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發現2班窗戶很美後,先照一下窗戶存證,在來欣賞優美的課文:我所知道的康橋。
首先冠賢老師先花3分鐘讓學生閱讀完第一段康橋課文【第一段長達2頁】,然後3分鐘過去,學生閱讀課文完後,冠賢老師點學生上來朗讀第一段課文,冠賢老師說:「朗讀課文時要帶有豐沛的情感,朗讀出徐志摩寫康橋的熱烈情感。」
但是,問題來了.....。一個,在下一個,學生總是不能將徐志摩「靜極了,這朝來水溶溶的大道」情感表達出來。
試了一個學生又換了一個學生朗讀,冠賢老師說康橋這課,重點就在這第一句:「靜極了」反襯四周寧靜,可是學生總是朗讀不出這句情感。但此時突然「砰!」 一聲發出巨大聲響,原來窗戶好端端地但是卻無緣無故滑落摔破,發出一聲巨響,這真是以動襯靜,老天爺這神來之筆,反而反襯出2班上課的安靜。
然後冠賢老師就很細心叮嚀學生,把破掉的窗戶裝進塑膠袋中,要記得先把報紙鋪好,不要被碎玻璃割到。我總覺「叮嚀」是老師的本分,「嘮叨」是不變的真理。冠賢老師是男老師,可是也真細心,還叮嚀學生要記得先鋪報紙。2班學生也讓我刮目相看,有幾位 學生此時就喊:「大家坐好,不要動!」不知這幾位發號施令指揮大局的是不是幹部?他們很會指揮秩序、掌控全場,其他學生也乖乖就序,靜靜坐在位置上,整理碎玻璃的人繼續整理,該上課的就乖乖上課。
冠賢老師繼續講課,「靜極了,這朝來水溶溶的大道」,「朝:音ㄓㄠ,早上,剛剛有一學生念錯。」這句是倒裝,徐志摩強調這周遭環境的安靜,所以把「靜極了」放到前面,原句應該是「這朝來水溶溶大道靜極了」,襯托出康橋早上的安靜。
然後冠賢老師點學生問說:「徐志摩用什麼點綴這周遭的沉默?」學生回答說:「遠處的牛奶車的鈴聲」,「是的,牛奶車鈴聲,而且還是遠處的,遠處微弱的牛奶車鈴聲點綴這周遭的沉默,作一清楚對比。」
然後繼續介紹康橋的景色,其中說到「漠楞楞的曙色」,冠賢老師點學生起來問:『「漠楞楞」是什麼意思?』學生答錯,冠賢老師說:「讀書不用死記死背,要了解文意。閱讀一篇文章,沒有解釋時,你如何判斷他在寫什麼?」「徐志摩在康橋感受英國春天早上濃霧瀰漫、樹枝交織,此時朝陽透過濃霧和茂密交錯的樹枝,透射下來的陽光夢幻不清,模糊像仙境。」此時學生就回答:「漠楞楞是模糊不清的樣子。」「是啊,這樣就對了!文章理解後,你不用背解釋,你也會記得詞語的意思。」冠賢老師很會講解,充分詮釋文意,就讓學生不用死背就能理解這詞語的解釋。
「地形像是海裡的輕波,默沉沉地起伏」,冠賢老師說:「地形是不動的,但海裡的波浪是會起伏的,徐志摩把地形譬喻為輕波,所以就把地形起伏生動的比喻為波浪起伏。」
「如果用和緩地起伏,*和緩的*用字只有4級分而已,徐志摩用*默沉沉*地起伏,用字6級分。」 聽完我想那徐志摩還真是作文天才,民國初年胡適剛提倡用白話文寫作,徐志摩就有這樣精準生動的用字水準,實在太佩服了!
然後冠賢老師繼續講課,說到徐志摩先寫濃霧→在寫晨曦→在寫炊煙。冠賢老師這樣上課,分析文章結構井井有條。我到現在才搞懂我以前為何不喜歡教康橋這課,因為我是路癡,文章描述地理的環境,我常常搞不清楚狀況,我才不喜歡看,總算今天找到原因,真相大白了,真是受益匪淺。
我以前也常搞不清楚金庸、小龍女的活死人墓到底環境是怎樣?害我去日本玩,在地下冰洞,我也想到活死人墓。------96年帶我爸去大陸桂林玩,坐船在山中水流看鐘乳岩地形,搭著小船出來,出來時看到一大片湖面,想起楊過和小龍女如何走出放下斷龍石的活死人墓,那時我就搞懂書中描述。嗚嗚,不懂的事情我老是記著,明明我最最最喜歡的金庸女主角是黃蓉,高一看港劇錄影帶*射鵰英雄傳*,那時好癡迷翁美玲飾演的黃蓉說。
「嫵媚的康河也望不見蹤跡,你只能循著那錦帶似的林木想像那一流清淺。」冠賢老師說:「這句話畫起來,名言佳句。」冠賢老師問:「為何康河望不見蹤跡?」經過腦力激盪後,學生答出是康河被樹擋著,所以望不見蹤跡。樹沿著彎曲的河岸生長,兩岸樹木彎彎曲曲纏繞著,所以可以想見康河是嫵媚的。「一流*清淺*,康河不可能很淺,徐志摩是想像康河的清澈,所以才故意這樣寫。」
「這早起是看炊煙的時辰,......,遠近的炊煙,成絲的,成縷的,成捲的,.......。」冠賢老師將炊煙這樣畫表格,分成形狀、速度、顏色三方面來歸類,這樣畫表格在黑板上,分類炊煙敘述方法,這樣看起來很清楚,冠賢老師頭腦真聰明,我下次也要學畫表格,不要只是傻傻抄文字標上1.形狀,2.速度,3.顏色而已。
「慘白的」這是形容炊煙非常蒼白,不是很慘,這是程度副詞,例如:慘綠少年。
下課鐘聲響起,這節生動豐富的國文課就結束了,下次再來聽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看看冠賢老師眼中的ˊ康橋是何情景?期待中!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