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個世代是青貧族,只能擁抱小確幸,無法創造大夢想。為什麼?因為低薪、因為大環境不好、因為政府無能……。我知道這些都是事實,這樣的說法並不算錯,但有一個缺失就是:只比較我們現在所沒有的。
如果我們把時間軸拉長來看,會發現父母那一輩有比較好嗎?再上上一輩呢?面臨戰爭的時代有比較好嗎?明清時期好嗎?唐宋時代就沒有缺點嗎?那為何像春秋、戰國、三國那樣兵荒馬亂的時代,依然人才輩出,無論文學、科技各方面也都有發展,那個時代並非暗淡無光。
其實…每個時代都有它的難處,只是在不同面向而已。重點是,在面臨時代的變遷,在困境中應該是去想辦法怎麼解決,而不是一句「這個時代很糟糕,我們只能一起完蛋」而整天做著白日夢,或是標榜「及時行樂」,實際卻是無意義的揮霍人生。
一定會有很多人說:「我們只是普通人,又能怎麼辦?」沒能怎麼辦,但我們只要做好一件事:先顧好自己的人生。這聽起來好像很自私,其實不然,想想這個社會每個人真的都有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嗎?都有能力去顧好自己的人生嗎?當然有一些人是礙於傷病等一些不可抗力因素,但有些人卻是心智上的不成熟(也就是過度自私)而選擇逃避、偷懶或放棄,於是造成一些問題卻要別人幫他收拾善後;所以反過來想,如果每個人至少都能把自己顧好,想清楚自己人生要怎麼走,就不會出現一堆選錯系,然後抱怨學不致用的人,也不會有結了婚、生了小孩,才在後悔當初不該結婚生子的人…諸如此類。不要小看這兩件事,光是這兩種就能造成社會很大的問題了。
會說「生在這個時代就完蛋」的人,往往是不懂得思考、同時也是不夠關心自己未來的人。當我們不夠關心自己的未來,自然不會努力去思考,也就不會用盡全力付出,去努力獲得自己所要的。那麼,一個連自己未來都不關心的人,又怎麼能抱怨別人(政府、家庭、伴侶…)呢?你沒有未來真的是這個時代害的嗎?其實未來永遠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呀!
雖然說現在人不重視思考,一部和政治與教育有很大的關係,但思考的前提是觀察力和想像力,世界上有多少文明進步都是靠這兩項基礎而建立的,而政府和學校是無法阻止你的觀察和想像,五官和大腦都長在自己身上,只要有心,就可以做得到,這是無法歸責於外的。
而求學與工作是人生兩大重點階段,但我所說的思考,不是只為這兩件事思考。要能夠為人生中一些大事做決定,往往是在平時的一些小事充分練習,才能在那個瞬間作出選擇,不過平常都沒去思考,然後在一瞬間知道說自己要什麼、自己要怎麼做,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那些連自己要選什麼科系、要找什麼工作都不清楚的人,在生活中可能是連每天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都不太關注,或是休閒時要做什麼、如何安排、作計畫都不知道或不專注的人,少了這些生活細節的磨練,能力又從何累積而來呢?什麼都「隨便」、「都可以、「沒關係」、「差不多」、「無所謂」,又如何塑造自我?因此,連自己的生活點滴都不關心了,豈敢說自己關心自己的未來?
如果夠關心自己,就會開始在意你吃進什麼(食安問題)、用了什麼(劣質產品)、看了什麼(教育問題),是否住得好(居住品質),事業家庭是否平衡(工時及工安問題),還有呼吸(空汙問題)、睡眠(時間分配及精神壓力)…等等諸多考量,當一個人在乎自己時,會自然而然在乎身邊人事物,甚至擴及大環境,就是這樣慢慢的集結人去影響環境。所以說,怎麼能不關心政治呢?應該政治就包括眾人之事呀!當然也會影響我們的生活。不過,雖說如此,還是有一大半的人會以「關我何事」而只在意自己小圈圈內的事,然而這樣開啟了惡性循環,因為你只在意自己的事,而對公眾之事不予理會,所以也無法改善你所在意的問題,舉凡各種汙染問題、工作上的制度、生活環境…只要大環境的問題不改善,你的小圈圈裡的環境也不會改變的。如果現在不改變,未來也不會改變。
我們看到新聞報導或是和身邊的人聊,很多人看似為自己的未來緊張、抱怨,但其實是不夠關心自己未來的表現,一如平時不專心上課,也不願去理解內容,到了要考試時才在臨時抱佛腳,擔心自己考不過,又或者抱怨老師出題太難…這不是一樣的情形嗎?所謂關心,無論對自己或他人,都是從生活細節開始做起,如果你對一個人平時都不關注,只有重大事件時(例如生日、畢業)才跳出來表現,雖然不能說完全不關心,但也不會給人夠關心的感覺。所以,對自己也是一樣,你真的關心自己嗎?檢視一下自己平日所為,就知道自己到底對自己夠不夠好,是對自己殘忍無情,還是給予自己溫暖關懷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