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07 00:34:29| 人氣2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圓滿分享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8年11月30日,竹慶本樂仁波切之大圓滿閉關課程筆記重點:

從根本下手,就是我執。學佛後會發現,就是這個我執帶來痛苦。

方式一:正念的空檔,發揮覺照的力量

通常,情緒和我之間,沒有空隙。情緒變成了我,這時,要習慣用正念認出情緒,再找到空檔把情緒辨識出。接著,就會覺察到自己正在體驗。要想辦法和情緒保持距離。

方式二:清晰的照見(觀照)

有了空檔可以觀照情緒,從何而來,情緒如何發生,如何進行,如何影響,還有,自己最常有的情緒是什麼。思惟,分析式的禪修,透過距離,才能看清全貌。

方式三:放下情緒,轉化或改變

實際一點,慢慢做,一點一點改變,不要太理論化。如果遇見氣頭上,先靜下來。甚麼情緒反應等一下再說,先放鬆,一點一點拆解,把時間拉長,想罵人,先頓15秒,再來罵人。大乘佛教的做法是,讓強烈的情緒反應透過時間的轉化而釋放。情緒生起的第一個15秒,建議深呼吸,深呼吸三次之後,同時試著放鬆自己。先思惟對方的情緒,來自無明所致,對方的情緒最終是傷害他自己,造就他自己的業力因果。此時,要在心中生起慈悲心。

金剛乘則是,認出情緒,直視情緒的本質!看出這個情緒最原始的本質,沒有造作念頭的直觀。情緒就是智慧力量的展現,因為情緒的本質是非常清晰、光明、活躍,這就是佛性。情緒就是本智之火的木材,能讓智慧更加旺盛。

看著情緒,發現它是自解脫的,其實,念頭過去就過去了,不要再回憶或留戀它。那些被傷害的感覺,過去就算了,不要再想起,好像要算帳,如果延伸下去,就會變成因果的作用力。It's up to you!!  解脫的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實踐這些善巧方便之法。

講到菩薩乘(第三乘)透過這些訓練,可以生起菩提心,無條件慈愛一切眾生的心,沒有針對與選擇,平等相待一切生物。不期待回報,只有給予的心,但不是像傳教士,不執有。因為,每個眾生皆能開啟本然智慧。而菩薩乘的修持就是六度。

Rigba覺,自在本智將透過上師的指引,赤裸裸地、原始的本性自生出來,自然呈現。其中的助緣有二:一是具德的上師;二是虔誠的弟子。所謂具德的上師係指有大圓滿傳成且經驗大圓滿覺受與證悟者。所謂虔誠的弟子,就是對上師有不可動搖的信心。當這兩個條件產生,那麼本智自會顯現。勝義智慧的證悟,在於一積聚資糧、二清除罪障,三上師的指引與加持,才會成就。虔誠如太陽,讓雪山的雪融化成加持流下來到弟子這兒。

什麼是對弟子最有用的?虔誠心、信心,全然的信賴,而不是理論上的理解。具備信心是非常好的旅程,培養開發自己的信心,很重要。我們知道,自己是走在道上的行者,這就就很好了。勇敢面對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且改變它,就會走上正確之道。如果一個人怕犯錯,就變得不敢動,這樣如何在道上行持呢?這條路就是跌跌撞撞,有錯必改比較重要。

大圓滿的修:一、安住。保持、保持認知的本智。如水流般的如是,維持。二、自安住的禪定,每個剎那都保持著。傷心、難過、快樂,就是這樣看著。安住在心的本質上。自安住的禪修,安住在每個當下,不用造作,強求,自然而然,持續經驗體驗在每個當下。

大圓滿的行:一切生起都是自解脫!一切顯現都是自解脫!行持不要僵化,那反而好似官僚主義。 行持兩種方式:一是精進、二是自然而然。

一、使力去做。當有念頭時,認出念頭,安住於此讓它生起,不要改變造作,安住於其本質中。不需要去轉變,改變念頭,只要安住於此,它會自解脫,就又回到覺上了。

二、不使力的行為。專注於心的覺上面,不管好、壞,各種念頭生起,就是專注於覺上,念頭、情緒會自然消融。

大圓滿椎擊三要口傳:

見:直指本性;

修:確定唯一;

行:當下解脫。

結論(問答重點)

不懂得調伏、訓練心,痛苦永遠不會結束。我們不可能調伏所有外在的情境,但調伏自己的心就可以適應外在。調伏自心可以透過禪修(止、觀)。心就像是荒蕪的田地,土地很硬而且雜草叢生,我們必須先整地,把地變鬆變軟變肥沃,不管有沒有很好的種子(菩提心),要先把心整理成具有滋養的容器。

訓練狂野的心,要有正念與正知。心如同野馬,要用正念的繩子繫在正知(覺照)的柱子上。馬一定會嘶叫、跑跳,但不用理會,這就是止,讓念頭自生自滅。用觀來訓練這匹馬,以空性來調伏自心,慈悲心就會生起。這時候再來學習大手印或大圓滿,更好。

一、感知心,現前識。心識的第一種,沒有任何分別,沒有任何文字概念可以描述。覺,是心-光明的經驗,看得到顏色,聽得見聲音,但沒有任何執著。這也被稱為清淨,也是空、明,不間斷的。

阿賴耶識-是發呆,分不清楚,迷糊。覺-清晰、無執有之分別,本質是空性。

二、依止善知識。學佛是自發性的,很個人性的修行經驗。和善知識先建立友誼,生起信心,有一天慢慢會變成自己的上師。什麼是上師?和我們的心,心心相印才算是上師。弟子與上師的相應,就像是孵雞蛋。孵蛋快成熟的時候,啄蛋殼,母雞從外啄,小雞則從內啄,然後,小雞就誕生了。

三、禪修中,驚鴻一瞥的經驗,覺。一定要從上師那裡得到心性指引,這樣止的禪修更助於覺。

四、無所緣,沒有執著的見解。

完畢。

 

 

 

台長: 小V
人氣(2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特別推薦 |
此分類下一篇:達賴訪台 (公開行程取消)
此分類上一篇:學佛不學空,到頭一場空(下)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