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4-19 21:30:52| 人氣9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樂觀無比的資訊社會: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Facebook, iPad, iPhone如何翻轉我們的世界

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 I live in the future and here’s how it works :Why your world, work and brain Creatively Disrupted

作者:Nick Bilton(王惟芬、黃柏恒、楊雅婷譯)

出版社:行人文化

出版時間:2011.2

網際網路、電腦等的快速進步,讓現代社會產生一種既興奮、又緊張的狀態,尤其是對於出生時,還沒有電腦、網路的「數位移民」而言(相對的叫做數位原民,就是一生下來就接觸這些新科技的人),有些人對於電腦、網路等新科技資訊不停誕生,而讓其原先熟悉的事物一一毀壞感到焦慮不安;而本書作者,則是另一個極端,他認為這些事物都是美好的,但該如何用論述捍衛(或說對抗)這美好的一切,這本書就此誕生。

作者Nick Bilton任職於紐約時報的部落格。實際上,平面媒體應該是這波新科技中「受害」最慘的,銷售量逐步下滑,放上網路也不見得有效(紐約時報就深受其害),因此作者應該也聽了不少詛咒新科技的論點,所以在這本書中,他是一一回擊,歌頌新科技的好處。

舉例而言,一般人總會說每天泡在網路上,會讓新一代的人寫作能力下降(只會寫火星文)、沈迷於網路(只會打電動)、使得很多產業因下載而消失(音樂、電影)、無法專心(一邊上網一邊寫功課)。而作者則一一反駁:火星文是語言的變化;打電動會讓外科醫師手術更靈活;音樂、電影產業只要品質好,新一代還是願意花錢購買;一心多用只要用對地方可以讓大腦更靈活。更重要的是,作者提出的歷史的證據:從工業革命開始的科技恐懼症,今日看來都像是笑話,當然,未來也會是。

整體而言,這本書對於新科技提出許多有趣的看法,也反駁了對於新科技恐懼的論調,但也只說好不說壞,不講科技帶來更多的衍生問題,例如講到一心多用,作者強調會讓新世代在更短時間吸收更多資訊,並刺激大腦發展,卻不提越來越多的過勞死案例;講到電動遊戲可以讓外科醫師更靈活,但這些人打電動每天都是偶一為之,那些泡在網咖中的電玩高手該怎麼說呢?甚至講起情色產業,也是過於美化(強調他們對於市場變動的快速反應),卻不提對於家庭帶來的困擾。

本書結尾時,作者描繪出未來美好的藍圖,也向科技恐懼者喊話:「傳統是回不來了」。確實如此,大家都該做好心理準備,迎接不停向前的新科技社會,但這個心理準備,雖然不是一味的抗拒,但也不該是明天一切都美好的莫名樂觀吧!

台長: 王御風
人氣(9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讀書 |
此分類下一篇:《正義:一場思辯之旅》:美國民主的立國根本
此分類上一篇:糧食戰爭Stuffed And Starved:糧食危機的根源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