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許多東南亞學子來台就學與打工,華語學習夯起來,同時目標是使學生達到 A2 水準,兼課幾所不同學校的華語課,有些學校將10學分的華語課,以初級華語課是綜合訓練,由教師自主來調整與安排,像國中英文課般;有些學校分項初級華語和初級華語會話課;更有些學校細分為聽力、口語表達、閱讀、寫作課等四項來學習,各學校視其所須而各有其安排與輔導。
但本人將它提問AI,一者10學分若規劃2-3門,適合有哪些分項?二為用多準則決策分析,比較其優劣。
一、10學分若規劃2-3門,適合有哪些分項?
若 10 學分規劃為 2-3 門課程,涵蓋 聽、說、讀、寫,並配合 A2 等級的語言能力要求。可如是規劃 :
1. 初級華語綜合課(6 學分)
📌 內容:
聽力:簡單的對話、生活用語(如購物、問路、餐廳點餐)
口語:日常會話練習,基礎問答與描述
閱讀:短篇故事、簡單新聞、廣告、通知
寫作:填寫表格、寫簡單的個人介紹、留言、電子郵件
📌 目標:
理解並使用 A2 級別的常見句型與詞彙
參與簡單的日常交流,如自我介紹、表達需求
閱讀短篇文章,理解主要資訊
簡單寫作,如日記、留言、電子郵件
📌 評分方式:
課堂參與 15% 小測驗 20% 口語測驗 20%
閱讀與寫作作業 20% 期末測驗 25%
2. 初級華語聽說訓練(2 學分)
📌 內容:
聽力:理解慢速對話、關鍵詞辨識
口語:角色扮演(如問路、購物)、看圖說話、回答問題
📌 目標:
能聽懂簡單句子並做出適當回應
能就熟悉的話題進行簡單對話,如個人經驗、計畫
增強口語流暢度與語音準確度
📌 評分方式:
課堂參與 20% 口語表達測驗 30%
聽力測驗 30% 期末口語考試 20%
3. 初級華語閱讀與寫作(2 學分)
📌 內容:
閱讀:短篇故事、電子郵件、公告、對話
寫作:填空練習、短句造句、寫 100-150 字的短文
📌 目標:
能閱讀 A2 級別的短篇文章並抓住大意
能寫出基本的個人經歷、計畫和簡單意見表達
📌 評分方式:
閱讀理解測驗 30% 短文寫作作業 40% 期末測驗 30%
總結
📌 2 門課(如果要課程更完整):
初級華語綜合課(6 學分) + 初級華語聽說訓練(4 學分)
📌 3 門課(如果要更細分技能):
初級華語綜合課(6 學分) + 初級華語聽說訓練(2 學分) + 初級華語閱讀與寫作(2 學分)
二、為用多準則決策分析,比較其優劣。
多準則決策分析法(MCDA,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來比較 「初級華語綜合課 10 學分」 和 「初級華語綜合 6 學分 + 聽說 2 學分 + 讀寫 2 學分」 這兩種課程模式的優缺點,並加入 現實考量(如當掉的影響) 來進行評估。
分析準則(Criteria)
- 學習效果(Learning Effectiveness):是否能有效幫助學生達到 A2 水平?
- 學生負擔(Student Workload):是否能讓學生較容易適應,降低學習壓力?
- 課程安排靈活度(Curriculum Flexibility):是否能針對不同學生需求提供適合的課程?
- 當掉的影響(Impact of Failing):學生若當掉,是否會影響後續學習?是否容易補修?
- 師資與教學資源(Teaching Resources):是否容易安排教師?是否能有效利用教學資源?
準則
|
綜合課(10 學分)
|
綜合 + 聽說 + 讀寫(6+2+2)
|
學習效果
|
一體化學習,整合技能,但可能偏重某些能力(如讀寫多於聽說)
|
學生可針對弱項加強,技能發展較均衡
|
學生負擔
|
10 學分壓力大,學生可能較難跟上
|
分科學習,單科負擔較小,但總體仍需學滿 10 學分
|
課程靈活度
|
統一課程,學生選擇較少
|
可依需求調整,如加強聽說或讀寫
|
當掉的影響
|
當掉 10 學分影響大,需整體重修,時間成本高
|
當掉單科只需補修該科,影響較小
|
師資與資源
|
需單一教師能教授四大技能
|
需安排不同教師,增加人力需求
|
現實考量
- 當掉的影響最嚴重的是「綜合課 10 學分」模式,因為學生可能要 整學期重修,對學習進度影響大。而「分科課程」模式下,當掉一科只需補修該科,影響較小。
- 「綜合課 10 學分」模式對教師要求高,需要同一位教師具備四項技能(聽、說、讀、寫),而「分科課程」可以分配不同專長的教師,提升教學品質,但同時增加排課的複雜度。
- 學生學習效果方面,「分科課程」可提供針對性訓練,如聽力弱的學生可多加強聽說,但若是「綜合課」模式,教師的教學風格可能影響學生是否能均衡發展。
- 學生負擔方面,雖然「分科課程」降低了單科壓力,但學生仍需修滿 10 學分,因此總體壓力不會減少太多。
結論與建議
✅ 若學生數量大,建議 「分科課程」模式(6+2+2),因為:
- 當掉影響較小,補修較容易
- 能針對學生的強弱項進行補強
- 教師可以專精某一領域,提升教學效果
✅ 若學生數量小,師資資源有限,建議 「綜合課 10 學分」,因為:
- 容易安排教師,不需分派多門課程
- 學習連貫性強,減少課程調度困難
- 袖0按:
南向學子來台就學,以學華語適應台灣生活,通到 A2 是指標。筆者曾有這樣的經驗,當掉外藉生後,他覺得華語太難了,回國了(那所學校分兩項,重修6學分);也有學校該班導師表示,那位學生成績結果如何就如何?(那所學校分四項,重修2學分)不管如何,華語教師是以教會外藉生聽懂、會溝通表達,甚至瞭解外藉生的強項與弱項,予以維持與補強,持續外藉生對華語和台灣文化有興趣最重要。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