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寫111年國中會考作文題【多做多得】?》
前言:
媒體報導今年國中會考國文科題目「多做多得」。筆者聽到報導的第一瞬間,覺得這題目實在呆板,有八股文的感覺,擺明要人寫出符合道德教條的文字,屬於我學生時代最不喜歡的題目類型。
但稍微看一下題目引言,發覺題目其實並未限制學生一定要怎麼寫。假如學生敢於思考,勇於反思,不要墨守成規,也不要刻意寫老師平常希望你寫的「標準答案」,則仍有可能寫出具備思考深度的好文章。
於是,筆者自己不由得好奇心大起,想要試試自己能在規定時間內寫出怎樣的文章。
以下是在戶外用手機,於40分鐘內寫成。寫作時要模擬考試現場用筆寫的狀態。所以每一個用手機打字出來貼出的字,不准更改(除非是因輸入法操作而產生手寫時不會出現的「同音選字錯誤」),也禁止複製剪貼、挪移字句段落,或插入任何字詞於已經貼出的句子中。
40分鐘是估計考生做完測驗題後,可能剩下的寫作文時間。每個考生真實的寫作時間,當然因人而異。很擅長測驗題的考生,有可能享有高達50分鐘的寫作文時間。但在測驗題耗費太多時間的考生,則可能僅剩下30分鐘。
正文:
【多做多得】
自古以降,勤奮付出一向被人類社會視為重要美德。「多勞多得」彷彿顛撲不破的真理。
吾人有必要慎思明辨,這個觀念背後,真實的精神內涵為何。
從日常經驗出發,你可以輕易找出許多違背「多勞多得」、「多做多享」這樣的古訓的案例。 某人偷懶不做事,卻享有團隊成果中最大的酬勞份額,或是有人依靠欺詐、作弊,取得極佳的表現,奪取龐大利益。諸如此類案例,不勝枚舉。
這麼說來,多做不一定多得,不是嗎?
然而,何以古聖先賢以及現代人的學校教育、法律體制、甚至藝文創作,仍然或隱或顯地在引導人們認同「多做多得」這回事?難道僅僅是為了鼓勵人們更加勤奮付出?如果是,為何要如此鼓勵?這背後隱含的價值信仰為何?
原來,人之所以為人,異於禽獸者,在於人類有思想、有道德、懂思考、能互助、能互愛、能實踐極為複雜的社會群體生活模式、能建構多樣而悠遠流傳的集體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而這一切,有賴於世世代代源遠流長的遊戲規則與社會規範。其中,許多千古以降的訓示,所傳遞的智慧啟示,對於形塑百千萬年的未來社會,至關重大。
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以立基於自利動機的自由市場,居然能在人人不須事先約定與計畫的情況下,自然而然促進整體國家社會的經濟財富,思考而提出「看不見的手」這樣的觀點。後人對此概念的理解,相當多樣,人言人殊,但普遍認可的一種看法是:斯密並非單純提倡人性的自私自利心態,而是認為當整體社會的經濟體制足夠完善時,能鼓勵人人在追逐自利的同時,不僅不會犧牲他人與群體的利益,更可促進互惠,繼而實現共同繁榮;從我贏你輸,進化為我贏你也贏,最終演化成為「我贏故大家都贏」。
為什麼可以這樣?
原來,那個鼓勵人人能夠追逐自利卻實現社會整體利益的關鍵社會機制,背後有個極為精巧的天然設計。
這個天然設計,能使「多做多得」獲得最大的鼓勵。同時還可懲罰那些試圖投機取巧、坐享他人成果、甚至掠奪他人成果的人。這個設計的心理基礎,正是服膺人類社會久遠流傳世世代代的美德:誠信、正直、勤奮、公平、仁慈、善良、踏實。
亞當斯密兩大著作:「國富論」與「道德情操論」,實在說來,乃互為表裡,互相促進理想願景。
國富論談的是市場機制,道德情操論談的是人性倫理。綜合起來看,我們可以發現,當人類整體社會的經濟更繁榮富裕時,平均的道德水準也會提高,正所謂「衣食足而知榮辱」是也。反之亦然,當一個國家的平均道德水準提升了,人人守信正直,自然而然犯罪率、自殺率都明顯降低,而人人投入工作,樂在付出的風氣也會形成,促進經濟成長、社會安康。企業也才能蓬勃發展。此即所謂「信義為立業之本」是也!
因此,不要再質疑「多做多得」是否真的合理了! 這是自古至今,所有偉大哲人共同發現的哲理。我們就是這樣子生活於世上的,如此建立起人類萬年以上的長久地球文明的。
後記:
40分鐘實在很趕,有些話來不及講清楚。但這就是真實的人生。壽命有限,而你想實現的夢想太多,只能有所取捨。
這篇文章寫成這樣,並不是我一開始心目中最滿意的理想狀態。因為在寫作前的構思時,我原已計畫好要寫的幾個論點。然而,因經濟學的部分實在花了太多分鐘數,原本想到要寫的論點,來不及都寫到,只能匆匆結尾。
我原本想寫的論點還包括:
1.多做多得隱含資本主義所提倡的「機會公平」的涵義,這不同於社會主義所強調的「分配公平」。
分配公平是個不該忽視的重要議題。然而,人們對何謂公平分配、為何重要、不公平會怎樣,往往有不少分歧看法。這些分歧該如何取得協調、甚至達到共識,其實還有很龐大的文字要寫。
2.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的名言是:「做對的事,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亦即戰略優先於戰術,選擇戰場優先於進場拼命。因此,單純提倡「多做多得」是不夠的。更該提倡「多智多得」、「多算勝,少算不勝」(孫子兵法語)。
3.現代人不該傻傻追隨古早社會的「埋頭苦幹、吃苦當吃補」,更該「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只有當你快樂時,身邊的人也才會一起快樂,整體社會也才能共同快樂。
4.雖不一定每次都能「多做多得」,但通常能夠「多做少失」。這是從風險管理、安全管理的角度而言。因為你投入了,仔細照顧好每一個細節,經常反覆檢討自己舊有的工作方法與工作觀念,於是你能越做越完美、少出錯,久了,你就會從A邁A+,成就更卓越。正所謂「功不唐捐」、「先有十年寒窗,方能一舉登科」。
5.想寫個小故事,用來舉例,以免閱卷老是看了太多深奧概念,無法完整理解,不知如何評分。😄
2022-05-22 20:18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