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5-21 00:27:12| 人氣2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法源血源 慶山寺的佛舍利、法門寺的佛指舍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法源血源(堪稱歸程續集) 聖嚴法師著

二○、秦陵兵馬俑

離開青龍寺遺址後,驅車前往臨潼縣的秦陵及秦兵馬俑博物館。依據史載,洛陽曾是「九朝古都」。長安則曾被十多個王朝當作首都,總計一千餘年,那就是西周的鎬京,秦的咸陽,西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之長安,隋之大興,唐之長安,黃巢、李自成也均在西安建立過政權。秦始皇(西元前二四六~二一○年在位)統治中國計三十七年,留下了暴君行暴政的惡名,也留下了萬里長城的偉大建築,這次參觀他的陵墓,儼然是一座平地拔起的山崗,尚未發現其墓門墓道,所以還沒有挖掘出土。倒是他生前特製塋葬的數以萬計比真人真馬還要高大的陶燒兵馬俑,據說有三坑,已經發掘了其中的一坑,約六千件,陳列展示於原地,是於一九七四年發現的。正由於西安是中國古代的人文薈萃之都,只要向地下挖掘,到處都可能出現古代文物,大陸政權對此管制雖嚴,流在民間的數量也不少,所以外國遊客,是不准未經許可而將古文物攜帶出境的。

二一、驪山
  
  中午在秦俑博物館的貴賓餐廳過午。
  
  臨潼縣的古蹟很多,例如周之烽火臺,秦之秦陵、坑儒谷,漢之鴻門坂,唐之華清宮,近代史上西安事變的正氣亭及五間廳等。
  
  午後我們往華清宮遺址的路上,在驪山山麓,望見屹立於山巔的烽火臺。據《史記.周本紀》載,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十一年(西元前七七一年)為博得寵妃褒姒一笑,聽信佞臣虢石父的鬼主意,燃起驪山烽火,諸侯見烽火,以為幽王求救,大家率兵趕到,竟不見外寇,倒使褒姒因此而大笑,此後又數次舉起烽火,結果,西夷犬戎來攻,幽王再舉烽火征兵,諸侯卻不來了。因此「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為了紀念這個歷史故事,大陸特別把它修好,以供遊客觀覽。
  
  華清宮遺址,也在驪山山腳下,那兒有溫泉,所以唐明皇李隆基每年十月都要帶著楊貴妃姊妺,來此住到明春三月才回長安。他在位四十四年,行幸華清宮竟達四十二次之多,可見當時驪山溫泉的盛況。先總統蔣公西安蒙難之處,即是華清池的故址所在,蔣公的西安行館五間廳及其臥室,如今仍布置整潔,任人觀覽。唯其已改「正氣亭」為「兵諫亭」。

二二、慶山寺的佛舍利
  
  然後參觀臨潼縣博物館,禮拜陳列於該館樓下的慶山寺遺址出土的釋迦世尊舍利。據著名的大陸考古學家,即該館館長趙康民的《臨潼文史資料》中說:「慶山寺創建於隋開皇年間,初名靈嚴寺,西元八四五年,毀於唐武宗滅法,八六四年重修,名鷲嶺寺,九八一年改名護國寺。」嗣後「寺毀塔崩,唯塔下精室深埋地下,而不為後人所知。一九八五年五月五日中午,縣屬新豐磚瓦廠,在鳳凰原上取土製磚,於地下六米深處,突然揭開了這座神祕的精室。」「精室面積不大,僅三平方米,但出土文物卻很豐富。諸如金棺銀槨、鎏金須彌座、銀首金法杖、鎏金高足杯、鎏銀寶瓶、虎腿獸面銜環香爐、三彩供盤、南瓜、護法獅等,多達一百二十七件。」

又說:「金棺、銀槨、舍利寶帳,是迄今世界所見最完整、最豪華,而又唯一刊名為釋迦如來佛的舍利棺具。」刻著「釋迦如來舍利寶帳」的石塔,高一點零九公尺,用六塊青石線雕構件組成,可以層層打開,底部是須彌蓮華座,上置方形楞柱中空帳體,帳體四角楞柱飾海石榴圖案,正面額枋正中刊「釋迦如來舍利寶帳」楷書陰文貼金字。帳體四面雕一組四幅涅槃變圖;正面是釋迦佛說《涅槃經》,左側面是涅槃圖,背面是荼毘圖,右側面是八國王子分舍利圖。
  
貯藏佛舍利的是金棺銀槨,金棺銀槨即藏於寶帳之內。銀槨長二十一公分,大頭高十四點五公分、寬十二公分,小頭高十公分、寬七公分。金棺長十四公分,大頭高九點五公分、寬七點四公分,小頭高六點五公分、寬四點五公分,出土時以錦帶縛纏,置於銀槨之內。
  
  大陸的歷史學家武伯倫說:「西安周圍唐代文物很多,可從來也沒有見到過這麼精的、這樣美的佛教文物。」日本京都的長佐敏雄教授則說:「這是我所見到唐代佛教文物中最珍貴的一批。」可是他們只知道祖先遺留的文物精美,卻忽略了促使這些文物產生的力量是佛教的信仰;他們重視安置佛陀舍利的容器,竟將數百顆晶瑩閃亮透明如細珠的佛陀舍利,從金棺銀槨中倒出,隨便置於一個塑膠質的餅干盒中,擺在專為放置金棺銀槨而製的玻璃架下,厚其薄而薄其厚,本末倒置,莫此為甚!使我見了心疼猶如被刀刺!不管地下有多髒的塵土,五體投地,淚如泉湧。

隨後他們的館長出現了,便向他建議:「重視文物,更要尊敬舍利,宜將舍利另以精緻的容器單獨供奉,供人瞻仰,並當說明舍利的來源及其在佛教信仰中的崇高位置。」「佛協」派了隨同我們參訪的趙先生,也響應我而提出抗議:「至少不可將佛舍利放在塑膠盒中。」那位趙館長微微點頭,未作可否。

二三、法門寺的佛指舍利
  
  晚上回到賓館,當地導遊人員為我們借來一卷「法門寺珍寶」錄影帶,放映了十五分鐘。法門寺位於陜西省扶風縣北,距離西安約一百二十公里,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始建於東漢之末,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自北魏以來,迄於唐末,常是宮廷迎奉佛骨的聖地。
  
  相傳釋迦世尊滅後一百十六年,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阿育王即位,大弘佛的法化,並且分批派遣使者,至世界各地,將佛的遺骨分作八萬四千份,於各地建造八萬四千座佛舍利塔。法門寺便是其中之一,那是佛的指骨一節,指骨舍利置於寶珠頂單檐四門的純金小塔之內,金塔置於六重由內至外自小而大的金質寶盒之中,寶盒埋藏於該寺「真身寶塔」塔基的地宮之下。
  
  法門寺於盛唐時代,曾數度擴修,僧眾多達三千多人,最多每三十年,宮廷即迎佛骨一次,唐之高宗、武后、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僖宗等,均曾將此舍利迎入宮中禮拜。唐憲宗時,為了迎取佛骨至長安宮內供奉,勞師動眾,而引起反佛的儒家學者之攻擊,例如韓愈便為此寫了一篇<諫迎佛骨表>,因而被貶潮州。唐之懿宗及僖宗一朝,恭迎佛骨最為隆重,例如懿宗恭迎真身舍利入宮,執幡幢的儀仗隊約萬人,瞻禮的道俗四眾似潮流,歌舞管絃和梵唱之聲,沸盈天地。唐末以來,則寺毀塔崩,直到一九八七年元月,為了重修寺塔清理基礎,才被發掘出土,且有形狀大小相同的四枚指骨,比常人的指骨粗大一倍以上,據說其中只有一枚是真骨,其他的三枚是影骨,影骨究由真骨的化衍?還是真骨的仿製?則不得而知。這是迄今世上僅存的佛指舍利,埋藏地下近一千一百多年,而重現於世。發現後立即組成「法門寺唐代真身寶塔地宮考古隊」,當然,考古隊的興趣,不在佛指舍利,而在七隻貯藏佛指舍利的寶塔寶盒,以及琉璃瓶、銀熏爐、青釉淨水瓶、鎏金銀龜盒,單輪十二環純金小錫杖等供物法器,手工精細,造形優美,技藝水準之高,他們稱之為「發現了一批唐代等級最高、科學價值極大的金玉稀世珍寶」。

二四、「碑林」的佛教文化
  
  四月十九日,星期二。
  
  上午遊「西安碑林」,原址是孔廟,現在的正式名稱是「陜西省博物館」,這是收藏我國古代名家石碑最最齊全也是最豐富的一個陳列館。此館以唐代的「石臺孝經」為基礎,經宋、金、元、明、清繼續收藏,現在的規模則是民國二十六年(西元一九三七年)由名建築家梁思成的設計,修建完成於民國二十七年二月。一九八二年增建第七收藏室,加入了清代的名家石碑一千多件。

我對書法藝術純屬門外,但是對於佛教有關的碑刻,關注有加。我在碑林中,見到了久已慕名的許多石碑,例如歐陽詢的兒子歐陽通書「道因法師碑」(西元六六三年建立),褚遂良(西元五九六~六五八年)書「大唐三藏聖教序」,僧懷仁集王羲之(西元三二一~三七九年)書的「興福寺殘碑」,史維則書「大智禪師碑」(西元七三六年建立),顏真卿(西元七○九~七八五年)書「多寶塔碑」,徐浩(西元七○三~七八二年)書「不空和尚碑」,柳公權(西元七七八~八六五年)書「玄秘塔碑」,王羲之七代孫隋代智永禪師書「千字文」,懷素大師(西元七二五~七八五年)書「千字文」等,皆為隋唐書法大家的作品,亦係後代書法家必須臨摹的範體書法,確是由佛教文化和佛教信仰所產生的民族遺產。其中具有佛教文化史的價值,也表達了佛教信仰的傳播對於中國文化的貢獻。

台長: john
人氣(29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