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龍在1973年完成的小說《接近無限透明的藍》,曾經獲得日本的群像新人文學賞及芥川賞,並在1978年由他自己拍攝成電影。我是到了最近看村上龍的其他著作時才知道他這本成名作,而感到非常的驚訝。粗略的看的話,這是一本充滿吸毒、暴力、性愛的小說,洋溢著刺激性與感官性,許多赤裸裸、寫實的描寫幾乎會讓人不舒服起來。但是這樣的小說卻獲得在日本舉足輕重的文學獎,想必有其奧妙。
我對日本歷史文化的了解可以說是相當微薄,無論是對過去或當代的日本社會都很陌生,我無法確定日本的文明進展(社會現代化)是否比我們超前了數十年,但在1970年代出現的這嬉皮、青春的作品即使放到21世紀的今天來看都還是前衛、勁爆的!它描寫的無軌青春與現在當下青少年文化中叛逆頹廢的那面相差無幾,若1970年代的日本社會已能呈現、接受、欣賞《接近無限透明的藍》這樣的文學,那是否表示他們的社會在當時已產生了現代化文明必然面臨的問題?而1970年代的台灣仍是個戒嚴、封閉的社會呢!
我覺得這本小說的寫作方式是非常電影式的,彷彿本來就是以電影為構想而寫的作品,對白或情節常常兜不上來似地岔開了,就像電影鏡頭的轉場;主角們的所作所言常令人摸不著頭緒,或者匪夷所思,那異常現實的場景敘述卻讓人感到異常地非現實,既真實又虛幻,而且冷漠。有些意識流。有些後現代。乍看之下很大眾,卻不是很容易消化的書,看久了那噬人般的黑暗會讓人想嘔吐,不忍卒睹之餘卻又驚異於它的脫離現實感和沒有意義,符應了我們身在現代社會/真實世界中的感受。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