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書時,發生一個前所未見的情況:我發現自己閱讀時在心中默唸的語言竟是台語。一向在閱讀文字是用國語默唸的我,今天不知為什麼不自覺地改用台語起來,而又因為平時台語說的不算甚為流暢,導致在用台語默讀學術性文章時產生了一些滯礙,連帶地也使閱讀的速度變慢,當文字映入眼簾的速度和在心中將它化為語音的速度不相符時,我才驚訝地發現自己正在用台語唸書!
台語是我的母語,是從小在家庭中使用的語言,不過在家庭以外的交際我似乎都使用國語,其實也就是在學校場域中幾乎全使用國語,即使上了研究所後的老師無論平常或上課都常用台語,我跟老師、同學談話還是甚少用台語。這似乎變成了一種習慣,尤其在我們這一代。下一代可能連在家裡都使用國語了呢!
當然,國語變成台灣的優勢語言有其歷史脈絡可做學術探討。不過,若撇開政治因素及學術考量,我覺得使用某種語言最重要的作用是溝通,只要能達到溝通的功能,語言不過就是語言罷了,無論它是國語、台語、客語或南島語。但基於語言的發展展示了某一族群的傳統及精華,我們應該鼓勵母語的保存,因為每一種語言都有其邏輯、脈絡,學習越多種語言,越能幫助我們進入不同族群的思考方式。這也是現今世界「多元文化」潮流的立論。
重要的是,若可以用自己的母語來「讀冊」,嘛是真趣味!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