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1-13 14:55:33| 人氣1,2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NEET Intifada, Intifada Ɐ, International Intifada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有很多事情發生了。...關於火車出軌事件,我想到的是Workers' Control在台灣很少人會去想到。而且,公路客運應該比起鐵道(台鐵)更難以實行Workers' control吧

阮國非被槍決的案例,聽厭的「嘿丟驚艱苦阿」。台灣本勞都不會逃公、用行動捍衛工作權.....只讓我感覺可悲。


  工時Account墮落成補休Account。而且台灣與日本一樣,膽敢申請有薪假?小心被白眼。台灣重障多,難道不是長期不計代價磨損來的嗎????
同為島國,沖繩或馬爾地夫的人會活到90歲「自然老化」到依賴輔具嗎---更別說臥床了!

Is the Island Utopia or Dystopia?(掩面>////<)





  Intifada,原本是指稱巴勒斯坦的起義。字義上可通「頭陀」(Shake out)。不過在此不會按照原本脈絡去用這個字眼。

放下工作去Intifada在巴人之中根本不會多加思索,但在台灣或日本便有如從凡夫到十地菩薩之間的重重所知障阻抗。巴勒斯坦,其實與委員會並不矛盾:
「不要相信任何圈子,不要相信任何組織。」


整個巴人並不等於巴解,也不等於哈瑪斯,更不等於給他們工作的以色列!


拿走證件=斷人後路
成為無身分人好像很重要,尼特「族」似乎有些誤導:尼特人仍然會有認同政治嗎?如果有,那麼NEET也是可以去上班的了。

無法、無能力存在在職場上,所以才叫NEET。然而社會系統能有效打壓職場,則NEET都可以生存。

  巴勒斯坦不像是台灣熟知的那種「建國運動」,因為以色列還沒跑來建國之前巴人就住在那裏。然而國人似乎比較偏好講猶太人怎麼歷經「亡國」之後「復國」,滿滿的想像性共同體與認同政治。

這種交換模式A的東西,成為交換模式D的障礙。



不只Zapatista,緬甸的少數民族其實也是全球的---只是沒有「區域的」這層面而已。
不但巴人沒有明確的「建國學」特徵,庫德族也沒有,台灣基督教徒就很看不起非建國的一切。


先行結論:除了砸碎這套「公式」,我們不可以從事任何事業。而諸合作社之中,台灣目前最迫切的、也是國人最不敢去想像的,應該是住宅合作社

所以它為最首要! 最好強制接收所有囤積的空屋、強制用來分配。


 「不討賺怎麼不去死一死」命題;這就提到大屠殺與自殺的議題。今天只要稍微少提:
瑞典、美國大屠殺---槍擊、掃射多;而台韓日(中國例外)---自殺,

應該說「該去」自殺的人很多很多:符合「不討賺怎麼不去死一死」條件的人太多、太多。

  右派不能仇恨所有人,只能撿選一個(通常是個!)族群來仇,一如大屠殺不會是針對所有人。
右派價值:認同、社群意識、社區(封閉的)主義、國族主義、區域化....、大屠殺只能殺少數人。所以右派不能矛頭指向「要吃自己賺」之公式。瑞典也是有「身在福中不知福」要把要吃自己賺「找回來」的右派份子。



 他們再怎麼反民主(認為多數人總是愚蠢),卻總是不放棄成為多數人的代表(P. Bourdieu說明,嗯....暫且不節外生枝)
反動修辭出盡,也不能、不敢、不會針對「要吃自己賺」


  多數人最大的特徵:把不面對現實視為面對現實。逃避,所以說「不干我的事」、「要吃自己去想辦法」

絲毫不考量:所謂的自己去想辦法,就是沒辦法可想還能去騙人的,還能成為詐騙集團、在黑道生存。尼特族---不能工作者,能有本事加入詐騙集團嗎??

維爾馬(Vermeer)的祖父母都靠詐騙維生,照台灣婦女的話,就是「祖公從大陸來的垃圾種」。但他們不講的是:

  今日的荷蘭人並不必靠騙人維生.......當然這不能說「荷蘭境內無詐騙活動」,我說的是不必再為了餬口而不擇手段,
像華人一樣!

荷蘭的「經濟起飛」時代,正是喀爾文清教徒主義的時候。但我們沒看到被英國取而代之之後有什麼「亡國」...而且今日還是新教國家,卻如同產生了抗體一般的不像清教徒了!

  而台灣至今仍很清教徒。



 雖然脈絡各有不同:就算同為北歐國家,有加入歐盟(EU)的國家還是被迫要實行許多Neoliberalism的政策
這在台灣人發掘了,就如獲至寶的大讚:北歐國家也是要吃自己賺!和台灣同款!

 相較之下,未加入EU的挪威、冰島就還是不熱衷創業與就業。


雖然脈絡不同:在中國比起台日韓還不容易自殺,雖然富士康的名氣很大。關於為何富士康不再跳了,Bifo Beradi說得十分中肯。

 韓中台比較容易自殺。

總之,結果就是有自殺;就幾乎沒有大屠殺。這方面,下篇再續談。


就業歧視是錯誤的提法。就業本身就是歧視。一個不必求職就能生存的國家,歧視無法成立。斯堪地那維亞國家、低地國就不太會用心去爭誰養家、誰不養家、誰犧牲外多、誰沒責任感....

她們的國民就不會空轉在這上頭,這種社會之下家庭才能允許存在,亦如沒有毒牙的蛇無需去恐懼一樣。反之,清教儒教、以及日本那種工作至上社會還存在,家庭就只會是壓迫性的。

  三界皆牢獄是佛教說的。漢人妄「姓某某口灶」才是牢獄,攏系丈夫無能、婆家惡質、娘家瞎了眼亂嫁:這必要去假設、必須不得加以觀察、要定言

只有自己這口灶(台語:家庭)不正常,而其他家庭都必然要是正常。(當然,「正常」的定義絕對不能去質問)

華人社會幾乎每個家庭都抱持同樣信念,同樣的迷妄。所謂:不可以從社會去解決、只可以由個人的打拼去解決、不可以從整體去解決。

   但這樣也就確保了問題都不可能獲得解決。是故人人都扭曲成各種醜像,音為唯一的解決之道在於全社會的改變;要抗拒社會改變就是要靠唯心(為薪)主義,要去妄分別:唯這個不好,其他都必然是的。這樣要改變的便永遠是「少數人」

哪個群體會被指定成這少數人會不斷地隨這風向而轉。

同樣的,台灣人還會說「其他人咧呷頭路,只有你沒有而已」這些話當然也沒有什麼證據。

  日本人會去迴避升學,理由和台灣一樣:讀書並無助於就業。然而重點卻不在此:

在檸檬林的一本日語書中,編者很老實說:日本只需要服務業的人才而已,絕不走創意路線,企業會對高學歷者敬而遠之

那麼重點在哪?重點在於台灣人的自欺能力:或許可給美國造成的影響。然而台灣人很愛用一種「我受騙了」的姿態:「父母花那麼多錢栽培你,你卻不賺錢?!錢還我、還我!」

「笑死人了,念到碩士博士竟然沒工作?」
然而這些其實都是由資方決定的、並非由勞方決定的。他們儘量在避談這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而日本則是一開始就「知道」唸書本來就是「沒有用」,所以省了後續這些衝突

如果日本並非是工作至上、尊重工作的社會,那麼日本會與北歐一模一樣我唸大學、修士、博士唯一的動機只有我想要去知道某些知識。日本人基本上很難自欺,那本書也點出了台日的一項差別:

日本人只對陌生人有禮,而台灣人只對"自己人"有禮貌。日本人愈是朋友,愈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像台灣人愛混在一起。那也是齊家、治國、天下的同心圓效應。知道的便應該有意識地去突破才行!!!

日本人比較能夠知道自己的真實之聲

相較之下,台灣人的自我欺騙實在是獨步全球....要知道中國人在發生文化大革命後,很多「傳統的」思考模式沒有毀壞也不能像台灣這樣附腦了。




 記住,不管有沒有存在「後資本階級」、「後資產階級」這種無視地方、在地連結的階級存在,只要人們還必須賺錢=生存,新教徒主義就不會失效的!!!


我們看到發生在挪威、瑞典、丹麥的「謀殺拼圖」們,根源都不會是出自餬口壓力。不工作能生存不是腦殘的烏托邦,人類仍會互相傷害。北歐右派信者會大屠殺,乃是把馬克思主義與穆斯林當成相對的對手;

而不是像東方有在賺錢者「理所當然有資格看不起」無業者的不對稱戰鬥。


  失業明明令人長智能,但主流者---即所謂網友這種人種三觀之名說魯蛇掉智商! !!!


永遠以為知道要找工作才叫「知道自己可憐」,這種尼采與薩德侯爵所恥笑的「憐憫」見Horkhimer et Adorno.《啟蒙的辯證》,今天不節外生枝
總之,這種憐憫與佛教的Karuna(悲)不一樣;是多數者的道德。太狹窄。


  滿滿的「不然你是有辦法改變哦」的背後,乃是完全沒去證明:是否找工作可以改變現實。
人們只是一團重複套套邏輯的機器:乍看那些「多元的」都在重複同樣的意義~吃苦、肯做、上進、打拼。這解釋了鬼島為什麼沒Riot、沒Strike(Streik)

只有示威與表態。和自身最相關的全被「討賺」之幕遮掩─── 沉默。所以他們篤定暴動、罷工、抵制「無效(台語:無用)」;同樣,從不去質問找工作有效嗎?而認為一直要在家庭內解決所有問題!!


  難怪西方多少還是會發生的事情,在台灣卻從來沒發生。在Niklas Luhmann系統理論中,很多事情原本都是極為不可能性的,然而因為長期的演變而成為極具可能性的。
只是他生前未說要怎麼去干預。


 這些假反叛的共通特色就是,看起來都像在拚一個事業


  怎麼可以趁年輕打拼?應該趁任人宰制之前,趁年少年輕之時修築解脫的路!

在另一個勞作≠賺到錢≠吃飯過活的三聯圖像之下,什麼都能做!這在上一篇文章中稍微證實了:賠錢的生意...也能做了。有意義、值得做的事情很少不是純燒錢的....



  他們愛說:如果不用市場機制來逼 →某些工作就沒人做了 →世界末日

他們不說:

1. 用逼的 →照樣會有工作不會有人做 ←因為不能拿來賺錢=吃飯!

2.某些工作沒人做,世界也不會「末日」


  照他們說,北歐沒有生存壓力,所以應該所有的工作都沒人做囉(因為「人性本惡本懶」) 明明是過度競爭把整個職場搞臭,竟然怪人懶惰!

我們更可以說:責任義務的週轉速率、就像資本主義的週轉循環週期一樣快速呀!!!


 N.E.E.T.之中的T就是Training,然而日、韓、台(中?)的個別尼特族一生的規訓量,就已經和歐美個別有工作者的規訓量等量齊觀了

不可以有沒有在職,而去低估了尼特族身上的有做事量。



 動物界中覓食並非依靠工作賺錢,然而人們愛混淆人則與天擇---或許我已提過好幾次。本能並不用「學」,沒有學不會的幼雛。現代化的歷史與演化所需要的時間太比太晚,台灣人卻一直認為「白海豚不自己學著轉彎那就死好」


 然而,依附(Attachment)並不是本能。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過早從母親身旁帶走的狗貓,一旦懷孕會不知道怎麼照顧孩子。

這個也是要吃自己賺主義者不肯看、不肯說的事情。無論「學」或「依附」,他們都要按照資本主的利益去談不可。


只會比喻的人很會胡亂比附人禽。首先,人類目前的工作反本能、反自然;第二、你絕對找不到一個方法去逼迫貓去勞動,而對於狗與牛,就可以。

  所以對於蜜蜂與螞蟻的感恩與讚嘆就出來了。他們不說的是:蜂鳥應該無法活很長吧。

國人很喜歡從下一代口中聽出「工作是解決方法」,而很多人確實也順服了。

  但工作,正確說是受雇勞動+創業,不是解決方法。

  只愛講「很多人都」有上班,很多是多多?就業率就是需要說謊的地方。實際上可能只要10%的人類在上班就足以養活全體人類.........

齊頭式心態會說:那樣我豈不是成為Loser了?我工作他沒有?然而在一個從不必靠工作賺錢開始的社會,要不要工作只是個人的自由。唯有想辦法搞到人人都非得找工作不可,這10%才會變成Winner。這跟前面某段落說的翻轉原理一樣。


  Harvey精彩的論證,只要起了「人口」的頭往往會自動變成馬爾薩斯主義的結論。不知道在少子化時代,這些可恥的馬爾薩斯主義者會怎麼變出他們愛聽的結論出來??

「人類」把地球資源耗盡,這也是具誤導性的說法。應該要這麼問才對:為何非得耗盡資源不可呢?
他們的答案不會是:因為要求職、社會規定每個人都必須有份職業。而是「人口」....其中有多少賽局理論的成分。


 假若把人口都換成猴子,地球資源並不會消耗啊???人類是因為堅持要利潤、要用資本主義的生產模式才會去破壞生態系.....光是只需要人人都去找工作就能做到。每個為了餬口而賺錢的合理化,加總起來就導致了「人口」的結論。


  反之,北歐人再多不威脅到納粹德國或者美國的生存。沒有必要去反人類。然而會在北歐裡開槍掃射屠殺者都是右派,他們有的就是馬爾薩斯的思想,而不是他們土地的思想。





賺錢顛倒了「欠」的關係。原本應該是農民養活企業家,然而在要吃自己賺運行之後,看起來是企業家養活農民---因為農民處在生產鏈之上!

  第一‧「不討賺呷人A」真要統計的話,勢必要把金融業、保險業、食租者(最出名的是房東們)都算進去----牠們說:這可不行。要說的牠們也是靠自己雙手似的...所以他們的行事就很重要的

要看起來既勞心又勞力。
難道ニート們就沒有勞心勞力了?如果說存在有看不見的勞動,他們一概不承認;然而說道資本家看不見的勞動---他們又承認了!!!有沒有在做生意,先驗的有這麼大的差距!致使能把無意義的"翻轉"成必有深意。
「他就是行所以今天才這尼好野。」



第二‧ 去低估罷工發生時的成本付出:塑造「罷工只不過是吵糖吃」、「好還要擱卡好,不滿足」

  在此要區分培力賦權empowerment。勵志作家們的培力僅只為職訓的同義詞,和覺醒無關。

太多人把「知道要去賺錢=覺醒」,Paulo Freire後起也不太用「覺醒」這一字眼。他們都認為覺醒很簡單、很廉價,只要懂得沒賺錢不能生活就好了。


不肯談為何社會問題會被放置PLAY。




  他們的思想就是沒工作不會去考試、沒有考試不會去找工作啊(不斷團團轉),所以只要考上公務員就一副「既得利益者,還不快去考!」

法國人只有公務員才罷工?我都舉得出非國鐵的罷工....不過多數人不想聽到事實,除非是與要吃自己賺有背書。


  罷工者都是以丟飯碗為前提,根本不可能是「好還要更好」、跟資方「討價還價」。

貧乏的土壤,怎麼開花、結果?? 腫瘤的競爭,不必去假分別良性、惡性,用負債去驅動人們就業,爭個頭破血流、死的不明所以。表面上的碩果全是用基因改造+農藥+殺蟲劑+化肥堆積起來。

只要說不要用這些東西被嘲笑的時代或許會過去,然而人們會認為想像無化肥、無農藥、無基改的社會是天真、可笑。這些只能夠作為另類品牌,作為資本主義的差異燃料而已.........



 同樣,人們只想著要怎麼滿足競爭力,卻不要一個不要這些痛苦之源的世界。

生產力愈大,所有人所能拿到的會愈少.....................這總歸是Wage依賴與保險體系的結果。教育有成功嗎?沒有,下一代還是小資...........


  會做powerpoint的「高等人」擅於「不廢話、有重點的」呈現出事物的「應該」。馬克思說勞動不是個事物,而是關係。

你的教育不是教育,因為潛規則多。然而你要先去看大家都怎麼做,大家都在看彼此怎麼做。

難怪「會不會....」在現代漢語的詞頻會出現的這麼高!Marcuse《單向度的人》批判維根斯坦(幹話高手?),它想不到台灣人比維根斯坦恐怖多了。


  天天做簡報、天天都在寫履歷、天天面試,他們是知道這些都沒有用然而卻不說沒有用的。他們就是要有工作的泡在職場、沒工作的永遠在找工作.....然而我先前已經指出了,有一群保證不會被選上的人,而工作就是等著被選上。



《有閒階級論》是經典名著,可它肯定不能在儒家圈中適用。現在人並非在不工作上攀比,台灣只在工作上攀比誰最能吃苦。

詐欺師是尼特...某本輕小說是這樣。詐欺本身若是「靠自己雙手賺錢」,那就不叫NEET不是嗎??開始迷惘是正當的:我們的社會還沒搞清什麼是勞動什麼叫不勞動,因為只承認經由呷人頭路的或白手起家的才得名工作。

只是沒領薪水。



  找工作的爭論實在很像選舉的爭論,簡直是同型同構物(Homology)。因為沒有比談到找工作更加講多數少數的。

結論:我們都應該除了砸碎這句公式,之外什麼都不可以做

台長: M-I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