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將統一發票特獎金額從新台幣200萬元改為1000萬元,媒體大幅報導。
民眾基於好奇心理,第一次千萬發票兌獎周期,竟導致許多依賴民眾捐贈發票維生的NPO(社福團體),受贈發票額暴跌四成。
這些社福團體於是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取消此一「惡政」,放社福團體一條生路。社福團體這樣的呼籲有道理嗎?
有人對此出面緩頰說:應該先觀察半年看看,再決定是否要取消。但問題是,這些社福團體能撐半年嗎?這半年會否導致受社福團體服務的弱勢群體明顯受害?而因此所產生的社會成本又有多少?
如果就「千萬發票」推出的第一時間來看,似乎還頗能博得媒體版面,並且民眾對此大多欣然看待。因此,這是個「高民意支持度」的政策,並無疑義。然而,高民意支持就不是惡政嗎?
圖:媒體大幅報導千萬特獎的新聞
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325/11/2on7a.html
圖:回應立委質詢,吳敦義院長稱發票應提高中獎率 來源:http://www.ctitv.com.tw
思考此問題時,首先應該回歸「統一發票抽獎」這政策的本意,以及《統一發票給獎辦法》的立法原意。
當初因為政府要徵收營業稅,怕各行號逃漏稅不開發票,所以有某個高人很有創意地想到了「抽獎」這一招(也許是參考國外做法也說不定),鼓勵民眾向商家索取發票。並且以當年看來非常高的金額200萬元,認為重賞之下有勇夫,大家都會搶著當兌獎的勇夫;果然,該政策非常成功幫民眾養成了索取發票的習慣,而且被國外是為台灣一次成功的政策推行案例。
曾幾何時,台灣人所得變高、物價上漲,200萬元已經開始嫌少,因為連買輛賓士都可能不夠用,此外,中獎率一直也偏低,在本次發票獎額變更之前,要中200元的機率竟只有千分之三。
於是乎,很多有錢人或中產階級懶得對發票,開始有人想到要把發票捐給社福團體的做法,這個創意很快引起全台灣各大社福團體的仿效,紛紛在各大超商、零售店、加油站等據點設立發票捐贈箱,鼓勵那些懶得對獎的民眾發揮愛心。
圖:以往只要中200萬元,就算是很幸運,但現在200萬元已被嫌少 來源:videoizle.cc
然後越來越多人(包含收入不怎麼高的年輕人),也逐漸養成懶得對發票的習慣。因此一些社福團體開始越來越依賴民眾的這類「超小額」捐贈維持營運。
這樣過了好多年,喜歡對發票的族群人數逐漸減少,變成除了社福團體外,只有明顯感受到經濟壓力之中下階層民眾(包括年輕的打工族),才比較會熱衷於這類「抽獎」活動。財政部官員也多次被立委質詢問說為何不提高中獎金額或中獎率?
而這些年當中,包括樂透彩、公益彩券、大樂透、運動彩....等各式各樣「販賣暴富夢想」的賭博性彩券取得合法執照,開始吸引一批人長期沉浸於其間,這裡頭有些人和對發票的族群重疊。
而同樣地,國人好睹的性格強烈,就算沒有前述這些彩券,許多國人照樣簽賭地下彩券樂此不疲,包含大家樂、六合彩、各式各樣的時勢預測賭盤(如賭誰當選總統、賭誰會下台…等),此外,近年來二次嚴重的職棒簽賭風波,曾經重創台灣的職棒運動。這也是當初扁政府開放樂透彩所持的理由:賭博不合法,民眾照樣賭,抽頭利益只會落入黑幫手裡;賭博合法了,至少可以把抽頭利益用來做公益。….這種思維表面上看起來合理,但實際上它所帶來的「社會風氣汙染成本」遠大過於它所帶來的利益。
(關於這一點,可參看本台文章《【觀點】關於澎湖博弈公投:賭博真能創造經濟效益?》,對於賭博合法化所帶來的經濟損失與利得有所分析)
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樂透頭彩開出,每隔幾期總會有數人一夜之間變成億萬富翁,而新聞媒體也非常聳動地追逐這些新聞,頭彩金額若沒有上看個幾億,好像就已搏不到滿面,由此而逐漸養大彩迷們的胃口,對於發票這種中獎率低、獎金又低的「三流彩券」自然就視為雞肋,可有可無。
然後,我們看到,政府終於在「民意壓力」的逼使下,想出了提高發票首獎至千萬,這樣的「向行情靠攏」的做法。不消說,這一招多少有助於拉抬民眾對政府施政的滿意度,特別是剛剛推出奢侈稅打房的財政部,將因此而更加紅火。
然而,回歸到「發票」這東西出現的本意-刺激民眾索取發票的比率-,便不能不質疑,到底把發票總獎金提高這件事,對於國庫稅收而言是賺是虧?
仔細觀察,會發現台灣民眾索取發票的比例已經很高,這主因是幾乎各大連鎖零售業者,都被規定要建置電子發票系統;而那些漏開發票的店家,通常稅額極小,民眾大多沒意識到他們逃漏稅,即使意識到,也懶得去檢舉;查稅官員雖意識到他們逃漏稅,但民眾不檢舉的話,這風氣也不可能遏止。
如此,一個奇怪的現象發生了:千萬元特獎的發票,只能刺激一點點民眾索取更多發票的意願,但卻刺激了非常龐大的民眾想要兌獎的意願。
民眾的索取發票比例沒有明顯上升,且對於逃漏稅商家照樣檢舉率很低,但民眾為了中千萬特獎,卻開始變得不喜歡捐發票。....這就是導致社福團體受贈發票一夕暴跌的主因。
雖然這只是因為民眾對於千萬特獎的新鮮感使然,而使第一次千萬特獎的對獎周期產生發票捐贈的明顯差異,但可以預見的是,這把火再度點燃了民眾對於「博弈暴富」的一種狂熱心理。民眾心裡會想:發票是免錢的樂透,不兌獎就浪費了!
然後,民眾捐發票的善行就少了,而且減少捐發票這回事,會被民眾認知成「我只是把原本屬於我的中獎機會拿回來」。民眾認為自己又沒奪走別人的錢,因此也不會對社福團體感到抱歉,如此也就並不會導致捐贈現金的增加。因此,千萬特獎就使社福團體從此受苦了。
圖:新的發票獎金分配 來源:聯合新聞網 udn.com
發票千萬特獎,誰之福? 多少人能因此獲益? 答案是受害遠多過受益的。
受益者是誰?是極少數中獎的民眾,以及因此而提升的一點點(幾乎沒有)的民眾向商家索取發票比例,稍微增補了國庫稅收。
受害者是誰?除了國庫因此多增加了一點點開銷,最主要是遭到發票捐贈暴減之苦的社福團體隨時可能因此倒閉之外,更重要的是這些社福團體倒閉,所造成的嚴重社會成本:
首先、受這些社福團體照顧的弱勢族群因此利益受損甚至陷入生存困境、這些弱勢族群受損的社會成本,勢必回頭過來轉嫁回政府身上,以及轉嫁回多數社會大眾身上。
其次、當民眾多增加了一個「暴富夢想成真機會」的管道時,整個社會風氣再度向投機、拜金、不肯腳踏實地從事具有實益的經濟活動…的生活態度,再靠近了一點點;換算成無形的機會成本,這種社會風氣的錯誤轉變方向,對整體社會的無形經濟損失極為龐大。
當初扁政府開放樂透,作用之一是以此轉移人民對其施政不滿之注意力,使部分民眾瘋狂追逐暴富夢想,減少從事真正生產性經濟活動的意願,帶給社會一種無形但金額鉅大的天文數字損失,難以估計。如今馬政府提高發票獎額之作法,政策邏輯完全一致。
同一套政策邏輯,如今再度赤裸裸凌遲著台灣人「捐發票」的善良習慣。捐發票總數暴跌意味著民眾因千萬特獎變得更吝嗇自私一點、並減少善心善行一點。這樣的政策長期必是貧富差距擴大的幫兇!
政府為何老喜歡做些使貧富差距擴大之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