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寶寶很紅!!!】
暑假才來的小小孩,上次透過他的哥哥告訴我,說他很想念我。我聽了很感動,我也很想念他。雖然跟他相處只有兩個月,但是卻發生了很多好玩的事,小小孩只有六歲,想像力特別豐富,總喜歡天馬行空說著他自己編的故事。
小小孩最喜歡的卡通人物是「海綿寶寶」,常常幻想他跟海綿寶寶之間的互動,他最常使用的開頭是「我們海裡啊,……」似乎真的當自己跟海綿寶寶一國的。
「老師~我跟你說喔~我們海裡啊有麥當勞。」有一次他這麼跟我說。
「真的喔~你喜歡麥當勞阿!那你喜歡吃什麼?薯條嗎?」我問。
「嗯……不是,有一天海綿寶寶有來喔~」原來他要跟我說的是海綿寶寶啊。
「是喔~然後勒?」對他的想像故事,我總是很感興趣。
「我端著薯條去樓上給他吃!」小小孩很得意。
「喔,我知道了!你是說你在麥當勞工作,然後海綿寶寶來了,你請他吃薯條!對不對?」
「嗯嗯嗯!」小小孩開心點頭。
「那你有跟他說什麼嗎?」
「有啊~我端上去,跟他說『海綿寶寶,請吃!』」很有禮貌的鞠個躬。
「那他有沒有跟你說謝謝?」
「有啊~他說『莊小珉,謝~謝~你~』喔!」一付理所當然的樣子!
「哇~那你跟海綿寶寶是好朋友囉?」
「對啊~」小小孩的表情相當滿足。
這是我跟他之間常常有的對話;他真的很愛幻想,我也樂的配合,總覺得他的世界好可愛。
「老師~我們海裡啊……」
「老師~上次,我跟海綿寶寶一起游泳喔……」
……
「老師~我跟你說喔~」有一天小小孩害羞的靠在我耳邊,小小聲的說,「海綿寶寶沒有小雞雞喔~」
「啊………真的喔~我不知道耶……呵呵……」
【你猜我是什麼?】
一天,我發現小小孩表現的很沉默,寫寫功課、畫畫圖、發發呆,不跟我聊天,也沒跟我說海綿寶寶的事,雖然不吵不鬧,但似乎有一點點反常。
然後我開始仔細觀察他,我發現他真的都不說話、不笑,也沒什麼表情,可是他常常掉東西到地上!有時候是橡皮擦,有時候是鉛筆,甚至連整大本作業簿都會掉下去。
接著,我就看見他以一種「僵硬」的姿態,舉高手,用很慢很慢的動作彎腰,用很慢很慢的動作撿起地上的東西,再很慢很慢的把物品放回桌子上……
他一抬頭,發現我在看他,用嚴肅的表情問我,「你猜我今天是什麼?」
然後他又很慢很慢的重複一次撿東西的動作給我看。
我想了想,回答他,「嗯~是挖土禨嗎?」
「唉呀~我今天是『吊車』啦!」
哈哈哈~我竟然沒想到。
可是小小孩滿意了,一切恢復正常,開始跟我聊起他喜歡的車子……
小男孩聊起車來總是難掩興奮的神情,開心的勒!那次聊天,我知道了小小孩喜歡的是「會工作」的車子!
【恐龍在哪裡?】
小小孩喜歡看圖畫書,但是他認不得字,無法閱讀。
一開始我試圖讓他跟我一起看圖片,然後說故事給他聽。也許是我的聲音不夠吸引人,說故事的效果並不好。
他更有興趣自己看圖片說故事給我聽,然後不斷的提出他的疑問,再質疑我的解答,最後,我們一起從圖片裡找答案,拼拼湊湊之下,我們的故事往往已經跟原本的故事相差很遠了!
有一天,我想起我的書架上有一本繪本,書名叫「…噠酷唧嚕…噠酷唧嚕…最早的歌…」,主角是一隻樑龍,天地初始,牠只有一個人,世界很安靜,牠覺得很孤單,直到聽見了另一隻小翼龍發出「噠酷唧嚕…」,才發現了世界上原來還存在另外的聲音……
這是一本有趣的書,說的是聲音,但是整本書裡幾乎沒有字,作者用圖像和顏色來表現聲音,我想小小孩喜歡恐龍,這本書應該很適合他。
果然,小小孩被書頁上筆觸原始且色彩濃烈的圖片深深吸引,對「噠酷唧嚕…」這個聲音也很感興趣。
他不斷問我,「『噠酷唧嚕…』在哪裡?」
更妙的是,他指著封面上大大的綠色恐龍問我,「老師~牠叫什麼名字?」
「我不知道耶~」由於書上沒有提到,所以我很老實的回答。
「喔!那我來問牠,好不好?」小小孩眼睛一亮,「等我一下喔~」
我看著小小孩閉上眼睛,把整張臉貼近書本,幾乎吻上了那頭綠恐龍,接著他抬起頭,以十足把握的神情告訴我,「我知道了!牠叫小白!」
然後,小小孩又把書倒立在桌上,像一頂尖尖的帳棚,他往帳棚裡探阿探的。
「這是恐龍的家,」他說,「牠住在裡面。」
「是喔~你看到了啊!」我覺得他很有趣,也想跟他一起探頭瞧一瞧。
沒想到,小小孩竟然說,「你看不到了啦!牠剛剛跑出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的腦袋瓜裡頭有一個奇妙的空間,裝著希奇古怪的邏輯。也許,那個空間對大人而言不真實到難以理解,但成人眼中看不見的角度,對孩子們來說,卻是一個理所當然的世界。
大人常認為自己無法了解孩子的想法,告訴孩子太多「應該如何如何才合理」,我想那或許是因為我們已經太習慣所謂的「邏輯」,事情必定要合情合理才能夠被接受,可是我所看見的小小腦袋瓜裡,也許總是不合理,但並不代表著也不合乎情。
相較於成人,小孩的價值觀沒有太多現實的包袱,他們直接多了、簡單多了,所以他們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單純的多。
即使他們控制情緒的能力、表達的方式經常令人頭痛,但是請不要忘記了他們只是小孩,在「教」的同時,也給他們多一點想像的空間,和多一點表達的時間,這也是給自己一個向孩子們學習的機會,付出多點耐心,別急著否定和限制,孩子們不會吝嗇,他們總是最懂得分享,而孩子們願意分享的世界,將會是我們想像不到的五彩繽紛。
畢卡索說:「我願意花一生的時間向孩子學習怎麼畫畫。」我現在可以了解,「歷練」的價值有時遠遠不及孩子們觀察世界的眼光。
當我們拿那些成人駕輕就熟的應對技巧和世故來跟孩子講道理之前,先聽聽他們想說些什麼,小朋友的腦袋瓜裡有一個豐富有趣的世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