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1-09 07:00:00| 人氣9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左拉:世界百大作家65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埃米爾•左拉

File:Emile Zola 2.jpg
埃米爾•左拉(法語發音:[e.mil zɔ.la];1840年4月2日-1902年9月29日),19世紀法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自然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亦是法國自由主義政治運動的重要角色。
  生平
左拉出生於巴黎,他的父親是一名義大利工程師。左拉的童年是在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度過的,後來就讀於波旁學院。18歲那年左拉返回巴黎,並開始在聖路易學校學習。左拉曾經從事過幾年低級牧師的工作,後來他開始為一份報紙撰寫文學評論。從一開始,左拉就毫不掩飾自己對拿破崙三世的厭惡,認為他以第二共和國為跳板行使帝國獨裁。
  左拉小說中有超過一半被他彙編成作品系列《盧貢-馬卡爾家族》,這些小說在情節、人物上亦存在連續性和相關性(類似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這一系列的小說都以法蘭西第二帝國治下的大家族「盧貢-馬卡爾家族」為敘事中心,通過對五代人生活的敘寫,探索遺傳因素對暴力、酗酒、賣淫等行為的影響。在這一大家族的兩個分支中,「盧貢」家的人行為比較端正,受人尊敬,而「馬卡爾」家則聲名狼藉。
  左拉和法國著名畫家保羅•塞尚從童年時代到青年時代都是至交,但是當左拉在他的小說《傑作》中虛構了塞尚以及畫家們放蕩不羈的生活態度時,兩人斷交。
  1898年1月13日,巴黎的日報、喬治•克列孟梭所有的《震旦報》(L'Aurore)的頭版頭條發表了左拉寫給總統菲利斯•弗爾的公開信——《我控訴》(J'accuse),指責法國政府的反猶太政策,以及對猶太裔軍官德雷福斯的迫害事件。2月7日,左拉被以誹謗罪告上法庭;2月23日,法庭宣判左拉有罪。左拉被迫逃往英國。1899年,政府發現德雷福斯案的問題,德雷福斯接受了有罪赦免(但未徹底平反)而出獄,左拉得以回國。
  1902年9月28日,左拉因壁爐堵塞引起的中毒在巴黎的寓所與世長辭。有人認為系政敵謀殺,但無任何證據。10月5日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數千名敬慕者護送其靈柩到蒙馬特公墓,法國各界許多知名人士參加了他的葬禮。於此同時他的政敵依然繼續著對左拉的攻擊,有政敵在報刊上稱左拉發現德雷福斯有罪而自殺。1906年7月12日德雷福斯冤案獲得徹底平反。1908年6月6日,左拉的骨灰移至先賢祠,與雨果、大仲馬葬於一處。
  左拉與自然主義思潮
19世紀50、60年代的法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標榜「科學性」成為一種時尚,「讓科學進入文學領域」成為一句時髦的口號。
  1857年,哲學家泰納在《批評和歷史論文集》中首先為文學上的自然主義下了定義,即以來觀察,用科學方法描寫生活。左拉接受了泰納的美學理論。他還閱讀了法國醫生呂卡斯的《自然遺傳的哲學和生理學論著》、勒圖爾諾醫生的《情慾生理學》、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等生物、遺傳學著作,逐漸形成了一整套自然主義的文學主張。
  左拉認為,現代文學應該拋棄「理想的香膏」和「羅曼蒂克的糖汁」,以科學為指導,保持絕對的客觀和中立,實錄現實世界的真相。只有這樣,文學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他主張小說家不僅要有科學的態度,對生活進行細緻的觀察,搜集大量資料,而且要有科學的方法,即實驗的方法,把人物放到各種環境中去實驗,以便考察情感在自然法則決定下的活動規律。在這樣觀點的決定下,左拉認為人和其他生物一樣,都服從某種決定論,而環境、遺傳對性格的形成具有決定性作用。
  《苔蕾斯•拉甘》是左拉根據自己的美學主張創作的第一部小說。小說以一對通姦的男女遭受幽靈折磨的故事並最終自殺的故事為線索,著力渲染機體功能失常的臨床表現。自然主義文學另一代表人物龔古爾曾如此評價:「對悔恨作了一次傑出的病理解剖。」
  《盧貢-馬卡爾家族》
左拉受到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的啟迪,早在1868年便醞釀寫一部多卷本巨著,對第二帝國時代的一個家族進行「科學」研究,闡明遺傳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後果和社會環境對該家族成員的身心所產生的不良影響,再通過各種風俗和事件的細枝末節展現這個時代的社會風貌。1871年至1893年,20部小說相繼問世,這就是著名的鴻篇巨製《盧貢-馬卡爾家族》。這些小說既自成一體,又相互聯繫,約1200個人物活躍其中,血緣關係是聯繫主要人物的紐帶。這部小說以盧貢-馬卡爾家族前後五代人的人生軌跡為線索,宛然一套第二帝國社會的百科全書,題材之廣泛,幾乎涉及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的方方面面,其中涉及到大量法國上流社會、工商金融界的黑暗與腐敗。其中傑出的作品包括《娜娜》、《小酒店》、《萌芽》等。在作品中,左拉流露出對工人階層的同情。其中《萌芽》是法國文學史上第一次重視的表現煤礦工人的生活,體現了作家對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思潮的同情。
  綜合來看,構成《盧貢-馬卡爾家族》的20部小說在藝術成就上是參差不齊的。左拉把文學創作和科學實驗等同起來,不免忽略了文學創作自身的特點和規律。但左拉第一次將自然科學和醫學引入文學表現領域,極大的拓展了文學的內涵和技巧的豐富性。
  其他作品[
繼《盧貢-馬卡爾家族》之後,左拉又創作了小說三部曲《三城記》:《魯爾德》、《羅馬》和《巴黎》。這三部小說是左拉對宗教的一次徹底的清算,表現了作家對天主教會的憎惡,提出只有擯棄宗教、提倡科學才是解救人類之道。
  在流亡時期,左拉又著手創作系列小說《四福音書》,以救世主的口吻讚美為未來社會奠定基礎的四大美德,表達他對科學的信仰。這四部作品分別是《繁殖》,歌頌家庭和多子多孫之福;《勞動》,反映通過重組勞動來改變社會的烏托邦思想傾向;《真理》,是對德萊弗斯案件的影射;以及未完成的《正義》,表達讓公平和正義住在人類的思想。這一系列小說表現出左拉晚年樂觀的創作思想。
  主要作品
  《盧貢-馬卡爾家族》
小酒店
娜娜
巴斯卡醫生
萌芽
人面獸心
金錢
崩潰
土地
  《三城記》
魯爾德
羅馬
巴黎
  《四福音書》
繁殖
勞動
真理 (死後出版)
正義 (未完成)
  參見
法國文學
自然主義文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7%A6%E6%8B%89

圖博館】:左拉傳》

   繼前評以身障、心障、畫家、音樂家、演員等為主題之電影,續評以作家主題之電影(已前評過《追憶似水年華》,貼於後)
   《左拉傳》何時成了「人權電影」了?館長以創見之眼看重:
   『成名致富的左拉,開始享受生活,志得意滿,變得肥胖臃腫;此時也已成名的畫家朋友塞尚到訪,見左拉已不若成名前的豪情壯志,悻悻然離開巴黎,到鄉間繼續其畫作生涯,臨走前以「成功及財富將掩蓋你的正義感及才華」一語向左拉告別。』

838《左拉傳》(1937) 
 

導演:威廉.狄特爾
編劇:諾曼.雷恩等
演員:
保羅.茂尼(飾左拉)
約瑟夫.希爾德克勞特(飾德雷弗)
第十屆(3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男配角三項大獎
劇情簡介:
  十九世紀末。在巴黎的僻靜街區,有一幢簡陋的房屋,頂樓裡住著作家左拉和印象派畫家賽尚。兩人生活清貧,但志同道合,奮發創作。左拉的一本描寫妓女悲慘命運的小說《娜娜》問世後大獲成功,為自己嘔心瀝血的巨著《盧貢.馬加爾家族》增添新的篇章,這時在法國發生了轟動的德雷弗案件,德雷弗是猶太裔炮兵大尉,因涉嫌間諜罪,被捕入獄。他自己叫冤上訴,他的老婆慕名來向左拉求援。左拉了解案情後,深為德雷弗感到不平,於是呼籲輿論,發起了廣泛的聲援行動。左拉本人則遭到軍方右翼勢力的非難。不久,德雷弗被宣判無罪獲釋。左拉維護正義的行為博得公眾贊許。一九○二年,左拉因煤氣中毒而身亡。法國人民懷著悲痛的心情悼念左拉,作家法朗士發表了悲壯的悼詞。左拉的遺體安放在旁代翁宮。  
 http://av.people.com.cn/BIG5/47936/47951/68316/4612469.html

人權電影賞析─左拉傳(The Life of Emile Zola)   陳清泉

  《左拉傳》電影本事
電影的前三分之一演左拉年輕時候經歷窮苦潦倒的生活狀況,與好友當時也尚未成名的畫家塞尚(Cezanne),共同蟄居於巴黎一棟破舊房子的閣樓,經常面臨房東催繳房租的困境。左拉有一次解救了一位妓女娜娜,由娜娜口中了解到這位來自異鄉的妓女的悲慘命運,並以「娜娜」為書名發表小說,出版後,在三週內銷售量達三萬六千冊,左拉因此一夕成名。 
  成名致富的左拉,開始享受生活,志得意滿,變得肥胖臃腫;此時也已成名的畫家朋友塞尚到訪,見左拉已不若成名前的豪情壯志,悻悻然離開巴黎,到鄉間繼續其畫作生涯,臨走前以「成功及財富將掩蓋你的正義感及才華」一語向左拉告別。 
  1894年「普法戰爭」期間,法國發生著名的「德瑞福」案件。法國陸軍猶太籍軍官德瑞福(Dreyfus)被誣告洩露軍事情報給普魯士,以叛國罪判刑,並放逐惡魔島監禁折磨。德瑞斯之妻極力奔波救夫,最後找上左拉求救。左拉原貪圖眼前享有的一切,不想招惹軍方,但深藏其內心的正義感,終究被德瑞福夫人及證據所點燃,遂在報端撰文發表《我控訴》一文,揭發軍方陷害德瑞福的醜聞。
影片的三分之二都是左拉與軍方的抗爭,及在法庭的辯論,當時陪審團及法官都被軍方所收買,左拉敗訴,被判1年徒刑和3000法郎罰金,面臨入獄服刑的命運,在友人勸說下逃亡英國,並繼續撰文揭發法國軍方掩飾案情的真面目,逼迫法國政府重審德瑞福案,正義終究成功,軍方涉案高層或解職,或自殺,德瑞福獲得平反復職。左拉自英返國,但不久在振筆疾書「正義(Justice)」一書時,卻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意外身亡。 
   電影觀後感:
左拉在《我控訴》一文的結尾指出:「我控訴審理德瑞福案的第一屆軍事法庭,根據秘密證詞判定被告有罪,而又不讓被告獲悉證詞內容的行為,侵犯了人民的基本權利。我控訴審理伊斯特.哈吉的第二屆軍事法庭,藉命令來掩護不法情事,和明知被告有罪,又故作無罪的宣判,構成嚴重的凟職,侵犯司法尊嚴。我在這裡所採取的行動,是專為加速真理和正義的爆炸,讓他們來抓我上法庭吧,只要敢在光天化日下舉行公開審判,我在等待。」
    在人權議題上,這部傳記電影情節,對當時軍方在審理德瑞福案及法院審理左拉被控誹謗罪時,違反人權的可議之處如下,對在1789年8月26日,國民議會通過《人權和公民權利宣言》,以關注人權著稱的法國而言,不啻為十八世紀法國對人權保障的最大的反諷。
1.軍方在查閱人員名冊時,以德瑞福係猶太籍裔,想定其必然為洩密者,即佈局設計取供。
世界人權宣言第二條第一項:「人人有資格享有本宣言所載的一切權利和自由,不分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為、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區別。」
2.未經公開審訊的法定程序,僅以當事人德瑞福在軍方設計下的自白,即加以逮捕、拘禁,並以叛國罪判決定讞。
世界人權宣言第九條:「任何人不得加以任意逮捕、拘禁或放逐。」;第十一條第一款:「凡受刑事控告者,在未經獲得辯護上所需的一切保證的公開審判而依法證實有罪以前,有權被視為無罪。」
3.非經法定程序進入民宅(德瑞斯住處)搜索,且未獲任何實體證據足以證明德瑞福涉案。
世界人權宣言第十二條:「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幹涉,他的榮譽和名譽不得加以攻擊。人人有權享受法律保護,以免受這種幹涉或攻擊。」
4.在放逐惡魔島期間,軍方派駐該島負責看管者,對德瑞福施以不人道待遇。 
世界人權宣言第五條:「任何人不得加以酷刑,或施以殘忍的、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罰。」
5.左拉被控誨謗罪的審理過程,承審法官及陪審團都被軍方所收買,辯方律師及左拉無法獲得公平的對待。
世界人權宣言第十條:「人人完全平等地有權由一個獨立而無偏倚的法庭進行公正的和公開的審訊,以確定他的權利和義務並判定對他提出的任何刑事指控。」
http://khhcu.sam.com.tw/blog/html/45/45_itemid_509.html

《娜娜》(1926)
 
導演:Jean Renoir  
主演:Catherine Hessling Jean Angelo Werner Krauss  
法國詩意寫實主義電影大師讓?雷諾阿自導自制並剪輯的《娜娜》一片,由法、德1926年合作拍攝,僅法國方面預算爲一百萬法郎,成爲該年的巨片,片長約120分鍾。該片于6月在巴黎“紅磨坊”劇院首映,引起巨大爭議,接著發行失敗;雷諾阿賣父親的畫償還債務。法國作家左拉的代表作《娜娜》是他的鴻篇巨著《盧貢?馬卡爾家族》中一部頗有文學價值和藝術價值的長篇小說。小說非常真實地描寫的19世紀那個巨變的時代,到今天還沒有過時,他描繪的那些人物所遇到的一些問題,也正是我們今天所遇到的。
 http://video.sz.net.cn/movie_info/vod/intro/39/Article_39631.shtml

由《娜娜》認識左拉 2011-01-28 

  《娜娜》表現的是氾濫的肉欲,整個作品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好色之徒和煙花女子,他們的言行舉止無不透著卑俗、虛偽、放縱和墮落,簡直沒有一個正面形象,而且,左拉在表現裸體和淫亂方面的大膽程度,也遠遠超過了此前的“現實主義”小說家,所以這原本應當是一部火辣辣的、讓人反應強烈的作品! 
  可是,左位卻別有旨趣,志向宏大,他不僅不屑於渲染感官刺激,反而用大量筆墨來表現人物群像,一心致力於客觀地勾勒社會生活場景。我們看到,幾乎在所有章節裡,人物都象走馬燈式地大量湧出,他們一個接一個在書頁上說話走動,把場面弄得鬧哄哄的。這或許是種進步。因為巴爾扎克沒有這樣精密的構建能力,而福樓拜又缺乏組織眾多人物的興趣,《娜娜》中那些延續一整章的熱鬧場景無疑專屬於左拉,是他某種創作天賦的體現。但是,這種獨家本領卻利弊各半。因為他只把筆墨集中在場景和人物活動這兩方面,他所採用的那種連續點觸式的刻畫和一味寫實的趣味,使得情節陷入停滯,人物缺少發展。儘管場面似乎很熱鬧,可細節多得令人厭煩,一切只是沒完沒了地延續。——就單個章節而言,既缺乏張弛有度的變化,又沒有詳略分明的設計,一整章一整章的內容,都在這些“大塊的時間”中被消耗掉,所以,即便故事內容“傷風敗俗”、相當刺激,可經過左拉這種“自然主義化”的處理,讀者不能不感到沉悶疲遝。 
  不過,這種情節方面的欠缺,在結構方面得到了部分補償。小說的敘述結構是首尾呼應的封閉式結構:第一章圍繞著娜娜在萬象劇場的首次登臺亮相,眾多人物紛至遝來,他們全都因為娜娜而聚在一起,而作為某種呼應,在最後一章,這些人物(但不是全部)又因為娜娜的死亡而齊聚旅館;第二章寫娜娜在寓所忙不迭地接待各種男人,倒數第二章也寫娜娜在豪華住宅裡接待他們,只是這些人物現在一個個走向滅亡;第三章寫繆法公爵家沉悶壓抑的聚會,倒數第三章則寫繆法公爵嫁女的宴會,而且伴著那首淫蕩的《金髮女郎》華爾滋,人們翩翩起舞,風氣徹底敗壞了。我覺得這種首尾呼應的設計,靈感很可能來自左拉熟悉的《包法利夫人》。 
  從故事脈絡上看,左拉並不缺乏“情節意識”,他完全知道應該表現命運的跌宕起伏,只是由於表現方法的呆板滯重,力度明顯不夠,以致整個脈絡被深埋在繁富紛雜的場景堆砌中。他的構想是不錯的:在第六章,娜娜有了個變化,她嚮往田園生活,渴望道德名譽,好象要往好的方面發展;到第七章,人物又有一個轉折,這回變得卑賤平庸了;進入第八章,她開始與丑角馮丹同居,好象因為愛的激情而甘願苟且度日;到了第九章,娜娜為提升自己做最後一次努力,她希望通過戲劇演出來拯救自己,但是演出失敗了;從第十章開始,腐化墮落變得毫不遮掩,一切充滿了邪惡的激情;第十一章既是最高潮,也是毀滅的開端,自然主義在此與浪漫主義結合,作者努力拔高故事的主旨,儘量使那些場景和事件具有象徵性的意義……;最後的三章則是呼應性的收場。——所以說,他的設計是不錯的,也正是由於這種建築學上的有力設計,才使得《娜娜》沒有被繁瑣的場景和過多的人物壓垮,最終能夠把故事進行到底。 
  值得注意的是,左拉不乏細心含蓄之處。他喜歡通過精心設計的細節來激發聯想和思考,他把這些細節一一安插到作品中:譬如那首名為《金髮女郎》的華爾滋舞曲,再譬如福什裡那篇《金色蒼蠅》的文章,以及第六章出現的伊爾瑪的古堡,第十章出現的撿破爛的“包瑪蕾女王”,還有娜娜最後打造的那張大床。這些細節以負面形式出現,儘量深化故事的內涵或人物的內心,以加強回味的餘地。另外,還有些設計安排也可證明左拉的用心程度:如在第一章就引出薩丹這個角色,她貫穿全篇,陪伴娜娜經歷各個階段的各種處境,對娜娜的墮落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再如喬治的命運,他曾經喚醒娜娜的純樸天性,猶如死水潭裡僅有的一些漣漪,但後來卻自殘於娜娜門前,前後對比令人不寒而慄;最後還有那些諷刺味兒十足的喜劇場面,也充分反映了左拉對經營安排的認真細心。不過,說實話,在整部作品那綿綿不絕的場景遞進中,這些安排設計遠不夠警醒,也不夠別致,很難達到動人心魄的效果。除非我們讀得較細,或者用心體味,否則在繁瑣場景的死死糾纏下,誰也沒有興趣再去玩味什麼藝術手法。 
  一八七八年四月,左拉在致福樓拜的信中寫道:“我剛擬好娜娜的寫作計畫,這個計畫使我費盡心思,因為它針對一個異常複雜的社會群體……我相信,寫出來將是不堪入目的,我要把一切都講出來,有些事是很粗俗的。” 
  就為了表現這個“異常複雜的社會群體”,左拉安排了大量的人物,多得讓人難以消化。在第一章,他一下子推出二十七位有身份有名字的角色,第二章繼續增加六位,第三章又增加八位,這樣就達到了四十一位!他甚至會把戲份安排給那些無足輕重的小角色,譬如那個第三章曾在繆法伯爵夫人晚會上露過一面的富卡蒙,他對情節毫無意義,可第四章又出現在娜娜家的聚會上,還得到了橫跨四頁的篇幅來發揮他胡鬧的本領。這並非是左拉信筆所為,而是因為他的想法相當別致,而且敢於實驗。他是想用場景去表現一切!在這種精心佈置的場景裡,每個人都最大限度地體現著社會性,因此左拉完全鼓勵他們多多表現自己! 
  左拉有點像是老派的戲劇導演,通過某一環境把人物都集中起來,然後給他們安排事情,讓他們說話,交往,變得激動,而觀眾則在一邊觀看,從中得出自己的認識和判斷。這是種客觀化的敘述手法,顯然繼承了福樓拜的衣缽,只是在很大程度上將其通俗化了。象第五章和第九章裡對演員們後臺生活的表現,第四章宴席上那些讓人疲倦的人物活動,以及作為高潮部分的第十一章裡那種面面俱到的群像刻畫,都因為採用“客觀”、“如實”的表現手法而陷入繁瑣拖遝。可以說,在左拉筆下,細節是動態的、熱鬧的,而整體卻是靜態的、呆板的。《娜娜》的每一章(第八章是個例外)都像是嚴格按照規定尺寸切下的方整石塊,為了構築一個堅固的整體而保留了太多的支撐部分,以致於整個形象有些笨拙。 
  一九零二年九月十八日,契訶夫給妻子寫信,說:“我今天很難過,左拉死了。這事來得太突然,似乎太不是時候了。我並不太喜歡作為作家的他,但是近年來,當德雷斯案件滿城風雨時,對他這個人,我卻高度讚揚。”——契訶夫不太喜歡作為作家的左拉,這讓人會心一笑。 
  很明顯,在這位含蓄、簡練、喜歡諷刺、帶著淡淡的憂鬱和無盡的詩意的俄羅斯小說家面前,左拉無疑成了那種盡使蠻勁、聲嘶力竭的粗魯漢子,他的那些人物扁平單一,缺少內心世界,與契訶夫筆下常常陷入困境的立體人物顯然格格不入。左拉沒有能力表現人物的精神世界,這是他無法掩飾的缺點。當他談論繆法伯爵的成長軌跡和精神變化時,我們嗅到了一種公式化的味道,一種草率和膚淺的味道。左拉喜歡把人物往象徵和神話方面提升,正如娜娜最後一次亮相所顯示的那樣,人物成了某種符號化身,整個故事成了某種神話和寓言。這對於“自然主義”來說,倒真是個極大的諷刺。自然主義發展到極頭,為了避免自己在平庸瑣碎中窒息,不得不採用最最浪漫矯飾的手法,就仿佛事物在螺旋式的發展進程中消滅了自己。左拉的創作實踐在肯定自然主義的同時,又有力地否定了它。這大概就是辯證法。 
  《娜娜》是左拉的代表作,它不會討人喜歡,但足以讓人向之致敬。左拉有兩條座右銘,似乎在《娜娜》裡都有所體現:一是憤怒地生活;一是每天必寫。正因為寫得多,也寫得快,而且足夠憤怒,才產生了《娜娜》這樣有著乏味形式的激情之作。 
  http://book.douban.com/review/4602616/

自然主義文學

自然主義文學作為西方文學的一個流派產生於19世紀下半葉的法國,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傳至歐美和世界各國。自然主義文學是西方現實主義文學發展到極致蛻變的產物,也是生物學、遺傳學等科學理論影響文學創作的結果。自然主義思潮持續的時間並不長,儘管「自然主義」一詞本身來自繪畫藝術領域,成就基本上只局限於文學領域。
  理論背景
19世紀下半葉,法國處於第二帝國統治時期,經濟和海外貿易有了巨大發展,加劇了殖民擴張的步伐。拿破崙三世在政治上實施高壓政策,迫害共和派,國內知識階層反抗運動如火如荼。1870年,法國在色當戰役中敗給日漸崛起的普魯士,標誌著法國在歐洲大陸霸主的地位開始為崛起的德語國家所威脅。國內矛盾的日益激化直接導致1871年巴黎公社的成立。
  在這種社會歷史背景下,實證主義、唯意志論和直覺主義等哲學思潮大行其道,19世紀歐洲文學的兩大支流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紛紛受到質疑,單純的浪漫激情或不遺餘力的揭露現實已經無法滿足知識階層對文化新秩序的渴求。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開始更加緊密的跟流行的科學理念、哲學思潮結合,演變成一些新的文藝流派。自然主義就是最重要之一。
  自然主義文學是現實主義文學吸收了實證主義、遺傳學說和決定論的觀點而發生演變的結果。
  法國哲學家孔德(1789年-1857年)的實證主義是自然主義的理論基礎。孔德是經典社會學的創始人之一,他主張只研究具體的事實和現象,而不追究事實和現象領域內的本質與規律性。這種觀點實際上就是自然主義不同於現實主義的最顯著特徵。法國文學批評家泰納(1828年-1893年)吸收並發揚了孔德觀點,提出了著名的「種族、環境、時代」三要素說。他強調人受特定時代、特定環境和特定種族的影響,忽略人的社會屬性。泰納的觀點是實證主義哲學在文學理論上的體現。
  19世紀下半葉,自然科學得到迅猛發展,其中遺傳學上取得的巨大進展是重要成就之一。遺傳學家呂斯卡的《自然遺傳論》把一切肉體的和精神的病例都歸結為與遺傳有關,遺傳分為先天和後天兩種。遺傳可表現在外部相似或內部相似,一個家族成員的過失可以影響整個家族,其作用幾乎包括到社會、政治、世俗等一切方面。這種對遺傳作用的盲目誇大極大的影響到自然主義文學創作。
  此外,自然主義文學還受到醫學上決定論的影響。克洛德•貝納爾(1813年-1878年)的《實驗醫學研究導論》以實驗方法來對抗片面的經驗論和唯理論。他把這種方法論稱為決定論。決定論即指精確決定任何現象發生的條件。決定論認為自然界的客觀因果具有必然性和規律性。左拉的《盧貢-馬卡爾家族》就是在一理論的基礎上建構起來的。
  創作主張
自然主義文學家們早期都曾深受近代法國文學中根深蒂固的現實主義的影響,對巴爾扎克、司湯達和福樓拜十分推崇。左拉認為巴爾扎克描畫了整個世界,創建了現代小說,是自然主義小說之父。而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則被自然主義者尊為典範,儘管福樓拜本人在更大程度上是一個現實主義作家。自然主義作家主張要像福樓拜那樣,完全消失在敘述後面,做一個冷漠的解剖學者。而自然主義文學的另一位代表作家莫泊桑本人就是福樓拜的得意弟子,師承了福樓拜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
  1880年左拉發表了《實驗小說》和《自然主義小說家》兩部論文集,正式將這一文學思潮命名為「自然主義」。在富爾蒂埃爾詞典中,對「自然主義」的解釋是:「通過機理法則解釋現象,不去尋求天生的原因」。左拉將這一概念引入文學,用以倡導一種追求純粹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從生理學和遺傳學角度去理解人的行動的創作理念。體現在文學作品中,自然主義文學力圖事無巨細的描繪現實,給人一種實錄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
  自然主義雖然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現實主義的一些理念,但在具體創作中卻與現實主義有極大不同。首先,自然主義忽略典型人物的創造,只追求人物的氣質特點和精神變態心理,這和現實主義原則大相徑庭;其次自然主義文學淡化情節,不追求戲劇性的曲折變化,追求「沒有波折」的境界,只向讀者提供生活的記錄,這也是違背現實主義原則的。自然主義文學對社會異化現象的感知的深度是現實主義文學無法企及的,這一點深刻的影響了20世紀的現代文學。
  發展
  自然主義文學產生於法國。龔古爾兄弟是法國自然主義文學的先驅。他們自稱是描繪當代生活的小說家,樂於描寫下層階級,偏愛於病理學的特殊病例研究。《修女菲洛梅娜》描寫一個見習醫生得化膿性感染而死,《勒內•莫普蘭》嘲諷資產階級的道德。龔古爾兄弟經常將小說中的人物當作特殊的精神病例來分析。在語言上,他們打亂句法的邏輯因素,以肢解的句子、大膽的新詞和有意的不符合語法的句子來表達短暫的印象。龔古爾兄弟在法國文學史上地位極高,如今法國文學界最高獎就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埃米爾•左拉(1840年-1902年)是法國自然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和成就最高者。他的代表作《盧貢-馬卡爾家族》是自然主義文學的豐碑,也是繼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之後另一法語小說大系,共包括20部長篇小說。這部巨著在於描寫「第二帝國的一個家族的自然史和社會史」,是描繪法蘭西第二帝國的一部編年史似的歷史畫卷。其中優秀的作品包括《娜娜》、《小酒館》、《萌芽》等。左拉從80年代其開始理論著述,系統闡述自然主義主張。以左拉為中心形成了所謂的「梅塘集團」,是法國自然主義的核心集團。
  除左拉外,居伊•德•莫泊桑(1850年-1894年)也是自然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莫泊桑是人類文學史上罕見的短篇小說大師,與俄國的契訶夫齊名。莫泊桑是現實主義文學大師福樓拜的弟子,早年在福樓拜的指導下接受嚴格的現實主義技法訓練,因此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結構十分嚴謹。他的代表作包括《羊脂球》、《一生》、《漂亮朋友》等。莫泊桑的小說重視心理分析和朦朧潛意識的研究。他的美學思想體現在論文《論小說》中。他一方面堅持現實主義的真實論,一方面又認為作家必須保持無動於衷,「不著痕迹,看上去十分簡單,使人看不出也指不出作品的構思,發現不了他的意圖」。
  1880年代,自然主義超越法國國界,傳至歐美其他國家。
德國詩人團體「突破」宣傳自然主義,「自由劇場」的創立為自然主義戲劇提供了舞台。蓋爾哈特•霍普特曼(1862年-1946年)是德國自然主義文學的重要作家,劇作《日出之前》以自然主義手法表現德國的社會矛盾,把富人道德淪喪的原因歸結為酒精中毒的遺傳。表現勞資矛盾和工人起義的《織工》則從自然主義轉向現實主義。
  在英國,受自然主義影響而出現「貧民窟文學」,熱衷於表現生活中卑污、可怕的東西。喬治•吉辛(1857年-1903年)的作品描寫倫敦貧民窟中強徒橫行,窮人無法擺脫飢餓和無法克服遺傳的影響。莫利遜的《陋巷故事》描寫有嚴重精神缺陷、像野獸般的貧民生活。
  瑞典的劇作家約翰•奧古斯特•斯特林堡(1849年-1912年)早期的劇作也屬於自然主義範疇,後來轉向現代主義。此外,自然主義在義大利、俄國、美國和日本也有較大影響。
  評價
自然主義是西方近代文學的重要流派,也是近代文學向現代文學轉化的過渡流派,對20世紀的現代主義文學諸思潮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現代主義文學追求非理性、無意識的境界其實就是從自然主義處繼承而來。自然主義作為連接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的橋樑起到了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然而由於自然主義否定現實主義的創作技法,又不似現代主義創立自己的理論體系,因此存在時間很短暫。許多自然主義作家都在後期轉投其他流派。法國的自然主義文學在1870年代-1880年代達到顛峰,之後便逐漸衰落。在法國以外,自然主義思潮影響並不非常顯著,很快就被新興的象徵主義和表現主義所超越。儘管如此,自然主義的重要性卻是勿庸置疑的,因此在西方文學史上將自然主義文學看作是和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並舉的重要流派。
  參見
埃米爾•左拉
法國文學
邏輯實證主義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AA%E7%84%B6%E4%B8%BB%E4%B9%89%E6%96%87%E5%AD%A6

台長: 阿楨
人氣(9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世界百大作家 |
此分類下一篇:博爾赫斯:世界百大作家66
此分類上一篇:斯特林堡:世界百大作家6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