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17裡的小擺飾》
照片與內文無關。
這是我的文概期末報告。
解釋得不好,也許真正的原因是--
我到現在還不太能夠了解波特萊爾在幹嘛。
雖然曉得他是象徵主義的開創者之一,但詩人的心總是難懂。
如果大家有耐心,就看看吧。
這也算是學期的成果之一,下回如果還有機會,會把計概作業貼上來的。
我是影像組,修照片修到天亮的影像組。
一、前言
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觸到法國浪漫主義文學,一開始覺得《惡之華》難懂,隱晦的詩句中,我老是弄不懂波特萊爾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或許是因為他使用了許多象徵的手法,以致每一個文詞中都富有多樣的意涵。而修辭上強烈的反差和對比,讓人閱讀起來有如搭乘雲霄飛車,起伏非常地大,每一個景象鮮活地在腦中上映,所以有時令人難以接受。「《惡之華》這本詩集具備清新、高雅、精練而又令人不安的靈思、及灼人的火焰,詩的形式饒具一種成熟和古典的完美,詩句光華奪目,想像力縱橫馳騁、不同凡響……」(1)一個憂鬱的生命,卻在文學中表現出令人驚豔的旋律,過於殘忍的詩句所歌詠的美,與一般所見實在大不相同。波特萊爾自己曾說過:「把你的汙泥給我,我將之鑄成黃金。」他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真的能讓「美」這個抽象的單詞變為永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有關「女人」和「美」的部分,而這也是波特萊爾詩作中經常出現的主題之一。因此在這裡加入探討和分析,波特萊爾描寫女人的時候,是如何的刺激感官、如何去表現他對女人與美的歌詠和讚嘆。
二、摘要
《惡之華》詩集以〈致讀者〉為序,分為六章:第一章《憂鬱與理想》、第二章《巴黎寫景》、第三章《酒》、第四章《惡之華》、第五章《叛逆》、第六章《死》。內容描寫了當時社會現實的陰暗和醜陋,內心的憂鬱情感,在極為相對立的事物中找尋美感。
三、詩人與女人
波特萊爾描寫女人集中於實際肉體上的描寫,或者是一個女人的表面,或是女人身體的一部分,例如:髮絲、眼睛、胸部、氣味等等。在他一生中,有幾個女人是他詩作靈感的來源,像是當時的女演員珍妮‧杜娃、沙巴提葉夫人、瑪莉‧朵班,她們各具特色,給詩人的刺激也大不相同。當然不只這三位,還有其它的女人,但這裡只就影響波特萊爾詩作較深的女人來說。
珍妮‧杜娃是屬於感官的,身體上的,可以說是「黑色維納斯」,波特萊爾一生跟她的關係難分難捨;沙巴提葉夫人是屬於精神上的,致使波特萊爾寫出許多柏拉圖式的情詩,他稱她為「白色維納斯」,帶有渴望被救贖的崇拜。因為和「黑色維納斯」戀愛而受傷的心,似乎都可以在「白色維納斯」有如天使的形象中得到安慰和光芒。至於瑪莉‧朵班,是在詩人對於珍妮‧杜娃的淫蕩感到苦惱,便對她產生一種短暫的迷戀。
在這裡,我節錄幾篇詩來說明波特萊爾描寫「女人美」的特殊之處。
1、舞動的蛇
這首詩收錄在《惡之華》第二十八首,是珍妮‧杜娃給予的靈感。這首詩具有蛇的意象,篇首即寫道:「我好喜歡瞧,慵懶愛人/妳嬌美身材/如同搖曳不定的絲綢/閃亮著肌膚!」慵懶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隻貓,臥著,一舉一動極其優雅,而「搖曳不定的絲綢」,更增添了這種美感。但也有蛇一樣滑溜的意象──「閃亮著肌膚」,難以掌握著的。
妳的雙眸,絲毫不表露
甜美或苦澀,
是金和鐵熔鑄而成的
一對冷冷珠寶。
瞧妳蓮步輕移,
坦然隨便,
大家說是棒端上一條
舞動的蛇。
「是金和鐵熔鑄而成的/一對冷冷珠寶」是眼睛的礦化作用。就如我們所以,礦物是值錢且美麗的,它吸引人不由自主的去追求,散發著誘人但又冰冷不可親的光芒,閃閃發亮。以此形容眼睛,我想是表達眼睛的魔力吧。現在常說「妳的眼睛會說話」,我想和礦化作用有異曲同工之妙。女人之美,在於雙目。白居易《長恨歌》寫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眼睛所展現的情思,可見一斑。而這點在《惡之華》第二十七首也可以看得到。
她的明眸由迷人礦石製成,
在這奇怪而象徵的天性上,
揉合著完美的天使和古代的獅身人面。
那兒,都是金、鋼、光明與鑽石,
永遠閃亮著,如同無用的星辰,
不孕石女的冷冷莊重。
在〈舞動的蛇〉最末二段,波特萊爾用了層遞的手法表現意象。「如同隆隆泳河解凍後/高漲的春潮/當妳的口水湧上/齒岸之際/我以為喝到波西米亞酒/苦涊但心神蕩漾/好像繁星撒滿內心的/流質天空!」從女伴的口水,到波西米亞酒,再到涼如水的流質天空,不只是層遞的手法,我認為在聯想力方面也十分恰當適合。
2髮
這首詩是《惡之華》第二十三首,同樣也是珍妮‧杜娃給予的靈感。
對女人的頭髮,波特萊爾表現得相當繁複。也十分讚嘆它,同時也用「海洋」、「港口」來展現頭髮的意象,我認為這是很特別的。一般我們說到頭髮,往往會想到「烏黑亮麗如絲綢一般」,我想這是受了廣告行銷手法的影響。但是波特萊爾用了「芳香之密林」、「烏木的大海」、「黝黑海洋」、「黑暗的營帳」……等等,非常生動。
在這裡我要提到的是波特萊爾的經歷,這和他詩作中會出現的異國風情有關。他曾經乘船到南海旅行,雖然是父母之命,但他只要一想到未來枯躁的海上生活就覺得無趣,於是便又回到了巴黎。雖然如此,這段經歷在他的詩裡也產生不小的作用,也增添了異國情調。〈髮〉裡,很明顯可以看出來。
我要到樹和人充滿著活力,
高熱氣候下長期昏迷的地方;
強韌的髮綹變成俘我走的巨浪!
烏木的大海,妳包容了帆檣、
槳手、船旗和桅杆組成的美夢:
燦爛的港口,那兒我的心靈
暢飲著汹湧而來的色、香、音;
那兒,船隻在金色與波光滑行,
伸張巨大臂膀,想擁抱
永恆熱流擺顫的清純天空之榮耀。
我想,「船」也是波特萊爾詩作中一個十分重要、且經常使用的意象。頭髮給人依戀、繾綣的感覺,好像埋首其中便得到滿足。許多男人喜歡女友留長髮,是否也有這個因素呢?這是我看完〈髮〉之後的想法。
3、美的頌歌
這首詩收錄在《惡之華》中第二十一篇。這裡的美,同時也有「美女頌歌」的意思在內。詩句中有一種很強烈的對比性,開篇的「高空」與「深淵」、「陰森」與「聖潔」、「善行」與「罪惡」等等,到了後面還有「喘氣的戀者依偎他的佳人兒/如同臨死的人撫摸自己的墳墓」,在這首詩中,美是雙重面貌的,反差性可以很大,但是波特萊爾又寫:
妳來自天堂還是地獄,這無關緊要
「美」啊!巨大恐怖純真的怪物!
願妳的眼睛、微笑、腳趾幫我打開
我喜愛但不識的「無限」之門!
不管妳屬於撒旦或上帝?不管妳屬於
天使或妖婦,願妳──我唯一的女王!
旋律、馨香、光芒、天鵝絨眼的仙女──
能減輕世界的醜陋和時間的重量!
表現出美是沒有界線的,不論好或壞,即使是完全相反的兩個範疇,也都可以包含在「美」裡。就如前言所說的,波特萊爾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這就表明了波特萊爾的美學。他追求的美,既是高尚純潔的天使,也是荒淫醜陋的惡魔;既是光明無限的樂園,也是黑暗無邊的深淵;既是精神感官的狂熱,也是情感意志的墮落。他直接肯定醜,並從中去發掘美,成為西方現代主義的一個標誌。(2)
有關於以上的論證,我以〈腐屍〉為例。
4、腐屍
這首詩是《惡之華》第二十九首,可作為波特萊爾「惡魔詩人」的代表作。開頭便寫道:「吾愛,妳記否那個美好的夏日清晨/我倆看到的東西」夏日清晨是一個美好的景象,接著說「在小徑拐彎處,一具潰爛屍體/橫臥碎石滿佈的路上」,主題「屍體」在這裡出現,他用了「潰爛」這個形容詞,讓屍體的形象更鮮明,而橫臥在碎石滿佈的路上,更是增添了詭譎、恐怖的感覺。我是有些抗拒這首詩的,因為他又寫道:「兩腿裸裎,像淫蕩女人/灼熱且流出毒汁/以無所謂的可恥態度/暴露充滿臭氣的腹部」將一具不堪入目、齷齪醜惡的屍體描寫得十分「生動」,在這之後,他用了「蒼蠅」、「蛆蟲」、「被野風脹腫的屍體」、讓它更令人毛骨悚然。
然而,這首詩並不是要讓人感到驚悚的。「外表消蝕,只存一夢/一幅素描逐漸誕生於/遺忘的畫布上,那是藝術家、僅憑記憶完成的」這世上有形的、無形的東西,最後逝去了都只能在人們的記憶裡留下痕跡,實際上是無法留下什麼具體形象的,而腐屍也是如此,最後終歸塵土。
──然而妳將會像這堆穢物,
像這團恐怖惡臭,
妳呀!我眼中的星星,性中的太陽,
我的寶貝,我的熱情!
是的,妳準會如此,嬌美王后,
最末的聖禮後,
妳就在盛開的花卉下,
骸骨之間霉化。
那時,美人兒!請告訴
吻噬妳的蛆蟲,
說我已保住了已朽愛情的
外貌和神聖本質!
最後三段,反而不如開頭那麼令人作噁,經過詩人的美化,讀者已看不到原始的醜陋了。末二句提到保住了已朽愛情的外貌和神聖本質,指的是「美」的永恆性。即使已經腐爛不堪,但實際上,愛人的「美」恆存,暗示了精神凌駕肉體,任何美麗的容貌都可能像這具屍體被太陽烤曬、遭蒼蠅、蛆蟲包圍,引來狗的垂涎,一切腐化後,只有美是永恆的。(3)徐志摩曾經讚揚這首詩:「此詩是《惡之華》詩集裡最惡亦最奇艷的一朵不朽的花。」道出了其實〈腐屍〉的價值性就正如這詩中所說的,藝術的美恆存。
四、結論
波特萊爾《惡之華》是一本不好懂的詩集,其象徵手法十分細膩。但在某些詩作中仍然可以看出波特萊爾特殊的審美觀。描寫女人時,雖然都只是寫一些很表面的東西,但卻是十分生動,沒有虛偽的感覺。或許我所看到的是其中一面,但光是這一面就足夠讓人驚嘆了。
梁宗岱先生說:「在波特萊爾的每首詩後面,我們所發見的已經不是偶然或剎那的靈境,而是整個破裂的受苦的靈魂帶著它的對於永恆的迫切呼喚,並且正憑著這呼結晶而飛升到那萬籟皆天樂,呼吸皆清和的創造的宇宙;在那裡,臭腐化為神奇了;卑微變為崇高了;矛盾的,一致了、枯澀的,調協了;不美滿的,完成了;不可言喻的,實行了。」
我認為,正因為是受苦的靈魂,才能寫出如此具有爆發力的詩作。其實不光是詩,任何文類都是這樣子的。人非得要遭遇到困境,才能有所感悟,對這個世界才有了感覺。也因此,像波特萊爾這樣一個,生活在邪惡困頓中卻熱愛善良人生經驗的人,他所創造的詩作才如此備受重視。
五、注釋
(1)《惡之華》,波特萊爾著,莫渝譯,志文出版社,民74,頁19
(2)《世界文學史綱》,蔣承勇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6,頁256
(3)《世界文學史綱》,蔣承勇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6,頁257
六、參考書目
《惡之華》,波特萊爾著,莫渝譯,志文出版社,民74
《世界文學史綱》,蔣承勇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6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