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1-26 20:16:14

2015「城市行走」之二

親愛的朋友,你昨天睡得好嗎?當天空出現金黃色的光芒,昨天夜裡的一場雨就好像開了一個玩笑。冬天的太陽總是討人喜愛的。生命在城市裡遊走了大半的時光,城市就像空氣一樣,經常讓人忘記了自己正身處其中,也許要等...

2015-01-20 21:47:18

2015「城市行走」之一

今天又是一個晴朗乾冷的冬日清晨,走在城市的街頭,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樣,也喜歡這冷冽清新的空氣,它總是可以讓頭腦變得清醒起來。走出捷運站的出口,從闇黑封閉的地下世界,回到地上人間的那一瞬間,你是否會像...

2015-01-01 21:54:52

我在夢中體會孤獨——《心是孤獨的獵手》讀後


這種悲哀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也不能理解。夢裡,辛格的故事緩慢地進行,但只有安東尼帕羅斯模糊的形象,夢的內容一樣模糊不明,卻有一股悲傷的感觸逐漸累積,累積、累積,直到夢再也負荷不起這股悲傷的重量,於是...

2014-12-26 20:01:25

過節?不過節?

在臉書(Facebook)上看到臉友貼文上的一段話,忽然一股反思的思緒冒出來,讓我想要好好地想想這個問題,這段話是這麼說的:別說節日是商人的伎倆!像日本商人用心塑造消費者掏錢購買那一年那一天記得幸福的回憶!這就...

2014-12-16 10:54:46

對「文學權貴」這個字詞的幾點思考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時期,那時候,出版一本書可以像歌者出唱片一樣,透過工作室的剪輯調整,一句一句地「製造」出一首完整的歌曲,寫者也可以在出版社的「協助」下,「生產」出一本書,之後,如果配合的行銷活動成功的...

2014-12-11 18:40:23

關於《平凡的邪惡——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從一篇書評談起

在2014年9月18日的《紐約時報中文網》上刊登了一篇與Hannah Arendt《耶路撒冷的艾希曼》有關的新書《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大屠殺者未被仔細審視的人生》的書評(Eichmann Before Jerusalem: The Unexamined Life of...

2014-12-07 20:58:24

《三毛全集1: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版本:2003.8 第1版第1次印刷ISBN: 7-80639-879-1許久許久以來,已經幾乎不讀華人寫的作品了,卻陰錯陽差地讀了這本《撒哈拉的故事》。撒哈拉沙漠,一處完全在大部分人生活經驗之外的...

2014-10-03 20:09:40

無題

我一日一日隨著時間的箭頭前進前進到生命的結束但我卻不知道箭的路徑射向何方在颯颯的風中,箭只能獨自向前是的,只能獨自向前依著力的驅使,而且無法停止我多麼想能夠決定箭的方向或是半途停止飛翔方向卻是一種想像...

2014-09-16 23:20:54

從簡化到偏見——讀Milan Kundera作品劄記(十五):《小說的藝術》〈受到詆毀的塞萬提斯遺產》


「二分法」是人類藉以認識、理解自然,進而求生存的本能,Rolan Barthes說,概念的二元分類法經常存在於結構的思想中,即使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愈趨複雜,「二分法」仍舊是人類在面對外在世界時最直覺式的反應,因此,...

2014-09-13 09:53:03

作為精神局外者的孤獨:讀《知識分子論》Edward W. Said談Theodor L. W. Adorno後很私人感想


經常我覺得孤獨,因為總覺得生不逢時,因為總覺得眾人皆醉我獨醒,因為別人無法理解我那些與眾人不同的想法,以及在那想法背後的一顆曾經愛人性的心;我總覺得苦悶,我總覺得自己孤單一人在受苦,因為無法苟同這個世...

2014-09-12 21:37:35

「敢於訴說真實」:知識分子的責任——讀Edward W. Said《知識分子論》札記ㄧ


《知識分子論》作者:Edward Wadie Said譯者:單德興出版者:三聯書店版本:2009.11 北京第1版第4次印刷ISBN: 978-7-108-01574-7知道如何善用語言,以及知道何時以語言介入,這是Edward Wadie Said提出的知識分子行動...

2014-08-15 22:12:41

對於〈小說價值的判準〉的一點回應與補充

Milan Kundera引用Hermann Broch的觀點說:「發現惟有小說才能發現的東西,乃是小說惟一的存在理由。一部小說,若不發現一點在它當時還未知道的存在,那它就是一部不道德的小說。」也就是說,Milan Kundera認為,小說...

2014-08-14 21:42:26

小說價值的判準——讀Milan Kundera作品劄記(十四):《小說的藝術》〈受到詆毀的塞萬提斯遺產》

所謂用歷史的眼光思考,意謂著,從一個事件的歷史過程中去審視事件表層(現象)下面的本質,這種歷史學式的方法,儘管不同於現象學的「現象的還原」,但都意味著對事物本質的思考;在20世紀初,德國兩位思想家——歷...

2014-08-14 20:56:04

關於「安貧樂道」的一點小思考

今天看到一個有趣的名字——「樂貧」,雖然同事說這名字看起來有點「苦中作樂」的味道,不過我倒是想到「安貧樂道」這句成語。「樂貧」大概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有時候「貧」是一種現實的處境,是不以人的意志...

2014-08-03 19:41:15

觀影隨想:一個關於家的故事——「遺落戰境」(Oblivion)


在所謂「救世主」、「英雄」這類的電影類型中,根據一般傳奇故事以及好萊塢的編劇原則,它的模式可以歸納成下面這樣的一種公式:正常世界—>冒險召喚(刺激性事件)—>拒絕召喚—>遇見導師—>越過第一道邊界—>...

第一頁      ‹上一頁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下一頁›      最末頁
第 3 / 18 頁 , 共 264 筆       下十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