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南客家村--當代"桃花源"羅家灣
国国距西安85公裏地處秦嶺南坡山中有一個客家村落叫羅家灣。根據保存下來的族譜記載,羅家灣客家人是羅氏第45世孫羅尚立從江西遷至福建甯化石壁都之後,又於明代轉遷廣東梅州。經過艱苦生活了一段時間後又入遷湖南浏陽,於清代乾隆年間又由浏陽遷至現今的陝西商州羅家灣,現有84戶400多人。
国国羅家灣人,在延綿高聳的秦嶺山中,與世"隔絕",近300年來仍保留著完整的客家語言,幾乎人人都會說梅州五華口音的客家話,並保留了釵h客家風俗習慣。羅姓的族譜、村民環繞而居的祠堂及其中的堂聯高高山崗上羅氏視覺的墳豕,葬禮上徹夜飄揚的孝歌,滿村的客家鄉音,連同羅家灣老一代人清貧艱苦的山居生活及陶多多的故事,為我們提供了深深思索的真情實感。從清代乾隆年間傳入至今近300年來,羅家灣客家人沒有一起刑事犯罪的記錄。外出打工的年青人也沒有犯罪的現象,這是一個十分值得研究的社會現象,在周圍非客家村莊是非常罕見的。是何原因?有人解釋說:"這是中華民族倫理道德和客家文化長期熏陶的結果。
国国羅家灣的閉塞使羅家灣人保留了純正的客家語言風俗和傳統,也保留了他們艱難改變的生活苦難和艱辛,這與中國其他地區和海外客家人相比較,他們的生活狀態更接近於早期的客家人,在深山中倔強地生活著。然而我們相信,隨著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這幅古老的客家人生活畫卷將會很快消失,羅家灣老一代人想修築的一條翻山路,把山區的生活與現代文明連接起來的願望也將會實現。1949年之後的50年來,羅家灣人口呈下降趨勢,很多人外遷。從某種意義上說,以上描述的羅家灣,是最後的羅家灣--一個珍貴的既是曆史又是現實的"當代桃花源"。我們希望羅家灣人今天的生存和鬥爭,將會喚起世人對"羅家灣"現象的關註,村中特殊豐富的綠色水土氣候資源及其土特產品將會被充分利用和開發,變成美好、富庶的"客家山莊"。
秦嶺深山客家村
在秦嶺東段南麓的商洛深山中,有一個自然村落,因爲遷入了一群廣東人,便易名爲廣東坪。這個村名已經沿用了兩個多世紀了。
廣東坪地處陝西省商州市東偏北20公裏。因山巒陰隔,從商州市去廣東坪,應先沿312國道東南行23公裏,至夜村鎮北麵左拐進入山間公路,蜿蜓北行34公裏,成一個V字形,到沙石公路的盡頭就是廣東坪。廣東坪村的居民以客家人爲主,這些客家人分屬賴、顔、刁、羅、葉姓,共有89戶326人。其中,賴、顔兩姓爲大姓。
商州市是全國貧困縣,而廣東坪在商州市又算最貧困的村落之一。
居住在陝西省商州市廣東坪顔姓的祖先原住廣東平遠縣小拓鄉韓坑社,於康熙已己年(西元1689年)分族徙居湖南長沙府瀏陽縣東鄉老鴉瑕。住了八十一年後,其中一支的兄弟三人,從乾隆庚寅年至戊戊年(西元1770——1778年)分三批離開瀏陽東鄉遷入陝西洛南縣廣東坪。這些老廣離開故土廣東平遠已有三百零九年了,定居陝西廣東坪也有二百二十八年了。
賴姓是廣東坪戶數人口最多的大姓,故事也多。賴姓保存有一本用宣紙手寫的《賴氏族譜》。從“陝西修譜序引”中可以看出,這是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由賴華春所撰。這是賴姓遷陝六十九年後編撰的。十分可惜的是,因保存不善,族譜的前半本損壞嚴重,所幸後半本保存尚可,對於賴家離廣徙瀏和離瀏遷陝提供了可以信賴的文字依據。
族譜稱:賴姓始祖叔穎,是黃帝的二十九代玄孫,周文王第十三子,周武王的弟弟,因伐紂有央A封於賴國。其子孫以國爲姓,以國土穎川爲郡。
至於賴氏遷徙原因,在族譜中未尋覓到任何記載。據賴氏長者,今年69歲的老村長賴步正提供的資料說:“祖先逃荒到板子溝,見森林茂密,幹樹倒地,樹葉變成黑土,所以就在此搭草棚住下,開始了生産生活。”這可能是賴氏清明家祭時的訓詞,因無其他依據,姑且聽之。至此,賴氏遷徙的軌迹與顔姓相同:平遠——瀏陽——商州。遷徙年代大致相同:康熙年間離廣遷瀏,乾隆三十五年離瀏遷陝。定居商州已有228年了。
廣東坪這塊地方,古時有楊家訶、楊家衝、小曲保、永豐裏……等諸多稱呼。當平遠人遷居斯地之後,便更名爲廣東坪。歷史上官方曾欲去掉廣東坪的名字,但是,群居在這裏的老廣團結一致,據理力爭,說他們原本就是廣東人,是他們開發了這條荒溝,名字改不得。故此,這個村名沿用了兩個多世紀。新中國成立後,廣東坪成爲陝西省一個基層政權組織——廣東坪鄉的所在地,在陝西省政區圖上,廣東坪的名字赫然入目。以一個省名來命名一個鄉村,在全國恐怕是罕見的了!這個小小故事,使我們體會到了這群人的廣東情結。
鄉音難改,鄉情纏綿,鄉音就是方言。而方言是最能表達思想感情的物質外殼。客家方言是我國八大方言之一,世界上約有一億多人操此方言。方言是構成民族民係四大特徵中的首要特徵。走遍天涯海角,鄉音相通,便是同鄉。當我走入這條山溝之後,逐漸地便有了一種同鄉的親切感。在半山腰的顔昌林老漢這裏,我們能用客家話交流;而到了廟牌底的刁明安家裏,交談起來就更感親切,刁老漢和他的老伴都年過七旬了,他弟弟刁三億也年逾花甲,他們都能操純正的“麻介”話同我們交談。尤其是老大娘一口流利的客家話使人更驚訝。我們問她:“妳是客家人嗎?”她答:“我不是客家人”又問:“妳不是客家人,爲什麽客家話說的這麽好?”她答:“因爲我嫁給了客家人,來到這裏學會的呀!”居住在這裏和由這裏播遷他地的老年人,據說大都可以用客家話拉家常。對於其祖先已離開平遠309年、繁衍了13—14代人的今天,其兒孫們至今仍然操祖宗方言,這是多麽可寶貴的呀!鄉音撩起我謠情思,孩提時父輩關於“甯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祖訓在我耳邊回蕩,而這群平遠人不正是這條祖訓不可多得的活例證!
他們雖處穹鄉僻壤,村裏只有一所1—3年級的初小,所我們的粗略瞭解,村子裏說今有: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現在商洛師專任教的老師;畢業於西安治金建築學院,現在商洛市工作的幹部;畢業於商州市黨校,現在北完坪鎮任職的副書記;畢業於西安陸軍學校,現在軍隊服役的軍官;畢業於師專,現任小學校長、小學教師……等一批事業人。這份名單,對一般村莊來說,可能算不了什麽,但對於處在深山溝裏的廣東坪,我覺得具有沈甸甸的份量。教子讀書,縱不超凡也脫俗。這不正是客家人“耕田保本,讀書求進”的民風我在此地的延續麽?! 間離廣遷浏,乾隆三十五年離浏遷陝。定居商州已有228年了。廣東坪這塊地方,古時有楊家诃、楊家衝、小曲保、永豐裏……等諸多稱呼。當平遠人遷居斯地之後,便更名為廣東坪。曆史上官方曾欲去掉廣東坪的名字,但是,群居在這裏的老廣團結一致,據理力爭,說他們原本就是廣東人,是他們開發了這條荒溝,名字改不得。故此,這個村名沿用了兩個多世紀。新中國成立後,廣東坪成為陝西省一個基層政權組織--廣東坪鄉的所在地,在陝西省政區圖上,廣東坪的名字赫然入目。以一個省名來命名一個鄉村,在全國恐怕是罕見的了!這個小小故事,使我們體會到了這群人的廣東情結。
国国鄉音難改,鄉情纏綿,鄉音就是方言。而方言是最能表達思想感情的物質外殼。客家方言是我國八大方言之一,世界上約有一億多人操此方言。方言是構成民族民係四大特征中的首要特征。走遍天涯海角,鄉音相通,便是同鄉。當我走入這條山溝之後,逐漸地便有了一種同鄉的親切感。在半山腰的顔昌林老漢這裏,我們能用客家話交流;而到了廟牌底的刁明安家裏,交談起來就更感親切,刁老漢和他的老伴都年過七旬了,他弟弟刁三億也年逾花甲,他們都能操純正的"麻介"話同我們交談。尤其是老大娘一口流利的客家話使人更驚訝。我們問她:"妳是客家人嗎?quot;她答:"我不是客家人"又問:"妳不是客家人,為什麼客家話說的這麼好?"她答:"因為我嫁給了客家人,來到這裏學會的呀!"居住在這裏和由這裏播遷他地的老年人,據說大都可以用客家話拉家常。對於其祖先已離開平遠309年、繁衍了13-14代人的今天,其兒孫們至今仍然操祖宗方言,這是多麼可寶貴的呀!鄉音撩起我謠情思,孩提時父輩關於"甯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祖訓在我耳邊回蕩,而這群平遠人不正是這條祖訓不可多得的活例證!
国国他們雖處穹鄉僻壤,村裏只有一所1-3年級的初小,所我們的粗略了解,村子裏說今有: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現在商洛師專任教的老師;畢業於西安治金建築學院,現在商洛市工作的乾部;畢業於商州市黨校,現在北完坪鎮任職的副書記;畢業於西安陸軍學校,現在軍隊服役的軍官;畢業於師專,現任小學校長、小學教師……等一批事業人。這份名單,對一般村莊來說,可能算不了什麼,但對於處在深山溝裏的廣東坪,我覺得具有沈甸甸的份量。教子讀書,縱不超凡也脫俗。這不正是客家人"耕田保本,讀書求進"的民風在此地的延續麼?!
來源:
http://hakkaonline.com/forum/thread.php?tid=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