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蘇貞昌日前提出的「中國+1」和「海鷗散步」的論述,可能會被許多人採取各種解讀,其中有些人或許願意像筆者這樣稱呼它:
「一中一鷗論」。
以下先分析蘇與蔡謝等幾位天王的人格特質與優缺點。(對此沒興趣的讀者,可略過,直接看後面有關中國政策的分析)
一、蘇與蔡謝之比較
蘇貞昌平素給人感覺是,優點方面:
1.自律嚴謹-無論對自己或部屬。
2.有魄力、決斷力-能在混亂時刻當機立斷。
3.有抗壓力、越挫越勇。
以上三點是蘇勝過蔡、謝二人的主要人格特質。但蘇卻也有輸給蔡、謝的其他幾方面的特質,包括:
1.協商談判手腕(輸給謝、蔡)
2.表演力、情緒感染力(輸給謝,和蔡差不多)
3.謀略靈活度、懂進退(輸給謝、蔡)
4.親和力、距離感(輸給蔡,和謝差不多)
5.國際視野(輸給謝、蔡)
6.政治局勢判斷力(輸給謝、蔡)
然而,蘇、蔡、謝三人都共同擁有一些優點,包括:
1.對民主價值的信仰與堅持(藍綠基本分野之一)
2.對弱勢階級的關懷與同理心(藍綠基本分野之二)
3.優秀的政策執行力(並非藍綠基本分野,但卻是蘇蔡謝呂游扁等綠營天王與馬吳江朱郝胡等藍營政治明星的基本分野)
但綠營天王不該以比藍營優秀而自滿,應該用高標準來要求。從這觀點看蘇蔡謝三人,都欠缺或仍不夠好的特質,則包括:
1.格局高度與遠見(三人都輸給李登輝、彭明敏、陳定南)
2.群眾魅力(三人都輸給宋楚瑜、馬英九、施明德、陳水扁、柯文哲、賴清德、朱立倫、胡志強、林佳龍)
3.知人善任
4.察納諫言,能反省錯誤,自我修正的能力(三人都輸給柯文哲)
5.踏實感、可靠度(三人都輸給游錫堃、陳定南、林義雄、賴清德、陳師孟)
6.海納百川的包容力(三人都輸給王金平)
7.無私的胸懷(三人都輸給林義雄、陳定南、鄭南榕)
8.機智與幽默感(三人都輸給胡志強)
9.勇於政策創新的實踐力(三人都輸給陳水扁)
10.平衡力-在台灣主權與兩岸和平之間取得優雅平衡的走鋼索能力,與所需的平衡感、敏銳度。(三人都明顯輸給李登輝)
二、在蘇提出「一中一鷗論」後,台灣政治人物統獨光譜最新定位
日前拋出「沙灘海鷗論」與「中國+1」兩岸論述的蘇貞昌。拋出後果然在兩岸政壇皆掀起漣漪;然而,在稍早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忽然提出「凍結台獨黨綱」並遭黨內群起砲轟時,許多人就已經嗅出這代表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在兩岸政策上將有重大轉折。果不其然,柯扮演了替蘇蔡等天王「投石問路」的角色。蘇此番「一中一鷗」的言論,只不過是在既定策略方向上繼續探索前進。在蘇拋出此論後,目前蘇蔡謝三天王與其他重要政治人物,在統獨光譜上已可大致定位:
統───────────────────獨
敖 馬 連 謝 蘇 蔡 辜 李 扁 ()
註:
()指最強烈的獨派立場,即主張「立即正名制憲」的論述。民間有不少這樣的人士在推動,但因目前尚未有足夠份量的知名人物屬於此立場,論述代表性尚待確立,故以括號()虛位以待。
辜指辜寬敏的「兄弟之邦」論。
李指李登輝的「特殊國與國關係」論。
扁指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
蔡指蔡英文的「台灣共識」與「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之論。
謝指謝長廷的「憲法一中」與「憲法各表」論。
連指連戰近期的「一中各表」論,和早期的「邦聯論」。
馬指馬英九的「一國兩區」與「大陸是我國領土」之論。
敖指李敖所主張的「一國兩制」。
◎要注意的是,在上述論述中,陳水扁是最偏向獨派的,然而,嚴格說來,陳水扁只是「口惠而實不至」、「心有餘而力不足」;扁任內並未致力推動「正名制憲」,還放話說做不到,最多只做到凍結國統綱領,力推入聯公投。
◎蔡目前是統獨光譜上最難定位的重要政治人物,因她的論述,在光譜上可以解讀為試圖迴避敏感的統獨爭議;台灣共識其實就是指「台灣前途決議文」的精神,這個精神無法在統獨上清楚定位,因為台灣的主流民意在統獨光譜上,過去幾十年間不斷挪移,將來會定止何處,還很難說。至於「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只是一種「態度」,卻沒講清楚「想要怎麼做」。但近來諸多跡象顯示,蔡如果當選2016,在統獨光譜上,有很高的機率會向統派挪移。(本文因兩大理由,才把蔡放在比蘇更偏獨一點點的定位;第一、蔡曾經是李登輝兩國論的起草人,立場應該比較接近李;第二、蔡目前受到獨派主流人物的支持,但獨派當中許多人並不支持蘇和新潮流派系。)
◎宋楚瑜早年「互不隸屬的準國際關係」也應該和李在相同光譜定位,然而,宋自從和胡錦濤握手之後,好像中了死亡之握的毒一般,整個政治生命徹底萎縮,往後也一直沒有深化兩岸論述作為,因此無法具體給宋一個光譜定位。
◎李敖和白狼張安樂都主張「一國兩制」,兩者大同小異,只不過李敖更重視憲法。
三、關於蘇貞昌提出「一中一鷗論」的利弊得失簡要分析
蘇在這個時機點,拋出這個論述,原意是想要在「一中框架vs.兩國論」之間,找到一個折衷點,樹立起和謝長廷「憲法一中、憲法各表」以及蔡英文的「台灣共識」足以分庭抗禮的論述;然而,拋出後不僅達不到這個效果,反而還會導致自己黨主席的權威更加弱化。
從上面這張「統獨光譜定位圖」可以清楚看出,國民黨基本盤在左半邊,民進黨基本盤在右半邊,然而,謝、蘇、蔡三天王,在2012後,悄悄踏出右半邊的領域,朝著「中間偏統」逐步靠攏。謝最更大膽而躁進,蘇蔡跟在後頭,三天王都想在中國與台灣人民之間兩面討好,實際操作成果卻都是兩面不討好。
在柯建銘日前拋出「凍獨論」已遭黨內群體砲轟之際,蘇此時再補上一槍,拋出「中國+1鷗」,無異於火上澆油,只會激化黨內獨派力量群起反蘇,卻無法交換到任何中共的善意回報。蘇主席所言既然沒有超過柯建銘、謝長廷而更向統派光譜傾斜,中共又怎可能挺蘇?
這個論述中國不會滿意,也不會接受,因為接受了就等於承認台灣是中國「之外」的一個政治實體。在中共看來,這就是「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超出了「一中框架」,自然無法接受。
(簡而言之,中國不能接受「一中一台」的理由是超出了「一中」,既然如此,又怎會接受「一中一鷗」?)
台灣人民也不會滿意,更不會接受,因為這個論述是以「中國」為主體,將台灣說成只是中國外緣的一個「附加」的政治實體而已。這意思就是「台灣沒有主體性,只是中國的附庸」。
將台灣比喻成一隻「海鷗」,這種「擬物化」的說法,在藍綠選民聽起來,都是非常刺耳的論述,勢必會被解讀為自我矮化國家主權(無論國家名稱叫作台灣或中華民國)。
在黨主席幾個月後就要選舉的此刻,蘇貞昌拋出這樣的議題,是個不智之舉。這會讓競爭對手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更多民進黨基本盤選票,而蘇自己卻不會因此開拓任何「中間選民」的支持度(因為在統獨光譜上,早已有謝長廷向統派做出的更大幅度的靠攏)。。
蘇從政生涯幾次在重大關鍵時刻採取了錯誤戰略(無論是對自己或對台灣),導致目前為止始終無法有「足以創造歷史」的政治成就。
蘇這類戰略判斷失誤,已經很多次了;之所以如此頻繁發生錯誤,主因有三:
1.蘇本人,以及蘇系幕僚群,均欠缺對政治時勢利害關係的足夠洞察力,與敏銳而精準的判斷力。(國政大戰略方面判斷力遠遜於獨派、政治謀略方面遠遜於謝系、貼近民意方面遠遜於蔡系)
2.蘇的孤鳥性格,喜歡獨木撐巨廈,優點是比較容易堅守原則,較少同流合汙,缺點是缺少人和,不易政通;蘇的諸多做法無法引起其他派系的共鳴與認同,因此長期與其他派系不睦,蘇又缺少林肯那種組織政敵團隊的領導力,致使蘇多次在派系角力過程中遭到其他派系聯合抵制。
3.蘇的傳統思維太過牢固,做風太過老套,未能跟上新潮流、新趨勢;其中最嚴重的一點,在於蘇系明顯疏忽了網路族群、年輕世代、公民運動...等三方面的經營。
判斷失誤的後果-
判斷失誤後,蘇貞昌有時自己會發現,有時是因民調反映後才發現;每次蘇發現後,通常做法就是立刻踩剎車,然後給人「虎頭蛇尾、不了了之」的感覺。(例如,先前的火大罷馬,在中市立委補選敗給顏寬恆後,拖延至今,毫無對策。早知如此,當初不如不要提出罷馬訴求。)
一中一鷗這個論述一岀,必會使蘇在民進黨內總統初選失利。在2016的門票競爭上,蔡英文的民調將會遙遙領先蘇貞昌,拉大領先差距。
蘇在拋出個論述後,鑄下大錯,要在民進黨內初選勝出成為2016候選人,已經很難了。
補救之道-
論述說出口之後,已經很難收回。想要補救,只能「縮小影響範圍」。例如,蘇應該公開說明「這只是個人看法,並非整個民進黨的共識或既定政策」,如此可以大幅減少廣大基層民意對此一論述的反感。
既然蘇因這個論述,提前在2016出局,大丈夫敢作敢當,要替自己的戰略失誤負起責任,當然要提得起放得下;
建議蘇主席可以考慮擇期公開宣布放棄角逐2016!(可以力拱林義雄出來選,或乾脆支持蔡英文或賴清德)
(如果蘇不願意放棄2016,那就用三倍的力氣拉回來,向獨派的光譜靠攏,或許還有一點機會。)
2014-01-20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