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週四(晴,雨)
跟B一起在網上看X檔案。她在她家,我在我家。我們只是同時播放同一集來看。感覺非常的新奇,聽說有些遠距離交往的情侶也會玩這種把戲。只可惜我的影片中間一直斷斷續續的,到最後B看完十分鐘後我才看完。遠距離戀情真辛苦。
在書店看到非文學的暢銷書排行榜。要嘛就是明星的私生活,不然就是減肥養身,然後就是投資。看了真令人難過。還有一些莫名其妙被歸類成文學的書,好比附有漫畫的食譜。我甚至懷疑自己根本就走進了隱藏攝影機的整人節目現場。但是我這種只去圖書館借書回家看的人的想法,書店根本不屑一顧吧。
晚餐的時候又踩到地雷,點到只有包著白飯的蛋包飯,搭配薯條跟可樂餅。這應該是我見過營養最不均衡的餐點了。蔬菜居然只有一朵青花菜,真想直接退貨。搬回來台北之後,我一直很想吃蛋包飯。那種蛋有煎熟,包著番茄醬炒飯的蛋包飯。
上一次點到『一大盤白飯上蓋著一片煎蛋』的山寨蛋包飯。雖然很便宜,但是一點都不好吃!還不知道為什麼淋上像是蚵仔煎的醬汁。老闆一端來,我跟媽媽都看傻了眼。回家一問,朋友說這叫『台式蛋包飯』。Really?!
顯然我的蛋包飯運持續沒有好轉。
8/7‧週五(雨)
這幾天都在看X檔案。網路真是個好東西。我很好奇,還有人看電視嗎?
這幾天看的幾集讓我相信:
1)森林是很危險的地方。可能有帶著螢光、把人液體吸乾的螨,或是把人迷昏後吃掉的菇類,也有能夠偽裝成花草樹木的怪物。沒有必要的時後千萬不要去。
2)奇怪的病可能會帶來超能力,像是能夠從空調出風口進出,或是用頭腦控制其他人的行為。人有無限的可能。
3)接電話的時候應該要馬上報上自己的名字,如此做不但敬業,而且打錯電話的人還會馬上知道。打電話的時候,只需要說,『XX,是我。』這麼做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但要注意詐騙集團藉此裝熟。
4)不管去哪裡,都要隨身攜帶手電筒,緊急時還可以拿來防身;只是褲子口袋要買深一點,才方便攜帶。
5)沒有網路的話,記憶力會比較好、看起來也比較聰明,但是出現爭議的時候,只能夠鬥嘴爭辯,不能說『你等等,我Google一下。』
8/8‧週六(風雨交加)
颱風來時都要不免俗地擔心一下菜價。
昨天跟媽媽去市場買菜。一共買了A菜、青剛菜(一把十元),空心菜、紅莧菜、韭菜花、芥菜(四把五十元),龍鬚菜(一把三十元),還有個賣十元的彩椒、竹筍、匏瓜,一包豆皮跟一包油豆腐。有這種價位的蔬菜,大家應該都會想要開始吃素才對。
我不喜歡吃高麗菜。高麗菜好像是很討大家歡心的菜;很多人知道我不喜高麗菜時,都會有些驚訝的表情出現。但是高麗菜是外面餐廳的常客,尤其是便當店,火鍋店也一定會出現高麗菜,我就會面帶不爽地把它先解決掉。結果常常出現拼命吃掉高麗菜,最後愛吃的料反而吃不下的窘境。常常告訴自己這個壞習慣要趕快改掉,應該養成愛吃的菜一上桌便馬上吃掉的習慣才對。那才真正是Live in the moment的生活方式!
還有,我對菇類過敏。幾乎每個人聽到之後都露出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樣。我吃下菇類之後是一定會肚子痛的,但是過了好幾次我才終於學乖。問題是,通常餐廳的素套餐都八九不離『菇』,要嘛就是杏鮑菇,不然就是野菇,還有就是蘑菇。有時我問服務生能否把香菇換成別的蔬菜,都會得到一個『妳是來亂的嗎?』的眼神。真是非常尷尬啊。
8/9‧週日(颱風過後該有的天氣)
花了大部分的時間打了最近看的書的內容。大概有十個小時都在『工作』,午餐也隨便吃點什麼就算數。有時候用不到十句話就把一本書介紹完,真是名副其實的『偷工減料大遊行』。
至於使用『偷工減料大遊行』這個詞,就是偷工減料大遊行的最佳範例。我只是從書上看到,覺得實在太好笑了,不學起來不行。它原先來自於乙一。
每次想到『大遊行』的時候,腦海中都會浮現出《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裡男女主角在街上看到馬戲團遊行的畫面。我此刻不確定那段在劇情中是真的記憶,被女主角洗掉的記憶,或者是男主角幻想出來的記憶?如果電影主角都已經忘記的記憶,我卻很確定的話,好像也很詭異。
我在LA住超過十年,卻未曾在元旦當天去Pasadena看玫瑰花車遊行。其實Pasadena離我住的城市不到二十分鐘,搭地鐵也到得了。可是我連電視轉播都不看。只有一次,'09年的元旦,我與明明已經分手多年卻硬要當朋友,然後不停地失敗的S君,在遊行結束的下午去那邊看電影。幾個小時前還擠滿觀眾的道路上,剩下人去樓空的冷清,還有滿地的垃圾以及碎花、紙片。那天看得電影是《力挽狂瀾》(The Wrestler),我們都很喜歡。我跟S君看過數十部電影,而且都是去電影院看電影,但是那次讓我印象深刻;並不是因為之後我跟S君決定不再欺騙對方(跟自己)可以當朋友,也不是因為那之後我隔了兩年才又見到他,而單純因為我在去電影院的路上撿到錢。
沒錯!我那天撿到了一張二十元美金的鈔票。我跟S君用那二十元買了兩張電影票,付了沒有飲料只有冰水的墨西哥捲餅午餐兩份,還買了一包超市自有品牌的喉糖(S君喉嚨痛)。也說不定S君的這段記憶以被洗掉,或者這根本是我幻想出來的記憶。當下只有我跟他兩人;此事將無法求證。
PS.最近記憶力很差,有時會忘記很莫名、沒理由忘記的東西。好比剛剛忘記下引號(橫式引號-->"』")怎麼打,只好先用『剪下貼上』來應急。幸好最後把眼睛閉上打字,就想起來了。
8/10‧週一(晴)
一早被告知,鄰居的屋頂被吹走了,而且現在停留在我們家頂樓。令人驚訝的是,屋頂主人並不是隔壁鄰居;我家跟他家中間隔了六間屋子跟一條街!明確地說,他是我們隔壁的隔壁的隔壁的隔壁的隔壁的隔壁的對面鄰居。如果那片屋頂沒有卡到我家的電視天線架,後果可能不堪設想。附近有比我家還要高一些的大樓,而且所有窗戶都是落地窗。也有停車場,更有大馬路以及不少行人。這時候應該可以用『飛來橫禍』這個成語吧?
電視的天線架就設在水塔的上方。那片屋頂比一張加大雙人床還要大,只能等鄰居叫吊車來處理。我跟媽媽架了梯子爬上去看。難得有機會爬上去,畢竟若沒事有人在哪種地方出沒、走動也會引人注目。上去一看,好像發現了一艘幽浮降落在我家頂樓那樣,感覺非常奇妙。原來屋頂的下面是長這個樣子啊!屋頂居然沒有我想像中重啊!我不停想著。
然後每次下梯子的時候,我都想像自己正再被外星人追,得盡我所能地飛快爬下來。實在很刺激!一天就在爬上爬下的當中過去了。
8/11‧週二(晴)
鄰居帶了兩位工人來處理飛來的屋頂。他們在分解屋頂的時候,我在一旁的儲藏室裡翻箱倒櫃。我們家人口少,親戚們常寄放些捨不得丟掉的東西。好比外婆的布。好比小阿姨的鞋子。
當了一輩子裁縫師的外婆,收藏了非常多塊布。有些是人家做衣服剩下的,有些是誰買來送她的,有些是她看了中意後自己買的。我實在無法強調這些布的數量有多少;當然沒有離譜到可以開一間布行,但是去市場擺個攤一定綽綽有餘。外婆的縫紉機已經送人了。我不知道那些布該何去何從。我對它們感到惋惜;那麼漂亮的布卻沒有被好好利用。真是糟蹋。
小阿姨的鞋子,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一件令人除了頭痛之外還是頭痛的事。若說她喜歡買鞋子,這個形容詞太含蓄。說她愛買鞋子,是句understatement。我翻出了三雙長靴、四雙短靴、一雙雪靴、數十雙涼鞋跟拖鞋(實際數字是16)、一雙球鞋、三雙帆布鞋、還有七雙高跟鞋。我也不知道這些鞋子該何去何從。現實地說,它們應該是屬於被打入冷宮的鞋子。覺得丟掉可惜,但是今後沒有興趣機會再穿的鞋子。我也對它們感到可惜。
2008年的感恩節清晨,我跟朋友到LA貧民區市中心Skid row發放熱食給需要的人;光臨的人非常多,有的人無家可歸,有人住在車上,有人推著一購物車的家當,也有人帶著小孩子。有間收起來的鞋子工廠送了好幾十箱的鞋子來發放。男人有皮鞋跟球鞋兩種,雖然有四、五種花樣,但是排隊的先生都只說他們穿幾號,之後拿了鞋子就離開。女人的鞋子種類眾多,樣式也十分多元。我跟幾個志工一起,花了三個多小時發放鞋子。我們都希望對方拿到自己喜歡的鞋子,所以拿出『鞋店本月第一名員工』的敬業態度幫忙找鞋。先問出她們喜歡的樣式跟顏色,然後再深入鞋盒堆中尋找。那天,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女士,面帶歉意地對我說:『我不是picky,只是我若穿那樣的鞋子在這裡走動,他們會以為我是個working girl。』
我不記得最後有沒有幫她找到一雙她可以穿的鞋子。我希望我有。
8/12‧週三(晴)
聽了很久沒有聽的Goo Goo Dolls,然後看了三集的X檔案。一個下午就這樣過去了。
Goo Goo Dolls 是我人生中買的第二張CD。(第一張是澳洲歌手Ben Lee。)那年我十四歲;當時我有台藍色的收錄音機,跟一台看起來很酷的銀色SONY隨身聽。在那之前,我都是聽錄音帶,而且清一色都是華語錄音帶。
國三時,上健教課的第一天,老師發下一張喜好問卷。學生們要拿著問卷去訪問其他同學,並寫下跟你有相同喜好的同學大名,藉此活動認識大家(當老師之後我才知道,這類的互動叫做ice breaker game)。我在『最喜歡的歌手』旁邊,寫下Goo Goo Dolls。我想認識Ben Lee的人應該不多,所以寫了比較保險的選擇。果然有個頭頂著黑色波浪的女孩對我說:『我也喜歡他們的歌,妳可以把我的名字寫下來。』但是我很清楚,她紙上寫的歌手並不是Goo Goo Dolls。可是我好感謝她,讓我可以把問卷填完。
國一的閱讀課,老師把同學三個三個分成一組,也是玩類似的遊戲。每個人都要跟全班分享一些自己的喜好。我說自己最喜歡的電影是ID4,因為我當時根本沒有喜歡的電影(但是我會拼I-D-4)。因為心虛,我回答得很小聲,臉紅的發燙,非常難堪。老師對這個答案很明顯地露出疑惑的表情,因為美國稱那部片為Independence Day。當她問我為什麼喜歡的時候,我連一句『because it's good』都說不出口。當時,我去美國八個月。
之前跟臺灣的朋友聊天,她們跟我解釋考高中時的升學壓力跟考試制度。在美國讀書的我,很順利地升上高中,也不曾需要死背歷史上的重要年代或是因為考不好被打。但是我當時努力修的課程,叫做Fitting in。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