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15 00:31:57| 人氣6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重讀《共產黨宣言》(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社會財富的分配圖,從資本主義以前的線型,經資本主義的鐘型,到現今後資本主義時代的M型,歷史的發展似乎驗證了《共產黨宣言》的預言。

       首先,M型社會指出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富者在數位世界中,大賺全世界的錢,財富快速攀升;另一方面,隨著資源重新分配,中產階級因失去競爭力,而淪落到中下階層,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在中間這塊,忽然有了很大的缺口,跟「M」的字型一樣,整個世界分成了三塊,左邊的窮人變多,右邊的富人也變多,但是中間這塊,就忽然陷下去,然後不見了」。但是,中間這一塊真的會不見嗎?

       就企業組織的結構而言,若簡化區分可分為低階的第一線單位、中階管理單位,以及高階的經營決策單位,這樣的結構也對應於薪資收入。至少就目前的企業組織來說,中階管理單位,在整個資本主義的大架構未改變之前,就算因為人事精簡與科技發展應用等因素遭到汰換,但在短期之內似乎還不會全部消失,因此要說整個中產階級的消失,似乎是有點言過其實了!

       然而,在我們身處其中的社會上,M型社會的現象描述對我們來說又是那麼鮮明、那麼真切,似乎在現象描述與名詞指稱兩者之間存在著一條裂縫,這時,也許所謂的「中產階級的消失」與「新貧階級的出現」等等,這些都只是名詞上的定義問題了,也就是說,在現階段資本主義發生的新現象之下,尚沒有一個更明確、更嚴謹的定義來說明,因此,在我們這個時代,才冠上了「後」(post-)資本主義的時代稱號。

        但是,如果直接將所有的支薪工作者皆視為普勞階級,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00多年前所指出的:

        現代資產社會興起於封建社會的毀滅之中,卻並未消弭階級對立。反而只是以新的階級、新的條件、新的壓迫與新的鬥爭形式取代舊有的罷了。

不過,我們的時代,這個布爾喬亞時代的顯著特點卻在於簡化了階級對立。整個社會逐漸分裂為兩大彼此直接對立的階級:布爾喬亞與普勞階級。……所有受人景仰、令人敬畏的職業皆被布爾喬亞除去神聖的光環,醫生、律師、教士、詩人、學者一概成為支領薪資的雇工。

       這樣的描述也許更符合當今謂「M型社會」的社會現象。

       如果「依據普勞階級在資本主義經濟下之角色的相關假設」,隨著M型社會的持續演變,最後的發展結果,不論是「整個社會獲得革命性的改造」(這時可能也不能稱為資本主義了),或是「參與鬥爭的各階層共同覆滅」(這時也沒有什麼主義可言了),《共產黨宣言》似乎都已預告了「資本主義覆亡的前景」。

       M型社會的到來,各地的「痛苦指數」均不斷升高,宣告著生活的磨難將越來越嚴厲。面對未來,我們知道的是,資本主義的覆亡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終究歷史的進程是變動不居的,因為「每個社會取代了之前的社會型態,對世界進行根本改革,接著又必定創造出必然導致它本身被取代的處境」;我們不知道的是,這樣的前景將在何時、以怎樣的面貌到來,以及在前景到來之前,我們還能懷抱怎樣的希望、還要經歷怎樣的磨難。

台長: Kouji
人氣(65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閱讀 |
此分類下一篇:沙特論《異鄉人》:(一)主題
此分類上一篇:重讀《共產黨宣言》(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