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隨在你
出版社:心靈工坊
作 者:吉噶˙康楚仁波切
譯 者:丁乃竺
第一次看見這本書裡的段落
和第一段落裡聽見仁波切的講演
老實說,我原本認為會是一般的西式佛教理念,不過爾爾,我以為會是很形而上且很包裝式的解說,不切實際且不著邊際的宣揚美好,好像佛教多美似的,佛法多美似的,一直到我聽完與看完為止。
看似簡單的理論卻讀來流暢且令人省思,看來不像佛教中人的仁波切(講課從不穿藏傳紅袍喇嘛服裝),卻輕鬆講出令我細細思索、深深感應的法教涵義。
無怪乎,吸引到都盡是些高知識分子(就是我這種愛思考又自以為了不起的),仁波切有其親近人且無壓力的傳遞法教之魅力,值得學習。
簡單摘錄部分內容
--------------------------------------------------------------
038
看穿現象--也就是看穿念頭、情緒以及看穿外在物象--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不能看穿現象,我們就會認為這些一直在流動、改變以及無法抓住的現象是真實存在的。這使得世界看起來充滿誘惑,心因此得不到祥和。
053
福報功德有兩種,第一類福報功德能清除修行道上的障礙,使我們的基本智能及道路得以開展,如此可為我們帶來有利的情景及我們所欲求的事情。第二類的功德能讓我們確實體驗及享用它們。
054
累積第一類功德的方法,就是身、語、意上盡量減少自我重要感,盡量去利益他人,同時與已經解脫而且了解內在本有富裕的人結緣。要能累積第一種功德,我們要運用業因果的知識,來創造那些可以讓自己與他人真正幸福的情境。
如果說第一類的功德可以為我們帶來渴求的情境,那麼第二種功德就是可以讓我們實際享用它。
099
情緒只有在我們沒有察覺的狀態下才能控制我們,讓一切本末倒置,這讓我們對於自己感覺不好,心中會升起巨大的自我反擊性,然後自動反應。但是對情緒貼上「可怕的」或「錯誤的」標籤,又有著清教徒的味道,好像暗示它們不應該發生,自己應該像佛一樣純淨與覺醒。一味壓抑反應,就會造成日後的反彈、爆發;試著用更成熟和更依法的方式來對心下手。
不反應與壓抑反應,兩者之間的差別就是覺察,對「反應」的本性以及「反應」的表現保持覺察。
心中多些空間,就不會對自己的反應太認真。我們可以像孩子玩耍般地看著自己的反應,知道它們很快就會自我消耗掉。
106
自我省思中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自己是如何在主動創造痛苦,這個痛苦是由於我執不停地掙扎著要勾召(hook)世界而造成的。為了護衛自我感而試圖引誘世界的方式就是勾召。
讓世界「上鉤」理應令我們快樂,讓我們對自己感覺更好,然而我們只是在自己與世界之間創造了一個粘著、不健全的關係,這就是我們痛苦的原因。當我們想將世界及眾生引上鉤時,就會出現許多希望、恐懼及其他複雜的情緒;一切深刻的焦慮、痛苦及不安全感是因為無法令世界上鉤,或無法隨它去。
推薦大家可以購買。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