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26 18:07:51| 人氣6,261|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分享】樂聖貝多芬的故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天3月26日是一代樂聖貝多芬的逝世紀念日,因此以下分享有關貝多芬的故事.



【樂聖】

貝多芬與海頓 , 莫札特並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 .

1770 年誕生於德國萊茵河畔波昂市的一個清寒家庭中 . 父親及祖父都曾是宮廷中的樂師 , 父親約翰是一位才華平庸的又愛酗酒的男高音手 , 母親瑪麗亞則是一位賢淑的女性 . 貝多芬從小極受在宮廷中擔任指揮的祖父寵愛 , 可惜好景不長 , 貝多芬三歲時祖父就與世長辭了 .

貝多芬的天份在三歲時被祖父發現 , 但這位仁慈有才華的祖父卻沒機會指導他 . 父親是酒鬼 , 脾氣暴燥 , 妄想要貝多芬成為 ” 莫札特第二 ” 以博取名聲及金錢 . 可想而知 , 童年的貝多芬是受盡虐待的 , 也因此貝多芬從小就特別孤僻 .

貝多芬八歲時於科隆舉行演奏會 , 雖然獲得不少掌聲 , 但卻不如莫札特那樣轟動 . 十歲左右即成為宮廷樂師 , 十六歲那年貝多芬失去了慈母 , 是生活上的一個轉折點 . 同年 , 貝多芬擔任白朗寧家的鋼琴老師 , 也與白家的大女兒有了一段沒有結果的初戀 . 十七歲前往維也納會見莫札特 , 被莫札特認為是日後的一顆新星 , 並從莫札特處學到一些作曲技巧 . 二十二歲時定居於維也納 , 在這之前他想拜師莫札特而不果 , 轉向海頓和阿布雷治白克學習作曲 . 海頓非常忙碌 , 並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教他 , 因此肯上進努力的貝多芬在有關社會上及音樂上的事都得靠自己摸索 .

莫札特去世後維也納的音樂領袖就首推海頓了 , 但貝多芬對海頓單調的作曲卻十分不以為然 . 他三十歲那年發表了第一首交響曲 , 這時的他已經有暫時性的耳聾了 . 三十三歲他完成 ” 第三號英雄交響曲 ” , 更是表現出貝多芬的獨特 . 維也納音樂界推崇他為莫札特的繼承人 , 備受歡迎 . 也有人認定從這首歌以後 , 浪漫派音樂就產生了 , 為音樂史上的新紀元 .

剛開始時貝多芬立志做名鋼琴手 , 所以初期的作品以鋼琴曲較多 , 如今我們常常聽到的作品鋼琴奏鳴曲 ” 悲愴 ” 是他年輕時所寫 . 從這首曲子可以看到貝多芬所獨創的熱情火花及青春的甘苦 . 另外 ”月光 ” 鋼琴奏鳴曲 , 據說是獻給茱麗葉塔 . 桂察第小姐。

成名後的貝多芬命運比他的前輩如海頓 , 莫札特要好得多 , 一方面受到貴族的保護 , 另一方面又享有創作上的自由 .

貝多芬做為鋼琴家和作曲家都逐漸嶄露頭角 , 遠大的前途被眾人看好 . 但是 ” 惡性耳疾 ” 這個音樂家的致命傷卻使他頹喪 . 悲憤之餘曾留下一份著名的 ” 海里金史塔持遺書 ” , 這是在他死後才被發現的 . 他真的想自殺嗎 ? 實在煞費猜疑 . 總之 , 貝多芬並沒有自殺 , 相反的 , 他回到維也納 , 首次舉行個人作品發表會 . 之後 , 他的作品更臻成熟充實 , 許多不朽的傑作也於此時相繼完成 . 例如小提琴奏鳴曲 ” 克羅采 ” , 第三號交響曲 ” 英雄 ” , 鋼琴奏鳴曲 ” 華爾斯坦 ” , 以及後來改名為 ” 費得利 ” 的歌劇 ” 雷奧諾雷 ” .......等 .

貝多芬作品風格的演變可分為三個時期 . 第一時期大約是在 1800 年 32 歲左右 , 純古典式的作品 , 跟海頓及晚年的莫札特風格相似 . 由於以鋼琴演奏家的身份名聞歐洲 , 故此多數是鋼琴作品 . 在這階段他了十一首鋼琴奏鳴曲 , 六首四重奏和降E大調七重奏 , 並完成第一首鋼琴協奏曲和交響曲 .

1801 年貝多芬獲悉自己即將失聰的消息 , 便放棄演奏的生涯專心作曲 . 並以1802年第二交響曲為他作品的第二階段揭開序幕 . 他在作品中開始表現自己獨特的風格 , 許多不朽傑作就是在這階段中完成 . 大約是 1802 至 1815 年間 . 這時期的作品逐漸脫離古典樣式 , 較偏向表達內在感情 . 貝多芬擴大了奏鳴曲式 , 在旋律與和聲上加入新手法 , 並嘗試以新方式組織管弦樂法 . 當中的某些作品如 ” Moon Sonata ” , ” Fidelio ” 等已可看出貝多芬有著強烈的浪漫派主義傾向 .

45 歲以後 , 他改用心耳作曲 , 並步入了第三時期 . 貝多芬開始回顧舊的音樂型式 , 並從海頓和巴哈的作品中溫故知新 , 此時貝多芬已進入純音樂領域 , 不再顧忌樂器或演奏者的限制 , 他所在乎的僅是在紙上和他的心耳間完成一種協調 , 突破古典型式 , 在保留合理邏輯性下任意使古典樣式變化 . 如第九交響曲中加入獨唱及合唱樂聲的部份 ” 歡樂頌 ” , 這是交響曲歷史上的創舉 . 而鋼琴奏鳴曲和弦樂四重奏也達到此典式的最高境界 , 沒有抒情意味或描寫意境 , 純粹是扣人心弦的靈性音樂 , 堪與巴羅克時期大師的傑作相提並論 .

1812 年貝多芬與大文豪歌德相會於伯明罕溫泉勝地 , 歌德形容貝多芬是 ” 精力充沛無與倫比的男性 ” , 一方面貝多芬無視於國王與王后等貴族權勢 , 他說 : 雖然有很多人 , 卻沒有一個偉大的 ...... 不 , 不 , 只有一個...... .

貝多芬的耳疾越來越惡化 , 到了 48 歲左右就已經完全聽不到 . 日常的會話均用筆談 . 晚年時期為了姪兒的事情煩惱不已 , 又為了生活到處奔波 , 曲子的作風與中期激烈有力者完全不同 , 代之而起的是簡潔而有深度的思想 .

貝多芬的一生中實在是失意到了極點 , 尤其是在戀情方面 響曲的人一定被其澎湃的感情所震攝 , 像這樣感情豐富的天才 , 生命裏當. 聽過命運交然是無時無刻充滿著愛情的芳香 . 貝多芬研究權威羅曼羅蘭曾說 : 貝多芬打從 20 歲至 50 歲的歲月中 , 沒有一個時期是心底不曾抱過 ” 愛 ” 的 . 只是 , 暴躁的脾氣 , 抱病的身體 , 加上嚴分階級的社會風氣 , 都使這位 ” 戀愛線條粗且短 ” 的豪邁漢子的戀愛有花無果 . 著名的 ” 月光奏鳴曲 ” 的女主角 , 伯爵千金朱麗葉塔 ; 擁有無比細膩感情的泰麗莎 . 馮 . 布倫斯威克 ; 至死前仍是貝多芬密友的約瑟芬 . 布倫斯威克 ; 燃起四十多歲的貝多芬的愛火的泰麗莎 . 瑪法蒂 ......以及更多更多的美麗少女......... , 貝多芬一次又一次地承受這些愛情的打擊 , 繼而譜出無數曠世的傑作 : ” 月光奏鳴曲 ” , ” 春之戀曲 ” 等等 .

在貝多芬去世後的第二天 , 人們在他的一個秘密抽屜內找到三封沒有署名 , 沒有收信人姓名 , 沒有日期的情信 , 現被稱為 ” 給永恆愛人的信 ” . 由於信裏沒有收信人的姓名 , 後世佷多研究貝多芬的學派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 甚至演變成論戰 . 有人說是桂察第小姐 , 又有人說是和他訂過婚的泰麗莎 . 馮 . 布倫斯威克小姐 . 貝多芬的戀愛結果並沒有成功 , 最終還是獨身而終 . 大家所熟悉的鋼琴曲 ” 給愛麗絲 ” , 本來是 ” 給泰麗莎 ” , 由於在出版時校對錯誤而一直錯下來 . 然而不管這位女性是甚麼人 , 我們應該注視的是在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心中有股不滅的愛火 , 而且昇華至藝術創入之中 , 譜出無數扣人心弦的作品 .

貝多芬在世時常被指為憤世嫉俗 , 脾氣暴躁 . 可是 , 有誰想過 30 多歲耳朵出現毛病 , 作為一個天才橫溢的音樂家 , 這是何其殘酷的命運 ? 為了掩飾耳疾 , 聽不見也要裝作聽見 , 而且也很忌諱別人談論耳朵的事 . 人們只知道他脾氣暴躁 , 極難相處 , 但又有誰體會到他內心的痛苦與恐懼 ? 貝多芬熱愛生命 , 熱愛人類 , 端看第九交響曲中的 ” 歡樂頌 ” , 若非有一顆熱愛世人的心及高尚的情操 , 又何能作出如此天籟 ?

貝多芬是第一個獲得自由的藝術家 , 他曾說 ” 要盡量做個正直的人 , 讓愛自由尤其高於一切 , 即使面對一位君主 , 也絕不出賣真理 ! ” 也就是有了這種自由 , 貝多芬的作品才能脫離實用的曲式 , 而依憑內心深處湧現的靈感自由創作 , 使得每一首作品都有著獨特的個性 , 洋溢著撼動人心的熱與力 . 他的作曲技巧是可以分析的 , 但作品中蘊藏的力求量卻是無法言傳的 , 只有不斷的聆聽 , 才能體悟貝多芬的啟示 : 向命運挑戰 , 永不妥協 .

貝多芬酷嗜散步與飲酒 , 他在維也納森林和海里根修坦田園散步時捕捉了許多作曲靈感 . 不幸於拜訪弟弟約翰時染上了肺炎及黃疽 , 四個月之後 , 這位曠世音樂巨匠便去世了 . 臨終前他所訂的葡萄酒才送來 , 『真可惜 , 來遲了 ! 』這句話便成為他最後的遺言 .

貝多芬於 1827 年 3 月 26 日下午病逝 , 三天後葬在威陵墓地 .


【大事紀年表】

貝多芬年代表1770年12月16日 生於萊茵河畔的蓬城(Bonn)

1778 舉行第一次公開鋼琴演奏會

1782 發表了一套變奏曲和三個Sonata,配合著他高明的技巧,開始引發人們注意

任風琴師

1783 改任鋼琴師

1785 完成C大調弦樂四重奏

1787 春季旅行維也納,與莫札特會面,少年的天才初被賞識

同年母親去世,家庭生活極度不愉快,此後,乃攜帶著貧困,苦痛語疾病踏上音樂之路

1790 再去維也納,受教於海頓(Hydn),直到離開那裡為止

1794 離開維也納前往英國,不久就成為貴族們的上賓

1795 回到維也納,舉行首次音樂會,在音樂會中演奏了他的新作C大調鋼琴競賽曲.經過一段旅行演奏的生活之後,再去柏林在Freidrich Willelm二世面前演奏,受到異常的寵愛,貝多芬回贈他兩曲鋼琴與大提琴合奏的Sonata.

作品第一號的三首鋼琴,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三重奏完成

1796 獻給海頓兩首Sonata - 作品第二號也發表了

在維也納語高明的鋼琴作曲家富力得立希.窐邁爾會晤

聽說他後來又從名鋼琴家Steibet研究鋼琴,大獲全勝的成名鋼琴家. 此後,又完成了第一和第二交響樂,三首競賽曲,許多Sonata(包括OP.27)和著名的弦樂與大管樂器的七重奏. 在第一期的作品(OP.51)中,尚株守海頓語莫札特的傳統,為在Sonata的作品中,則漸露個性和獨特的風格

1800年1月 耳病加深,聽覺發生障礙,聽歌劇必須坐在前一排才能聽到歌聲

1803 完成英雄交響曲

1804 拿破崙宣布專制政體,就位皇帝,貝氏恨拿氏失節,憤而把英雄交響曲原稿撕毀,後來経友人勸說重寫而改獻於[理想的英雄]

1805 完成歌劇雷俄諾壘初稿

1806 與[永久戀人]訂婚

為雷俄諾壘的第二次上演寫了另一個序曲,名為[雷諾俄壘第三(Leonore No.3)]貝多芬曾為雷諾俄壘寫過兩個序曲,位改作過的(Fidro)寫過一個序曲,以雷諾俄壘第三為最偉大.再熱情橫溢的期間,完成許多不朽的傑作,如:

OP #57 熱情的Sonata

OP #78 升F大調Sonata

第五交響曲-命運

第六交響曲-田園

第七交響曲和第八交響曲也是在此時孕育,於1815年以前完成

1810 解除與[永久戀人]的婚約

1812 會晤歌德(Goethe)於波西米亞,當時歌德已是魏瑪的貴賓了,在他會晤之初,歌德一見他就看出他是一位內心充實的音樂家. 但前者嫻於世俗禮節而後者又是桀傲不屈,無法協調,終於沒有共識的分手了

1814 將雷俄諾壘重寫,改標題為費德路,經濟稍微寬鬆,又擔負了照顧弟弟孤兒的責任

1815 直到此時為止,作品約到90號. 弟弟去世,並領養九歲的直而卡爾

1816 耳病轉壞,聽覺失靈,迫不得已使用耳喇叭. 之後耳病更到達不可救藥的地步

1822 耳朵全聾,此期間完成以席勒[歡樂頌]為張本的第九交響曲和D大調的彌撒曲
1826 完成最後一首弦樂四重奏 OP #135
1827 2/19日臥病

3/26日於暴風雨中去世


【重要作品】

九首交響曲:

交響曲第一號 ( Symphony No.1 in C,Op.21 )
交響曲第二號 ( Symphony No.2 in D,Op.36 )
交響曲第三號 - 英雄 ( Symphony No.3 in E flat,Op.55 )
交響曲第四號 ( Symphony No.4 in B flat,Op.60 )
交響曲第五號 - 命運 ( Symphony No.5 in c min,Op.67 )
交響曲第六號 - 田園 ( Symphony No.6 in F,Op.68 )
交響曲第七號 ( Symphony No.7 in A,Op.92 )
交響曲第八號 ( Symphony No.8 in F,Op.93 )
交響曲第九號 - 合唱 ( Symphony No.9 in d min,Op.125 )

莊嚴彌撒 ( Missa solemnis in D,Op.123 )

月光奏鳴曲

鋼琴協奏曲第一號 ( Piano concertos No.1 )
鋼琴協奏曲第二號 ( Piano concertos No.2 in B flat,Op 19 )
鋼琴協奏曲第三號 ( Piano concertos No.3 in C min,Op 37 )
鋼琴協奏曲第四號 ( Piano concertos No.4 in G,Op 58 )
鋼琴協奏曲第五號 - 皇帝 ( Piano concertos No.5 in E flat ( Emperor ) , Op 73 )
鋼琴奏鳴曲第八號 - 悲愴 ( Piano sonata No.8,Op.13 )
鋼琴奏鳴曲第十四號 - 月光 ( Piano sonata No.14,Op.27 )
鋼琴奏鳴曲第二十一號-華爾斯坦 ( Piano sonata No.21 in C,Op.53 )
鋼琴奏鳴曲第二十三號-熱情 ( Piano sonata No.23 in f min,Op.57 )
小提琴協奏曲 ( Violin concerto in D,Op.61 )
小提琴與管絃樂浪漫曲 (Romanze f*r violin und orchester No.1-2,Op. 40,50 )
小提琴奏鳴曲第五號-春天 ( Violin sonata No.5 in F,Op.24 )
小提琴奏鳴曲第九號-克羅采 ( Violin sonata No.9 in A,Op.47 )

1. Adagio sostenuto. Presto
2. Andante con variazioni
3. Finale. Presto

弦樂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7 in F,Op.59 )




以上轉貼自http://www3.ouk.edu.tw/wester/composer/composer006.htm

台長: 天光
人氣(6,261)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分享 |
此分類下一篇:【分享】美、日、台歷史教育之觀點與省思
此分類上一篇:【分享】兩岸僵局解套方案:史東的東北策略

黃兆逢
很好看
2009-06-10 16:28:15
版主回應
謝謝!
2009-06-27 20:12:56
黃兆逢
貝多芬是在1770年到1827年是德國作曲家世人稱她為[樂聖]




她為[樂聖]
2009-06-10 16:34:33
版主回應
多謝你為這篇文章的註解。
2009-10-11 16:52:18
楊怡蓁
謝謝跟我解這個故事
2009-10-04 14:30:42
版主回應
多謝妳路過閱讀本文章。這篇文章是任何人都可閱讀的。也歡迎妳有任何回應交流,都可提出。
2009-10-11 16:54:05
台長-雜談「命運」
我一直認為「交響樂團」的編制,是人類音樂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在交響樂當中,作曲與指揮二者,堪稱最為關鍵的靈魂人物。而前者的重要性更超越後者,因為前者才是建構一首交響曲的基本演奏藍圖,後者只是照著藍圖來加以詮釋。

貝多芬可能是音樂史上畢生對音樂付出最多熱情、最為堅毅不屈、不向命運低頭的雄健心靈,卻也可能是承受最多苦難的音樂家。他三十歲以後經常陷入與耳聾命運的奮戰,晚年已完全聽不見聲音。

貝多芬將一生對「命運」二字的感受與體會,化為“命運交響曲”的四個音符。這首曲子的運用作曲來表現生命情感的手法,乃貝多芬所逐漸開創出來的,在當年也堪稱是不得了的創新。

第五交響曲<命運>是貝多芬三十八歲成熟期完成的作品,此曲構想則在創作第三交響曲《英雄》期間就已經有了。這兩首曲子都堪稱氣勢雄渾的大作。他曾解釋其第五交響曲:「命運就像這樣子敲門」因而有了<命運>之名。

詩人歌德聽了《命運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後,深感激動,曾說:“這是壯麗宏偉、驚心動魄的,簡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許多人一起演奏,還不知會怎麼樣呢。”

貝多芬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從《英雄》到《第八交響樂》等,都是耳聾時期所創作的,他一邊向命運奮戰,一邊作曲激勵人類心靈;

被稱為他一生藝術頂峰的《第九交響樂》,則是雙耳全聾之後創作的,在維也納首次演奏時,他還親自登台指揮,完全聽不到背後觀眾的如雷喝采。
2009-12-04 18:28:3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