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0-05 14:23:14| 人氣70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續上)....的路數了(未完待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的腳踏車剛剛修好,老師傅還把一些毛病都調整好了...然而只要想到學徒制,我總是不寒而慄!



    在印度行業之間是有意義的,因為每個工作都不按照華人與新教徒那套工作倫理行事───重點並不在工作本身,而在於其他他們在意的事情上(譬如說,種姓)。
  且工作與工作之間的歧異度相當大,是平行間的差別而不是垂直式的差別。只要突破了某一種姓就只能做那幾種執業的限制,那就會很好。
 
 

  反觀台灣,沒有工作不血汗───因為這是職場工作倫理所要求的,我們常常不願意去觀察實際狀況就直接套用倫理:諸如「要吃本來就要賺」、「欠錢本來就要還」。工作可以解決到什麼社會問題? 債務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換言之他們只是想找一種定律、鐵律、法則....韋伯說過了,這就不能叫做社會學的(或許可以稱為宗教的,根據宗教學[Religionwissenschaft]的定義,將非理所當然視為理所當然,乃是宗教的功能)。

  你當然可以說台灣「中產階級化」有什麼不好,但正如我前幾年發現的:台灣並沒有三百六十五行......只要是對勞工太好的職業,如今都被消滅──只有能血汗的職業可以殘存。

人人都得獨挑大樑(他們叫獨立作業的能力)。總是(Always!)有人在忿忿不平,然而他們不是指向自己受到怎樣的不平等,而是指向那某某人怎麼不必作和我一樣多的工作量。他們當然是平等主義者,是齊頭式平等主義者。
 職場這種要求,才是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真正主因,而不是訴諸病理學(不肯工作的人有病)與道德(譬如指責印尼人本性就是好吃懶作)。
 
 
 

我們可以做個thought experiment:將一個作十小時的工作拆成三個,多雇用三個人然後每個人工時減為三分之一,換取失業率減少到剩下三分之一.....即使薪資仍然沒有增加。
  不用說資方必然反對,他們當然會反對,而不盡然真的是cost down的問題...而是一項陳規與習性被挑戰的恐慌。

在台灣,就連打工者都要工作十個小時...別跟我說你不信,大部分在餐飲業的人都會相信。誰說領少一點的錢可以換取更多的自由空間?這種飛特族(Freeter)的神話也不過是自欺而欺人罷了

  在台灣,只要你能做一項工作,表示你所有工作都能做[反正只要你學....];反之只要你發現一項工作做不下去,包準你走到哪裡都沒人要.....還在相信總有一個工作能做嗎?
我們必須要知道一件事情───錯不在你,而是必須要跳脫職業的 詮釋學循環 才能看清楚整個問題了!




  Luhmann說人不是一個系統,因為人本身並不是按照特定方式運行的,所以台灣並不等於台灣系統。或許在這方面魯曼繼承了韋伯(Max Weber)的思想,某個程度迴避了社會學界「人的行動(actor)創造了結構」vs「結構決定了個人」的論爭。

社會學,有一個特質:那就是視一切都是遊戲(賽局)。

然而台灣(不論是人或系統)堅持歪斜的自我觀察方式,將台灣系統不斷重新的定位在劣幣逐良幣───純粹經濟學、只談經濟學的位置上來───而原本大可不必───而一切都是為了確保每個人都在工作!


  一般人總認為官僚只有在政府身上才可能,然而資本主義才最常談「標準」不是嗎!!!那些毫無理由把企業活動力視為「活水」、「多樣性、可能性」的人毫無理由的認為企業沒有官僚(沒有,沒有官僚)。

人真的是情境的動物,只要換了情境就認不得了。仔細想想比起由政府推動強制改造更利害的是什麼?


,政府不必什麼都自己來了,企業也可以向某老太婆作家在小說寫的那樣推翻政府了。


  在他的筆下企業家就好像「不在世界的神」,不知道被鬼隱去哪了但他們總是會來救贖一切的企業家是這麼的「悲天憫人」,挺身而出打倒萬惡的政府。

好像企業家不可能在背後控制政府似的

 就算企業家集體消失,那又怎樣?人類的無明會在下一世代再度產生出另一批企業家,不是嗎?

就像我說過了,很多人拿「社會改革後,那某些工作不就沒人去做了嗎?」來論證所以我們的社會不可以變革」

就算馬克思筆下的共產主義社會真的實現好了,也無須擔心這種事:因為奴性的人永遠都有!只要他可以自我感覺良好,那總是會有人去做.....革命縱使不能夠消滅奴性(因為無明永遠在),只是他們別想在拿工作倫理來號令全人類了!!!

台灣最大的不正義惟二:一是兵役,二是職場。

必須要干擾目前這個運作穩定的秩序,這個Commitee Invisable已經說過了。

批判一定要指向多數人,而不是給暴動者(當然是少數人)打分數、評分───佔領活動本身無可議論。



 為什麼多拉A夢(小叮噹)裡,大雄的曾孫不再出現了?───因為一個不必工作的未來世界犯了資本世界的天條,藤子不二雄夢想的那個世界在現今日本人眼中不可以存在。貓機器人必須是要作為商品被送到過去,而不可以有其他成份!

為什麼台灣去蒙古國的團體要說幫助他們脫離流浪(其實那是游牧生活);為什麼他們要說要幫助蒙古人「自立」(只有農業生活才叫做自立??),還一副沾沾自喜的覺得自己的立場比蒙古國高??

自我管理乃是一切敵托邦的基礎.....這個以後再談。

貨幣與經濟學的根基為「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等價交換」,可是業與業之間乃屬於不可交換!!!

  把因果業報當成欠錢還錢,那根本是背離佛法的解釋方式。在《韋伯方法論文集》中Max Weber就對可詮釋性與因果性怎麼被一干人故意誤用作了很長的說明,或許這是研究佛教後產生的靈感。


他們是玩弄修辭者。柴契爾夫人的名言:社會不存在。可是法人國家與企業存在!可是他們在另一批人面前又說,你要融入社會...社會不是「不存在」嗎?在玩弄什麼文字遊戲呢?

難道把人視為契約與責任的綜合體,就可以否認有社會?而假裝是在針砭時事對於「個人主義」的假批判,他們指的個人又是什麼?

「融入社會」表示有一個先驗性的社會等著你去融入,這比任何先驗的「西方」還要恐怖----然而他們對於批判「西方霸權」不遺餘力,卻對西方正在擺脫、而我們還緊抓不放的職業霸權視而不見......?

「成熟」也是勵志書籍、垃圾演講中常用的字眼。Weber曾就心理學、生態學對於社會學的誤導說了很多,什麼民族也有「靈魂」(Volkseele)、國家「生老病死(還可以分為若干階段)」....其中就有對於成熟的預設。

事實上沒有所謂靈魂,也只有眾生會生老病死,而國家、民族這種東西都可以用詭辯假立出來的階段論。
 
 
 

 

 但有一件事情是絕對的:凡是有生老病死的都會死。成熟的下一步就是

台灣人的工作量守恆信念也是Max Weber方法論上的大忌。

不顧現實的硬套上自然科學的「理念」,在這種守恆觀念之下,任何削減勞工工作量的動作都被認為是罪惡的

也因此在全世界都在抱怨的時候,就只有台灣人死守著「當責不抱怨」(罵的應該要是職場本身才對,而不是罵某人而以為滿足)的教條!



 他們很會批判馬克思說的(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可他們對於「(從任何狀態到)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也同等的堅持不移。

綜觀台灣人的歷史,有出過台共(台灣共產黨),然而台灣從未有過一名本土的無政府主義者───這反到另吾人省思!

不要再繼續「薪資」、「生產力」、「消費力」這幾種能量或力的概念上團團轉了,該談談工作本身的問題了!

還有把毫無根據地把經濟"發展"等同於社會「和平」。因此在三、四十年前的經濟起飛時期,一切都被清洗、消音殆盡

.....然而到了九零年代「經濟墜機」後,卻沒有從消音狀態回到有聲狀態,所以台灣人真的是再怎麼苦都要忍 。你不要說大家不是很會罵政府嗎?而且某些人還很激烈?

然而這只會讓我覺得問題大了....萬一往後又是個政治強人來當總統,那麼今日罵政府的盛況還會持續嗎?

再舉一個例子:

花蓮要裝設一套汽車逃漏稅的辨識系統。竟然有人表示:「警察是做什麼的,浪費公帑,老百姓血汗錢,裝這個警察就沒工作啦

好典型啊!為了要讓警察有工作量,寧願讓「有能力的人」去逃漏稅!!!!

台灣人怎麼只要講到工作就這麼好拐???

就如同國軍、職場也一樣,為了怕阿兵哥與員工太閒不惜搞一堆空轉、無意義、作功等於零的"出頭"來讓大家「動起來」

抵制一切會簡化程序的變革───因為怕「沒事情可做」,而不惜到果為因。

這就是台灣人恐懼進步的心理因素───每個人都必須工作,不然就是不公平!!!

  實際上人類從生以來就沒有應該要工作的合理性(Legitimacy),他們不過是在強調一項道德命令、一道經濟學「法則」(德文:Gestez)、儒教/基督新教的工作倫理

反正有錢人逃稅、減稅、免稅不是「本來就這樣」,一副反正是既有事實(潛規則)就不得加以改變的嘴臉。

   人權與正義議題過早的被功利主義提早結案。反正有沒有進步也被後現代主義給封印住,安啦!所以工作究竟是給人類減輕工作量還是給人類增加工作量根本就不必再去考慮.....這就是當前流行的心態

人類剩下要做的就是找一個工作(哪個都好)然後盲(忙)動。

  不要恐懼災難,只要能打破現有體制奴役生產的都應該要歡迎───會奴役人民的不只是極權政府/國家,還有職場。也就是說會導向奴役之路的不是政府的管制,更多因素來自(職業)市場本身!!!


  只要問問對於美國政府關門的看法,就能知道一個人的思想是不是反動了....因為在改變的契機面前,一個人是否保守一看就看的出來!而且更可以看出一個人對於既有資本社會之外的世界,是否具有想像力(不把非理所當然給視為理所當然的能力)。

  美國政府關門,「政府不服務,人民不繳稅」陳腔濫調之處在於他們沒指名「人民」是誰?窮人不繳稅可以,可是這個時候就有人反對:「那對中產階級不公平....看吧!反動出來了吧!

窮人不繳稅當然可以,但大企業這數十年來該繳的不繳,難道又把企業算在「人民」裡面???

危機就是轉機.....企業家在這個時刻反而不會說這句話。然而危機最好搞垮一切!因為他本身就是這麼荒謬!!!


有兩種志工(地下電台....之類的也可以這麼分類):

第一‧是資本主義下為了cost down,給那些具有新教工作倫理的人自我感覺良好用的(譬如這句:我年紀這麼大還在工作,不像「有些人」要吃不討賺)因此採用志工。


相對敵的‧是替代系統下的志工,美國在卡崔那颱風之後也建立起這種類似公社的生態。但最重要的就像《自己幹文化 DIY Culture》一書所言,不要讓中產階級(也就是看不得有人無所事事)的「空洞派」們跑來破壞




‧Neoliberal Training "education" embedded in school and then "shang ban" 

一般人,是指台灣的一般人,幾乎都照著市場教條與工作倫理去吹捧自己「很會想」、很上進。這套怎麼會成為我們自出生以來頭腦的預設模式?

不像全地球都有明顯的反抗聲浪,所以台灣是鬼島。

他們對於教育的看法真的就是韋伯所反對的那樣「學生少一半,所以老師也應該少一半,這樣才能cost down」。

這是管理學。現在當老師不再是看他的個性是不適合當老師,而是「他/她有沒有這個企圖心要來搶這個缺?」───完全被改寫成「態度」的論提。


師生比───台灣人很恐懼一個老師教十個學生:這個叫做他/她工作量太少「其他那些教三、四十個人的老師對他們不公平


  又來了....齊頭式平等主義,而且又沒有依據的把教學生的數量等同於品質..........這才是造成大班主義的最根本原因───「不公平~~~」!

所以教育部才會以招生量來當做退場機制的標準!!!

鐘點師───補習班───職場。

教育專業?某些反動工會口口聲聲教育專業。教育專業是指「戰力」嗎?是指鐘點教師與流浪教師嗎?


  看看這句話:「雖然是民意代表出身,但缺乏在教育現場 經驗....」,他們是打算要教育局長「聽進」什麼聲音、以不負「教育產業」之名?

  這句話何其相似於軍檢說只有軍人才有資格審判軍人一樣!

每每這種訴求專業的論調都一樣,請想想M某在這次文章開頭說的話吧:台灣的工作都已經一模一樣了

根本就不是數量管控的問題,也不是什麼「國家投資報酬」。教界中人只在意如何分食大餅,因此思維走不出去。

因此有人說的很有理:如果教育部一定要執著於數量問題,那少子化走到極端的時候教育部是不是要廢掉??

  Niklas Luhmann說教育系統要面對的是未來可能產生的變化。可是市場經濟只在意分配問題,Luhmann說經濟系統是不可以代替教育系統執行其功能的....


所以新自由主義這樣搞下去,會讓系統無法演化下去而自以為達到穩定。

  想知道為什麼台、清、交在排名上下滑的原因?當然他們第一反應是質疑評分標準,這種質疑是有問題的:他們怎麼不質疑說「評鑑這種新自由主義的東西真的能評量什麼嗎?

還反而說出了「反正都是政府不給錢」這句話....難道台灣的教育內部,真的沒有一絲一毫的墮落嗎??

不提台灣是不是往反教育的方向上走,反而要更加新自由主義的談什麼「競爭力」....難道這份教育評鑑僅僅就是「競爭力評鑑」嗎?

對,校長們提到台灣唸博士班的人數減少了很多,那不也是學校一直以就業成就來說嘴的結果嗎!!!

  求競爭力而賤學術,不就是台清交名次往下修正的原因嗎!

台清交除外,第四名是否還是成功大學很很值得商榷了....不久前張忠謀才去摸頭一次,說成大學生「團隊性很好、很虛心」。

大談他有多愛台南,賴清德也收起在南鐵公聽會的凶狠模樣,在偉大領導面前半起了虛心求教的樣子....然後張忠謀就翹起二郎腿....


  資本主義的多樣性很高嗎?有足夠的多樣性可面對環境嗎?不,品項很多,但本質是「一」
邪教徒不講無量、無邊,也不講───只有佛教講這些。

邪教只說一、二、三:本體唯(如基督教、印度教)、元對立(如基督教、摩尼教),主張的是共濟會(Freemasonary)───然而無論一、二、三,都陷溺在數字法中。


離題了。請問中小學教科書一綱多本,本本的差異性會很大嗎?這我想只要給予適當的多樣性便以足夠,沒必要要弄成百家爭鳴(而且還鳴一樣的東西!)

  博士生要讀的書和現在中小學生"一樣"多到根本看不完.....但那不是他的義務,或者責任,而是他選擇這些書籍來研讀。


然而中小學生呢?如果台灣的教育是能引導他們做自己的研究閱讀....那我便不會說什麼;反之,台灣的小孩不但不能,而且要更加依賴補習班。應該說,為了嗜好而找書來閱讀這件事,本身就是補習班所排斥、甚至是要消滅的對象!!!

這些世代的小孩變成「市場」,甚至不能算是消費者!!!!

資本主義增長的只有教育本身而已,說實在的它並沒有構成太多福祉。

(以下待續)



  沒想到Forbrydelsen竟然有第三季啊...沒有中文維基,這可令人驚訝!日文維基也只更新到第二季,英文則是三季全有(都劇透了),可見在各國放映並不同步。

台灣人會比較喜歡美國影集那種節奏快,有中產階級氣息的影片吧......然而每次都能這麼順利的破案,我想CIA與(前)KGB也不敢這麼打包票吧!!!

我不敢說Forbrydelsen會比較接近現實....探長這麼無視議會運作,丹麥真的是這樣嗎XDDD

還有探長(前任)竟然拿新任探長的名字(Jan Meyer)去申請交友網站(Janne Meyer)...妳真是死到有不死貧道阿XDDD

台長: M-I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