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不管平常關不關心政治新聞?支不支持民主進步黨?應該沒有人不認得謝長廷。
這位美麗島辯護律師出身的政治明星,將代表民進黨參選2008,和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角逐未來四年台灣的執政權。
和陳水扁總統屬於同一世代的謝長廷,從政之路和陳總統類似,但過程卻坎坷迂迴許多。
同樣是美麗島事件的辯護律師,同樣從台北市議員跨入政壇,同樣身為明星級立法委員,同樣擔任過直轄市長,也一同在黨內競爭過台北市長提名權;謝長廷與陳水扁,在民進黨內的角色,有相當程度的重疊,也因此被認為有所謂的「長扁之爭」、「瑜亮情結」。
表面上如此,其實若是大家進一步觀察兩個人的性格、政治抉擇,以及對人對事的理念與態度,就會發現,謝長廷與陳水扁,是完全不一樣的政治人物。
很多不熟悉謝長廷的人,或者藍軍支持者,會從「外貌」先入為主地幫謝長廷下定義。謝長廷個子比陳總統還要嬌小,頭跟臉型也是小而瘦長,政治記者們習慣私下幫他取綽號叫「謝阿福」,因為他實在像極了漫畫小叮噹裡頭的「阿福」(當然,七年級生會自動改成「多啦A夢」跟「小夫」啦)。
這樣的「小」,再搭配他辯才無礙的口舌,據理力爭的態度,一不小心,就很容易營造出「尖酸刻薄」的形象,乃至「小頭銳面」的形容。
但,根據我的了解與長期觀察,在民進黨的政治人物當中,謝長廷是少數兼具聰明、謀略,卻還保有人文氣息與包容心,且願意提攜後進的一位。
謝長廷的聰明是出了名的,在民進黨內被公認是最聰明的兩個人之ㄧ(另一位是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不過除了聰明,謝長廷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許多關鍵時刻的關鍵選擇。
──二十幾年前,當我還是矇懂的國中生,有一夜,我在家附近的民生公園裡,聽著一群「黨外」候選人,歌頌著民主的可貴;我沒有投票權,卻為他們的認真執著而感動。那晚的立委選舉聯合造勢,最引起我注意的兩位候選人,一位是因為丈夫坐牢,「代夫出征」的吳淑珍,另一位就是謝長廷。
當時謝長廷已經是明星市議員,也是立委選舉最被看好可以衝高票的「超級吸票機」;可是那晚,我只見謝長廷拼命幫吳淑珍拉票,「支持謝長廷,支持陳水扁,就支持吳淑珍」!
相對於謝長廷,吳淑珍坐著輪椅、沒沒無聞,只知道她是陳水扁的「牽手」;在夫婿為言論自由坐牢的同時,謝長廷努力幫戰友的妻子增添光環。這種感覺,很類似幾年之後,台北市南區的明星立委沈富雄,無私地把自己的票,均分給同選區其他候選人的作法。
不同的是,後來的沈富雄,吊車尾,當上了立委;當時的謝長廷,意外以最高票落選;而他所護航的吳淑珍,則同樣意外拿到台北市北區的第一高票,順利進入立法院。
這段歷史,讓年紀小小的我,受到很大的衝擊;即使是二十年後的今天回想起來,依舊有些不可思議。
──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是另一段歷史記憶。那年,真的是「長扁之爭」:謝長廷跟陳水扁爭取民進黨的黨內提名。
也許是外型比較像「大雄」的陳水扁,在螢幕上的親和力較佔優勢;也許是願意遍訪黨內大老、鞠躬請益的陳水扁,比較得人喜歡(其實據說他的小動作也不少);總之,在競逐的過程中,陳水扁爭取到比較多的黨內支持,所以在第一階段取得領先。
謝長廷的民意支持度不低,原本他有機會在第二階段民調當中扳回一成,甚至翻盤,但謝長廷在第一時間選擇退出,「全力支持陳水扁選台北市長」,並且「願意出任陳水扁的競選總幹事」。
姑且不論個人的政治盤算,光是這樣「顧全大局」的形象,就幫民進黨加了不少分,為民進黨後來取得首都執政權,乃至中央的執政權,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這個動作,跟今年蘇貞昌在初選第一階段後,表明退出,支持謝長廷參選2008的動作有點相似,可是差別在於,蘇貞昌的不滿情緒,不言可喻,連政治敏感度不高的人都看得出來;謝長廷當年的動作,則是漂亮到大家都沒話說,真的是「蹲下是為了更大的躍起」。
謝長廷支持陳水扁入主台北市政府,也等於把陳水扁送上民進黨第一政治明星的寶座;他自己則專注文化品質提升、培訓青年團隊(這批人已經是現在的謝系團隊主幹);1996年,謝長廷出任彭明敏的副手,參選過第一屆民選總統,當然,象徵意義大於實質;1998年,謝長廷轉戰高雄,又是個大意外,陳水扁在台北市輸給馬英九,謝長廷最後卻贏了吳敦義,攻下大高雄。
謝長廷翻身了。六年多的高雄市長政績,一般而言反應相當正面。有趣的是,他也歷經了宋七力事件、高雄捷運弊案等風波,卻似乎打不倒他。之後,他擔任了短短一年的行政院長,又在黨內政爭的氛圍下,半推半就,在民進黨氣勢最低迷的時刻,成了2006台北市長選舉的提名人。
民進黨的氣勢空前低迷,台北市的藍軍基本盤穩如泰山,在沒有人看好謝長廷的情況下,謝長廷死馬當活馬醫,拋開族群、衝突與藍綠,打了一場不一樣的選戰,竟然一舉拿下四成選票,成了僅次於蘇貞昌的黨內明星。
就這樣,最壞的環境造就近乎不可能的起死回生;「衝衝衝」在陳總統加持下,意外衝不過2008黨內初選門檻,謝長廷成了民進黨眾望所歸的新希望。
謝長廷的「和解共生」,許多人朗朗上口;也讓被兩岸對峙、藍綠鬥爭搞得厭惡至極的民眾,有了一絲迎向光明的希望。
鳳凰衛視歷經了兩個多月的努力,終於成為謝長廷被提名後,第一家專訪他的國際媒體;10號上午,我們深入謝長廷的競選辦公室,完成了這場面對面的深度專訪。
基於鳳凰衛視的國際華文媒體屬性,我們拋開「副手是誰」等等細瑣的猜謎,專注在謝長廷的政策理念,以及兩岸願景上,儘可能透過訪問,讓比較不熟悉謝長廷的大陸與海外華人觀眾,了解這位民進黨政治明星的想法與做法。
謝長廷在訪問中,持續闡釋他的「和解共生」理念,強調不管是藍綠,或是兩岸,都應該要和解,共存共榮,他認為自己有信心,可以達到這樣的目標。
他主張應該在兼具「主體性」與「開放性」的情況下,開放兩岸直航,也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但是在「國內航線」或「國際航線」的爭議下,謝長廷認為,不妨拋開這些無法解開的結,用「固定包機」的權宜作法,避開爭議,達成實質直航的目的。
訪談中,我也直接詢問謝先生:「黨內深綠支持者的壓力,以及對岸是否領情的問題」,會不會讓他的想法難以落實?謝長廷倒是很有自信,他認為民進黨已經很制度化,既然初選讓他出線,就會支持他的所以做法;至於大陸方面,謝長廷認為「兩邊應該更友善,不應該有仇恨」,因為「民進黨跟共產黨從來就沒有仇恨」,他說「反而是國民黨跟共產黨才有仇恨吧,互相殺了許多人……」。這是個有趣的論點,雖然這樣的比喻,或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不過,這樣的樂觀,是領導者必須具備的正面態度。
謝長廷關注兩岸問題,他希望雙方共創雙贏,「多交流、多對話、多協商」,甚至認為,海基會跟海協會現在就可以恢復協商,不必等到他上任後再來推動。
訪談的最後,我決定來個「膚淺的標題式問題」,希望激起一點火花。我請謝先生自己評論:「您認為自己比馬英九先生好的地方在哪裡?」
面對這個問題,謝長廷沒有猜想中的強勢與當仁不讓,他在一陣客氣,沉思了幾秒之後緩緩道來:「要我講自己好,很不好意思……我想,對於能夠掌握歷史的脈動、人民的脈動,我會贏他」,另外他也說:「我比馬先生對這塊土地,有更深厚的感情;對於保護這塊土地,以及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有更大的決心……」。
讓我意外的答案。
我只能說,就政治人物而言,能在收跟放、強勢與柔軟之間,拿捏得這麼精準,就算是「演」出來的,也必須折服於這樣的演技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