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四前往崇右技術學院進行一天很特別的個案問題概念化工作坊,
特別之處在於,
因我自己是諮商督導,
過往這個主題,我受邀的多是針對諮商中心的專業輔導人員,
或諮商系所研究生進行個案問題概念化強化訓練,
我很清楚這個主題![](https://photox.pchome.com.tw/s11/susu000/1/143470496814/)
部落格專用相簿
對專業人員的重要性?以及不同階段的專業人員概念化程度在哪裡?
所以相當有把握,這個課程會給大家帶來什麼樣的經驗及輔導工作上的幫助。
然而這次在崇右技術學院是為一般導師們進行個案概念化的輔導知能 ,
由於一般老師未受過諮商輔導的專業訓練,
在學生輔導上的任務目標也與專業人員不同,
他們在陪伴學生時,不見得有資料蒐集、整合與問題評估的概念,
用以形成輔導的計畫。
多憑藉的是個人的價值、特質以及態度,提供直覺性的輔導陪伴。
所以,我還真的是用開放好奇的態度去帶這一場工作坊,
因為我也想知道,這樣的課程,能拓展一般教師什麼樣的輔導視野?
那天在課程規劃上,刻意商請諮商中心承辦老師,將一般老師分組,
且每一組要由一位諮輔人員加入當小組長。
為的也是讓一般老師和專業人員有機會互相了解,
不同專業間對學生輔導在觀察與處理的粗細度差異。
當然諮輔人員的圖也較能提供一般老師的在概念化上的學習經驗
尤其當天所提的個案是個學校系統多方介入合力輔導的個案
在個案資料提供時,不同處室人員提供了不同面向的訊息,更有助於我們蒐集這個個案相關訊息
在進行完概念構圖後的分享,真的讓我很感動,老師們非常的踴躍與投入。
每一組輪流出來報告分享他們的概念圖與脈絡性理解
甚至有小組合力重組一幅概念圖
與大家分享他們那一組的"看見"。
這對我來講真是很開心的一件事
了解到,這樣的一個方法,原來也有助於增進一般老師對學生的理解眼光
而這樣的眼光更進而調整了這位導師在陪伴這位學生的理解角度、同理心以及柔軟度
我相信
老師的調整與態度改變,學生的感受一定最直接
這不但讓老師對自己的輔導角色有了更多的回饋、賦能,以及認同。
這也讓團隊的共識更為一致,有更大的合作效果。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