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習俗
一年四季節慶活動
過年春節 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中秋節
媽祖文化 重陽節 中元節 冬至節 頭尾牙
網頁轉載
廖 文 標 居士
民間習俗: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端午節歷史上流傳下來許多故事傳說,由此也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 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端午習俗。
端午節時逢夏季,正是疾病開始流行的季節,因此端午節的由來可追溯自驅邪避惡,以求身心平安,後來加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傳說,更增添端午節的意義。當天最令人期盼的便是划龍舟,台灣各地主要河川都會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在激烈的賽程中,這項民俗活動得以延續。
驅除疾厄:
端午節時可見住家門口掛上菖蒲和艾草,及「鍾馗」的畫像。菖蒲因其形狀如劍,又稱「水劍」,與艾草都是傳統袚鬼驅邪的聖物,用紅線紮成一束倒掛在門上,形成端午節的特殊景象。民間相信「鍾馗」是鬼王,具有鎮鬼伏妖的威力。
當天成人可飲「雄黃酒」,雄黃是一種礦物質,調在米酒中便成雄黃酒。據說雄黃酒可消除疫病,但不可多喝;至於兒童無法喝酒,則可用手沾酒在額頭上寫一個「王」字,一樣具有驅毒的功能。小孩身配「香包」,具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香包是用各色綢布製成囊狀,裡面放置香料而成,在舊時是一項極重要的女紅,現今民眾則多用購買,造型更加豐富多變。
打午時水:
是台灣端午節很有趣的習俗,據說有治病的療效,最富傳奇的就是大甲鐵砧山上的劍井。傳說鄭成功佔領臺灣時,部隊開拔至此,卻找不到水源,鄭成功便插劍入地,希望泉水湧現,拔劍後果然山泉噴湧,當時正是端午節午時,後來便有民眾年年在端午時上山求取午時水。另外,傳說在端午節中午可將雞蛋直立,若能在正午時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來年會有好運道。
端午節的應景食品是「粽子」,傳說粽子是鄉民於屈原投江後,唯恐江中魚蝦吃屈原的身體,乃以竹葉包糯米飯擲入河中。後來加進豬肉、花生、鹹蛋等內餡,演變成現在的粽子。現在採購現成的粽子很方便,但由於端午節過後,即進入一年一度的大考季節,因「包粽」與「包中」諧音,考生家長們常會親自包粽子給考生吃,以保佑孩子考試順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