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7-21 15:28:20| 人氣2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埔事件與園區開發:高海大科技與社會電子報第40期(2010.7.12-2010.7.18)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個星期,最熱門的新聞當屬法官收賄案,這當然不屬於「科技與社會」的討論範疇,但這條新聞的引爆點是前立委何智輝運用黨政關係,將一筆位於苗栗銅鑼的土地硬塞給國科會,變更為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銅鑼基地」,這其實就涉及了 「科技與社會」中的科技政策,尤其是「園區」的開發。

 

在臺灣,以「加工出口區」、「工業園區」、「科學園區」模式,帶動了臺灣的經濟成長,更引起對岸中國的模仿,成就龐大的「世界工廠」。只是當此模式不停複製後,弊端也就出現,不是每個「園區」都會賺錢,像高雄縣市的許多工業園區就面臨無以為繼的困境,而對土地更大的危害,是土地遭受污染,如中科三期與四期的爭議,或是小農失去賴以為生的土地,如最近讓小農走到總統府陳情的苗栗大埔事件,當企業主(奇美電)表明不需要開發時,苗栗縣政府依舊要徵收,「園區」的開發,已經超越了單純的科技面,進入經濟、環保,甚至是政治的層面。

 

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如何取捨,原本就是「園區」開發的一大難題,如今更需考量徵收的必要及公平,園區的開發,恐怕得更多加思量。

 

延伸閱讀:

潘美玲,〈科學園區與臺灣社會〉,收於《科技社會人》,頁234-246

詹順貴,〈工業園區  犯罪溫床〉,蘋果日報論壇版,2010/7/16

台長: 王御風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