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3-08 22:25:58| 人氣1,1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湖隱道濟禪師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湖隱道濟禪師 聖嚴法師著
  
  南宋寧宗嘉泰四年(西元一二○四年)淨慈寺毀於大火,住持德輝禪師隨火焚化,而有道濟禪師(西元一一九二~一二五一年)就是民間傳說中的濟公活佛,時為該寺的書記,參與募化,再建寺院。關於濟公的傳說,除了民間的《濟公傳》把他寫成瘋癲,不近人情,神奇而不守律儀,同時在臺北新文豐版《卍續藏》第一二一冊中,也收有南宋沈孟柈編述的《濟顛道濟禪師語錄》(以下略稱《濟顛語錄》)一卷,描寫得那樣出格越軌、不守戒律、玩世不恭、嬉笑怒罵,渾然一副瘋癲滑稽相。
  
  甚至《卍續藏》所收的《濟顛語錄》,則把他描述成童年神穎,少年出眾,乃一翩翩佳公子的傑出俊秀才。跟隨靈隱寺的瞎堂慧遠禪師披剃出家禪修悟道之後,頓時變成見人就撞,大吵大鬧,不守寺規的瘋癲僧了。寺眾相議要逐他出寺,幸好他的師父瞎堂禪師告誡寺眾:「禪門廣大豈不容一癲僧。」因而留下。
  
  又說他嗜酒成癮,每酒必痛飲十碗以上,不至大醉不止,醉後始能寫作詩文,下筆如有神助,文思敏捷,文辭脫俗而言之有物。醉後即能辦事、化緣、顯神異。平日很少在寺中找到他,總是到處找人作東討酒喝。乃至不避魚肉,最後靈隱寺首座及執事們聽他說:「我連日在昇陽樓飲酒,新街里宿娼。」便造成了他離開靈隱寺投奔淨慈寺的結果。
  
  說他宿娼,乃是順著俗人的意思,《濟顛語錄》有八句詩自述其心跡:「每日貪盃又宿娼,風流和尚豈尋常。任憑萬種風流態,惟有禪心似鐵堅。暫借夫妻一宿眠,禪心淫慾不相連。從來諸事不相關,獨有香醪真個貪。」
  
  由此可知道濟禪師嗜酒是真的,宿娼貪色則未必。描寫他貪杯的還有詩說:「何須林景勝瀟湘,祇須西湖化作酒。和衣臥倒西湖邊,一浪來時吞一口。」
  
  此在調侃他自己,嗜酒裝瘋,而富於文人的幻想。但他畢竟是圜悟克勤禪師的再傳,又是瞎堂慧遠佛海禪師的嫡傳,絕不至於瘋癲到不成體統的程度。而且當時南宋朝廷的高官顯貴,都喜與他交遊,除了一般信徒喜歡他,他也曾到永興寺、崇真寺、清溪道院等各佛道寺院盤桓,受到接納。縱然出格,不至於亂來。故於《北磵居簡禪師文集》中有一篇為道濟禪師寫的〈隱湖方圓叟舍利銘〉,是為道濟的舍利被邦人分藏而撰,對道濟的評介是:「受度於靈隱佛海禪師。狂而踈,介而潔,著語不刊削,要未盡合準繩。往往超諧,有晉宋名緇逸韻。信腳半天下,落魄四十年。……題墨尤雋永,暑寒無完衣,予之尋付酒家保。寢食無定,勇為老病僧辦藥,游族姓家,無故強之不往。……公也不羈,諧謔峻譏,不循常度,轍不踰矩。白足孤征,蕭然蛻塵……。」
  
  這才是真正的道濟禪師風骨寫照,除了「寢食無定」、「無完衣」、「付酒家保」等等,是與平常比丘不同者外,他雖「不循常度」,也是「轍不踰矩」的僧人,何況能以之與「晉宋名緇逸韻」相讚,道濟乃是一位隱士形態的高僧。食肉宿娼等的傳說該是後人的杜撰。即使《卍續藏》所收的《濟顛語錄》體例已是俚俗化的小說模式,非正常的宗門語錄,我推測是編集者依據民間傳說故事,以及從鸞壇降神問取的管道,加上若干真實史料,編輯而成類似傳記式的故事。它的真實性的成分是值得考察的。
  
  不過,南宋寧宗嘉泰四年(西元一二○四年)德輝禪師任淨慈寺住持,遇到一場大火,燒掉五百多間殿宇,德輝也與寺一同化去,道濟禪師正在淨慈寺任書記,協助化募重建工程,由朝廷撥資三萬貫鈔,歷二年完成。其間並未說到如《濟公傳》所傳,從遠處化得木材,由寺內的井中運出。由道濟禪師親撰〈重建淨慈寺疏文〉中,亦未有這項神蹟記述。在《濟顛語錄》中也只說:「濟公卅:『我已化了,明日施主至。』次日果見朝廷差太尉押到寶鈔三萬貫,言:『夜夢金身羅漢募緣,故朕完成勝。』」
  
  這樣以金身羅漢顯神異,向朝廷募化的事,還有一次是以太后為對象,募了三千貫。因此傳說道濟禪師是天臺山國清寺五百羅漢的某一尊羅漢應現了。其實佛世的羅漢必然不犯五戒十善的,雖有一位莎伽陀羅漢,誤喝酒醉的例子,卻被佛所訓誡。所以真的羅漢是不可飲酒的。千萬不要上當,見到和尚喝酒破戒,還說是羅漢的化現。
  
  至於「運木古井」如今早已成為淨慈寺的殿前古蹟,乃為遊客必看的景象;此乃是傳說創作的神話,藉神話建設人文景觀,雖與史實不符,卻能滿足民間閒談的話題。
  
  道濟禪師於南宋寧宗嘉定二年(西元一二○九年)圓寂於杭州的淨慈寺。臨終有偈:「六十年來狼籍,東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

台長: john
人氣(1,165)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