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大學念社工時,只知道家扶中心<大哥姊>,曾有個機緣隨擔任大哥姊的傅美嬌同學去受助家庭陪小朋友,三個留守家中的國小和幼稚園孩子,大的弄飯給小的吃,我看看電鍋裡的飯乾乾黃黃的,覺得好像那飯已經反覆蒸了好多天了。配了什麼菜下飯,我也不復記憶了,只記得,那時才知道,真的有人過的那麼不好,最近去帶課程詢問社工才知道,家扶的孩子長大後,許多會回來反饋當<大專志工>,這已取代了當年的<大哥姊>制度。就是這個暑假,好多次接觸家扶,我才知道目前全台家扶家扶中心共有一千四百多位社工人員,很驚人吧。(我猜應該是最龐大的社福機構了吧)七月和基隆家扶社工夥伴們玩了2天禪繞八月和北區家扶中心督導們玩了2天禪繞九月初和基隆家扶的<夥伴家庭>志工, 也玩了2天禪繞即便對像場場不同,但不變的是每次帶禪繞畫工作坊看到大家從疑惑到專注投入,再到興奮無法停筆罷手,我都感到很欣喜,也很有成就感,因為那鐵定是大家正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才會出現的內在品質(我還意外遇到20多年沒見的阿丹學姊,目前是淡水家扶中心主任)這次在瑞芳服務處陳卉瑩督導的介紹下,才知道,原來家扶還有<夥伴家庭>這樣的支持與補充性服務。夥伴家庭便是成為受助家庭的夥伴,透過一個家庭去陪伴另一個家庭的概念(所以這裡志工除了個人還有夫妻檔、親子檔志工,還有曾接受助的成員喔)。讓大人小孩,都有同儕的支持。這已遠超過以個人作為志工單位的格局了。一個家庭可以成為另一個家庭的力量,好美的共好精神。社工、志工不但是很美麗的名詞,也是愛的動詞(其實我們一家三口也是家扶的扶助人,呵呵)部落格專用相簿部落格專用相簿部落格專用相簿部落格專用相簿部落格專用相簿部落格專用相簿部落格專用相簿部落格專用相簿部落格專用相簿部落格專用相簿部落格專用相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