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死了兩次的男人
作者:Luigi Pirandello(1867-1936)
譯者:吳美真
出版:先覺,2000
義大利作家皮藍德婁的《死了兩次的男人》是本很有趣的小說,故事的主人翁過著苦悶的人生,家道中衰負債累累、刻薄難處的岳母、不美滿的婚姻、無聊至極的圖書館員工作,有一天他逃離家裡到外地賭博,結果贏了一大筆錢,正要回家前發現報上居然登了他的訃聞,原來他離家期間家鄉有人自殺,自殺者被誤認是他。於是他頓時覺得自己自由了,可以從過去的桎梏中解脫了,彷彿再生般擁有新生命、新人生,他改名換姓,遠遊異鄉,開始新的生活。但是對自由的喜悅很快就退去,他發現沒有過去、沒有身份的他只是像影子般虛無的存在,他無法與人深交、也不受法律的保障,後來他愛上一個女孩,但卻難以和她坦承一切、也無法與她結婚,繼續新生活的無望使他只好又設計了他新身份的自殺假象,回到他的家鄉、準備復活過去的他,他發現家鄉的妻子已改嫁,過去他的種種難題已迎刃而解,然而他卻不如想像中的可以完全復活,他存在,但法律上他仍未復活,他已回不去過去的生活…
這本小說在兩個層次上討論人的存在究竟是什麼,就哲學意義上,若一個人改變姓名、裝扮甚至整容、編造過去的記憶,是否就可以成為另一個人呢?也就是說,「我」是什麼?存在感是什麼?就社會意義上,若一個人沒有法律上的身份,他仍是存在的嗎?他擁有多少存在的權利?而被眾人認可之存在或死亡,如何能指涉一個人存在的意義?
或許這個故事的寓意在於人沒辦法成為另一個人,無論你的生活有多少困頓或多少不滿,你都會/都該珍惜現在之所以為現在,因為現在立基於過去,而過去是無法改變的,想要切斷過去的鏈結而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只是徒勞無功。我想,無論是「個人」對自我的認同或「集體」對群體的認同(假如真有這東西的話),都要留意過去和現在的關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