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5-10 07:54:08| 人氣7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聖嚴法師:越慈悲的人就越有智慧 有智慧就一定有慈悲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聖嚴法師:越慈悲的人就越有智慧
有智慧就一定有慈悲
聰明的人,不一定智慧。真智慧一定少煩惱。但只有深入他人內心世界,關懷對方,才能得到真智慧。
通常,人有三種生命:一種是肉體的生命,它是由母親懷胎十月所生;第二種是歷史的生命;第三種是智慧的生命。
短短幾十年的肉體生命之後,還有歷史的生命,但是僅有少數的人能夠留名青史。所以,站在佛法的立場,我們除了有肉體和歷史的生命,還有永恆的、無限的、超越於時空的智慧的生命,我們稱它為法身慧命。
當母親生下我們這個身體,就像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礦石,要不斷地琢磨,才能成為一塊晶瑩剔透的寶石。因此父母生下我們之後,必須經過一再地學習及鍛鍊,然後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產生智慧。
有智慧的人,才能為自己及他人解決困難,否則,這個人一定生活得沒有意義,既為自己帶來痛苦,也為他人製造麻煩。有些人一生下來就特別聰明,這並不意謂有智慧。事實上,聰明的人也可能是煩惱心很重的人;如果聰明而煩惱很少,乃至沒有煩惱,那才是清淨的智慧。
智慧是可以培養的,而佛的智慧便是從慈悲心產生的,慈悲心越重,智慧越高,煩惱也就越少。所謂「慈悲」,就是多為他人設想,常替他人處理問題,相對地,困擾自己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少,也就越有「智慧」了。
如何以慈悲心來幫助他人?一定要通過觀念和方法的,如果僅僅用財物,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必須要從心理的、觀念的、方法的,來幫助他人解決困難,這樣才是根本而能持久。
所以,慈悲和智能是一體的兩面,是分不開的,只是它的功能和表現不同而已。有智慧的人,他的內心世界經常能保持平靜、清楚、明白,不受任何環境的情況所困擾,同時能關懷他人,做他人的知音、知心,讓自己深入眾生的內心世界,這就是慈悲心的表現。
曾有一對醫生夫婦來看我,這位醫生太太總是在我面前贊嘆她先生、體諒她先生,而她的先生也非常疼愛她、照顧她。他們彼此諒解、相互贊嘆,真是一對知音、知心、知己的伴侶,他們互相進入彼此的內心世界。
一般人所謂的愛,是佔有、是征服,希望對方諒解自己,要求對方屬於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許多的人都是這樣子的。不想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而是強迫別人來接受自己的想法,這不是智慧、不是慈悲。
不同的立場或身分,會有不同的體驗表現,能夠使自己不產生矛盾、衝突、不愉快,這叫作智慧。
當人人在恭維你時,你是否驕傲自滿、覺得很了不起?倒霉的時候,大家都離開你、不睬你,把你當瘟神來看,你是否覺得很寂寞、很窩囊,並且懷恨這些人?
大丈夫能屈能伸,得意時不會發狂,倒霉時更無需自卑。有智慧的人,不論在任何時間、任何立場、任何情況下,心裡都是坦蕩蕩的,都是自在的,無牽、無掛、無礙的。
有智慧就一定有慈悲。譬如說,做父母的如果能進入自己孩子的內心世界,那麼,這個孩子一定懂得孝順、感恩;否則,只是要他來體諒你、接受你,或強迫他進入你的內心世界,兩代間的代溝將會越來越寬、越來越深。為人子女的也並不是只要買些衣物食品給父母,就叫孝順,而是要進入老人家的內心世界,隨時體驗、體諒、體察他們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慈悲是為了保護自己
來源:《真正的快樂》 作者:聖嚴法師
讓一條路給別人先走,也是保護自己
感同身受的慈悲,可以幫助我們破除執著、抗拒誘惑。但是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上,雖然自己對別人處處慈悲,別人未必會以慈悲回饋自己。因此,面對名利、財色的爭奪時,難免擔心自己會吃虧。
對別人慈悲,從眼前來看好像吃虧了,但如果把範圍放大來看,就會發現非但不吃虧,而且最終對自己或他人都是有益的。例如過獨木橋時,如果兩個人在橋上互不相讓,最後的結局就是兩敗俱傷。就像俗話所說:“兩虎相鬥,非死即傷”,到了這個地步,沒有一個人能佔便宜。如果我們能夠對別人慈悲,讓一條路給別人先走,自己一時之間好像吃虧了,但是至少彼此的性命還在,毫髮未傷。
因此,當我們遇到非常強硬的對手,雙方僵持不下時,知道再爭下去一定是兩敗俱傷,還是盡早把成敗得失放下吧!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慈悲不但能利益別人,還能保護自己。當別人因為自己的退讓而成功了,此時自己看起來似乎懦弱、無能,是個失敗者,但這其實保護了自己生命的安全,也是為了保全實力,使自己不受重大的傷害。
現代人最割捨不下的不外乎感情問題,當自己不斷地付出,卻又收不回來時,就會感到十分不甘心、不情願。其實,寶貴的人生經驗都是從吃虧、挫折、失敗之中得來的,如果已經為對方付出很多還是失戀了,卻仍一心想再把對方追回來,這等於是緣木求魚。就像賭輸的人心中不服氣,老是想翻本,錢輸光了就想辦法再借,借了再賭、賭了又輸、輸了再借,就這樣愈陷愈深而無法自拔,這種行為實在很愚蠢。
人生其他方面也都是如此,如果自己不是別人的對手,已經全盤皆輸,不可能輓回局面時,就不要再陷下去了。此時應該趕快撤退,就算輸掉了也無所謂,只要能以此為戒、學到經驗就夠了,這就是對自己慈悲。
面對別人的慈悲,雖然有些人會感謝,但大部分的人會認為這是他比你強的緣故,所以你得不到是你活該,而他搶得到是他應得的,並不需要感謝他人。遇到這種情形時,不需要把它當成奇恥大辱,也不用覺得自卑,因為慈悲主要還是從自我保護的角度來考量。
“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關懷人。以智慧時時修正偏差,以慈悲處處給人方便。面對許多的情況,只管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對待人,而不擔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會有煩惱了。”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

注:聖嚴法師,當代高僧,佛學大師、弘法大師、日本立正大學博士,是曹洞宗第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第五十七代傳人、台灣法鼓山創始人。聖嚴法師致力於推動的理念: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以教育完成關懷任務,以關懷達到教育目的。聖嚴法師著述宏富,流通最廣者有《正信的佛教》《學佛群疑》等。

台長: Aher
人氣(700)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健康醫 |
此分類下一篇:聖嚴法師 | 山窮水盡時,不放棄自己
此分類上一篇:發願、回向和修行的關係 聖嚴法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