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1-10 19:40:11| 人氣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當年的台灣 - 基隆河砂金之發現與金砂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荷據時期在北部的凱達格蘭族人(Ketagalan),為產金地不為外人知,將產金地「基隆金山」誆稱來自東海岸的哆囉滿(Turuboan)。一六六○年荷兵(Albrecht Herport)曾有沉默貿易(Silent trade)述說,即原住民將小金塊、金沙置於某地而離開,在不同時間後,另外他族的人,見到此小金塊,將攜來的物品如衣服等也置於該地,而將自認價值相等的金子帶走,如此完成了交易,雙方不曾謀面,所以稱之為沉默貿易。
東寧王朝時在一六八二年淡水通事李滄,向鄭氏表示願入山地取金。於是鄭氏派兵保護,但未行至產金區,即與原住民戰鬥,所以採金沒有成功。
一六八三年即滿清開始據台時則認開礦無益地方而全面禁止。
一八七五年(光緒元年)雞籠改名為基隆。
一八九○年(光緒十五年)劉銘傳在台灣建設時,建築台北與基隆間的鐵路,在架設八堵車站之橋,建橋工人入水造基礎,發現河床中有閃閃發亮的金沙。這個發現地點,據日本人後來的調查應在八堵橋稍下游之七堵橋,也就是位於今日七堵變電所前橫跨基隆河之「昭和橋」(大華橋)下。
基隆河的原名為Kimazon基馬遜河 是西班牙人佔據北台灣時所取的名子。基馬遜河的出海口在淡水,而淡水又名滬尾。滿清時期稱為「內港北溪」。溪流沿岸,全為原住民凱達格蘭族(Ketagalan)所居住。
一八九一年(光緒十六年)基隆河之淘洗區域,由七堵、八堵逐漸溯溪而上,抵達到三貂山麓,終於小粗坑溪與大粗坑溪; 後發現九份山之金礦頭,即小金瓜一帶。
基隆河的流域為今日的台北縣平溪鄉,經瑞芳鎮、進入基隆市之七堵、暖暖,再流入台北市之南港、松山、內湖、士林,再進入台北縣與淡水河會合。基隆河為日人侵台以後的名稱。
台灣產金發現後自然聚集大批淘金者來到基隆河,在一八九二年(光緒十七年)九月,基隆河上每日的採金淘洗人數達三千人。其地區為瑞芳、員山仔、龍潭堵、三爪仔、豎石、五社、小馬坪、金亞、大寮社、四腳亭、粗坑口、暖暖、八堵、七堵、六堵、五堵、水返腳,以及坪林附近之苧仔潭地區。
滿清官員發現台灣有金,亦不落人後,在一八九三年(光緒十八年)二月一日,成立基隆金砂局。成立的官僚單位是為抽收釐金,並有軍隊為後盾,由官員稽查。這個採金單位之歸屬編入當時的「洋務」。

一八九二年(光緒十七年)十月十五日至十二月三十日之八十日中,經由淡水關運出之金砂達4519兩(282斤),值六萬五千關銀。(約為今日新台幣五千八百萬元)
台灣之有金,以基隆金山所隸瑞芳、金瓜石、牡丹坑三礦山。金瓜石之礦在
一九三○~四○年代產量達頂峰,擁有亞洲金都之譽。

台長: 志工團長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8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