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11-05 05:00:00| 人氣4,672|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賞析】紀錄片《舞動貝多芬》(Dancing Beethoven)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賞析】紀錄片《舞動貝多芬》(Dancing Beethoven)     作者:天光

 

舞蹈是一種視覺的音樂,以身體為樂器,以動作為音符。

 

《舞動貝多芬》這部紀錄片,在剪接時完整融合舞蹈視覺畫面與交響曲音樂,使整部紀錄片看起來有一種近似歌劇或音樂劇那樣的節奏感,與瀰漫在音樂之海的風格;只不過,將原本戲劇中的故事情節,抽換成了紀錄片的訪談。

 

紀錄片電影的主角,表面上看是東京芭蕾舞團與貝嘉芭蕾舞團,和幾位受訪者,但貫穿整部電影精神的真正主角,其實是沒有被訪談,也沒有任何鏡頭的二位人類文化史上的巨星: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 - 1827),與貝嘉(Maurice Bejart, 1927-2007)

 

表象上,貝嘉與貝多芬在紀錄片中都沒有任何受訪鏡頭,因為二人都已不在人世。但實質上,他們都已受訪,因為藉由後人無數衍生的詮釋,回答了貫穿整部影片的核心問題:「貝嘉為何要舞動貝多芬?如何舞動?」

 

《舞動貝多芬》的音樂主角-「樂聖」貝多芬(Beethoven)-是人類音樂史上最重要的音樂家之一。也是著名的「3B」之一。另外兩位B開頭的大音樂家分別是「音樂之父」巴哈(Bach)、以及「音樂的先知者」布拉姆斯(Brahms)

 

《舞動貝多芬》的舞蹈主角-貝嘉(Bejart)-名字也是B開頭。貝嘉是20世紀最重要的編舞家之一。畢生最有名的作品,就是1964年以芭蕾舞(Ballet)來演繹貝多芬(Beethoven)的《第九號交響曲-「合唱」》,合起來也是「3B」。

 

本片記錄了2017年時,由貝嘉芭蕾舞團與東京芭蕾舞團和以色列愛樂合作,徵召全世界200位來自各國的頂尖芭蕾舞者,再度重新編舞詮釋這首偉大樂曲的創作過程。整齣舞劇以200位世界頂尖芭蕾舞者組成的大型舞蹈演出,呈現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的精神:「不分種族,天下一家的大愛」。

 

在音樂史上,貝多芬的音樂代表了西洋古典音樂從古典時期走向浪漫主義時期的分水嶺。《第九號交響曲-「合唱」》被認為是貝多芬音樂藝術的顛峰之作。它是貝多芬生涯最後一首交響曲,並首度引入「人聲」,當作樂器,在那個年代是前所未有的創舉。人聲唱出的部分是德語詩人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 1759-1805)的詩作《歡樂頌》(又名「快樂頌」,英文名:Ode to Joy)。這首詩寫出一種純淨光明、博愛喜樂的胸懷。摘錄其第一段詩句如下:

 

歡樂女神聖潔美麗

燦爛光芒照大地!

我們心中充滿熱情

來到你的聖殿裡!

你的力量能使人們

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輝照耀下面

四海之內皆成兄弟。

(註一)

 

 

合唱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及《歡樂頌》詩作,是歐盟官方規定的「歐洲之歌」(相當於「大歐洲國歌」)

 

在此分享芝加哥交響樂團演奏《第九交響曲-「合唱」》的完整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OjHhS5MtvA

 

 

貝多芬早在1801年時,發現自己開始逐漸喪失聽力。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這是命運之神對其最嚴重的打擊。但他以堅強的毅力創造出不凡的奇蹟。在已經全聾之際,竟然能以腦海中的聲音,繼續創作不少作品。其中包括1824年完成的開天闢地非凡神作《第九號交響曲》四大樂章。

 

關於《第九號交響曲》的首演,有諸多不同說法。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版本是這樣:首演時,全聾的貝多芬親自上場指揮。為了這場演出,貝多芬與樂團排練過多次。演出當天,面對滿堂樂手與聽眾,全聾的貝多芬仍憑著節奏感與腦海的聲音奮力指揮。結束時,貝對聽眾的他,看不見滿堂聽眾站起喝采的如雷掌聲,在一名次女高音的示意下,才轉過身來向觀眾致意。

 

電影《快樂頌》(Copying Beethoven)則以獨到的方式重現了全聾的貝多芬當年如何指揮《第九交響曲》首演的故事場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lHuhiVw958

 (註二)

 

席勒寫下《歡樂頌》的年代是1785年。早在1795年時,貝多芬就已寫下《歡樂頌》樂曲的簡單主題草稿。1817年,接受了倫敦愛樂協會的委託,1818年開始著手寫《第九交響曲》,但直到1824年才完成。從原始提筆到樂曲最終完稿,總共花了30年之久。期間,貝多芬已完全失聰,這部作品才大功告成。

 

我想,貝多芬活得不夠久;假如他能穿越時空來到現代,看過貝嘉的舞劇之後,很可能萌生「將舞蹈也視為樂器,放入交響曲中」這樣的想法。

 

在貝多芬的年代,芭蕾舞是歐洲宮廷主流舞蹈,古典音樂也主要演奏給宮廷貴族們欣賞。而時至今日,芭蕾舞、古典音樂都仍然廣受現代人喜愛。

 

既然19世紀時失聰的貝多芬未能親耳「聽見」自己創作的第九號交響曲,那20世紀的編舞家貝嘉便透過芭蕾舞,讓失聰的貝多芬也能「看見」第九號交響曲中每一個活生生伸展跳躍在眼前的音符,從而「聽見」同心圓所象徵的歡樂頌大愛精神。

 

18-19世紀的貝多芬所崇尚的法國拿破崙時代「自由、平等、博愛」口號,在20世紀,已逐漸成為人類共同的「普世價值」。貝嘉用「舞蹈」這個萬年以來亙古存在的語言,大聲朗誦著席勒《歡樂頌》的詩,給貝多芬聽。

 

讓我們回顧一下1964年的貝嘉如何用芭蕾,舞出貝多芬的音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8YeHndd1mU

 

以及2017年,後人如何將貝嘉的創作重新演出,發揚光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GTfjMJK1yA

 

 

註一:本段譯者為鄧映易;其他段落歌詞及另一版本的翻譯請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D%A1%E6%A8%82%E9%A0%8C

 

註二:::有人考證指出,貝多芬當年並沒有親自上場指揮第九號交響曲的首演;指揮者另有其人,他已幫貝多芬指揮過許多次。至於最後被次女高音轉身才看見觀眾鼓掌,則確有其事。

 

 

2017-11-05

 

台長: 天光
人氣(4,672) | 回應(5)|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影評】大河戀(A River Runs Through It)
此分類上一篇:【影評】《羅丹-上帝之手》(Rodin)  

(悄悄話)
2017-11-05 08:59:11
瀟雨
推薦 進擊的鼓手

很好看

千回百次的磨練 ,終於成為進擊的鼓手

將了他的老師一軍
2017-11-05 14:29:31
版主回應
謝謝推薦。
有機會會找來看。^^
2017-11-10 11:29:10
Rey
您好,冒昧與您聯繫。

我是佳映娛樂,《舞動貝多芬》的電影發行公司,的公關Rey。

您撰寫的賞析文著實讓我們對於這次的紀錄片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想請問您我們是否有這個榮幸轉貼這篇評論於我們的粉絲專頁,讓這部電影的粉絲有機會能更深入的了解《舞動貝多芬》呢?

以下提供粉絲專頁網址供您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Jointmovie.tw/

最後也再次謝謝您對於舞動貝多芬的支持與喜愛。

敬祝 一切順心
2017-11-08 12:42:59
版主回應
您好,

感謝徵詢。歡迎轉貼分享! ^^
2017-11-10 11:28:32
(悄悄話)
2017-12-26 18:14:26
(悄悄話)
2017-12-28 23:19:5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