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過了一半,而重大的一次教學觀摩,也結束了,大大的鬆了一口氣。然而,教學觀摩,依然是不大正常的一種教學。原因如下:一、事前的準備,多少會擔誤了其他課程的備課,像第一節課那般。二、由於周圍觀賞的人相當多,所以學生自然而然安份許多。當然,也代表他們能察言觀色。三、教學觀摩後,開了一節多的研討會,在他們寫作過程時,並未能在旁指導。
當鐘聲響起,我也無意在上課,這是我一貫作風,不喜歡繼續運用下課時間,語詞討論到哪裡就到哪裡。喊了聲:「下課。起立。來,班長。」「謝謝老師。」轉身向後,「謝謝客人。」大家歡喜地下課去了。
結束了這一堂課,就開始收那些器材。一位師院學生來請求拍照,我也欣然答應。隔壁班的實習老師也稱讚一番,並來幫忙收東西。她幫忙將王主任的notebook以及延長線拿上去歸還。而我則收拾收拾單槍投影機,並將無線麥克風和二桌一椅還給王老師。一直整理到第三課時,小朋友將位子歸回原來位置,才離開教室。由三班實習老師幫忙看顧。我則上去開座談會。
***
這一堂的課程設計,並沒有特別的安排什麼。剛好班級正在推動「語詞串連-短文寫作」,就順水推舟,加了些材料一起來學習。從知道要負責這次教學觀摩的時候,我就慢慢思索這堂課要如何來進行。只是想歸想,並不一定付諸行動。
拖拖拖,一直拖到星期一時,才撥出晚上時間思索教學流程。星期二晚上則繼續補充。一直到了星期五清晨,才批改好第三次短文練習,又重新將流程深入想了一遍,將可以舉例的作品,陳列出來。
大綱如下:
七賢國小 四年五班 「語詞串連」成「短文」(故事)
兒童故事的主題要素介紹:(種類、角色人物的選定)
故事的種類:
(1)想像(不可能發生)→擬人法:動植物會說話
例如:茂生《秋天生病了》
宛菁《探訪樹木》
(2)寫實(可能發生)
☆依主題不同,故事又可分為:
(1)生活故事 凱弘《探訪遠方的親戚》
(2)冒險故事 岳達《小王子》、湯姆歷險記、金銀島
(3)歷史故事 朝隆《三國打仗記》
(4)神怪故事 耀德《鬼屋》、鈺翔系列作品
(5)動物故事
(6)科幻故事
故事的敘事觀點,大略可分為: (1)第一人稱----我
(說故事的人,說故事的角度) (2)第三人稱----他(自編人物……)
故事的角色(人物)設定:
(1)自己(我) (2)家人(3)同學朋友
(4)卡通人物 政州《大雄收集甲蟲》
(5)歷史人物 (6)自編人物
(7)大自然 (8)動植物
分享作品:叢琳《可憐的女孩》、典翰《萬聖節》、李威《開心國》
☆語詞串連的要點:
一、先從各個語詞的聯想。
二、從各個語語作連貫,並選擇好的串聯,當故事主軸,再開始。
***
除此之外,還印了四篇小朋友的故事供他們欣賞。
茂生的《秋天生病了》
東宏的《育幼院》
耀德的《鬼屋》
叢琳的《可憐小女孩》
***
由於第一節課,為了準備器材,幾乎連喘息的時間空間都沒有,更不用說靜下來再思考一遍。不過,真實的教學本來就是如此匆促。趕,趕,趕的。簡單的單子介紹,卻沒辦法每一篇作品都分享到。畢竟時間有限,我也注意著時間的控制。
全班一起唸了茂生的《秋天生病了》,並瀏覽一下宛菁的《探訪樹木》,看看朝隆的《三國打仗記》,李威的《開心國》,政州的《大雄收集甲蟲》。這裡每一篇,都有或多或少的討論與分享。故事、文章的解說,就是要這般。茂生的擬人法,及文字很特別。宛菁將樹葉貼回去,創意非凡。朝隆一些生動的語句,令人驚嘆。李威將東宏與岳達寫在一起,別有意思。政州那大雄零分的考卷,成了懸案。全班好像都融入了創作故事的情境裡。
***
語詞的討論,是少少時間。彼此間的互動,從觀看班級網頁開始,看到詩詞的部份,就一起唸唸「月下獨酌」還有什麼的。接著課程,換到powerpoint的畫面,兒童故事的引導說明。先說「想像」與「寫實」的區別。舉了「想像」的例子,並一起唸《秋天生病了》開始,接下來是看「冒險故事」的舉例。互動是細微的,一篇篇作品的分享,都是指導與互動。討論到的語詞,有「神祕」、「砰」、「一輪明月(月亮)」。
***
座談會時,師院學生發問很踴躍。想當初,大四外埠參觀時,我在臺下絕對都是不發一語不舉手的。但沒想到現在在臺上的是我,且已經是第二次了。回答問題時,儘可能不疾不徐說出自己的理念。但能夠分享的,絕不僅止於此,那是結合了兒童文學理論與實際,和《孩子說的故事》,而引發出的整個統整概念。
***
教學觀摩過去,一切又將回復平靜。午餐時,大家一起歡樂看亞錦賽。下星期也將繼續延續短文寫作,以及寫寫校外教學的心得。只是緩衝一下的假期,也是意義非凡。將過去整頓好,憩息一番,才能揚帆再啟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