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二次大戰結束六十週年,台灣的新聞媒體作了一些戰爭回顧影片與節目,大多是有關中日抗戰史之慘烈。戰爭的畫面總是能提醒人們戰爭的無情、恐怖、殘酷甚至荒謬,也很能激起憤慨激昂的情緒、仇日的民族意識,然而,我不禁想到六十年前的台灣乃在日本統治之下,當時六百萬的台灣人並非處於對日抗戰的情況,也就是說,當時的歷史時空下,我們大多數人的父祖輩經歷的二次大戰經驗與中國大陸的人民有很大的不同(相同的大概是都遭受戰爭的蹂躪),直到戰後政府遷台與百萬人的大陸新移民來台,我們所受的教育灌輸我們中日抗戰、仇日情結,於是在台灣絕大多數人的歷史記憶中彷彿台灣人是和中國人一同浴血抗戰的,這卻違反了當時的六百萬台灣人(也就是我們的父祖輩)的真實經驗,八年對日抗戰只是當時一百多萬新移民與國民黨的共同經驗,然而戰後這個歷史記憶卻覆蓋了所有台灣人的記憶與情感!多麼可怕的國族塑造!它違反了歷史事實,毫不顧及1945年之前的台灣人與中國人有著不同的歷史經驗!
現在的台灣人已經對中日抗戰耳熟能詳,但這是屬於當初一百萬來台中國人的經歷,而當初六百萬台灣人的歷史經驗呢?若認清當時的歷史時空之後可得知:1945年之前的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因為當時台灣並不屬於中國(倒是1945年之後移民來台灣的中國人,現在也不再是中國人,而是台灣人,因為他們的國籍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普世公認的中國),二次大戰結束之前的台灣人過著怎樣的生活?有著怎樣的心態、感受?怎樣度過那場戰爭呢?屬於當時大多數台灣人的歷史記憶竟然遺失了…
終戰六十年的台灣能夠好好的反思那場戰爭嗎?能夠不再只有對日抗戰,而呈現多元化的歷史嗎?因為現在的台灣有著不同族群對戰爭不同的記憶,不該厚此薄彼。而且,我們也不該再滿足於挑起民族仇恨、民族意識的戰爭記憶,反而該去探究戰爭的影響與本質,省思人類如何不再互相仇恨。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