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時看紀錄片「背起玉山最高峰」,導演馬耀‧比吼問了許多引人深思的問題,其中一個是:玉山為什麼叫玉山?誰命名的?
聽到這問題的當下我愣住了,因為從來沒想過這種問題,後來找了一下資料,發現玉山的命名史還滿有趣的。
清代的台灣方志中已出現「玉山」一詞,康熙年間的《台灣府志》記載「玉山,在鳳山縣。山甚高,皆雲霧罩于其上,時或天氣光霽,遙望皆白石,因名為玉山。」所以我們可以得知「玉山」的名稱在17世紀後期已經出現,這是清代漢人對這座高山的稱呼。
19世紀中葉的西方地圖中,則將台灣島上的最高山稱為Mt. Morrison,據說是1857年,英輪亞歷山大號由安平港出港,遠眺高聳雲霄的壯麗玉山,船長William Morrison取自己的名字為玉山命名。
早於漢人和外國人來到台灣的原住民,將這座高山視為聖山,布農族將玉山視為他們的發祥地;鄒族稱這座山為「Pattonkan」,意思是發亮的山或石英之山,漢字寫成「八通關」。
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後,於1897年將玉山命名為「新高山」,因為經過測量後,玉山的高度比日本原本國土內的第一高山富士山還高,因而命名新高山。二次大戰後,台灣被中華民國接收,新高山之名再度改回為「玉山」。
一座山,曾有過這麼多名字。山,該由誰來命名呢?誰有權力命名?是依山為居卻處於弱勢的原住民族還是離山遙遠卻執掌統治權的人?
我想,山,不應該被認為一定要由誰來命名才是對的,命名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權力的象徵,當雙方在爭奪命名權時,也就是在爭奪「權力」。山不過就是山,屹立在那兒千萬年不變,無論人們為它取什麼名字。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