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7-29 23:19:05| 人氣2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把弱者變強棒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方外看紅塵 聖嚴法師著

把弱者變強棒
 


  
  在一個團體裡,有些人付出比較多,有些人似乎是依賴者。如何能讓落後、偷懶的成員趕上,變成付出者,也成為團體中的強棒呢?
  
  答
  
  依賴者與付出者,看似兩種類型的人;但換個任務,原本的依賴者卻可能變成付出者,兩種角色可能在同一人身上出現。
  
  比如說:某個人可能因工作興趣,以及工作熱忱和理想、目標,會在工作上全力以赴,盡心付出;但遇到人事與同事相處問題上,可能就會變得很被動,反而成為依賴者。
  
  因此,依賴與付出並不是一成不變。做為領導者或負責人,應該隨時對於多付出的人給予鼓勵、嘉許。對於依賴者,要瞭解造成依賴的真正原因,如果只是一時無法適應,只要狀況改善,就可能從依賴者變成主導者了。
不過,社會上也有一些人從小就依賴別人,不願意付出。這些人也許天生資質較弱,自信心不足,從小到大已習慣依賴別人,做事都是被動的,缺乏積極性。
  
  
對於這種個性消極的人,必須要用耐心改變他的習性、觀念,以及對事、對人、對己的態度。要告訴他眾生平等,任何眾生都有機會成佛,但成佛是要靠不斷的努力、修行;所謂的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身心、思想及語言行為,不斷的修正、精進,就能成佛。
  
  如果做人抱持得過且過的態度,一輩子這樣過,兩輩子、三輩子也都是這樣過,那人生就白白浪費,距離成佛之路,就會愈來愈遠。
  
  我們團體裡也有非常被動的人,但畢竟是少數;而且大部分經過訓練後,都能發揮己身的功能。少部分真的無法跟上的,有時也會有人向我建議:「太難調教,不如把他開除算了!」
  
  
我說:「殺人的人還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更何況只是疏懶?只要他們不犯大錯,慢慢建立他們的自尊心與團體責任心就可以了。」
  
  有位出家兩、三年的弟子,經常在害病,常像隻病貓似地睡在廚房,弄得一身灰;上課、工作也時常缺席,找了半天,才發現在睡覺。像這樣的人,領導者不該趕走他,而是要協助他調養身體,把病養好。現在他對於所擔任的執事,就做得很好。
因此,對這些依賴者,不要讓他們自生自滅,而要幫助他們,讓他們走出來,成為團體及社會有用的人。
  
  對於依賴者,要瞭解造成依賴的真正原因,如果只是一時無法適應,只要狀況改善,就可能從依賴者變成主導者了。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人多意見也多,在道場裡是否也一樣呢?法師如何解決?社會上許多人除了意見不同,還各持己見,認為自己 的意見才是真理,那又該如何尋求共識呢?
  
  答
  
  想想看,一個團體如果聘了一百位工作人員,來自不同生活背景、不同文化,有可能尋得一致性的價值觀嗎?很難。有人說,一百個人可能有一百種意見,甚至一百零一種意見。
  
  不過,任何團體要想群策群力,一定要有「大家共同完成的目標」,這就是尋求共識的基準點。因此,任何團體在招募工作人員時,可以明白告知團體的工作目標及任務,一旦加入就要遵守團體規定和程序;如果不願接受,那就不必強求非留在這個團體不可。
唯有遵守共同的遊戲規則,在同一軌道內,才能產生共識,才能共同運作,完成任務。團體是這樣,社會也是,國家的運作更是要如此。
  
  比如說,法鼓山力倡素食、重視環保,我們希望工作者不抽菸、不嚼檳榔、不喝酒、不吃葷等;平日垃圾要分類,盡量不製造垃圾,甚至沒有垃圾。有些民眾想到法鼓山工作,或體驗法鼓山的團體生活,我們都樂於接納。不過,他們來了以後,必須接受且實踐我們的規則。
  
  
家庭也是一樣,夫妻要有家庭共識。有一對醫師夫妻為了教養孩子的事常爭論不休,幾近失和,孩子夾在中間不知所措。為避免事情惡化,醫師丈夫決定妥協,讓太太負責孩子的教養,太太也很高興負起責任,盡心盡力教導孩子。
  
  夫妻倆找出一個妥協的方法:只要大方向沒有偏離,雖然醫師有時不同意太太教導的方式,但他不再與太太爭辯,讓孩子長大後自己去判斷,從此家庭變和諧了,也更能適應對方,活得歡喜自在。
  
  如果一群人有相近的價值觀,就容易取得共識;群體裡不同看法的人,必須有一方要能妥協和適應,接納和自己不同的理念與看法,不需要堅持一定是自己對。試著把眼光放在更遠的共同目標,不計較眼前的細節差異;或者,為對方設身處地想一想,或許就能理解對方的想法。相互理解就是取得共識的開端。
  
  任何團體要想群策群力,一定要有「大家共同完成的目標」,這就是尋求共識的基準點。
 

台長: john
人氣(2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