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台灣有一件關於強吻的訴訟,被告無罪開釋。這宗無聊新聞不值得我們討論。我所知道的,是一件堪稱人類經典的強吻文件。那是五十多年前二次大戰甫結束,美軍返國慶祝。激情,讓一位海軍摟起一名陌生的護士小姐,在紐約時代廣場當街吻了起來。這場景被海軍隨團攝影師Jorgenson記錄了下來,是廿世紀影像中的經典。
經由碘化銀與時間,強吻,轉化成浪漫。查理海頓西方四重奏(Charlie Haden Quartet West)1996年的專輯《Now Is the Hour》採這張不可能被人類忘懷的影像作為封面。
查理海登一般被定義為自由爵士(free jazz)派的bass大師,但如果你有被歐涅柯曼(Ornette Coleman)的自由爵士給嚇過的經驗,那一定會對查理海登有先入為主的距離感。但其實由他所組成西方四重奏所發表的作品,並不會有那種過度自由而讓人難以下嚥的刺痛感,相反的,西方四重奏就名副其實地創作源起於美國西岸的酷派(cool)音樂,並融合了咆勃(bebop)技巧,成為具有廣大市場吸引力的爵士團體。
事實上在1987與88年的兩張專輯(《Quartet West》《In Angel City》)中,就已經充分展現出此一團體的絕妙特色。這個團體的卡司,包括bassist查理海登與saxist Ernie Watt、pianist Alan Broadbent、只在第一張專輯出現的drummer Billy Higgnis,其後鼓手都是由Larance Marable擔綱。
80年代的兩張專輯風格類似,與一般的爵士專輯無大差異,所有曲目皆由組員協力演出。但到了90年代的四張專輯,查理海登為各張專輯加入了不同的主題與風格。這些專輯給人的印象就是,查理海登實在是太戀舊了;注意,不是念舊,而是戀舊。
在91年《Haunted Heart》與93年《Always Say Goodbye》專輯中,加入了許多懷舊的聲音。例如收錄了Billie Holliday在47年的錄音”Deep Song”、以及Jo Stafford在40年代的歌聲、身懷陰沉歌聲的Chet Baker在55年錄製的”Every Thing Happens to Me”、以及Coleman Hawkins、Duke、Django Reinhardt & Stephane Grappelli等等錄音,而且還保留早期黑膠唱片特有的雜音,讓人有恍如乘坐時光機器前後位移般的感動。而到了96年《Now Is the Hour》與99年《The Art of the Songs》,則在四重奏外加入了弦樂組的伴奏,更讓人有一種回到《魂斷藍橋》年代的錯覺。
但是不論專輯的風格與主題的變化,四重奏的表演就是那麼特出,除了鮮明的現代色彩與復古氣味之外,最重要的則是其中美麗流轉的旋律性,尤其當Ernie Watt的tenor sax與Alan Broadbent的琴聲,可抒情、可激動;加上查理海登親自的作品,直可藉蘇東坡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八字來形容。
Ernie Watt的sax表演是我非常喜歡的。在我第一次聽這個四重奏作品時,突然覺得這位sax的聲線十分熟悉。仔細回想,逕自挖出由Michelle Pfeiffer與Jeff Bridget主演的著名電影《一曲相思情未了》原聲帶,果真沒錯,Ernie Watt的確在演奏名單中,那個由Dave Grusin領銜的作品中,還不乏許多當代流行爵士樂界裡的名人,如Lee Ritenour、Harvey Mason等人,還有Michelle的歌聲,真是一張啵兒棒的電影原聲帶!
回到查理海登西方四重奏,除了充滿創意的風格與完美的旋律性之外,其中也不乏收錄bebop式的作品,這幾位團員除了能在無瑕的合作中展現出濃郁的浪漫氣息,更能各自發展精湛的solo。我真的很想這麼說,這組四重奏的專輯實在很適合爵士入門者,因為在多種音樂風格中,你將能理解在茫茫爵士樂出版品大海裡,自己所喜愛的爵士品種。
新聞節目曾在數十年後找尋那對在時代廣場上共奏出一段美麗樂曲的陌生人。我已經忘了照片中的當事人在被找到後是如何去看待或面對年老而陌生的彼此,時間或許已經洗去了那戰勝國的喜悅與激情,但是卻加深了我們其他人對那一幕的感動。也無怪查理海登四重奏作品中那戀舊的情緒,是如此地經由甜膩旋律而具有美妙的感染力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