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27 02:38:00| 人氣30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財富的認知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對財富的認知 文:康哲行 (8/29/2003原作,1/10/2006重寫)

我們都該對財富有一個正確和健康的認知嗎?

今天台灣的社會日趨功利,大家都在無止境地追求財富;而自古以來的中外哲人卻要你安貧樂道、視財富為身外之物。在這種近乎兩極化的思維之間,你要採取怎樣的態度呢?追隨潮流或是效法古人?還是有你個人獨特的想法呢?

●★古人對財富的看法

西方哲人如蘇格拉底、柏拉圖、莎士比亞等,泰半對財富持負面看法。基督教和佛教站在宗教的立場,也都標榜屬靈的精神之樂而摒棄物欲及世俗之財富。只有東方的儒家和道家對財富保持部分正面的看法。

儒家不貪戀富貴,所以孔子說:「富貴於我如浮雲。」但儒家也不反對富貴,所以接受「富而好禮」者。儒家更把富貴與貧窮視為現實的環境,但加上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規範。儒家稱讚君子處於其間的自得其樂,所以說:「君子素(處於)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 無入而不自得。」

可惜先秦之後的儒家偏離了孔子那種「從心所欲」的君子之風,逐漸變成「禮教」,又深受佛家影響,使得富貴與物欲都幾乎變成禁忌。

道家雖然安貧樂道,卻都是自然主義者,所以能對財富與物欲的看法較之儒家更為中性。莊子主張超脫於名利之外的逍遙,卻不主張禁欲。莊子說:「至人用心若鏡,故能勝物而不傷」。意謂至德之人以心為鏡,隨時反照,御物而勝物,故能有節制地享受物欲而不為物欲所傷害。

道家的楊朱對「物欲」的看法更為正面,主張「從性而游」和「樂生逸身」。他認為,人應該不違背自然所好,應該要適度地、有節制地滿足身體欲望而達到生活的安適;不要像原憲那樣因貧窮而損害生命,也不要像子貢那樣因富有(不知節制)而傷害身體。

中國歷代都以儒家思想為正宗,莊子和楊朱都不被重視,更不幸的是莊子和楊朱思想導致風行於魏晉的縱欲主義和頹廢思想,於是連同莊子和楊朱都被誤解而視為異端。以現代的眼光來看,莊子和楊朱都是中國古代的個人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正是現代思想之先驅。

●★你可以安貧樂道嗎?

和現代的富裕相比,古代的社會一般來說都是貧窮的,物資都是缺乏的,所以「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在當時有其合理的時代背景。

記得在三四?年前克難時期的台灣,一般軍公教人員都要把一半以上的收入用在購買食物上,基本的衣食住行去掉後,能夠用於休閒的金錢就極為有限了。所以當時台灣整體的社會仍是貧窮的,而「安貧樂道」該是最好的選擇。

在現代社會仍有不少知識份子主張安貧樂道,認為那是讀書人應秉持的風骨和精神;在今天這個功利的社會,這些人也算是一股清流。但是,客觀地來說,一個人孤家寡人當然可以安貧樂道;如果他還有靠他扶養的妻子兒女,仍然應該樂道,但就不能叫每個家人都和他自己一樣安貧。

一個社會有它客觀的生活水平,低於這個水平,就會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捉襟見肘。例如住在現代的台灣,一個家庭擁有冰箱、電視機和機車是生活的基本需求,否則在生活上就會有諸多不便。例如住在郊區,公車的班次太少,計程車又太貴,生活在那種狀況而沒有一輛機車代步,就是貧窮。

安貧樂道是一種高貴的節操,但一定要順應環境而為;像證嚴、聖嚴法師,都是我們欽佩的安貧樂道者,他們也擁有那樣的客觀環境。但是,作為一個現代人,你不必安貧仍可以樂道,我們實在不必特意去過那種「苦行」的生活來提倡安貧,那樣反而顯得是嬌柔做作了。

●★如何才算富足

客觀來說,一個人的富足該用他的「生活品質」來衡量,而不是他收入甚豐就是富足。例如,很多現代父母忙著大把的賺錢,每天忙碌之餘,卻絕少有和子女相處的時間,僅能用金錢來滿足孩子的各種所需。固然說他們是為了未來的美景而打拼,但他們忽視了子女的童年,而孩子的童年一去就不再復返。金錢其實無法滿足孩子的一切需要,那樣的生活品質就是低落的。

一個人該滿足於自己目前的的所得,不能以時間(過勞)和健康去換取更多的金錢,那樣做是得不償失的。一個人該把多餘的時間和精力盡量去充實精神生活,例如多讀些好書,培養一些藝術的嗜好,還要多花些時間和家人在一起,常常帶家人到郊外去踏青、接觸大自然,那樣才是高品質的生活。

有人說「富足」就是能夠過你想要的生活,以自己覺得愜意的生活方式過活。也就是說,錢存在銀行不算財富,你一定要把錢財用於生活。這樣做表面上好像很有道理,但怎樣才算是愜意的生活方式呢?這個答案非常主觀,但個人一定要考慮外在環境的條件,你認為愜意的生活方式也要沒有後遺症才行;例如,你不能想吃就去大吃大喝,也不能想賭就去澳門豪賭。

多數人心目中愜意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呢?我們看到,多數人都是貪心的,都會想要錦衣美食、豪宅名車,那樣就是「富而不足」了。

●★追求財富是資本主義精神

追求財富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精神。在資本主義的鼓勵之下,人人可成億萬富翁。那樣的誘因,使得人人努力敬業,社會也隨之向前邁進。於是個人得利,社會也隨之得利,那就是資本主義的精神。

為了防弊,一般資本主義國家都有配套措施。例如,他們都有極重的遺產稅,所以億萬富翁很難把資產一代一代地傳給子孫,富豪的錢最後還是都被國家拿去。

資本主義建立在人心之「貪」上,人由貪而勤,而努力向上,那是「貪」的正面意義;但「貪」無界線,貪過了頭它的負面意義就會顯現出來,資本主義末期的弊病都是由於貪過了頭。

過去要人口中80%的勞動農民才能養活農民自己和其他20%的人口。今天科技發達,農業生產改用機器,在已開發國家只要不到10%的人口從事農業即可養活所有的人。現代的人類應該是更富足,更有時間休閒。但是今天各文明國家的高失業率告訴我們,過去由農業投入工商業的龐大人口,今天他們甚至無事可做,他們失業了!這真是對現代科技和自由經濟最大的諷刺,也正是資本主義末期的弊病所致。在歐洲各福利國,失業人口尚可靠政府救濟過活;但像台灣這種半調子資本主義國家,今天你失業,如果你沒有積蓄,也就失去生活的依據了。

●★你也想成為億萬富翁嗎?

坊間有不少教你如何致富的書,總之,靠拿薪水不會致富,靠業餘的投資理財頂多使你成為小富,唯一的成為億萬富翁之道就是「創業」。

那麼容易就能創業嗎?坊間的書上告訴你,你最需要的就是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而「毅力」尤其重要。你要吃得苦中苦,人一之你百之,還要禁得起大風大浪,跌到了就立刻爬起來,最後你才會成功。

在你創業的過程中,可能倍盡艱辛;你會日以繼夜地工作,但犧牲的卻是家庭生活和休閒。你個人可以忍受一切,但苦的卻是你的妻兒。

如果你的事業不能一番風順,而是三起三落,你的妻兒就要陪你吃上更多的苦了。那樣的情形會有高品質的生活嗎?所以,如果你要創業就不要先成家,最好等你創業成功了再結婚生子。

今天已經到了「知識經濟」的時代,「創業」的條件也和過去大不相同。今天你要創業,需要的更是「毅力」加上「能力」,二者缺一不可。所謂「能力」,就是那種求新、求變的「創新」能力。

你有「創新」的能力嗎?「創新」需要大量的知識,需要靈感,更需要突破瓶頸,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次「創新」可以使你暫時壓倒群雄,卻不能讓你吃上一輩子,因為別人也會「創新」,還可能超過你,把你淘汰。今天傳統產業一家一家地倒閉,多數不是「毅力」不夠,而是「創新」不足的緣故。

筆者並非反對創業,如果你的創業不是為了財富,而是要奉獻社會,想把你心中「偉大的夢想」付諸實現,就勇敢地去做吧!社會能夠不斷進步,靠的也就是許多辛勤耕耘、獲利後又大量回饋社會的創業者。

●★退休問題

過去的年代,一般人都不必考慮退休,只要養兒防老就行了,因為子女奉養父母在過去是天經地義的事,但今天這種孝道的觀念已逐漸隨傳統社會的西化而打破。於是,現代人不能再靠子女,幾乎一到中年就應該考慮未來的退休生活。

一個良好的政府一定要有健全的社會福利制度,人人工作時都應該規定繳交社會福利稅,退休後就可以享受權益。政府也要以法律強制規範私人企業必須具備退休制度,這樣和政府的社會福利制度雙管齊下,個人的退休生活才有保障。當人民都能老有所養時,社會才會安定。

今天在台灣,多數的私人企業尚無退休制度,原因是法律沒有規定。你不是軍公教人員就沒有固定的退休金,就要自求多福了。所以,如果你在私人企業服務,年輕時就要做好投資理財,以備年老時有退休金可用。

準備退休金,並不是叫你大量累積財富,所以你不能太過貪心,夠用再加上一些餘裕(margin)就好,再多的錢財也帶不進棺材;而且,給子女太多遺產也非子女之福吧。

●★蜜蜂採花釀蜜

有人說:「蜜蜂採花釀蜜 : 採是方法, 花是目標 ,而蜜是目的。」回過頭來看「財富」,投資理財是方法,那麼財富是花還是蜜,是目標還是目的?

我覺得「財富」是花不是蜜。對一般人來說,人生的目的不是財富,而是「美好的生活」。財富的確是美好生活的條件之一,但是,無止境地追求財富(世人都是如此吧)就是錯把財富當目的,最後反而犧牲了美好的生活。

這樣說當然也有例外,對一個「守財奴」而言,他的目標和目的就完全是一致的,因為他連「數鈔票」都會覺得快樂,那就是他生活中的「美好」;雖然實際上他省吃儉用,完全沒有物質生活的美好。當然,這只是一個特例。

★★★人生的目的有「生存、生活、生命」三個層次。如果超越了為「生存」掙扎的層次,一般人就會追求以物質為主的美好生活,而少數覺醒的人卻把人生目的放在更高的「生命」的層次。他們求的是「心靈生活」的美好,物質生活於是變成次要的,只要達到「小康」便已滿足。

對極少數要奉獻人類社會的「使命者」來說,例如德蕾莎修女和證嚴法師,更可由極簡單的生存需求直接跨入生命的層次,來達到他們莊嚴的使命。他們甘願放棄個人的物質生活,而要全人類都能過美好的生活,那是一種至高的「兼善天下」的宏願。

所以,財富對個人來說,可以「重如泰山」,也可以「輕如鴻毛」,完全看個人的「價值觀」在哪裡。你可以獨善其身,也可以兼善天下。

●★結語

比起古人,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已經相當富有,我們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品質和方便,早已超過了古代的帝王。而且,比起像伊索匹亞那樣的落後地區,我們更有幸能生活在富裕的台灣,我們實在應該滿足於我們現有的一切。

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對財富的看法應該採取「中庸」的態度。不必安於貧窮,也不必特意去追求財富。追求財富,遠不如追求高品質的生活來得重要。

如果你不要求豪宅名車,不苛求名牌與品味,為何要去追求過多的財富呢? 那些大風大浪、「三起三落」的風險,可能反而降低了生活品質,除非你追求財富的過程是一帆風順的,你能做那樣的假定嗎?

反倒是做一個不貪心的、保守的中產階級,只要你在物質享受上量入為出,在投資理財上適可而止;可以預期的,你未必能夠大富大貴,但肯定會生活順遂。少許的意外和挫折也應該在你能夠忍受的範圍之內,唯一的例外是碰到天災人禍,例如地震、空難那種災難,但那種機率是極低的,你大可不必「杞人憂天」。

當你對財富有了正確的認知,就不要過於煩惱「投資理財」,你的精神生活攸關你的生活品質,才是你生活的重點,需要你多費心思去經營的。

●★討論問題

1.追求財富似乎是一種社會潮流,你覺得,為什麼多數人會選擇追求財富呢?多數人的選擇就一定是正確的嗎?
2.有人說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樂,而財富可以給你一切,於是快樂與財富就變成同義語,你覺得真的是如此嗎?是否也有一些東西是財富買不到的呢?
3.你覺得,「安貧」應該解釋為滿足於個人貧乏的物資生活,或者,應該滿足於社會大環境的貧窮。一個樂天的流浪漢也算是安貧嗎?
4.你覺得「品味」的定義是什麼?生活奢侈與追求品味有何不同?又如何能夠要求品味而不陷於奢侈呢?
5.現代人都在講投資理財,如果你覺得人不應該追求財富,那麼,「投資理財」對你還有意義嗎?
6.在現代的資本主義社會,一個高知識份子自然就歸屬於中產階級而跳脫貧窮;你能安於你的物質生活現狀,做一個保守的中產階級嗎?
7.你覺得每個人都該嚐試創業嗎?根據統計,在台灣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自我創業的「老闆」,你對此有何看法?
8.你預備在幾歲從你的工作上退休呢?退休的前提是能夠「財務獨立(Finacial Independence)」,你有這樣的生涯規劃嗎?
9.社會上一般人都只求生活的美好而忽略生命的需求,你對「生存、生活、生命」三個層次是採取怎樣的比重呢?

●★參考資料:

一、羅勃特 清崎,「富爸爸、窮爸爸」,高寶國際出版,2000
二、Adam Jackson著,「人生的四大秘密 ─ 財富的秘密」,探索文化出版,1999。

台長: 97年一個嶄新的自我
人氣(30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人生5顆球-工作 |
此分類下一篇:辦公室叢林求生記
此分類上一篇:★蘇貞昌座右銘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