成為植物人?我想應該是起了貪念(貪念一起萬魔侵),據我從小就跟他認識的觀察,他變的貪念「名利」應該與另一半有關。這似乎有點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還記得!當年「菩薩」提到若能將他財產全數布施出去,那可能會有轉還餘地(但若三年沒醒應該就沒機會了)。問題!當年如果布施了真的會醒嗎?但沒布施光醫療費一樣也會耗盡?如果你,是他的家人你會怎麼決擇呢?有形的財富怎麼來、就怎麼去,賺的容易出手就闊綽!相對辛苦賺來的那才真能當家當(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金錢這個東西是「百歲人瑞見眼開,三歲孩童展歡顏」,從古至今是多少仕、農、工、商,終其一生努力的目標?可惜錢財這個東西,始終是留給有「福報」的人,沒了「福報」縱然給你金山、銀山你也搬不走。有道是,「家道豊腴自飽溫,也須肚裏立乾坤;財多害己君當省,福有胚胎禍有門」&「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自古不乏是「財多身弱,富屋貧人」。

多年前,我有認識一位中醫師(他是祖傳二代沒有執照),但是生意好到車馬盈門、日進斗金,但他藥材賣的貴的嚇人(我看網友是這麼評論,隨便抓幾服要都要好幾千甚至上萬),有次我們並肩而坐本想勸他一下(與其賣貴藥再來布施,倒不如用更實惠的價格去造福更多人),他是有位無形師在旁教導(玉皇大太子)。想想他年長於我快二十歲因此作罷,畢竟這是個人的選擇!

談到此,讓我想到的是「李文德」師父,師父有很長時間也在幫人看診,凡遇貧病前來他除了親自診脈還贈藥(不收分文),師父開的中藥有一特色是不苦、而且稍微會回甘。在師父家診脈完,會倒麥茶讓你與中藥服之(我服過很多次)。有次前言,這位中醫師說他也想見見這位師父,由他驅車載我前往去拜會「李文德」師父,但是師父並未講什麼只是簡單問候(當年我在想是不是同行相忌?如今回想應該是二人的磁場不合?)。一位是贈藥濟貧、一位是賣貴藥布施,對錯(禍福)無門唯人自招?

修行之路崎嶇難行,這條路沒有易行道(哪怕想升天享天人福報,還得積累極大的公德與福報)!世人傻不隆咚以為修行就是證得神通?很大一部份在指望著來生(往生極樂),另一部份在想證得神通?不知修行其實最大意義是在懺悔己過(往昔所造諸惡業,皆從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還有一部份執著在「通靈」領域,祈望透過「靈界」改變今生的命運?假如這都行,坊間乩身不都先發大財了嗎?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能顯示「通靈」全部是假的,但很大一部份所謂「通靈」都是通往靈界(三惡道眾生)。

試問大家修行這麼多年?有見過無欲、也無求的的所謂老師嗎?分文不取還布施於你的嗎?大概很少見吧?我也只遇到過「李文德」師父一人。這也難怪!三界都能推舉他的德行。多年前,我曾於網路認識位花蓮朋友,他號稱習得無形針在幫人治病,他剛開始默默無聞時的確是無償在幫人,可是當名氣越大時就轉而收費(收費從幾千到幾萬不等),聽說這幾年也買房、置產了(他可惜太聰明了?得失萬事總由天,機關算盡枉徒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事到頭來螂補蟬),怎麼來、將來也得怎麼還給這些人。

我曾於前文列舉過,一位真正「上天」首選的人有幾條金科律玉:「嫉惡如仇、施藥濟貧、上通三界、仁義十方、應感群生、著書教化、道德群倫」。坊間若你是還在自稱老師(這裡指通靈解惑的朋友)的人,那你做到了幾項呢?如果沒有就別再自稱老師了,免得被削了自己福報了。這世上,所有金錢都是公共財,也就是說所有金錢都是取自社會,或許你會認知,你的金錢是靠你自己努力取得,但是你忘了,整體社會假如都生活在貧窮線以下,你要靠什麼掘取金錢呢 ? 所以與其祈求自己發達,倒不如先祈求這個社會富足,因為這樣一來,你自己也比較容易達成願望 (道濟禪師)。

隨筆漫談: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講挺容易,做起來著實不簡單的),從商之道公平競爭、誠信交易為原則,但如今社會有多少人是能宰一個、是一個(很短視的生意人),舉個例子,前天我不是剛買了炭粉夾嗎?經網友告知相同東西竟然價差一千元左右,等於我花的錢可以買五支(看來我是進了黑店)?雖說「寄跡塵市,日為錙銖」但也要恪守「商道」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自古商人常被瞧不起的原因,皆是自身重「利」不合「義」。俗話說「仁中取利真君子,義內求財大丈夫」。

語末:

有道財恆足,乘時貨自騰。

不義而富貴,於我如浮雲。

john 2020 5 16

台長: john
人氣(278)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