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5-18 17:52:04| 人氣7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Note on Roland Barthes《埃菲爾鐵塔》──聯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們這些作家、雕塑家、建築師、畫家,以及一些熱愛迄今為止尚未受損的巴黎美麗景觀的人,現在,以備受輕蔑的法國美學之名義,並以受到威脅的法國藝術和歷史的名義,對在首都中心建立無用的、可怖的埃菲爾鐵塔,表達強烈、憤怒的抗議。……因為,連商業化的美國都不想要的埃菲爾鐵塔,無疑將成為巴黎之恥。──〈藝術家的抗議書〉,簽名者:梅索尼耶、古諾、加尼耶、布格羅、小仲馬、柯佩、德‧利勒、普呂多姆、莫泊桑等。


莫泊桑為了不看艾菲爾鐵塔,甚至經常到那裏用午餐,儘管那裏的菜餚他並不喜歡,只是因為「這是巴黎唯一一處不是非得看見鐵塔的地方」。


如今,艾菲爾鐵塔已經是巴黎的象徵,不僅巴黎人沒有「深受折磨」,連世界各地到巴黎朝聖的人們也以一覽、一登艾菲爾鐵塔為樂、為榮,「它簡直就是注定了要像一塊岩石或一條河流那樣存在著,因此乾脆成了一種自然現象,其意義雖可不斷質疑,其存在卻不容爭辯」。


這是怎麼一回事?這些藝術家(作家、雕塑家、建築師、畫家)以及當時(1887年)的「普遍意見」與美學,怎麼會與後來艾菲爾鐵塔所享的尊榮有這麼截然不同的結果?


台北的地標,101大樓,也像是一塊岩石或一條河流,也已經成為台北的「自然現象」,而他幸運地沒有遭到像法國這些藝術家這般的抗議,其原因或許是,美學在台北一向不是公共關注的議題,101大樓受到關注的,更多地是金融、商業,也就是經濟層面,以及科技層面;而美學,對我來說,總是無法避免地,「他」就像是一根巨大的陽具豎立在台北盆地之上!






台長: Kouji
人氣(77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閱讀 |
此分類下一篇:讀Milan Kundera作品劄記(十三):雜談之二
此分類上一篇:舊文重刊──閱讀當代流行小說(修補)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