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0-12 06:00:00| 人氣4,311|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王家衛:名導演6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王家衛


王家衛(英文名:Wong Kar-Wai,1958年7月17日-),太平紳士,香港電影導演,於世界影壇有一定知名度及影響力。1990年,憑藉其第二部電影《阿飛正傳》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及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
1997年於世界藝術電影世界中最具影響力的坎城影展中,憑《春光乍洩》榮膺最佳導演,成為首位榮獲此獎項的華人導演。2000年作品《花樣年華》橫掃歐美各大頒獎禮的最佳外語片獎項。2006年更成為坎城影展史上唯一一位能夠擔任「評審團主席」的華人。2013年擔任柏林國際電影節的「評審團主席」。
2006年獲法國政府頒授由已故法國皇帝拿破崙成立的法國榮譽軍團勳章的「騎士級」勳章,以表揚其電影藝術上的成就。2013年亦獲得法國文化及通信部頒授法蘭西藝術與文學勳章中最高等級的「司令勳章」,是繼小說家金庸後第二位獲此榮譽的香港人。[1]
  早期
王家衛於1958年出生於中國上海,祖籍浙江定海,5歲時隨家移居香港。1980年在讀了香港理工學院美術設計系兩年後,便放棄繼續修讀[2],進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導演訓練班,並任製作助理。其後,受到時任香港無線電視節目部經理的香港著名媒體人甘國亮的垂青,獲得大量戲劇創作機會,因此王家衛一直視甘國亮為恩師。
1982年離開電視台,投身電影圈任編劇。1980年代王家衛共寫過13個電影劇本,憑《最後勝利》獲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
  導演生涯
1987年,王家衛擔任《江湖龍虎鬥》的編劇,讓鄧光榮發現王家衛的才華。
1988年,鄧光榮資助王家衛開拍他的第一部電影《旺角卡門》,他啟用了當時剛剛在電影界嶄露頭角的日後影壇巨星:劉德華、張學友和張曼玉出任主角,這部電影上映後獲得成功,亦是王氏風格作品的一個起點。1990年,鄧光榮再度資助王家衛拍攝《阿飛正傳》,拍片耗費4000萬港幣,但票房只有900萬港幣,賣座奇慘,讓鄧光榮嚴重虧損。1991年他憑《阿飛正傳》贏得該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1995年憑《重慶森林》再次取得最佳導演獎。1997年,憑藉《春光乍泄》獲第50屆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是第一位獲此獎項的華人導演。王家衛獲邀擔任2006年法國坎城影展的評審團主席,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3]。他於2007年11月獲香港公開大學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4]。2009年,為紀念張國榮,王家衛耗時4年時間重新剪輯的《東邪西毒: 終極版》,並在世界各地巡迴上映[5][6]。
  題材
王家衛的電影作品通常在處理私密、孤獨與困惑的感情問題,他的電影作品也傾向通過光影與語言寓意表現而非明顯對抗化。他的題材範圍很廣,包括武俠、都市、幻想等,但最終的核心都是關於情慾與回憶。在他的電影中,台詞往往被精良設計。「你知道喝酒跟喝水的分別嗎?酒,越喝越暖;水,越喝越寒。」「很多年之後,我有個綽號叫做「西毒」。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只要你嘗試過什麼叫妒忌。」(《東邪西毒》)「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什麼東西上面都有個日期,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重慶森林》)

而電影《花樣年華》與《2046》則從題材、人物名稱、感情主線上是相承的[7]。《花樣年華》中講述中年人的婚外戀問題,兩位試圖挽回彼此眷侶的人最終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深刻的眷戀;而《2046》中男主角試圖找回曾經那份真情,卻發現自己早已塵封了感情,只好把自己寫到一部名為《2046》的小說中懷念。其中台詞久經考究,「當一個人心裡有個不可告人的秘密,他會跑到深山裡,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將秘密告訴那個洞,再用泥土封起來,這秘密就沒有人知道。」(同時出現在《花樣年華》與《2046》中)「去2046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找回失去的記憶,因為在2046一切事物永不改變。」「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我很快就適應了這種生活,雖然有時只是逢場作戲,雖然很多都是露水情緣,不過沒關係,哪來那麼多一生一世。」(《2046》)其中電影《2046》更是用了五年時間拍攝[8],被稱為「五年磨一劍」[9]。
  風格
王家衛的電影,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喜用緩慢的節奏,配以適當的音樂,帶出電影的氣氛[10]。他常與杜可風、張叔平合作,被外界稱為鐵三角[11]。張、杜二人也使王家衛的電影在畫面上更有美感[12]。杜可風拍攝王家衛的電影時,其攝影手法亦非常獨特,其「手提式」及「半掩式」的手法成為了他們的標誌[13][14]。
  王家衛鍾情於在他的電影中任用一些具有強烈個人風格以及演技口碑極好的演員,如:梁朝偉、張國榮、張曼玉、張學友、劉嘉玲等都是他作品中的常客;而在他作品的職員表中,更是始終貫徹名單一致的政策;鮮有更改。
  王家衛導演的戲大多是沒有預先的劇本[15],只在拍攝當日才會給演員台詞,這令演員在觀看影片成品之前也不會知道戲的內容[16]。甚至有「拍電影的方法有兩種,第二種是王家衛的拍法」之說。直到拍攝《藍莓之夜》時候,因成本緣故,才開始採用劇本[17]。王家衛的執導風格,令很多演員在王家衛的電影中也有異常好的演出[18],亦有很多演員表示拍過王家衛的電影後演技進步,如張曼玉、章子怡及梁朝偉[19][20]。
  也都因爲王家衛「慢工出細貨」的緣故,很多電影的拍攝時間都非常長。其中《2046》用了5年時間,而《一代宗師》更加是用了10年。但以上兩劇口碑都不俗,而《2046》中梁朝偉和章子怡的更加在第24屆金像獎分別奪得影帝和影后。
王家衛常配戴深色太陽眼鏡示人[21],又喜愛吸菸[22]。
  外界評論
王家衛的電影,多被形容為浪漫,題材多是探討愛情為主[23]。雖然王家衛成長於香港,但香港人對他的評價,往往不如世界其它地方對他的評價。尤其是王家衛電影都是以文藝性質居多,並非香港人所喜好,香港人常批評他的電影沉悶、難懂[24],甚至批評故事支離破碎,毫無內容[25];但在歐美等地方(尤以法國),王家衛的作品是受到推崇的[來源請求],常擁有極高評價[23][失效連結][26]。
  獎項
1991年,憑《阿飛正傳》獲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並獲第28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1995年,憑《重慶森林》獲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1997年,憑《春光乍洩》獲第50屆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
2000年,憑《花樣年華》獲歐洲電影獎最佳非歐洲電影
2001年,獲香港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27]
2004年,憑《2046》獲歐洲電影獎最佳非歐洲電影
2006年5月21日,在法國坎城獲法國政府頒授榮譽軍團騎士級勳章,以表揚其對電影業的貢獻,並由法國文化及通信部部長德瓦布爾代表法國總統主持勳章頒發儀式(但大部份中文傳媒錯誤把該奬項翻譯為「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那是另一個法國勳章,由文化部頒授。)[28]
2008年,獲得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遠見獎」[29]
2013年,獲法國文化及通信部頒授法國外長交部長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頒授法蘭西藝術與文學勳章中最高等級的「司令勳章」,是繼小說家金庸後第二位獲此榮譽的香港人。法國外交部長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親自赴香港將勳章頒授予王家衛導演。
  導演
上映日期電影名稱英文名稱主要演員
1988年旺角卡門As Tears Go By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萬梓良
1990年阿飛正傳Days of Being Wild張國榮張曼玉劉嘉玲劉德華張學友潘迪華梁朝偉
1994年重慶森林Chungking Express林青霞梁朝偉王菲金城武周嘉玲
東邪西毒Ashes of Time張國榮梁家輝梁朝偉張學友林青霞張曼玉劉嘉玲楊采妮
1995年墮落天使Fallen Angels黎明金城武李嘉欣楊采妮莫文蔚
1997年春光乍洩Happy Together張國榮梁朝偉 、張震
2000年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梁朝偉張曼玉
2004年20462046梁朝偉章子怡木村拓哉王菲鞏俐劉嘉玲張震
2007年我的藍莓夜My Blueberry Nights諾拉·瓊斯祖狄·羅瑞秋·懷茲娜塔莉·波特曼大衛·史崔森
2009年東邪西毒: 終極版Ashes of Time Redux張國榮梁家輝梁朝偉張學友林青霞張曼玉劉嘉玲楊采妮
2012年一代宗師The Grandmasters梁朝偉章子怡趙本山宋慧喬張震小瀋陽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5%AE%B6%E8%A1%9B

阿飛正傳 (1990)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劇情簡介
  1960年代的香港,因生母在阿飛旭仔(張國榮)長大成人過程中的缺失,他把自己優雅地比喻為“無根鳥”,對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女人都表現得放蕩不羈,售票員蘇麗珍(張曼玉)和舞女咪咪(劉嘉玲)先後令他感受過溫暖,可是她們也只能當當小情人。為擺脫沉重和無力感,旭仔拋下一切去南洋找尋生母。 
  暗戀過蘇麗珍且目睹過她與旭仔情感一路變化的,曾是小巡警今在跑船的超仔(劉德華)在菲律賓又遇到旭仔,是緣分也是宿命,他參與、見證了阿飛命運被改寫的過程。

如何去看王家衛的電影  2009-01-21 

  你看王家衛的電影別找故事 這是最關鍵的 你就盯著演員的臉走 從頭到尾 然後看他做了多少種表情 說了多少句話 什麼時候哭 什麼時候笑 只要你能感覺到了演員在劇中的心理狀態 你就理解他了 在這方面做得最清楚的是重慶森林(因為性格太明亮) 情緒最強烈的是《春光乍泄》(我初一的時候因為看了這片入戲太深受傷害了)最優雅最含蓄最成熟最技術的是《花樣年華》 最複雜最宏大的是東邪西毒 墮落天使最實驗 2046最精緻但最壓抑 其實旺角卡門才是香港黑幫片的巔峰(和他同年出品的吳宇森的周潤發演的第一次飛鴿子的內片簡直是垃圾) 藍莓之夜我只看過一次記不清了但照王家衛的解釋“他是關於兩個吻的故事”    
  《阿飛正傳》你要看出來張國榮對待別人的狠 決絕與他真實內心的脆弱    
  阿飛是很愛她養母的,但她是個極度任性的孩子。他對他養母表達愛的方式是很激烈的,撒嬌式的,甚至是強權的佔有式的。比如說他維護養母養去打那小白臉兒,是不想這個女人受傷害,但同時也剝奪了她享受愛的權利,這又是很自私很霸道的行為。而這種行為恰恰正是他去表達愛的方式。 而那個尋找生母的理由,一方面是讓他可以肆無忌憚的表現這張霸權的愛的一個出口,另一方面也是滋生了這種愛,是這個藉口讓他可以變成他想變成的這種人,也就是今天的阿飛。    
  阿飛對女人的愛延續了任性。她對每一個女人都是有愛的,包括劉嘉玲的露露。因為一個極度自我的人不會去選擇一個自己不喜歡的東西的。所以他會用千方百計的手段去爭取。比如由一分鐘的朋友變成每天都見面的情人。這是個漫長的過程,但是阿飛是一個很瞭解女人的心和自己需要的人,所以對不同的女人會採取不同的求愛手段,時間花的多的自然更珍惜一點。所以我們覺得阿飛臨死時會想起張曼玉,這個不是因為張是他最愛的女人,而是因為劉德華正好提起。其實他每個女人都愛,只不過他沒有自信,所以不去承擔她們的愛。阿飛在真愛的面前是很恐懼的。他拒絕她們,其實是在否定自己。他清楚自己是個沒有承擔能力的人,他太瞭解自己的弱點,太擔心自己。所以他不斷去追求其他女人的愛來維持自己的尊嚴,只有這樣他才會覺得自己不那麼一無是處,不那麼廢物。人類內心的恐懼是可以用別人的愛來填滿的,這是一種佛洛依德式的抵消的心理力量。    
   我開始會很不理解導演為什麼要安排阿飛這樣的死法,而沒有選擇自殺那個結局。一方面是因為阿飛在當時那個心理狀態是不會自殺的,人鄙視自己到極點的時候是不把自己當人,比如醉倒街頭,內心是痛苦到無知無覺。而自殺的人往往是太過疼痛。於是導演選擇他死於仇殺,給了他一個痛快,(實際上我覺得是很仁慈的)因為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才能從這種精神狀態裡振作起來,你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振作起來,所以死——是麻木的終結。他麻木別人的疼痛,也麻木自己的疼痛,他麻木自己的死,同樣也麻木自己的死。這就是無腳鳥的命運。    
   還有一個心理特徵我們必須要知道就是阿飛這樣的人本身是很有才的,但是他極其懶惰,以至於刻意的荒廢與閒置自己。他的要求永遠是要麼最好,要麼最壞,反正我絕對不能平庸。但是這種心態的很多人都成不了最好的人,因為他們太害怕吃苦,受傷害,經不起挫折,不承擔,遇到解決不了的事便選擇逃避。所以一些天才就次變成了廢材,可是他們有過於看重自己,內心深處是不相信自己就是廢材的,所以沒有成功感會導致對自己的更加嚴重的鄙視。這個世界上你誰都可以恨,但是你就是不能恨你自己。你改變不了別人,因為人家與你無關,可是你也改變不了自己,因為你基本上無法改變。    
   最後,阿飛沒讓他的生母見到自己是一種報復,其實生母是誰對他來說一點都不重要,就算見了他也不會輕易的把自己交出去,去當有錢人家的大少。只是,這長久以來都是跟養母作對的唯一藉口,所以終於爭取到了他一定會去的。 在我看來阿飛走到他們家的門前,敲了他們家的們,讓他的生母知道他就在門口,他的目的便已經達到了。我們假設如果母女相認,他回去了,母親很好很愛他,那麼他不久之後又會以“你當初為什麼拋棄我”為由來折磨他的生母。這是阿飛的性格,他的命運,他改變不了的。    
   小時候第一次看阿飛正傳被他的死給震住了,整整三天都陷入那種情緒中不能解脫,後來更有半個月陰魂不散之感。我當時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今天才知道,這是深度抑鬱的人的麻木帶給我的恐懼。你真的不能否定你自己,你擁有的就只是你自己,如果你自己不愛他,就不會有人愛你。你不珍惜你自己,慢慢地也就沒有人會珍惜你。蘇麗珍可以習慣沒有你的生活,露露也可以,你的生母可以不要你,養母也可以。誰都可以放棄你,但就是你自己不能。你辦不到,你沒辦法,你逃不掉。所以無腳鳥的結局就是落地,那一次,就是他的死亡。    
   哎呀,不知不覺說了這麼多。希望有人能把我這狗屁不通的文章讀下去,最後還能感覺出來點什麼。因為喜歡王家衛的人都帶著這樣一種情緒。阿飛其實一點都不好,他是個悲劇,是個不該被歌頌被讚美被欣賞的人物,但是我們為什麼那麼愛他,是因為在他身上我們隱約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被我們愛不是因為他偉大,而是因為他真實。可如果被我們帶入到現實生活中就會變成一件很可怕的事,我覺得每個人心底都不願放棄自己的,所以我們真的應該用心的,用力的好好活著。如果不能接受自己就先去學著愛別人,哪怕很虛偽,哪怕很刻意的對別人好,從偶爾到經常的犧牲一下自己,也許,就會有那麼一天有一種力量把你解救出來。 
  還有一點,我覺得其實所有的感覺都是可以描繪出來的,可以變得清晰,可以見到,但是你要花時間去經歷痛苦,然後反省自己,心理分析 會有一天變好的 
  回應
  真的是認真的讀完了。如果是帶著這樣的角度去看這部電影,我覺得一切就都能說的通了。記得第一次看著部電影的時候還真的是沒太看懂,最重要的也就是沒有理解阿飛的心裡。 其實阿飛就是最最內心深處的我們的深刻呈現。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627584/

誘惑與尋找——王家衛的三部電影和一個主題  2006-11-04

  王家衛執導的電影中,張國榮主演的有三部,即《阿飛正傳》、《東邪西毒》和《春光乍瀉》,這也是使我對王家衛的電影產生興趣,反復觀摩,並獲得了最大的觀影快感的三部。王家衛的電影,經常是對觀者耐心與接受能力的一種挑戰,零散的故事情節,“往往要靠後期製作的光學效果、畫外獨白以及音樂蒙太奇的運用才能將其合為一體”,就像萬花筒中的玻璃碎片,在不經意間手的旋轉觸動了它們拼接的靈感,你才會發現,原來其中所隱藏的圖案竟是美麗的,並散發出一道眩目的光彩。任何具有挑戰性的東西都隱藏著一個極大的隱患,那就是令挑戰者在每一次成功之後更加深陷,乃至無法自拔,這種類似癮君子的行為促使他們將目標越定越高,對自己的要求亦越來越嚴格,所謂的完美主義者,大抵都具有這樣的傾向吧。 
  王家衛的電影,絕不是用來講故事的。如果你所抱的期望是它能同其他香港電影一樣,利用各種電影技巧講述一個精彩並高潮迭起的故事,那你註定會失望。它們往往是一種情緒的渲泄和人生觀的表達。所以在那些電影裡,情節並不是最重要的,其實在更普遍意義上的“香港電影”裡,情節也往往不是最重要的。這表現在他們經常性地沒有劇本,而是通過一種“集體創作”的方式,碰撞出整部電影中最好的橋段和搞笑或煽情場面。至於如何將這些場面和橋段連接起來,則不在他們的重點考慮範圍之內,他們可以通過一些駕輕就熟的電影技巧甚至就是生拉硬扯也不會有絲毫的擔心和臉紅,因為在他們眼中,那些精心設計的華彩段落已完全可以滿足大眾娛樂,成為票房的基本保證。王家衛不過是把這種創作方法的運用發揮到了極致。惟一的區別是他“志”不在娛樂,而在表達。而表達往往是一種很私人化的情感所引發的行為,所以王家衛的個人愛好是在片場進行即時創作,演員往往和那些道具一樣,成為觸發他靈感,並為他所利用的一種工具。我想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在一部“成品”的王家衛電影中,所看到的角色,即使是主角面目亦經常模糊不清,但他的個性卻成為一種揮之不去的情緒,在影片中從始至終糾葛纏繞不清,讓我們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感受並感動的原因吧。 
  《阿飛正傳》:尋覓中不知何去何從    
  在寫了以上那麼多宏觀的感受之後,我們終於可以進入微觀的探討。王家衛的電影常常會讓人產生一種強烈的傾訴願望,因為最終情感是將人們聯繫起來的紐帶,而不是事件。在這個上海男人細膩的情感表達中,會伸出無數個有如觸角一般的神經突,等待著和觀眾進行連接,不管這種連接最後發生在情感的主線上還是支線上,都會讓你產生心滿意足的觀影快感,這也是我如今不揣冒昧寫下這篇文章的原因。 
  我認為《阿飛正傳》、《東邪西毒》、《春光乍瀉》這三部電影其實都表達了一個相似的主題,即人在面對誘惑時的一種心靈困境,以及與此相關聯的在行動上尋找和回歸的過程。歐陽鋒在《東邪西毒》的開頭時說,這個世界上“總有些事情你不願再提,有些人你不願再見……”,其實事實的真相是在這段話的相反一面:這個世界上總有些東西是你拼命想得到的,它們的存在對你構成了一種誘惑,有些人會為此不顧一切地去尋找,他們中有的人找到了,有的人卻永遠不能找到;找到的人也許會產生片刻的滿足,但繼之而來的又是極大的虛空,找不到的人最悲烈的結局是為此犧牲。但也有些人根本就不敢去尋找,他們害怕事實的真相,即存在於心中的誘惑;他們也會期待,但絕不是一個行動主義者,他們日復一日地在怯懦與勇敢、被動與主動的自我鬥爭中度過,他們的結局就如王爾德所說,“最可怕的不在於這令人心碎——心生來就是要碎的——而在於這使人心變成石頭”,用冷漠和自我欺騙來掩飾內心的空虛和哀歎。 
  阿飛是屬於尋而無果的那種人。旭仔所面臨的是自己生存意義的誘惑,即“我是誰,從何而來,又該向何方而去”。這是王家衛早期電影要表達的一種尋找的態度,即尋找是失控的和不計代價的。阿飛的悲劇性在於命運是無法被自己把握的,他一出生就註定了被拋棄、在一個謊言中生活了二十幾年,如果日子能就這樣渾渾噩噩地過下去也就罷了,但真相偏偏要來打擊他,如一個霹靂一樣令他在電閃雷鳴中被擊醒,巨大的虛空感令他的生活失去了一切意義,就如一個人夢中醒來卻不知身在何處,繼而就像該片的主題歌中所唱的那樣“尋尋覓覓”,卻不知“何去何從”。這種命運悲劇自古希臘以降,至莎士比亞的戲劇中比比皆是,但阿飛仍具有其獨特的魅力,原因就在於他為尋找而做的“放棄”,所有的無助、無奈、痛苦都在種種“放棄”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放棄開始是對生活的,繼而是對愛情,最後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阿飛最大的痛苦即在於“醒悟”,所以他要對養母說,“你不講就什麼事都沒有”。其實有的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更遑論“尋找”,所以他們是沒有痛苦的,就如魯迅筆下的“愚民”。對於這種人,你若敲醒他便是對他最大的殘忍。偏偏阿飛就“醒”了,而他又是個對內心真實不肯欺騙安慰自己的執著的人,所以他要尋找,即使明知這種尋找是註定要失敗的(因為養母已經明確告訴他,他的親父母不要他了),但這條路一旦踏上,生命真意的誘惑一旦存在,就標誌著他永無回頭之日。所以阿飛只能是一隻無腳的鳥,他的精神家園是不存在的,這只鳥永遠不會有落地的那一天。而尋找不到意義的生命也是無價值的。我們所看到的阿飛,其實只是一具肉體的軀殼,死亡成了必然的結局。這只鳥的真正下場應該是這樣的:它看到遠方有一個亮點出現,以為那是自己的希望所在,於是用盡全身力氣向亮光處飛去,近了才發現那是一堆熊熊的大火,但這時它已無法停步,只能沖向火焰在烈火中焚身,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就像戰爭與愛情是偉大的文學作品中永恆的主題一樣,為了理想而犧牲也是人類生命中永恆的母題。樂觀主義者會強調他們將在烈火中永生,而悲觀主義者卻會質疑這理想的光亮為什麼會忽明忽暗,為什麼無數人為了它肯於赴湯蹈火甚至犧牲了生命,而它卻永遠懸掛於遙遠的天邊可望而不可及。這種理想,亦及生命的皈依,阿飛在尋找,王家衛在尋找,LESLIE也在尋找,悲哀的是,我們或者可以通過王家衛的電影解讀他內心的渴求,卻永遠不可能知道LESLIE真正想尋找的究竟是什麼。因為他是一個“演者”,他的生命永遠在“別人”的身上得到延續,而真正的自我同時被層層遮掩。其實,我們也在尋找。任何對他人的觀感都是自我感情的投射,我們想從LESLIE的身上找到什麼? 
  《春光乍瀉》:在理智與情感中鬥爭    
  “誘惑”在《春光乍瀉》中更為具體化了,尋找也因此變得不那麼艱苦。我們可以看到,對黎耀輝的誘惑是何寶榮。影片在一開頭就已交代得清清楚楚。“黎耀輝,不如我們從頭來過”,那樣的聲音,由那樣一個人的口中說出來,可以擊垮黎耀輝的所有意志與理性,讓他心甘情願地繳械投降。整部影片想表現的都是黎耀輝在這誘惑與抵抗誘惑、情感與理智的矛盾中不斷鬥爭徘徊。在這裡要特別強調一下,雖然從這個意義上說,影片真正的主角的確應該是黎耀輝,但他所面臨的誘惑是否真正具有說服力,則是何寶榮存在的關鍵。王家衛選角的能力不能不說是令人佩服的,他發現了LESLIE身上這種如致命的毒藥一般的誘惑力,它可以輕易地讓人喜,讓人憂,甚至可以讓人生,讓人死。據說,《春光》在導演的設計中另一種結局就是黎耀輝的自殺,之所以最後被王家衛否定,我想可能是他在情感與理智的鬥爭中也突然讓理智占了上風,覺得應該多宣揚一些正面與積極的意義吧。 
  其實人在面對一份極大的誘惑時,是很容易墮落與沉淪的。就如米蘭•昆德拉所描述的“眩暈與自我迷醉”,它讓你不斷地希望自己“倒下去,再倒下去”。影片的上半部分就講得是被感情所控制的黎耀輝如何深陷於何的誘惑中不能自拔。他為了挽救一份感情而來到布宜諾賽勒斯——我想香港是沒有足夠大的空間和包容度,能讓這份感情在那裡恣意渲泄的,然後他原諒他、縱容他,在他受傷的時候像照看一個孩子一樣地照看他,在他熟睡的時候貪婪地凝視他,甚至為了他去打架,丟了工作,千方百計想留住他在自己的身邊不惜藏匿了他的護照。可同時,他又時刻想逃避他,他心裡明白地知道,他和他之間不可能有長久的愛情。他依賴他,是在他寂寞的時候;他利用他,是在他虛弱的時候,一旦他強大起來,不再寂寞,他就會以最快的速度義無反顧地離開他。他只能是個暫時的情人,而非永遠的愛人。 
  但是他真地很愛他——這個他無論在黎耀輝還是何寶榮身上都很適用。那是一種純純粹粹的愛,瞬間爆發,勢無可擋,可以焚燒一切毀滅一切。只不過當烈焰燃過之後一切都恢復平靜,何寶榮繼續自私任性,黎耀輝因此悲觀失望。這是兩個人不同的愛情觀所導致的悲劇,黎耀輝嚮往一份天長地久長廂廝守的感情,那是他心目中真正的愛情,而何寶榮卻寧願長換長新,保持愛情的新鮮和刺激。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黎耀輝對愛情的尋找是失敗的。王家衛的電影中,尋找往往要以失敗告終,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徹頭徹尾的悲觀主義者。影片的後半部分,黎耀輝開始陷入一種尋找失敗後的虛無之中,他的精神寄託逐漸轉變,由愛情變為對故鄉、親情的依戀,渴望著向傳統和本土文化回歸。這種轉變本來頗為自然,就像一個人在外面受了委屈,就順理成章地想到家庭的溫暖,但因為影片所拍攝的時間正好在97回歸之交,所以被很多泛文化論者牽強地賦予了大量的政治色彩。而我寧願這是一個有關人性中矛盾一面的單純的愛情故事,當黎耀輝在矛盾中掙扎並體會由此所帶來的甜蜜或苦惱的時候,觀影者的情感也隨之起伏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我們在他人的矛盾中平衡自己的矛盾,在他人的痛苦中消解了自己的痛苦,這是電影對觀影者的診療作用,原因就在於它反映的是一種普遍卻最有代表性的感情,而感情是螢幕上下聯繫的紐帶,而非事件。 
  電影的後半部分加入了另一個尋找者“小張”。在他的啟示下,黎耀輝更加堅定了回歸故土的決心。小張的尋找其實並無明確的目的,而是根源於對世界的好奇和心靈的空虛。未知的世界對於他來說是一種誘惑,這也是人在年輕時的一種普遍感情。我想王家衛可能是在拍片過半的時候對“誘惑和尋找”這一主題有了更多的感悟,所以漸生野心,進行更為廣泛的闡釋。其實我倒覺得無太大的必要,因為對這一主題最為深刻的闡釋他早已在《阿飛正傳》中完成,小張的尋找是阿飛對精神家園探尋的簡單的重複,點到即止亦可,倒不如花更多的筆墨探討黎耀輝與何寶榮之間情感與理智的矛盾。我總覺得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何寶榮的誘惑和黎耀輝的沉迷都未能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鋪排。LESLIE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但為他設置的情節卻過於簡單,讓本應是盡情渲染的“誘惑”因此欠缺了一點說服力;而在黎耀輝的身上,我們感受到更多的是逃避而非沉迷。梁朝偉的演繹與LESLIE比起來過於內斂,應該放開激情的時候卻耽與平實,雖然有人物個性的對比可作為解釋,但仍讓人覺得意猶未盡。 
  影片的結尾所渲染的是一種回歸的幸福。愛情以分離的悲劇落幕,但黎耀輝畢竟見過了瀑布,流動的情感是永遠無法把握的,不若家園與故土堅實地存在在那裡,讓人安心並感到幸福。仿佛是為了更多地暗合人們對這部影片關於97回歸隱喻的猜測,黎耀輝也終於擺脫了誘惑,回到了令他感到自由和舒服的香港。但是,一份刻骨銘心的愛戀真地就這麼容易忘卻了嗎?黎耀輝真地就能從此獲得心靈的平和嗎?就讓我保留我的懷疑。 
  《東邪西毒》:逃避帶來永遠的虛空    
  《東邪西毒》的人物和線索相對《阿飛正傳》和《春光乍瀉》來說要複雜得多,但既然王家衛的電影,興趣從來不在於“講故事”,所以看得懂與看不懂之說也就變得有些無謂,只要你能對他在影片中傳達出的情感有所共鳴,就是有了收穫。 
  在這部電影中,殺人的人和被殺的人在沙漠中來去匆匆,只有一個西毒歐陽峰安然故我,守著一處家園與客棧兀自不動,這也恰恰是這些人物心理狀態的描摹和凸顯。影片中每一個人都在尋找,除了歐陽峰。黃藥師在歐陽峰的大嫂身上尋找到了自己的愛情,卻發現所愛的人早已心有所屬;盲武士因為一份被背叛的愛情而離開家鄉,尋找自己的宿命結局——死亡;慕容嫣在尋找中被愛情所傷導致了性格分裂;洪七則相信“事在人為”,終於沒有聽歐陽峰的勸告,帶著老婆上路去尋找山外面那不同的天地;手捧雞蛋的姑娘在尋找一個可以幫弟弟報仇的人;歐陽峰的大嫂與盲武士的妻子則在等待中尋找與聆聽自己所愛的人到來的腳步。所有的尋找都來源於一種誘惑,或為愛情,或為未知的命運,而所有的尋找也都需要一種勇氣,就像歐陽峰所說的那樣,若想找到,就必得先犧牲自己,這個世界,做什麼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其實不願付出代價的只有歐陽峰一個人,因此他失去了尋找的勇氣。“要想不被人拒絕,最好的方法是先拒絕別人”,說這話的人,心底隱藏的是多麼深刻的怯懦。所以他寧願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存在,也不願正視存在於自己內心的誘惑。他成了一個殺手經紀人,在買者和賣者之間牽線搭橋,滿足他們各自的誘惑。他會用一種狡黠和世故的目光盯著你,讓想殺人的人乖乖地掏出錢來,釋放心底的欲望;他也會用冷漠和無情的語氣拒絕你,告訴你“這個世界,是沒有人會為了一個雞蛋去殺人的”這個冷酷但實用的道理。 
  歐陽峰的醒悟來自于得知大嫂死訊的一刻。當自我保護的層層鎧甲被撕開,他終於意識到因為自己的自私和怯懦而造成了一個永遠無法彌補的傷害,所以他放火燒掉了自己的房子,這個象徵著將他的真心和外界隔離開來的堅硬的外殼,開始他遲來了的尋找。 
  阿飛、歐陽峰、黎耀輝這三個角色代表了現實生活中人在面對誘惑時的三種心態:過於感性、過於理性以及理想和感性的調和。阿飛是完全遵循著自己內心願望行事的人,除此之外,他一無所有、一事無成;歐陽峰是個成功的殺手經紀人,善於滿足別人的需要卻從來不知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只有黎耀輝,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所以在找到之後又理性地選擇了放棄。    
  然而生活是一場永不會落幕的大戲,我們每個人每天每時每刻所面對的誘惑也遠遠不止這麼簡單。也許,關鍵仍在於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什麼才是真正適合你的。不憚於尋找,卻也要學會在尋找中即時地抽身,畢竟在這個社會中,徹底的理想主義者往往也是容易受到徹頭徹尾傷害的那個人。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87552/

重慶森林 (1994)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主演: 林青霞 / 金城武 / 梁朝偉 / 王菲 / 周嘉玲
  劇情簡介
  編號為223的員警(金城武)失戀後患上失戀綜合症,在與金髮女殺手(林青霞)擦肩而過又離奇相遇並有了一晚溫情後,原本以為包括“愛情”在內的所有東西都有保質期的他意外地迎來心靈的短暫溫暖。可是,他們的愛情還是結束了。 
  速食店新來的女招待阿菲(王菲)愛上了時常光顧速食店的編號為633的員警(梁朝偉),因拆了他的女友(周嘉玲)留在速食店給他的“分手” 信,阿菲知曉了他的心情,偷拿到他的鑰匙趁他不在時常潛入他家,一邊夢遊一邊悄悄地改變他的生活,終在被他撞見時令其感受到情感的回歸。然而,這才是他們愛情的開始。

無限欲望的都市人群 2005-10-11 
   
  曖昧,我用這個詞語來定義《重慶森林》裡面的男男女女。    
  員警223,阿武。他不明白“在這個世界上,東西為什麼總會過期”,所以,他不相信他的愛情已經過期。即使腐爛了,他還是想保留它。這個角色對於金城武而言,同《墮落天使》裡的啞巴一樣已成經典,總是說著一些現代人不理解的話,做著一些現代人不明白的事:譬如對超市售貨員的“過期”理論,譬如請人吃霜淇淋。自然,其中許多話如今已常被聽到:“跑步這麼隱私的事情……”、“當時我們間隔0.01公分……”、“如果非要加上一個期限的話……”他的曖昧也就在於他的執著。    
  633,一個夜巡的員警。一樣是個被拋棄的男人,他充分表現了孤獨男人的悲哀,除了工作,幾乎沒有了自己。他的曖昧,存在于與阿菲調情的時間裡。買宵夜,多好的藉口,即可以飽了肚子,又能夠填充情感。但是,這個男人不夠勇敢,或許,他還對舊情人戀戀不捨,誰知道呢?    
  阿菲,一個夜店的服務女郎。這是整部電影的精彩,王菲無愧最佳女主角。最喜歡她一口地道的京片子,遺憾的是,王家衛DVD全集中的版本是粵語。阿菲的曖昧在於她的暗戀,簡直是沒來由的瘋狂,可是讓人無比喜歡。現實生活裡或許沒有人敢如此膽大妄為,不過在電影裡就很簡單了。    
  對於林青霞扮演的販毒女郎,沒什麼好說的,不過,那種神經質的感覺很到位。    
  影片用一種狹窄的拍攝角度,將人們帶入到香港這個疏離感很強的環境中。如果說,《重慶森林》裡的王家衛想表達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溫暖,那麼,用“疏離”來烘托絕對GOOD。而且,人與人之間感情的不確定性,電影中也體現的淋漓盡致。作為現代都市里的一員,王家衛敏銳的捕捉到了人們的困惑、不安、背叛與渴求,所以,他成功了。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07005/

一半的<重慶森林>  2006-01-14 

   僅僅因為Californiadreaming喜歡上王家衛的《重慶森林》的喧鬧,僅僅是因為《重慶森林》,我喜歡上了恣肆張揚的王菲。 
   在片中,王菲頂著一頭蓬鬆的短髮,乾巴巴的身材,漂亮的小腿,漆黑的眸子,隨著Californiadreaming擺動的身子,晃動的瓶子,隨意的樣子。 
   愛上了員警梁朝偉,在他身邊偷偷地蹭來蹭去,像姑娘一樣傻氣。偷偷聽到的梁朝偉和老闆說的話,心不在焉擦的玻璃,收到的需要轉交給他的信,反復打量的空姐,落寞的背影。都隱藏著一份沉默而難以爆發的感情。 
   被生活沖淡的梁朝偉只剩下了麻木,隨波逐流著。若不是突然回家撞見了在他家中的王菲,他是不會感覺到被換掉的毛巾,牙刷,襯衫,金魚,玩偶,CD的。而此時他的周圍,肆意彌漫的都是王菲的氣味,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他。 
   又是一場幻覺嗎?難道那一個昏黃的下午,兩人的相依而睡只是綿延的夢境嗎?也許當梁終於感受到,開始約王菲後,這樣的幻覺終於驚醒。可是驚慌失措的王菲,只留下了一封她以為梁永遠不會拆開的信,落荒而逃。那個大雨滂沱的夜晚,梁拆開了信,終是對著旋轉的烘箱悵然若失。那烘乾的是一張可以隨她一起的登機牌。 
   直到再次響起的Californiadreaming,直到梁接手了外賣店,直到成了空姐的王菲回來,直到她給他繪了那一張登機牌,他們才終有機會在一起。此時,只有如釋重負的笑,一笑釋滄桑。 
   王菲的單純與執著打動了心死的梁朝偉,也打動了快要麻木的我。在現實中,還有誰敢愛敢恨?還有誰有那空靈的眸子?於是在這樣一個夜涼如水,在鬆軟的沙發上,我再一次被輕鬆地感動了。 
  電影中重複著符號式的場景,有著大答錄機的外賣店,梁擁擠的家,僅能兩人走過的小街,擁擠的人群,一切嘈雜,只有到了兩人的對話才終於寧靜,這蒼茫慌張的笑,如同孩子。 
  其實有時我們追求的,不在遠方,也許在我們的一轉身,便可看到那人,如此而已。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20558/

東邪西毒 (1994)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 金庸
主演: 張國榮 / 張曼玉 / 梁朝偉 / 林青霞 / 張學友 / 梁家輝 / 楊采妮 / 劉嘉玲 / 鄒兆龍 / 王祖賢
  劇情簡介
  在戀人(張曼玉)負氣嫁給兄長的當晚,歐陽鋒(張國榮)黯然離開白陀山,走進沙漠某個小鎮,成為一名殺手仲介人。他的朋友、風流劍客黃藥師(梁家輝)每年都來小鎮與他暢飲,酒話裡有關白陀山的消息令他忘卻往事的念想漸次演變成自欺行為。 
  黃藥師只是表面風流。他迷戀好友“盲武士”(梁朝偉)的妻子桃花(劉嘉玲),後者在丈夫死後,永遠地離開了他;而對迷戀他的女人慕容嫣(林青霞),他又不願兌現曾經隨口說出的承諾,這使得慕容嫣迷失於自己的身份中。與歐陽鋒構成短暫“買兇殺人”關係的洪七(張學友)、村姑(楊采妮)等人,也都有一段只有他們自己才知、不願回首的痛苦過往。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2007-04-29

  “風也未動,幡也未動,是人心自己在動。” 
   一句佛偈,有人看到智慧,也有人看到悲哀,看到一個幻滅的世界。 
   人在茫茫宇宙面前微不足道,但每個人都會努力尋找一套試圖去解釋世界的方法,王家衛用來解釋一切的是“情”,也可以說是“人心”。 
   《東邪西毒》就是一個用人心來解釋的世界,是王家衛眼中的一部“射雕英雄前傳”,金庸小說中那些蕭蕭然的名字,給予他的只是一個無限寬廣的想像與創作空間,王家衛在這個框架內排演了一幕他眼中的人間戲劇——一幕雖然是武俠人物,也仍擺脫不掉愛恨情仇,執著之苦,也承受不了生命的虛無的戲劇。這幕劇裡所有出場的人物,幾乎都是如此。 
   獨孤求敗是金庸小說中一個很特殊的人物,並未真正出場,而其欲求一敗而不可得的絕代高手形象卻宛在目前,深入人心。《東邪西毒》賦予了這個人物以全新的詮釋,在王家衛這個以“情”來解釋一切的世界裡,獨孤求敗被理解為一個被放逐了自我的人,因為一生不再涉足愛恨,因為內心不再起波瀾,才可以傾心於劍,使劍術臻于完美,而終於成為金庸筆下那位難求一敗的孤獨劍客。王家衛強調的是這個人物的孤獨——林青霞對著自己的影子練劍,似乎再現了莊子筆下那種淩波而行的出塵之美,然而其內心的隱喻卻毫不美好——這個畫面象徵著自戀,拒絕,象徵除自己外不再通融於任何人的心靈世界。劍氣激起的滔天白浪,難道不也是內心壓抑的情感的譬喻?? 
  而把這個孤獨劍客的故事往前推,便是一個普通女人的愛情故事,一個關於傷害的悲傷故事,而這就是王家衛的世界,堅強下面隱藏著脆弱,一個絕代高手的心靈深處,躲藏著兩個名字,和一個受了傷的人。 
  用武功來譬喻人心是《東邪西毒》的高明之處,這樣的人物除獨孤求敗,還有洪七。只不過洪七的武功超絕並非來自後天的放逐,而大來自他內心中與生俱來的單純——“我的刀快,是因為我直接”。洪七是《東邪西毒》中的一個特例,是這部劇裡唯一一個不曾被痛苦所糾纏的人物,而這些都緣自他“想到了就去做”的簡單個性,洪七這個人物的“情”同樣也代表了他的世界,與其他人那些看私華麗卻無不痛苦糾纏,言不由衷的愛情相比,洪七的愛情就像他的外表一樣,如此樸實而真摯,而這種簡單感情就和他的個性一樣,是旁人未必看的起卻也絕對學不來的,所以當洪七最後帶著黃臉婆的老婆去闖蕩江湖的時候,歐陽峰會感到嫉妒。而當衣衫襤褸的洪七躺在吊床上,由老婆餵飯的時候,我們也感受到這份浪漫。 
  洪七是《東邪西毒》中王家衛改編最成功的一個人物。原著中的洪七公有一個“九指神丐”的稱謂,別無其他解釋,而王家衛便賦予了年輕的洪七一個如此令人動容的斷指故事:為了一個雞蛋而失去一個手指,從一個天下最快的刀客變成一個廢人。而他此時竟然仍舊可以對西毒說,如果你聽說有一個九指英雄,那一定就是我!這個情節象徵著一種隨遇而安的豁達,和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他可以在失去一切之後重新開始,一個本來應該悲哀的故事就這樣賦予了最浪漫的寓意。 
  他離開的那天風是向南吹的,他故意逆風而行,留下一個遙遠的背影。 
  《東邪西毒》的經典,單是片中人物形象的厚重已經哭奠定。洪七的意味,如此的健康和光明,鼓舞人心。而到了梁朝偉的盲武士,又是極度的悲傷和無奈。“桃花什麼時候開是有季節的,馬賊什麼時候來就沒人知道。”盲武士這個角色,有著很強烈的中國武俠電影中少有的悲劇色彩,既英勇的戰鬥了,卻因敵不過命運而終於失敗的悲劇。王家衛將梁朝偉氣質中的憂鬱化如這一角色之中,使盲武士在眼盲前想要回到家鄉的願望,使他在這片沙漠上的最後行程,充滿了極度悲傷的,昏暗般的氛圍。 
  所有的故事,所有的人,都由著歐陽峰的視角——一一登場,影片的第一句話“很多年以後,我有個綽號叫西毒”,雖然被指為抄自《百年孤獨》,然而這句話卻是如此的符合歐陽峰性格中的虛無,符合因這個虛無的性格而使他面對的幻滅的人生,所以真的可以說是神來之筆。王家衛同樣以“情”來解釋歐陽峰的性格,他的毒同樣緣自嫉妒,緣自失敗的情感,緣自幻滅的人生,他玩世不恭,然而我們又可以屢屢看到他內心的掙扎,所以他會對洪七說“事在人為”,會以黃藥師的身份對慕容嫣說出“就是你”。他最大的悲劇就在於——只有換了他人的身份,才能變得積極于人生,然而他自己的人生卻像灰燼一樣不可避免的變的虛無了,然而,這難道不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確切的說,《東邪西毒》是一部一武俠為包裝的,關於愛情,關於人心的電影,出現在這個江湖中的人物,沒有一個能擺脫拒絕,擺脫欲望,擺脫求而不得的痛苦。希望知道被人喜歡的感覺而不能付出感情的黃藥師,獨自等待的牽驢女子,把感情當做勝負遊戲的西毒大嫂``````無不如次。 
  《東邪西毒》曾經是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看了很多遍,大約也經歷了三個過程,第一個是不解,第二個是感動,第三個是恍然,大致也可以說是回到了看山是山的態度。所以直到今天,才能以理性的,冷靜的態度來分析這部電影。 
  戴著墨鏡的王家衛,常令人去猜想後面究竟隱藏了什麼,昨日再看《東邪西毒》,看到張曼玉說,“有一天我看到鏡子,才知道我輸了”的時候,看到張國榮說,“有些事你不想再提,有些人你不想再見”的時候,忽然覺得王家衛是一個很有悲涼意味的人,能理解影片所表現的這份情懷的人,不會對人生的幻滅感理解不深,他對世界的敏感和透徹也不會沒有代價。 
  同樣的,就像一部電影裡說的,你能知道我的痛苦,但你不能理解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痛苦。我想我也並沒有真的理解《東邪西毒》,一個人要完全理解《東邪西毒》的意味,也許也只有到了這份“萬念俱滅”的心境,真正領會到什麼叫做“時間的灰燼”的時候吧。 
  而看這部電影的人,更多的人是年輕,獨自面對著一片沙漠。 
  有人想,到沙漠後面看看,也許有另一個世界。而更多的人心早就冷了,想著那不過是片更大的沙漠,於是索性原地不動。 
  前行的人,也許失敗,也許成功,更多的人,是在沿途的風景中得到了些慰藉。 
  而原地不動的人,像梁家輝說的,從一開始就輸了。 
  《東邪西毒》有一個很高的視角,這個視角賦予了影片一個悲憫的味道,電影同樣也是一個關於各種各樣的人物,關於芸芸眾生的一個浮世繪——其中有人成功,也有人失敗。楊采妮的女子成功了,雖然不知道報了仇的她去那裡尋找人生的意義;盲武士失敗了,但這個失敗是悲壯的,所以也不能算是失敗。 
  真正失敗的,只有“要想不被別人拒絕便先拒絕別人”的歐陽峰,他從一開始就輸了。 
  所以,如果你問我要不要去沙漠後面看看,我一定說我會去的。 
  最後我還想把話題回到金庸。金庸晚年給人的感受,是把“不朽”看的太重,而他的作品恰恰也正是在意圖創造一種不朽。所以金庸也是矛盾的,他雖然沒有古龍可愛,可是作品卻比古龍具有更大的價值和意義,對他人的人生有更多的好的影響和啟示。 
  現實中的成功者,未必會去追求不朽,儘管真正堪稱成功的人生並不多,所以,失敗也並不是貶義的,很多人都失敗了,但他們努力過,同樣值得尊重和讚賞。 
  人有時候很無奈,但有時候也很偉大,人生中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往往也只決定在一念之間。這就是《東邪西毒》今日帶給我的最大感受。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痛苦固然是自找的,幸福和快樂又何嘗不是??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150063/

穿越過去的現在的波濤  2008-07-09 

  那是一九九四年秋天的一個下午,百無聊賴的我走進電影院,售票視窗的小黑板上寫著今日影訊:《東邪西毒》。那天1200座的電影院裡只有10多個人,大部分是情侶,我坐的那一排只有我自己。很多年以後,我還是能清晰地回想起那一刻的情景,燈光暗去,音樂響起,鼓聲陣陣,一束光刺破黑暗,映現在銀幕上是大海的紫金色波光,沒有岸,沒有礁石,沒有雲,沒有天空,沒有帆與船。只有大海揚波,永無休止。 
  然後才是東邪西毒的臉。 
  那是我第一次對大海動心。銀幕上的海波光粼粼,又壯闊又荒涼,音樂象一波波潮水撞擊心臟,我在一個四面環山的小城破敗的電影院裡,忽然想去看看海。 
  歐陽鋒重返白駝山那天,黃曆上寫著:驛馬動,火迫金行,大利西方。 
  幾年以後,我離開了那座城市。我向西南走,來到海邊。 
  其實我想渡海而去的,不知道為什麼卻住了下來。十幾年。 
  其實海邊還不錯的,雖然買不起依海的房子,但是有機會面朝大海。眼前是渤海黃海,往南是東海,傳說東海上有一座桃花島,島上住著一個美麗的少女和她脾氣乖戾的父親。開始我還以為是真的。 
  有兩年我常常在濱海路上跑步,有時候一群人,有時候幾個人,後來只有我自己。我一邊跑,一邊數路邊的燈柱,從傅家莊到燕窩嶺,去是52根,回來是53根,或者顛倒過來,總也數不清楚。冬天到春天,我看到海岸的小山由褐轉綠,山上一簇簇迎春花,映山紅,桃花,杏花,槐花依時盛開。跑步的時候會流很多汗,一些心事隨著流出去了,就覺得很清爽。海平線時而近,時而遠。 
  第一次和我一起走濱海路的是一個女孩, 她喜歡找茬笑我,笑起來眼睛彎彎的。殷素素對張無忌說,你長大了以後,要提防女人騙你,越好看的女人越會騙人。她騙了張翠山,最後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我想,這個世界騙子本來就多,不管怎樣提防,總是免不了要被騙的,不是在這裡,就是在那裡,那麼,不如找一個好看的女人,被好看的女人騙了說起來也不會很丟人。因此,這麼多年了,我一直都會愛上好看的女人,慢慢地發現,女人騙人的時候,其實是先騙了自己。 
  有一段時間,我把電影原聲錄在磁帶上,在租住的小屋裡反復地放,聽歐陽鋒說話:沒事幹的時候,我會望向白駝山。我清楚的記得曾經有一個女人在那邊等著我。……其實“醉生夢死”只不過是她跟我開的一個玩笑。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記的時候,你反而記得越清楚。我曾經聽人說過,當你不能夠再擁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記。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聽說《東邪西毒》終極版要出了,這次大概無緣在大銀幕上看到,所以拉拉雜雜想起了一些往事。正在看的《花出青嶂》,裡面提到一個公案“如何是佛祖西來意?”,趙州和尚答,庭前柏樹籽。在各種奇奇怪怪的答案中,這個我最喜歡。作者說,其實答案的意思不重要,過去心是沒有的,有的只是現在的心在回憶,未來心也是沒有的,有的只是現在的心在攀緣妄想。惟有現在心。過去心都沒有,如何有佛祖過去的西來意呢? 
  我記得,《東邪西毒》裡水很少,最多的是沙漠,戈壁,黃土,還有桃花。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在十幾年前,和十幾年以後,仍然覺得,它的每一禎畫面裡,都有大海的波濤。 
  這是我現在的心。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433850/

墮落天使 (1995)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主演: 黎明 / 李嘉欣 / 金城武 / 楊采妮 / 莫文蔚 / 陳輝虹 / 陳萬雷 / 關莉娜 / 江道海
  劇情簡介
  天使1號(黎明)很懶惰,所以選擇做了時間、地點、誰該死都不用操心的殺手。天使2號(李嘉欣)很冷豔,是1號的上線,喜歡華服夜出為1號清理房間。天使3號(金城武)很怪異,從不講話的他愛做的事是半夜撬開別人的店面做生意和拿著攝像機將老爸拍個遍。天使4號很“現實”,雖無法忘記舊男友,卻也能轉身用另外的方式將自己安慰。天使5號(莫文蔚)很神經,喜歡在大雨夜冒出。 
  五位天使在自己的生活軌道上固執寂寞地前行著,為了避免換回更多傷心,他們在軌跡交叉時會提醒自己“忘記他是他”,可是,他們的真情還是會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來

寂寞天堂 寂寞人間  2008-04-06

  距離    
  《墮落天使》講的大概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王家衛的作品中,本片是運用近景鏡頭最多的一部。一般說來,鏡頭離演員越近,觀眾便愈接近角色的內心世界。王家衛與杜可風卻反其道而行之,在片中,人物的臉或身體經常會佔據銀幕的多半空間,但在誇張變形的超廣角鏡頭下,卻更顯出人物陌生疏離的感覺。雙人鏡頭亦是如此,以黎明偶遇老同學與莫文蔚和黎明的感情戲為例,廣角鏡頭出色的空間縱深感,讓人物即使同處一室卻也恍如隔世。杜可風搖晃的鏡頭和神秘的打光,加上陳勳奇夢囈般的配樂,更為影片增添了幾分時空倒錯的迷幻味道。 
  不同時空的交叉剪輯,是王家衛彰顯距離的又一手段。片中第一次殺人任務是按時間順序敘述的,李嘉欣的踩點與黎明的精確執行,讓觀眾對二人的工作流程建立了心理座標。第二次殺人任務則被張叔平運用交叉蒙太奇,將兩人在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鏡頭剪在一起,表面上是說二人搭檔的默契無間,實則反映了二人永遠只能在相互平行的時空中各行其是,也挑明瞭他們的感情世界不會有交集。 
  情節、剪輯等方面的對比手法,在本片當中比比皆是。這邊莫文蔚與黎明激情擁吻,那邊的李嘉欣卻只能用自瀆來撫慰悲傷;彼時的金城武還有楊采妮在身旁相伴,此時的他卻只能獨處空蕩的球場失落萬分。此外,金城武父親去世前後的對比,和金城武發色變化的搞笑對比,也都讓人印象深刻。《墮落天使》用記憶的鮮活對比生命的無常,用世道的擁擠反襯人心的疏離。王家衛的電影雖受西方電影影響頗深,但這一招有無相生的對比辨證,卻正是中國傳統藝術地地道道的精華。    
  人心的遠離究竟原因何在?王家衛用他的邊緣人物使我們體驗寂寞(抑或用那些人物來體驗我們的寂寞),卻沒有為此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也許因為答案實在太複雜吧。片中的人物大多工作邊緣(抑或沒有工作),性格乖戾,這使得他們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其他原因呢?王家衛指向了這個浮華的物質社會。片中有幾個鏡頭是特地留給那些都市文明的產物的。碩大的麥當勞標誌,酒吧裡的樂事薯片,樹大招風的可口可樂,Heineken啤酒,高架列車,電視機、家庭錄影機、點唱機,還有在1995年還稱的上很先進的松下傳真機,再加上黎明那個囚籠一般的居所,這些產品究竟是便利了人們的溝通,還是擴大了人們之間的距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墮落天使》絕望的向我們展現了距離的不可逆轉,於是,那些渴望溝通和溫暖,又害怕被冷酷的現實傷害的人們,如何才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與幸福,便成了王家衛電影的永恆話題。 
  天使 
  在《重慶森林》與《墮落天使》中化名何志武的金城武,已經成為被王家衛粉絲集體膜拜的經典形象。在前一部中金城武的獨白就要多過對白,而在後一部裡他乾脆成了啞巴。失去了語言能力的他在與他人的溝通中跌跌撞撞,所到一處盡是一片雞飛狗跳。他半夜三更溜進肉店為死豬按摩,逼著父親吃冷飲吃到腹瀉,即使是在居酒屋打工的那段規矩日子裡,他無意中播放的那首《忘記他》,卻也不偏不倚的戳到了黎明的痛處。金城武把“好心辦壞事”五個字詮釋到了極致,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行為,其實都源於寂寞。《重慶森林》與《花樣年華》中的梁朝偉、張曼玉們至少還懂得玩味寂寞,而寂寞太久的金城武似乎已經忘卻了寂寞為何物了。如果說金城武的失語是寂寞的一面,那麼楊采妮與莫文蔚們的歇斯底里便是寂寞的另一面,他們用一刻不停的聒噪與癲狂來忘卻內心的迷惘脆弱。與她們相比,黎明與李嘉欣因為工作的緣故,不得不用冷酷的外表來掩蓋自己的內心世界,當回歸孤獨,卸下防備後,兩人舉手投足,盡顯頹廢。   
  雖然《墮落天使》算的上是《重慶森林》的續集,但我想能夠兩片通吃的觀眾不會很多。自戀、戀物、偏執、性幻想,這些邊緣人的心理怪癖,在《重慶森林》中被柔化鈍化後帶有微醺的魅力,而在《墮落天使》中,王家衛則更多的還這些怪癖以本來面目。天使會墮落,但墮落的卻不一定都是天使。片中人物因寂寞引發的變態生活,本就頹廢的讓人透不過氣,而王家衛並不善罷甘休,他屢屢使用對比手法,讓這些寂寞的靈魂總心存一絲希望,認為天堂仿佛只有咫尺之遙;然而短暫的撫慰,帶來的卻只是更深的寂寞。還是應了《東邪西毒》的那句老話:沙漠的那一邊,只是另一個沙漠;即使是天堂,照樣也會高處不勝寒。    
  鏡子總是王家衛電影中重要的道具。《墮落天使》中人物的感情備受壓抑,當不能關心他人的時候,顧影自憐變成了他們釋放感情的唯一途徑。“瘦影自憐秋水照,卿需憐我我憐卿”。片中的五位“天使”用鏡子封閉自己,舉目所見僅是自己的內心映射,再也無法理解他人,又因此反而感歎別人無法理解自己。溝通的阻塞,就這樣陷入了惡性循環。這樣的情形在王家衛的電影中司空見慣,但在本片中金城武與父親的親情,讓本片有了不一樣的內涵。在電影中,金城武的父親也是一個寂寞的人,妻子早早離去,兒子又不能自己照顧好自己,這對他來說不能不算一種悲哀。但與其他人相比,他又很幸福,他會在炸牛排時露出笑容,也會看著兒子為自己拍的錄影,邊笑邊搖頭。親情的偉大,正在於一分包容,父親雖然對兒子頑童般的舉動無可奈何,但只有他理解,兒子在表達他的愛。雖然瑣碎短暫,這段父子情依然成為本片迷亂背景下的一點亮色。老人走了,孩子也該長大了,人間寂寞,天堂亦寂寞,也許人們不該對生活有太多抱怨,既然已經墮入凡間,何不抓住那些讓人溫暖的分分秒秒。王家衛讓故事在溫暖的一分鐘裡結束,我們不知道這些“天使”將何去何從,但至少他們學會了一點點包容,一切也許就會不再那麼頹廢。    
  個人認為,《墮落天使》是一部被忽略的佳作。雖然本片在表演方面有些薄弱,在風格上略有雕琢之嫌但是王家衛對都市病態心理的精確洞察,加上對角色情感的細膩捕捉,使得電影並未流於花哨。如果你對《花樣年華》《2046》中被過度消費的懷舊情結已經審美疲勞,又不喜歡《重慶森林》中全然的矯情自溺,那麼,《墮落天使》也許會是一部值得你重新挖掘的王家衛電影。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346028/

最精彩的王家衛  2006-10-01 

   如題,這是王家衛最精彩的電影——在我看來。 
   故事是超現實的,一個殺手,以及從不見面的漂亮的女拍檔,一個不會講話的無業遊民。自然,還有其他的種種角色,然而,每個人都同樣的寂寞。 
  寂寞帶來了黑色的幽默。殺手遇見了他的小學同學,無業遊民深夜撬開屠宰場的門給豬按摩,等等等等,讓觀者一度覺得好笑,可是又有些苦澀。——最最寂寞的人,難道不是會經常笑的嗎? 
   當然,片中有讓人倍感溫暖的片段:金城武逼迫一家人吃雪糕,然後響起金城武的畫外音:“我相信,他們以後回憶起這一天,一定會很開心。”;金和愛慕的女人並排坐在吧台,窗外的玻璃上不停劃過雨痕,兩人一言不發。 
   可最終,仍然是寂寞。哪怕是溫暖。李嘉欣在片尾最後的獨白也說道“那一刻,我覺得好暖。”——仍然是寂寞。 
   我所指的特別,正是片中對寂寞的描寫,很有味道。寂寞是王家衛所有電影不變的主題,但從未象這部影片同時有了沉重和輕鬆的兩端。而原因在於,我以為,是金城武飾演的這個角色。 
   因為不會說話,所以不用說話。因為不會說話,所以必須要有大量的跳出畫面的獨白。這恰恰是王家衛電影很有意思的兩個特點:角色臺詞少而心理獨白多。正因為這個角色不會說話,所以一切顯得那麼自然。 
   而同時,還帶來了幽默感,這個人似乎並不體會到多少寂寞,相反,他很快樂。他懂得玩味孤獨。他似乎是位居次要的角色,實際上卻是故事的敘述者。 
   真是佩服王家衛,能想到這個方法,能創造這樣一個角色。也許他的寂寞真是講不完的,但這恐怕已經是最精彩的方式。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78132/

春光乍洩 (1997)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主演: 梁朝偉 / 張國榮 / 張震
  劇情簡介
  黎耀輝(梁朝偉)與何寶榮(張國榮)是一對同性戀人,為了有新的開始,他們懷著美麗的夢想(去看南美洲大瀑布)離開香港來到阿根廷,卻在布宜諾賽勒斯迷了路。黎耀輝想安下心來過日子,無奈何寶榮於夜夜笙歌中放縱著自己的生命,以期找尋更多的刺激,只當黎耀輝是他受傷後的港灣,兩人分歧 、爭吵越來越多,心的距離越來越遠。 
  黎耀輝明白過去的日子不可能再複返時,決定離開何寶榮,而正是在他離開後,絕望的意味(對黎耀輝的愛)才在何寶榮的腦海中完整的浮現。

電影美學的極致  2005-11-06

  如果說文學語言的特性體現在文字上,舞蹈語言的特性體現在身體造型上,那麼,,影視語言特性則體現在畫面、聲音及聲畫合一的蒙太奇中。香港導演王家衛1997年的作品《春光乍泄》既是電影語言表達到一個極至的代表。這部曾在法國嘎那電影節上驚豔於世界的影片,算得上在敘事、剪接、光影、音樂上達到了渾然天成的和諧,有著極度統一而綿長的氣韻。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南美洲,布宜諾賽勒斯,相對於香港,是地球的另一面,一對同性戀人,黎耀輝與何寶榮,在異國他鄉分分合合的故事。總有人說,王家衛的作品至始至終講述的都是一個故事,關於拒絕和逃避,關於自由與尋找,《春光乍泄》也是不例外的。“要想不被別人拒絕,就要先拒絕別人”在同為王家衛作品的《東邪西毒》中,同為張國榮扮演的歐陽鋒如是說,在《春光乍泄》中,張國榮扮演的何寶榮化身為一個美麗而缺少歸屬感的影子,重複著拒絕和尋找的故事。 
  從人物本身來看,他們是漂泊的,甚至可以說,是邊緣的,從香港到南美洲,他們有著厚重的無根感和疏離感,還是《東邪西毒》,有句對白是這樣的: 
  “那沙漠後面會是什麼呢” 
  “還不是另一個沙漠” 
  即使南美已經是世界的盡頭,然而最難跳脫的還是心靈的桎梏。所以說,王家衛是絕望的,黎耀輝是絕望的,而何寶榮,他不會絕望,因為他並沒有尋找到自己的心。 
  從畫面色調上來看,影片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前24分鐘,兩人煩躁地分手,黎耀輝一個人去酒吧當侍者賺錢,何寶榮則到處浪蕩,畫面是黑白處理的,24分鐘以後,兩人複合,至此畫面有了顏色,一如黎耀輝的心情,主色調是黃、橙、綠,溫暖而慵懶,二人再度分開,影片也進入了第三部分,人聲嘈雜時,畫面依然以橙為主,但當黎耀輝獨自出現在鏡頭時,藍色便開始渲染落寞。這些色彩的過渡,十分符合人們審美經驗中對顏色的理解,可以說,王家衛在顏色上的運用總是直接而充滿情感的。 
  影片的攝影和剪接也是常令專業人士稱道的,有評論說,《春光》是王家衛在技術上最為成熟的一部作品,不可否認的是,“藝術技巧是將想像力創造的意象最終固定並賦予塔物態和形式的能力”。然而,當情感跳出技巧的框架後,技巧便成為了不落痕跡的渾然天成。《春光》中出色的蒙太奇的運用是值得讓人一再回味的。 
  例如影片十三分半時的一個片段: 
  黎推開門進入洗手間—— 鏡子黎映出何的人影 —— 門關上黑場—— 門打開了何出去 —— 黎靠著牆沉思後推門出去 —— 何推開酒吧的大門走向汽車…… 
  這個蒙太奇聯接十分簡潔而入神地刻畫出兩人擦肩而過但無緣相見的情景,或者理解為,黎耀輝特地避免於何寶榮相見的無奈,何在舉手投足間釋放著誘惑,卻是黎心底最深沉的傷。 
  而在影片中亦反復出現對比蒙太奇與平行蒙太奇,如影片11分鐘時的情節,何離開黎做工的酒吧,黎手提酒瓶走到路中間目送何的車離去,下一個鏡頭是何點上煙回望身影漸小的黎然後轉回頭朝前,眼神漠然。還有影片87分鐘時,黎獨自一人來到瀑布,飛濺的水珠混合著眼淚,而同時的何獨自回到兩人曾共同生活的小屋一人抱著被子哭泣。都是十分有衝擊力的。 
  在象徵手法的運用上,王家衛也是猶為純熟的。《阿飛正傳》中的“無腳鳥”,象徵了沒有根基,在漂浮中尋找的靈魂,用不斷出現的鐘,表,來象徵時間的茫然記憶的丟失;《東邪西毒》中的沙漠象徵著現代人的情感荒漠,無盡頭的絕望。而在《春光》中同樣有著十分重要的象徵意象。 
  “有日何寶榮買了一檯燈,我覺得好靚,兩人好想尋找燈上的瀑布”黎耀輝這樣獨白到,於是燈與瀑布便貫穿了整個影片。燈是兩人感情的見證,經過分分合合,何寶榮問黎耀輝“這個燈還在,我以為早被你拋了”,在黎耀輝離開後,何寶榮獨自一個人調試著燈,又複點亮,然後獨自哭泣,表現出他的追悔莫及。而瀑布,則直接象徵著兩人的所追尋的目標,暗喻著感情的歸宿,然而最終還是失落了。片中反復出現瀑布的長鏡頭,一分半鐘的上空附拍,慢慢流轉,用以提升觀者的想像空間與情緒的氤氳。王家衛本人曾被問及瀑布一景的象徵作用,他的答案是“代表這個城市的sexual energy”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影片的音樂,從藝術審美上來看,音樂對於物質材料的依賴程度最低,於是,它用以來表達情感才變得更純粹,與影像的聯結才更直接。而音樂與畫面的完美結合便對情緒的表達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探戈樂音在小酒館裡蕩漾,昏黃的燈光,喧鬧的人群,舞者狂野,而人心的疏離若隱若現。探戈初生時是俚俗的,因為它誕生在一些底層的娛樂場所,影片中的探戈樂是新探戈(Tango Nuevo),阿根廷已故國寶級大師Astor Piazzolla將古典與爵士的元素溶于傳統探戈走向世界的新探戈,充滿生命力與豐富的感情。 
  片中表現黎耀輝獨自一人泛舟水上時,用了Piazzolla的《prologue》,哀傷而厚重的音符,配合黎耀輝昏暗而悲傷的臉,悉數收走觀者的心,淚水隨樂音浮沉,與鏡頭的慢移,流向無盡的情緒空間。 
  一曲《Cucurrucucu Paloma》被低聲吟唱,這是一首關於鴿子的歌,“他們發誓說,當聽見他的慟哭,天空開始劇烈地撼動,他到底承受了多少傷痛?……他們發誓,那只鴿子的靈魂,一直在等待愛人歸來,……石頭永遠是石頭,鴿子阿,你能指望他們瞭解愛嗎?咕咕咕咕咕,鴿子阿,不要再為他哭泣。……”灰藍色的畫面,人聲低吟,於是思緒滿溢得令人不能承載。 
  諸如此類,影片中音樂與畫面全部驚人的契合,往往令情感得到帶著揉和旋轉感的升騰。 
  音樂,畫面,光影,眾多元素的完美結合便是電影語言的終極體現,是電影之所以稱作藝術的必要保證。而優秀的藝術作品總能有力量讓人反復體悟,在不同的審美體驗中得到領悟的昇華。《春光乍泄》便是如此,這是一部令人一看再看的電影,它的魅力來自其光影中的溫暖,整體元素的和諧,來自於不斷超脫的挖掘。觀一部好的電影,得到不同尋常的審美愉悅,便是抓住了一次時間的腳步。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09581/

醉時同交歡,醒後各分散。2008-11-10 

  春光乍泄,Happy Together 
  中文名字和英文對照之下,立刻覺得中文之博大精深。 
  既然是Happy Together,那麼,有一日黎耀輝和何寶榮在一起不再Happy Together而是甘苦與共,那麼,這部電影也就失去了意義。    
  千百年前,詩仙李白就寫出了“醉時同交歡,醒後各分散" 
  黎耀輝和何寶榮,在把酒言歡共同沉醉的時候,是和諧的,可是有一天他們迷失在不易諾斯艾利斯,他們已經不再有共同的醉意了。    
  多年後再看王家衛,在《花樣年華》之前,忽然看出了另一層意味。    
  他明白了,原來離開是為了更好地歸來,旅行的意義不在於旅行本身,流浪是為了珍惜回歸的平穩安定。 
  1997年2月20日,DXP同志逝世。 
  新聞廣播,這個時刻,張宛在不易諾斯艾利斯,黎耀輝在臺北偷走了一張他的照片。 
  他開始明白他屬於北半球,東半球,就像是香港。    
  他們說王家衛這部片子寫的不是愛,而是回歸,是人性的渴盼。    
  我終於看懂了    
  臺北的街市,國語,嗲嗲的聲音,捷運,1997,熱鬧喧鬧。 
  原來此處是歸處。 
  黎耀輝終於從新開始了,原來想要從新開始不是和誰,只是和自己。 
  何寶榮的從新開始,只是表面,他以為黎耀輝會回來,重複那昨天的故事。    
  原來未來,不過是歷史的不斷重演。 
  多少男男女女,分手又和好,每次有一方說出,我們從頭來過吧。 
  都會重複過去,周而復始。    
  不是因為還有多少愛,而是因為,我們誰不想從頭開始。    
  換一部新日記本,換一台新電腦,開始一個新學期,換一個blog 
  每一次都會給自己一個憧憬,然而那個憧憬如同千禧年,不過是個尋常年份 
  太陽照常升起,不會有任何改變。 
  不如我們從新開始 
  從哪呢?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不是麼?    
  回歸後的香港,又有什麼不同,英護照,經濟仍然發展    
  過去,過去,楊曉芸說的,再見過去,管他過去的過不去的。    
  黎耀輝過去了,重新開始,因為他醒了。 
  醒後我們各分散。    
  十一年後,香港仍然太平盛世,黎耀輝娶了劉嘉玲 
  Leslie在那邊找到和他共醉生夢死的人了麼?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551587/

愛人同志如何得到現世的幸福  2009-01-16 

  1997年,王家衛憑藉《春光乍泄》一舉拿下第50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大獎。 
  我最欣賞的內地作家朱文曾說王家衛影片裡的那些旁白聽起來特像一個文學青年在絮叨。但《春光乍泄》顯然是一個例外,以往作品中“商標式的王氏高度哲理性語言”在本片中被最大程度地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極其樸素的日常對白和旁白,但它們同樣能在瞬間之內直指人心。 
  在一些評論者看來,《春光乍泄》已經達到了電影美學的極致。的確,這部電影似乎有一種魔力,它能讓人慢慢地淪陷於那兩個被放逐在異國蒼穹下的男人的隱秘憂傷和黯然心事之中,並且久久不能自拔…… 
  1. 兩個因愛而哭泣的男人    
  何寶榮(張國榮飾)和黎耀輝(梁朝偉飾)是一對同性戀者,他們離開了香港,一起來到了阿根廷。
  他們剛到阿根廷的時候,買了一盞檯燈,燈罩上的瀑布圖案讓他們心馳神往,於是他們相約一起去看那個瀑布。但好景不長,兩人在尋找那個瀑布的時候因迷路而爭吵。何寶榮丟下一句“在一起的日子好悶,不如分開一下,有機會再從頭開始”,然後獨自離去。 
  這之後黎耀輝在布宜諾賽勒斯的一家酒吧當接待員,一天深夜,他在酒吧門口再次遇見了何寶榮,後者和幾個外國男人勾肩搭背一起走進了酒吧…… 
  在另一個深夜,被別人打得渾身是傷的何寶榮來到黎耀輝租住的房間。何寶榮因雙手受傷而生活無法自理,於是黎耀輝每日為何寶榮做飯、擦身、療傷。就這樣,這對昔日的戀人漸漸舊情複燃。 
  但何寶榮痊癒後很快又厭倦了一成不變的枯燥生活,他又一次開始經常夜出鬼混,黎耀輝因此和他爭吵不斷。後來何寶榮乾脆離家而去,兩人從此徹底分手。 
  這之後黎耀輝又結識了張宛(張震飾),他們一起工作,一起喝酒,一起踢球。黎耀輝覺得自己似乎有點喜歡上了張宛,但後者卻突然說他要去世界的盡頭看一看…… 
  黎耀輝的生活再次失去了方向,後來他決定獨自去尋找當初與何寶榮約定要一起去看的那個瀑布。當黎耀輝站在瀑布前,他很傷感地說他總以為來這裡的應該是兩個人;那一刻張宛走到了世界的盡頭,他站在南美洲最南端的燈塔下,把錄下了黎耀輝哭泣的聲音的磁帶扔進了冰冷的海洋之中;而在布宜諾賽勒斯,何寶榮則搬進了黎耀輝曾租住的那個房間裡,他望著那盞檯燈上的瀑布圖案,抱著他和黎耀輝曾共用過的被褥失聲痛哭…… 
  2. 他們在逃避什麼    
  《春光乍泄》中的黎耀輝與何寶榮之所以愛得如此痛苦和絕望,也許是因為他們此前在香港總是感到自己是被身邊的人所排斥的“畸零人”,於是他們選擇了逃避,但就像導演王家衛所說的那樣,他們“想離開香港,來到世界另一頭的阿根廷逃避現實,卻發現越想逃避,現實越發如影隨形的跟著自己,無論到哪兒,香港都存在……” 
  也許你會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黎耀輝與何寶榮當時所身處的香港對同性戀的態度不夠寬容——但如果你翻閱古籍考證一番,你就會很驚奇地發現中國傳統文化對於同性戀的態度幾乎一直都是比較寬容的,中國古代法律一直都沒有對同性戀行為制定過嚴厲的懲罰條例,而著名漢學家高羅佩更是發現在清代時出現了對同性戀寬容、對異性戀反而嚴厲的現象:當時的社會規矩對同性戀關係的公開表現(男人手拉手在街上走,戲劇表演出現孌童等)相當寬容,反而把異性戀嚴格限定在私人生活的範圍之內。 
  當然,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傳宗接代的家庭倫理規範也會變相地為黎耀輝與何寶榮這樣的同性戀者製造壓力,而這應該也是他們逃避到異國他鄉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西方文化在香港這座城市同樣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例如香港1991年才廢除了承自英國的懲罰同性戀行為的法律),既然如此我們不妨繼續研究一下西方對於同性戀的態度的變化吧。 
  在西方古代歷史中,那些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對同性戀一直是嚴厲制裁的,其依據就是《聖經》中的這句訓誡:“如果某人像同女人那樣地同一個男人交合,他們兩人就都是邪惡的,他們應當被處死”。在中世紀的西方,同性戀者會被教會法庭判處苦役或死刑。西方對同性戀行為的看法發生重大的改變主要開始于二戰結束之後。例如美國精神病協會於1973年認定同性戀傾向不是精神疾病。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則將同性戀從“精神與行為障礙”列表中刪除。後來更是有一些國家修改了原來的法律,開始允許同性戀者登記結婚。 
  3. 如何得到現世的幸福    
  《春光乍泄》的故事發生於上個世紀90年代,雖然那時全世界對於同性戀的態度已經變得越來越寬容,但在當時的香港,由於歷史和文化的原因,很多像黎耀輝與何寶榮那樣的同性戀者顯然依舊要承受不同程度的歧視和疏遠,而且這種歧視和疏遠有時甚至來自于他們的親人和朋友,例如在《春光乍泄》中就有這樣的情節,決定回香港的黎耀輝給自己的父親打電話、寫信,希望能得到後者的理解和原諒。 
  即使是在今天的中國,依舊有很多同性戀者要面對黎耀輝與何寶榮曾經面對的那些問題。雖然中國的主流媒體現在會反復宣傳“對同性戀者的寬容是社會文明的標誌”這樣的觀點,雖然中國性學專家們現在也會不斷向大眾普及這樣的常識:同性戀不是變態,也不是病態,而且是不是同性戀並不是個人所能選擇的——但現在很多中國的父母在得知自己的兒女是同性戀之後,依舊會暴跳如雷,好像兒女犯下了大逆不道的錯誤,然後他們可能會拉著兒女去醫院“看病”,或是逼兒女與異性相親,某些父母甚至還會帶著兒女去精神病院做鑒定和檢查——看來很多時候,無知和偏見會形成一種最強烈的、不容反駁的“善良的願望”,而這種“善良的願望”反而會給他人造成最刻骨銘心的傷害。 
  寫到這兒想起了在一篇關於《喜宴》的豆瓣評論裡曾看過這樣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們是同性戀者,他們已經交往了近七年,戀情發生在他們共同就讀的那所大學,故事的開始是冬天,他們一起在教室裡自習,在有月亮的晚上握著奶茶散步,一起考研,一起工作,一起生活。戀愛兩年後,他們毅然決定在一個晚上,一起去見兩家的父母——結果一個人被一記耳光扇出了鼻血,另一個人被一個茶杯砸破了頭。那天淩晨,他們走在空無一人的大街上,淚流滿面,而後又破涕為笑,在路邊親吻擁抱。後來他們中的一個人含著眼淚對他的一個朋友說:那是一生裡最幸福的事情,也是一生裡最輕鬆的時刻。而這個故事的結尾是這樣的,兩年後的除夕夜裡,兩家人圍坐在一起,看春晚,包餃子。其中一個人的父親笑著對自己的兒子說:自己有了兩個兒子。 
  這個故事中的兩個人之所以能一直在一起,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選擇了一起面對現實,而不是像《春光乍泄》中的黎耀輝與何寶榮那樣選擇了一起逃避現實。 
  其實無論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如果彼此深愛的兩個人一起逃避現實,一起逃到天涯海角,他們固然有可能擁有一段如電影般流光溢彩的浪漫時光,但最後十有八九隻會收穫一個如一滴夜雨中的淚水般心碎卻無痕的結局,因為人只能逃避一時,無法逃避一世。 
  而如果彼此深愛的兩個人一起坦然而堅定地面對現實,一起爭取親友對他們的理解和祝福,一起承擔對與錯的總和,他們就有可能得到現世的幸福,雖然這樣的幸福可能不會如電影般流光溢彩,但也自有其動人之處,足以值得他們用一生去慢慢品味。 
  另外雖然任意一對彼此深愛的人以他們自己的力量很難改變社會現實,但他們卻可以選擇積極面對現實這樣一種態度,這不僅會讓他們獲得兩個人的幸福,而且如果有更多的人選擇這樣一種態度,那社會現實也會因此而慢慢改變。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621154/

花樣年華 (2000)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主演: 梁朝偉 / 張曼玉 / 潘迪華 / 蕭炳林 / 張耀揚 / 孫佳君 / 錢似鶯 / 顧錦華
  劇情簡介
  1960年代的香港,報館編輯周慕雲(梁朝偉 飾)與太太搬進一間住戶多是上海人的公寓,和某家日資公司的貿易代表陳先生與太太蘇麗珍(張曼玉 飾)成了鄰居。因為發現各自在外工作的配偶背著他們有了婚外情,周慕雲和蘇麗珍開始見面商討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以及相應對策。 
  起初兩人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就事談事,可是日子一日接一日過去後,在周圍一幫上海鄰居的閒言碎語中,他們發現配偶的事早空出了他們的腦袋,彼此眼裡只剩下了對方,而刻意回避已生出的感情的結果,是更加刻骨的相思。 

花樣年華 的藝術魅力  2007-06-06 

  《花樣年華》被稱為一部懷舊經典。就影片所講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沒有什麼新意,無非就是一個講述婚外戀的愛情故事;就影片的情節來說,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說簡單而又平淡。那麼,為什麼這樣一部故事普通、情節簡單的影片能被人們稱之為經典?關鍵就在於導演王家衛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別致的表現手法,通過這些藝術手法為這個普通的故事賦予了一個內蘊深廣、新穎脫俗的主題,使這部電影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 
  一、影片在主題表現上的含蓄美。 
  藝術貴在含蓄,電影藝術也同樣具有這個藝術法則。含蓄的表達使得藝術作品的內蘊更加豐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題思想更具有韻味,令人回味無窮。《花樣年華》中正是具有這樣的藝術特色。導演王家衛用一種隱喻式和象徵式的表現手法,為這部電影增加了內在韻味。猶如一首朦朧詩,每一個字包括每一個標點都有它代表的象徵意義,也像是一幅寫意畫,每一個線條隱含喻意。頗具特色的隱喻和象徵式的表現手法的運用,使得這部作品在主題思想的表達上顯得既含蓄又有深度。影片不僅僅是反映了周慕雲和蘇麗珍因為各自的愛人出軌的不幸,也不僅僅是反映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而是映射了那個時代、那個社會,人們的普遍的感情生活和道德觀念等內容。 
  (一)隱喻式的表現手法對影片主題的含蓄表達。 
  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它的主題並不是直接告訴觀眾的,而是隱含在每一個細節中,要靠觀眾去體會的。《花樣年華》中王家衛用隱喻蒙太奇和重複蒙太奇技巧把影片的主題含蓄而又自然傳達出來,在表現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的同時也暗示了六十年代香港社會的真實現狀,賦予影片時代色彩和社會意義,提升了影片的藝術價值。例如,影片通過蘇麗珍替何老闆給何太太(何老闆的妻子)和給余小姐(何老闆的情人)打電話、買禮物的情節,說明了老闆也是在情人和妻子之間來回周旋。結合整個劇情,我們無形中就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社會的小資們的真實生活和情感現狀。不只是蘇麗珍的丈夫和周慕雲的妻子“出牆”,很多人和他們一樣都在外面有情人,而且都是偷偷摸摸的。《花樣年華》中,導演正是運用一些系列隱喻式的表現手法,把影片中的人物情感、時代特徵和文化內涵等內容暗含在每一個細節中,在深化主題思想的同時,使其在表達上具有含蓄美。 
  隱喻蒙太奇是表現蒙太奇中的一種藝術技巧。隱喻蒙太奇是“把表現不同形象的鏡頭畫面加以連接,從而在鏡頭的組接中產生比擬、象徵、暗示等作用的蒙太奇”[1]能給人一種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的感覺。在《花樣年華》中王家衛多次運用隱喻蒙太奇這一手法對影片的細節上的處理,極大地增強了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增加了影片的含蓄美。如影片中 “昏暗的路燈”這一鏡頭的多次出現,這盞路燈似乎就是蘇麗珍寂寞和孤獨的內心。丈夫老是不在家,只有她獨自一個人每天去小面攤吃飯。猶如街頭道路等一樣,孤苦伶仃。再如,影片中幾次“掛鐘”的空鏡頭的出現,很容易就使觀眾感受到了時間的流逝,歲月的無情,很具有隱喻意義。還有周慕雲離開香港去新加坡時出現在影片中的一棵樹的鏡頭,這個鏡頭導演用仰視的角度去拍攝,由一片藍色的天空和一棵細高的小樹組成的畫面,交待了場景由香港到新加坡的轉換和時間上是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三年的轉換。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暗示著周慕雲和蘇麗珍之間的感情已經越來越遠了,他們之間的愛情已經永遠的不可能了。《花樣年華》中這些隱喻蒙太奇技巧在細節處理上的應用,增加了影片主題的含蓄美,調動了觀眾的情感和思緒,使觀眾無形中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生活的兩個已婚男女之間既相愛而不能愛的無奈、傷感的情緒。 
  此外,《花樣年華》中反復出現主人公周慕雲和蘇麗珍各自走過狹窄的樓梯,從家到小面攤和從小面攤到家的畫面。這一畫面反復出現,表面上是對主人公生活的表述。而實際上王家衛使用的是 “把表現同一內容的鏡頭畫面在影片中反復出現,以突出、強調這一內容象徵意義的蒙太奇技巧”[2],也就是重複蒙太奇技巧。導演之所以要這在故事的開始部分使用這一表現技巧,目的就是要,以他們不斷地從樓梯上上上下下、進進出出畫面來象徵他們孤獨、冷清的生活狀況,為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間發生婚外情埋下了伏筆,同時也隱喻了他們兩個人之間會有故事發生。在這部影片中,另一處巧妙使用重複蒙太奇的地方是,周慕雲為了寫小說在賓館裡租了一間房子,蘇麗珍知道後去賓館看他時,蘇匆匆走上賓館的樓梯,然後又匆匆地走下賓館的樓梯的鏡頭反復出現。蘇麗珍上去又下來、下來又上去,上下樓的畫面重複很容易就讓觀眾感受到了女主人公激烈的心理鬥爭。此處暗喻著一種矛盾,實質上對周慕雲產生了感情,想去看他,但又因為自己身為人妻,受道德的束縛而避免“跟他們一樣”。這裡的重複效果,巧妙而貼切的展現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也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道德觀念。導演在向觀眾傳達這些思想內容時,不是直白的告訴觀眾,而是把這一切都隱藏在畫面的不斷重複中,增加了電影的韻味。 
  (二)明暗和色彩對主題的暗示。 
  影片的明暗和色彩雖然不是表現主題思想的主要元素,但是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明暗和色彩在《花樣年華》中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昏暗的色調和女主人公身上不斷變化的服裝色彩對影片的主題表達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 
  在《花樣年華》中,王家衛把絕大部分畫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採用這樣的色調,暗示了故事中的時代氣氛、生活真實和情感主題,造成一種陰暗、低沉、壓抑、傷感的氛圍。暗調在《花樣年華》中的使用給人造成一種懷舊、傷感的思緒。影片中把人物放在昏暗的樓梯、走廊、陰暗的房間和黑暗的街道中……灰暗的畫面效果為影片蒙上了一層時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會狀況和影片中兩個主人公的感情遺憾。暗示著周慕雲和蘇麗珍不可能擊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們終究不可能越過內心中道德的束縛。而且整部影片基本上以灰暗的色調為背景,使主題顯得厚重、深沉、壓抑,把觀眾的思緒帶入了一種“悲”的 狀態,使人預感到了影片“悲”的結果,讓人感受到了一個發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愛情故事的真實。 
  在這部影片中,最具色彩表現力的就是主人公蘇麗珍身上的旗袍。蘇麗珍身上的旗袍的不斷變化間接的映射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心情的變化。導演把女主人公的心理變化用旗袍色彩的變化表現出來。就整個影片中女主人公所穿著的旗袍顏色,比如搬家時、在孫太太家裡看丈夫打麻將時、和孫太太他們試電鍋時、囑咐丈夫給她老闆帶皮包時,或是去公司上班時,還是其他時候,一般都是以白色加黑色、白色加藍色和淡黃色加白色搭配的旗袍。這幾種顏色搭配的旗袍是蘇麗珍貫穿的。這種幾種素色的衣服於影片的灰暗色調、周圍環境是相協調的。但是片中好幾次出現蘇麗珍提著飯盒去小面攤買飯時,她都是一身顏色很暗的旗袍,暗示了她的孤獨和內心的寂寞;當他們確定自己的愛人發生婚外戀時蘇麗珍去賓館裡見周慕雲時,她一身紅色的旗袍,這一反她穿衣的一貫風格,與她一向喜歡的衣服顏色形成鮮明反差。這裡其實是隱喻了她們之間愛情的產生。蘇麗珍趁著房東不在去周慕雲家時,一襲黃色的旗袍,象徵了他們在一起的愉快和溫馨。而當蘇麗珍決定要跟周慕雲走時,她身上的衣服變成了綠色。綠色是富於生機、象徵生命的。這就隱喻了蘇麗珍下定決心要和周慕雲開始新的生活。然而,當它趕到賓館時,周慕雲已經走了,代表希望的綠色在紅色的窗簾、紅色的床、暗紅色的牆壁映襯下,讓人感到的是莫大的失落。代表了“色彩是影視畫面的抒情符號,能傳遞感情,表達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情緒”[3]。蘇麗珍身上不斷變化的旗袍色彩,不僅反映了人物心理的微妙變化,而且增強了影片在主題表現上的抒情意味。 
  不斷變化的旗袍顏色與暗淡的畫面色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灰暗色調的映襯下旗袍的色彩變化更加具有了表現力,隱喻作用更加明顯。通過色彩的變化,暗喻了人物心理的變化、情感的變化,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深化了主題。暗淡的畫面色調,映襯了主題。使得影片的主題表現更加含蓄朦朧。 
  (三)道具的象徵意義。 
     在這部電影中,似乎沒有多餘的東西,每一個鏡頭、畫面,每一段對白、音樂,包括每一件道具在影片中都具有不可代替的象徵意味。王家衛沒有放過每一個細節對主題的表現作用。影片中的旗袍、繡花拖鞋等道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象徵意味。不但為影片增添了民族氣息,也增加了主題的含蓄性。 
  旗袍是《花樣年華》中最具象徵意義的道具。蘇麗珍身上更換了27次的漂亮的旗袍暗含著多層的象徵意義。《花樣年華》中導演把旗袍作為一種隱喻道具,無形中向觀眾傳達了故事的資訊、人物的情緒變化,起到了塑造藝術形象的作用。“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裝,象徵著高貴、典雅”[4],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的服裝樣式都是旗袍。導演王家衛把這樣一件代表高貴、典雅的服飾作為女主人公的唯一服裝,可謂用心巧妙。在影片中旗袍象徵著蘇麗珍高貴的個性特點,她一直對自己、對周慕雲說“我們不會和他們一樣的”,表現了她心中高貴的個性特點。而且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飾,在一定意義上,旗袍在影片中也是傳統思想的象徵。正是由於蘇麗珍的“高貴”個性,以及受到傳統道德思想的影響,使她無法克服自我、衝破道德的束縛去追求自己的真愛。這就是成就了他們“無言的愛情”的主要原因。 
  《花樣年華》中出現了四次的蘇麗珍的一雙繡花拖鞋,在影片中有著重要的象徵意義。房東的突然回來,蘇麗珍被控在周慕雲家裡,為了避嫌,她穿著周妻的皮鞋假裝成剛下班回家,於是就把他的繡花拖鞋留在了周慕雲的家裡。周慕雲一直把這雙繡花拖鞋珍藏,就連離開香港去到新加坡,他也帶著這雙鞋。這就為賦予這雙繡花鞋特殊的寓意。它象徵著周慕雲對蘇麗珍純潔而真摯的愛,是二人之間美好愛情的象徵。後來,蘇麗珍去了一次周慕雲在新加坡住所,她並沒有見周慕雲,在周的房間裡默默地停留了片刻就走了,臨走時她悄悄的帶走了那雙繡花拖鞋……刻畫出了她對自己和周之間沒有結果的愛情的無奈心理。周慕雲在屋內到處亂翻,卻再也沒有找到這雙繡花拖鞋,它永遠的消失了。繡花拖鞋的消失,是他們之間愛情永遠不會有結果的象徵。 
  二、敘述形式上的簡潔對主題的強化作用。 
   “電影天生是一個故事的敘述著,或者說電影就是因敘事而存在的”[5]。電影和小說一樣,人物與情節是一部電影必不可少的重要要素。一般情況下曲折的故事情節和豐富的人物形象最能吸引觀眾。而在《花樣年華》中 ,王家衛卻以高度簡化的情節和高度省略的人物以及極其精煉的人物對白來敘述故事,風格有點像法國新浪潮電影中淡化情節、淡化人物性格等的敘述特點。這種敘述形式所帶來的效果就是,整部影片簡潔精練,起到突出主題的作用,使人感到影片在敘述過程中沒有一絲多餘的成分,每一個細節都與主題有著緊密的關係。 
  (一)高度簡化的情節。 
    《花樣年華》的情節是非常簡單的,從開始到結尾,沒有絲毫的跌宕起伏。影片中情節的高度簡化使得整部電影從頭到尾都顯得非常的整潔、乾淨,沒有贅餘。如從蘇麗珍、周慕雲租房到他們搬家的情節過渡。租房的畫面之後緊接著就出現了搬家的畫面,中間沒有任何其它的情節。而且在周慕雲去找房子租的時候,孫太太告訴他“真對不起,房子已經租給剛才那位太太了”告訴他隔壁有空房讓他去看看,然後就出現了兩人搬家的畫面。場景與場景之間的過渡極度簡潔、緊密。這樣快捷的過渡雖然有時候可能會給觀眾對劇情的理解帶來一定的難度,令人感到突然和莫名其妙。但是仔細體味,就會發現這種過渡對影片主題的表現效果是非常顯著的,能夠有力的強化、突出主題。猶如中國的唐詩宋詞,語言簡潔但意境深遠。在《花樣年華》中王家衛簡化了周慕雲的妻子和蘇麗珍的丈夫是“怎樣開始的”,高度簡化了除主線以外的其他情節和內容。所有的情節和鏡頭都緊緊地圍繞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變化而進行,直奔主題。影片中周慕雲發覺自己的妻子和蘇麗珍的丈夫發生了婚外情、蘇麗珍也覺察出自己的丈夫和周慕雲的妻子發生了婚外情後,二人心理都很難受,不願面對事實。這時影片的場景突然從公寓切換到了咖啡館,男女主人公在咖啡館的場面突然的出現。他們在咖啡館裡想要知道“他們是怎樣開始的”?緊接著畫面又一下轉到了在狹長的街道上,二人模擬周妻和蘇夫之間的戀情是怎樣開始的,是誰先主動的?從公寓到咖啡館再到二人在街上的類比畫面,情節跳動的跳躍性很強。再如周慕雲在賓館的客房裡寫小說,蘇麗珍去看他,銀幕上蘇麗珍上樓的畫面剛剛結束,就出現了二人在門口告別的畫面,省略了蘇麗珍進入房間後的內容。整部影片省去了一些過渡性的情節,只保留了最能表現主題的主要情節,強有力的突出了主題。這種對情節的簡化造成了情節與情節之間的空白 ,也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使人不斷地在回味影片所要傳達的思想意圖。 
    而且這種對情節的簡化在無形中強化了對影片中人物飄忽不定、複雜微妙、難以捉摸的內心情態的變化的表現力,使得這部電影具有很強的抒情性質。在影片中,每一個鏡頭、每一幅畫面和每一個細節包括音樂、色彩等都能都流露著對情感的抒發,表現著人物心理的複雜、矛盾、微妙的變化。 周慕雲臨走前的一個晚上和蘇麗珍在一條昏暗寂靜的街道上見面,周說“我知道你是不會離開你先生的”,蘇麗珍伏在周的肩頭哭泣,之後是他們坐在汽車裡離去的畫面,蘇在車裡說“今晚我不想回家”,並沒有交代他們去哪裡、幹什麼。只是接著出現的是一面掛鐘的鏡頭,畫外是周慕雲的聲音“是我,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給我一起走?”。然後出現的是周、蘇在不同的地方聽著蘇的丈夫為蘇麗珍在收音機裡點播的周旋的《花樣的年華》二人神情黯然。這一系列的情節快速轉換,很直觀明瞭刻畫出了男女主人公內心的遺憾、無奈、傷感、失落的複雜心理和微妙的變化過程。舍去次要的,緊抓主要的,突出強調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過程,增加了影片的表現力,使觀眾能緊緊抓住影片的主旋律。 
  (二)高度省略的人物。 
    在《花樣年華》中,除了在情節上的簡化之外還有對人物的省略。整部影片中除了男女主人公之外就是幾個與主題關係緊密的人物,幾乎沒有其它閒雜人物的出現。就連周慕雲的妻子和蘇麗珍的丈夫也沒有實際出現,只是出現了幾次背影和聲音。有人把王家衛的這種手法叫做“人物的缺席”,其實就整個影片中出現的人物來看,應該用“人物的省略”更為恰當。就整部影片來看,出現的能夠看得清面目、有臺詞的人物只有十個,其中包括只有一句話臺詞的搬運工、新加坡房東,就連房東顧太太也只出現了一次,只有一句臺詞。房東孫太太家就只出現了孫太太和傭人兩個人物,孫先生、孫太太家的其他人根本就沒有出現。並不是說孫太太家裡就只有孫太太一個人,從“王媽,開飯吧、三哥他們都餓了”一句話中可以判斷出他們家還有其他人,但是影片中並沒有出現。此外影片中還省略了何老闆的情人和太太、顧先生一家人、還有周慕雲工作的報社的其他同事、蘇麗珍上班的公司的其他同事等人物。導演設計如此多的人物沒有出現,已經不只是人物的“缺席”了,實際上應該是對人物的省略。 
    這種大量省略人物的方式,增強了對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內心情感的發展,使故事的發展緊緊圍繞著周、蘇二人,無疑對突出表現主人公之間的心理變化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強化了影片的主旨。 
  (三)高度簡練的人物語言。 
   對白是電影聲音中最主要的元素,“它有説明瞭解人物性格、情緒,提供事件發展線索的作用”[6]。《花樣年華》中人物的臺詞非常地簡練,人物的對白往往只有簡短的一句話甚至幾個字。如周慕雲和何蘇麗珍見完最後一面坐在計程車內離去時影片只出現了蘇麗珍的一句話“我今晚不想回家”。周慕雲即將要去新加坡時給蘇麗珍打電話,只用了一句“是我,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來表現他內心希望和蘇麗珍在一起的心理。周慕雲的這句話之後,是周慕雲所住的賓館房間以及周站在窗前痛苦等待,然後靜靜離開的情節,接著是蘇麗珍匆匆的下樓梯的鏡頭、床上默默坐著的鏡頭,很長一段時間後出現了一句話“是我,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帶我一起走?”從周慕雲說那句話到蘇麗珍說這句話的過程中沒有其他的人物對白,只有背景音樂。短短的兩句話使觀眾體會到了他們兩個人一個在痛苦的抉擇,一個在痛苦的等待的心理情態。再如,周慕雲的妻子在給蘇麗珍的丈夫打電話時,也只有簡短的兩句話“你到底給你老婆說了沒有?以後不要給我打電話了。”而且沒有出現蘇麗珍丈夫的聲音。只這麼簡單的兩句話,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兩個婚外戀者的人物情態。簡潔精煉的人物語言,是這部影片一個特點,有時候簡簡單單幾個字、幾句話就把影片想要表達的內容貼切表達出來的,話語雖少但是句句都是意蘊很深,使整部影片充滿抒情意味。 
   影片運用高度省略的藝術手法,簡化了情節、簡化了語言、省略了人物,為觀眾留下了大量的想像空間。取雜留精,使得主題更加突出、鮮明。 
  三 、平緩均衡的節奏,使影片主題更具抒情意味。 
   “電影,既是一部善於講故事的機器,又是一支抒情言志的彩筆”[7]《花樣年華》雖然情節的過渡很簡潔,但是整部影片在敘事節奏上顯得很均衡,令影片具有很強的抒情意味。觀眾就像坐在一輛勻速而平緩行駛的列車上,一路觀賞優美的風景一樣,在觀賞的過程中引起了一系列感想和思考。從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搬進同一座公寓到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間發生婚外情再到他們之間發生感情然後到男主人公的離開,這一系列的情節推進都是同一個節奏,從開始到結尾沒有任何起伏。正是由於這種平緩的敘事節奏,使影片有充分的時間去刻畫細節,更好的表現主人公豐富而複雜的心理,增加了影片的抒情性。同時給觀眾留下想像、思考的時間。 
   而影片中人物的動作和主題音樂的協調是十分的完美。在主題音樂舒緩的三拍子節奏下蘇麗珍獨自拎著飯盒出去買飯時走路的動作,周慕雲在小攤上吃混沌時的面部動作、坐在辦公室邊抽煙邊寫稿的動作等等,每當主題音樂響起時,人物的動作和著音樂“啪——噠——噠”三拍子緩慢節奏運動著,如同一位元舞蹈家在音樂中翩翩起舞一樣優雅、合拍,令人陶醉。王家衛用慢鏡頭的手段把人物的動作和電影的主題音樂完美結合,動作與音樂完全一致的節奏。強烈的表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聽著主題音樂看著蘇麗珍在昏暗狹長的樓道裡緩慢行走的動作,我們不能不體會到她內心的寂寞與壓抑。看到周慕雲默默離開賓館房間的一系列動作,我們無不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心中的痛苦與無奈。還有二人在賓館的房間裡一起寫小說的慢鏡頭,也在主題音樂的旋律下以舒緩的節奏呈現,展現了二人在一起度過的那段令人留戀的美好時光。導演把這些動作用慢鏡頭拍攝下來配合音樂的旋律放出來,舒緩的節奏感很強。增加了影片的抒情性和藝術感染力。在平緩的節奏下,我們感受到了影片所要抒發的感情思想、感受到了二人由寂寞到相愛再到離去的愛情過程,到底是對是錯,已經說不清楚了。    
   《花樣年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塑造了一個新穎脫俗、豐富多義而又含蓄蘊藉的主題。表現了“那個時代”、表現了道德與情感的矛盾、表現了六十年代殖民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衝突、表現了人性的複雜微妙。周蘇二人想“愛” 而又不去“愛”的愛情故事,讓人感受到的是人性、社會、道德之間複雜的關係,給人一種淡淡的遺憾和無奈。王家衛沒有把影片所要表現的內容僅僅定位在男女愛情上,而是通過一系列獨特的表現手法為其添加時代色彩、民族色彩和人性內涵,這正是這部影片的成功之處。 
   注釋 
  ① 出自電影結尾處旁白“那些失去了的歲月,仿佛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到。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夠衝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會走回早已消逝的歲月。”周慕雲和蘇麗珍之間的感情似乎就在咫尺間,但又隔離很遠很遠。他們之間美麗的愛情只能化為永遠的回憶。 
  ②《花樣年華》中當蘇麗珍去賓館裡看周慕雲,臨走時說“我們不會跟他們一樣的”。理性的克制、道德的約束,令她不斷地壓制內心的情欲。 
  [參考文獻] 
  [1] 李標晶.電影藝術欣賞[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P86, P64. 
  [2] 倪祥保.影視藝術概論[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2: P346. 
  [3] 胡 嬪.論旗袍審美造型的民族精神[J].藝術與設計, 2003(119). 
  [4] 宋家玲.影視敘事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P3. 
  [5] 肖 霞.繁複的隱喻[J].電影評介,2006(15). 
  [6] 金丹元.影視美學導論[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 2005: P68. 
  [7] 賈磊磊.影像的傳播[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P158.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164227/

最美好的年華與最糟糕的愛情。  2008-11-29 

   同許多人一樣,最初對這部電影產生興趣,是想欣賞張曼玉在影片裡穿著各款旗袍嫋嫋婷婷走過去的身姿。然而影片看到一半,便不得不重新定位王家衛頻頻拍攝的這一組鏡頭的作用,它是一道鮮明有力的色彩,卻也只是色彩,它的存在與電影中壓抑的大提琴音樂一樣,都是為突顯這樣一個主題:最美好的年華與最糟糕的愛情。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環境,中產階級的背景,小資格調的情境。 
   蘇麗珍的職業是秘書,她懂得享受生活,有精緻的妝容,一絲不苟的雲鬢,26身旗袍在劇中未曾重複出現過。即便是去買面,她也會打扮得精緻從容,對生活的態度始終認真,甚至有近乎苛刻的完美主義傾向。 
   周慕雲是報社的編輯,喜歡自己的工作,待人彬彬有禮。與蘇麗珍一樣喜歡武俠小說,但在蘇麗珍的鼓勵之前,從未嘗試過自己書寫。 
   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家庭,只是偶然的原因,成了隔壁的鄰居。   
   在這裡要談到王家衛對於“不在場的在場”演繹。影片中塑造了始終未曾露面的兩個人,蘇麗珍的丈夫,周慕雲的太太。蘇的丈夫經常出國去日本,年輕有為;周的太太的酒店上班,經常上夜班,年輕貌美。影片多次借助他人轉達話語的場景,暗示觀眾,在蘇與周頻頻碰面的同時,另外的兩個人也定是如此,於是情愫暗生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事。 
   當另外的兩個人開始約會的時候,剩下的兩個人便開始等待。蘇日日穿著精緻的旗袍去買面,神情疲倦,身姿落寞。周日日在小面攤上吃雲吞,細嚼慢嚥,眼神沉鬱而寂寥。他們會在狹長的走廊或樓道裡錯身而過,沉悶壓抑的大提琴聲無一例外地響起,暗示的是心情。我們能意料到的是,必然會有故事發生,無法預料的,只是結局。   
   蘇麗珍開始意識到什麼,她聽到隔壁有熟悉的聲響,在極力的偽裝裡才沒有掉下淚來,卻將自己關在浴室裡放聲哭泣。四個人之間,有人先背叛,她卻只能一個人承受這真相。 
   偶然的正面相逢,他看到她的提包,她看到他的領帶。他終是約了他,一起吃飯。煙霧繚繞,繞了很長的彎,兩個人才逐漸挑明意圖:只是巧合麼?不是。原本以為只能一個人扛的事,忽然有了人一起分擔,只是這感覺,多少有些悲涼。   
   仿佛是出於報復,蘇與周開始模擬背叛者出軌的最初場景。是誰先踏出了第一步?他們都忘了,其實這根本就不重要。事情已經發生了,追究誰是始作俑者,又有什麼意義? 
   他們也逐漸開始有意無意的約會,一起看報紙,一起寫小說,一起修改討論。偶爾也會研究另外兩個人在做什麼,內心憤恨卻時刻提醒自己:我們不會像他們那樣的。像是警鐘,只不過,這警鐘只鳴予自己聽。 
   周的妻子的來信,是最後的聲明。他們是被遺棄的一對,她卻依舊不肯承認現實。 
   拷問模擬。她把他假想成自己的丈夫,開始追問這場背叛的真實性。他簡短的辯解後乾脆俐落的承認,令她有措手不及的憤怒,繼而是茫然和委屈,眼神一片空落落的悲傷,片刻的沉默過後,她終於趴在他的肩頭大聲哭出來。不是假想,一切都是真的,只是自己竟然還會如此傷心,如此銘心刻骨地難過。   
   他們開始嘗試忘記那些憤怒的事情,並逐漸習慣有對方存在的生活。然而那是一個閒言碎語能扼殺一個女人的時代。蘇麗珍是膽怯的,她對生活認真,對自己有著近乎苛刻的完美要求,她也曾以為自己的婚姻是完美的,因此即便發現了真相,她還是在人前強作笑顏。 
   約會後回家,要分段下車;暴雨,周從家裡拿來一把傘,蘇卻拒絕與之一起走回去。她害怕那些目光,夾雜著疑問和嘲弄的目光,因此她對周慕雲的電話有著極度的敏感。他的房東忽然回家,她便藏在他的房間裡再不敢有大的聲息和動靜,即便她與他只是在討論小說而已。孫太太幾句告誡的話語,她便能違背內心最真實的情感,棄了與周見面的理由。 
   然而她又是勇敢的。她待見他,雖然言辭裡一再疏離,情感上卻一再靠近。2046房間,她滿心緊張地奔赴,卻又掙扎猶豫,轉身離開,卻又留下來。她很多時候都在等他再多言一句,而他卻只是沉默。 
   於他,他覺得她應當懂得他的沉默,他的心意。事實上,她的確懂得,只是女人的天生不安全感,她需要他更堅定的言語。而這些,他卻未必懂。   
   這樣沉默的日子裡,他們忽然理解了另外兩個人的情感,甚至覺得這樣的發生很是自然。有些事情,不是你一再強調不可能,它就會真的不可能,比如愛情,它往往來得不知不覺、悄無聲息。 
   她愛他,卻不願承認。他請她配合,模擬一場最後的分別,他要為自己做心理準備。長鏡頭,只是手的特寫,痙攣,掙扎,她的內心鬥爭激烈,情感已經敞露無遺。她任憑眼淚縱橫,卻還是不能跨出那一步。壓抑的大提琴音樂再次響起。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周慕雲對蘇麗珍說了這一句。也僅僅是一句。她還來不及答覆,他便習慣地將她的沉默當成了拒絕。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帶我一起走。她在2046的房間裡,點燃一根香煙,她要那種煙霧輕繞的氛圍,仿佛他還在身邊。 
   然後,淚流滿面。 
   他已經走遠。   
   一年。最好的年華,又折過去一年。她打電話給他,她還記得他,那或許是她的勇氣,然而他不在。有些話語,外人永遠不可轉達。 
   再後來的電話,他接到了,她卻沉默。如果他還記得,他應該知道是誰在另一端呼吸和想念。只是默然,他什麼也沒做。於是她離開,拿走了當年在慌亂中留下的繡花拖鞋。從這裡開始,也從這裡結束。  
   時光一晃,又是四年。于一個女人而言,最好的年華不過四五年的時間。蘇麗珍回到這個小弄堂,孫太太要出國了,於是她租下當年曾住過的這個房子。問起隔壁,孫太太自顧自回憶當年與顧先生一家和睦相處的場景,蘇麗珍卻忍不住看著窗外掉下淚來。時過境遷,她還想念周慕雲。 
   周慕雲回國,去看望顧先生,卻是舊時場景,人已非。路過隔壁的時候,他在門前靜默了半晌,還是離去。他終是不肯相信,這扇門裡會住有舊相識的人。 
   他與她之間依舊不能逢面。許多人一旦錯過,接下來只能是馬不停蹄地錯過。他們也未能逃離這個定律。都是紅塵中人,免不了俗。    
   大提琴音樂響起,激烈而壓抑。 
   這場感情在周慕雲心底發酵了四年,他再也承受不起。沒有人可以分擔,他只能在吳哥窟的石壁上,對著洞口傾訴,然後一把泥土,封住了全部的秘密。 
   她的生活流於滾滾紅塵之中,與他再無交集。這場曾經刻骨銘心的愛戀,就這樣消失在茫茫人海裡,只剩下花樣年華的小曲,依舊在淒美憂傷地唱著。   
   他不夠勇敢,她矜持顧慮,於是,只剩下分道揚鑣。最美好的年華里,明明很相愛,卻不能在一起,再淒美的故事,也只能稱得上是最糟糕的愛情。 
   於是,王家衛說。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故事就這樣收了尾。 
   那些消逝了的歲月,仿佛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著。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如果他能衝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會走回早已消逝的歲月。 
   然而,連這也只是自我安慰,沒有人能逆轉時間。那個時代已過去,屬於那個時代的一切,也就都不存在了。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570258/

2046 (2004)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主演: 梁朝偉 / 章子怡 / 王菲 / 木村拓哉 / 鞏俐 / 劉嘉玲 / 張震 / 張曼玉 / 董潔 / Thongchai McIntyre / 蕭炳林 / 吳廷燁 / 張睿羚
  劇情簡介
  1966年,從新加坡返回香港想忘掉過去的周慕雲(梁朝偉 飾)住進東方酒店的、同他曾經熟悉的數字2046只差一號的2047號房,開始了他的賣文生涯。眼前、曾經在他身邊出現過的一個個女人(章子怡、王菲、張曼玉、劉嘉玲等 飾)經過他大腦的過影后,令他對時空產生疑惑,不但忘不了過去,一幕幕往事反而更加揮之不去。 
  為了與過去作更好的告別,他將生活的點點滴滴化為文字,寫下小說《2046》(說只要搭上了前往2046的列車,人們就可以找回失去的記憶)。

其實整個故事是這樣的  2009-09-13 

  原來是大連續劇的第三部 
  《阿飛正傳》-《花樣年華》-《2046》    
  原來整個故事是這樣的…… 
  小旭(張國榮)是是混著西班牙和菲律賓貴族血統的私生子 蘇麗珍(張曼玉)愛他卻不能與他在一起 
  舞女露露(劉嘉玲)同樣喜歡小旭 也不能與其長相思守 之後小旭死在他鄉 
  周慕雲婚後發現太太同鄰居的男人出軌 周慕雲同這個男人的太太蘇麗珍(張曼玉)在商量這件事情的時候 
  也產生了曖昧的感情 但是由於蘇麗珍不願意放棄家庭 所以拒絕同他一起去新加坡 
  周慕雲為此很受打擊 他輾轉走了好幾個東南亞國家 一直以寫字為生 
  在新加坡 他結識了一個叫露露(劉嘉玲)的舞女 同她混得很熟 
  露露告訴他 她曾經愛過一個叫旭(張國榮)的男人 這個男人像一隻無腳的小鳥 
  一直飄在風裡 不能給她任何承諾 他很早就死了 但露露始終忘不了他 
  周慕雲在新加坡窮困潦時遇到了一個同樣叫蘇麗珍(鞏莉)的神秘女人 她是一個職業賭徒 
  左手戴著一隻黑手套 永遠不說自己的過去 她幫周慕雲贏了很多錢 周覺得自己好像愛上了她 
  於是要求她跟他走 但這女人拒絕了 因為他們都未真正擺脫過去 
  周慕雲回到香港後又遇見了露露 她住在東方旅店的2046號房 這個房號周慕雲很熟 
  因為他以前曾和蘇麗珍(張曼玉)在這個房號的房間裡一起寫過武俠小說 留下很深的印像 
  露露似乎完全不記得認識過周慕雲 但周提起旭 露露仍黯然傷神 
  她找了一個很像旭的男友(張震) 卻並不愛他 一面仍同其他男人來往 她的男友在憤怒中殺了她 
  在2046房裡留下斑斑血跡 原本想搬進2046的周慕雲只好暫時住進2047  在牆洞上偷窺2046房 
  周慕雲在香港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 在東方飯店裡的2047號房裡 周認識了幾個女人 有貌似輕浮 
  卻很輕易愛上了他的舞小姐白玲(章子怡) 周無法把感情投入到她的身上 
  在逢場作戲一番後也只能成為朋友而拒絕了她 白玲帶著受傷的心遠赴美國 
  還有旅店老闆的大女兒王靖雯(王菲)和小女兒(董潔) 小女兒早熟 
  常與周勾搭一翻 後來同男友私奔 最後卻又回到家裡正式結婚 
  大女兒和日本住客(木村拓哉)相戀 遭父親反對而猶豫不決 周慕雲幫助她和日本男友暗送鴻書 
  兩人又因為都愛好寫作而感覺很投契 在相處的過程中 周慕雲對她又產生了類似對蘇麗珍的曖昧情感 
  但他沒有說出口 因為王小姐已經心有所屬 
  面對含混曖昧又無力改變的感情現狀 周慕雲開始寫作 
  在他名為《2047》的小說中 他猜測了王小姐同他日本男友感情 並把自己代入角色 
  試圖在想像中改變時間和空間以及人物的特質 以此解釋他的一個心結:為何蘇麗珍當時沒有和他一起走 
  最後 他終於得出答案 也許她不答應不是因為遲鈍 而是因為已經心有所屬 
  他猜對了 蘇麗珍以前的確愛過一個男人 這個男人正是露露所愛的那個人----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和心結 拋不下婚姻也許只是一個藉口 
  周慕雲在茫茫的時空中無法停留 無法擺脫 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問著:你跟不跟我走? 
  因為自己已經錯失的幸福 周慕雲竭力促成了王小姐同日本男友的愛情 
  終於王小姐去了日本 也得到了父親的同意 成就了這無常人間罕有的幸福愛情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328598/

時間在遺忘後開始---《2046》觀後  2005-11-13 

  為什麼要以《時光在遺忘後開始》作為標題?別問我,我不知道,他們小資都寫這樣的病句。包括羅大佑,他寫的歌詞已經足夠中學語文老師爆破腦血栓了。而且我個人覺得這要比《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要強,但是又不像《我想早戀,但是晚了》那麼無厘頭。小資的情感一定要晦澀隱蔽,一定要曖昧模糊,但是邊緣一定要生硬清晰,好在記憶深處劃傷人。    
  接下來,我們談談《2046》。以國慶為檔期絕對是個錯誤,不要以為放假了國民在心態上就能鬆弛下來。兩個多小時的片子需要慢慢看並不假,但是一看到滿街的人,滿手的禮包,以及放假結束後痛不欲生的八天連續工作,我懷疑進了電影院的人無法耐心看完《2046》。國慶就應該放《阿呆和阿瓜》那樣的片子,讓人看了以後覺得自己憋了一天,終於站在了小便槽前,液體的水位在體內緩緩下降,這種感覺用術語說就叫:放鬆。    
  《2046》猶如節日列車,拉著觀眾一路狂奔,而且在所有寫著“桑拿浴---學生殘疾人六折”的地方沒有一點停站的意思。觀眾都很緊張,緊抓扶手,想看看停站的時候究竟能得到點什麼。他們失望了,車就一直沒停過。勞累了一天,緊張了一天,所以很多觀眾在期待了一小時以後還沒見到任何可以稱為“結果”的東西,於是劇場裡就蔓延著一種稱之為“昏昏欲睡”的氣氛。在劇場外記者就在觀眾臉上觀察到一種稱之為“困惑”或者是“失望”的表情。所以,《大連晚報》的記者在訪問不得要領以後,寫了一篇影評,主要是談梁朝偉小鬍子的穿幫問題。    
  在這美好的國慶之夜裡,沒有人應該被責備。    
  應該這麼說,王家衛的片子從來都是給小眾看的。情感這種話題,一般只有一種狀態,那就是折騰。區別在於大多數人是在折騰著折騰,而王家衛的片子是幽雅地折騰。前者如杜梅用菜刀逼住方言,酣暢淋漓的倪萍著,是人都能理解的海岩著。這裡我並沒有貶損什麼人的意思,能做到《過把癮》一樣風魔萬千觀眾絕對是真本事。我只是說,就折騰這一具體事物本身,有不同的表現方法,未必一定要祭出菜刀。比如說不停地換旗袍,在窄巷裡擦肩而過時彼此悶騷值上升至 10000點。問題就出在這裡,有人喜歡拔出菜刀逼住,有的人就喜歡保持距離並悶騷著。這其中的區別簡直就和把電話錄音放到網上給全國人民聽和在家裡倒杯酒獨自用HIFI欣賞之間的差異那麼大。    
  可能這涉及一個理解力的問題,本質都是搞一下,但是吹燈睡覺就直觀一點;而聽音樂喝紅酒展示玻璃絲襪難度就要大一些。畢竟,你得有瓶至少是2003年的紅酒,一台CD機。而事實上並非是人人都有紅酒和CD機,你也不能保證你面對的是玻璃絲襪。    
  唯一應該受指責的是投資方,為了利潤他們可能做了一些不應該做的事情。當年《東邪西毒》問世之時,海報上說那是一部大製作的武俠片。還因此誆騙了很多武俠迷進去看,那時候要是有互聯網,王家衛的頭上能頂一純板磚的大金字塔。《2046》在宣傳上基本是按照大片操作的,所謂大片,就是說所有人都能進去看,看完了都有類似的感受---打了個尿戰,然後就徹底忘記。下一次,保證他們還進場的原因只不過是他們想起了上一次那個尿戰的感覺---爽。因為,這世界上比爽更爽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再爽一次。    
  《2046》不是用來集體一爽的。畢竟,不是什麼片子都能如同火車站的男廁所一樣,有壯觀到50米長的小便槽。著名導演加上著名影星,並不等於大片。正如一個人只要有錢有閑,完全可以雇一隊大廚到自己家燒點小菜吃吃,並不需要一定在飯店裡擺桌子,人五人六地吆喝:“解開皮帶,大家都敞開了吃!”馮導演小剛就有此氣派,而且大家每年都還真吃飽了,不容易。    
  我看了《2046》,覺得挺好的。不存在懂不懂的問題,及不懂裝懂的問題。因為我看這片子就沒有一分鐘想過我要懂什麼,我就是進去看一下王大師在這兩小時裡如何讓周慕雲回憶並悶騷著。上一次王大師在《花樣年華》裡講了一半,沒說周慕雲去新加坡以後的事。“如果有多一張船飛,你會不會同我一起走?” 這話一直擱在那裡,我知道,絕對有續集。    
  周生從新加坡回到了香港,經過鞏俐阿姨,偶遇劉嘉玲大嬸,爬過章子怡妹妹,騷擾了一下王菲姐姐。同時,為王菲姐姐寫了一部名叫《2047》的小說,和菩提老祖一樣,在裡面試圖探討一下人與人之間複雜而微妙的感情,只是以超現實為背景。我看得津津有味,覺得原來悶騷也能有這麼多搞頭,簡直是 “咻”!    
  難得的是,一部片子工工整整寫滿了王大師的小楷,總結了幾乎他之前所有片子中的那種王氏感情糾葛,簡直是一本《小資精神分析綱要》。王大師!您辛苦了!    
  從上面我寫的劇情簡介能看出一點來,我對此也不是很滿意,那就是演員都太老了,尤其是女演員。除了章子怡和跳出來五秒的妹妹,簡直是個夕陽紅劇組。固然女人到了這把年紀才有味道,但是我幾乎以為說《2046》的意思就是導演和演員的年齡總和。    
  最後,有一點我本來不應該說的,那就是我在看片子的過程中噴了一次茶。事情的經過如下:幾年前,周星弛在電影《喜劇之王》裡教育張柏芝怎樣擺出 “鵪鶉”造型,我印象非常深刻,並且在隨後的歲月中隨時警惕女孩子的鵪鶉POSE。在《2046》裡,鞏俐阿姨在開片不久,面對梁朝偉,也擺了一個,相當鵪鶉,一時笑倒。    
  即使是為了看一看王家衛版的“鵪鶉”,也應該看一看《2046》,更何況裡面超現實的BRA外穿裝?更還何況裡面那句“所以我們在經過1224和1225區間時要找人擁抱取暖”?我覺得看電影應該有這種平常心態,因為今年大家都已經夠“緊”的了。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10484/

有一些符號叫做愛情——兼談王家衛與《2046》 2006-04-15

   我與她分手二十三天了。每天就只是上上網、發發呆、聽聽音樂、看看書,簡簡單單地就組成了生活。有她沒她對我來說,已毫無意義,因為一些符號正漸漸從情感中消失,進而那些藍色的或者灰色的記憶也慢慢地從蒼白的生活中脫離,取而代之的,則是紅色的或者黑色的瘀痕,既感覺不到痛,又感覺不到癒合,我知道,愛情它已離我遠了。    
   換句話說,如今愛情對於我來說,則更像是一道緊閉的門,門外的人看不進我的內心,我也看不出外面是否有精彩的未來。因此說出愛情這個字眼,總感覺很沉重。而王家衛卻是個例外,他總是潛移默化地在勸導年輕人要多談戀愛,這似乎成了他電影裡的一種定式。儘管這樣的愛情只是一些甜蜜憂傷、浪漫迷離的意識符號,越否認其真實,就越讓人忘乎所以地相信它能夠永恆。所以每當我想起或者正在忘記愛情這個字眼的時候,都會用王家衛的電影來刺激一下我自己,這不,碰巧趕上了《2046》。    
   大多數人對王家衛電影的普遍認識是覺得它晦澀難懂。其實,倘若抓住了愛情這把萬能鑰匙,他所有的電影或許都只是一道道虛掩的門,只需轉動一些符號,就會輕易地打開,沒准還能得到腦筋急轉彎式的快感。《2046》具備滿足觀眾這種快感的智慧,儘管它很簡單,從頭到尾就只有一把鎖,那就是《花樣年華》。除此之外,王家衛似乎還有心讓人想念起張國榮,這恐怕算是一種敬意的悼念。一個男人在追憶一個女人,這就是整個電影全部的情節,多一個字都是浪費。沒有了錯綜糾纏、撲朔迷離的情節,憑添了一份司空見慣的幻想,在高科技嫵媚妖嬈的眩目之下,盡顯單調。雖然情節簡單,但並不乏味,王家衛要表達的符號實在太多,符號們一擁而上,令人眼花繚亂。可惜這些符號大多還都是些舊面孔,難免不讓人懷疑王家衛是一個在反芻舊劇本的江郎,不過《2046》並未證明他因此而才盡,這仍然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王家衛式的電影,使著勁、繞著彎、煽著情地大談特談著愛情。可見王家衛的風格沒有變。在整個世界都在與時俱進的花樣裡,《2046》多少算是一朵奇花,散發著一如既往與眾不同的年華魅力。    
   當關於我愛情的結束與《2046》的開始擦身而過時,我的精神開始高度集中起來,儘管我對它一無所知,而兩個小時之後,我發現愛情它又離我近了。    
  [進行時:樹洞與記憶]    
  愛情是一個秘密,找個樹洞,把它藏起來。那個洞連通著心底與腦海。當一個人想要擁有一個秘密的時候,那就去找份愛情吧,一份從心頭碾過的愛情,一份在腦子裡生根的愛情。 
  愛情是一個記憶,有些人忘記它很快,而有些人卻需要很久。梁朝偉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要去往2046,他越是想要忘記就記得越清楚,因為他已經不能夠再擁有,那張多出來的船票載著他在生命之舟上漂來蕩去,搖擺不定。在影片一開始,我也踏上了去往2046的列車,儘管潮濕,但很快我到達了,或許是那些符號早已遠離我的緣故,我揮一揮衣袖,記憶便猶如一團清煙從我的手心中散去。梁朝偉卻不像我那麼殘忍,他只是隨意地把一個深愛著的女人在回憶中大卸成了三塊,緊接著,各個攻破,佔有、離棄、替代、幻愛…… 
  [她的名字、旗袍與小說]    
  記憶往往是鬆散的,除非刻骨銘心,要不然很多事情是很難回憶起來的,但有時候,一分鐘的時間卻可以讓人記一輩子。記住一個人相對就容易多了。愛人不過是一些符號,她的名字、她的穿戴、她的愛好……失去她之後,便會幻化出這些符號。多麼空洞的符號啊。他不可能愛上一個與她重名的女人,也不會迷戀上一個與她有著同樣迷人腰條的女人的身體,更不會陷入一個同她一樣喜歡寫小說的女人的情感裡而不能自拔。他永遠都到達不了2046,儘管他嘗試著去無限接近。即使他可以放得下記憶中的這些符號,但他永遠都不可能忘掉她,1小時,10小時,100小時……    
  [過去式:無足的鳥]    
  玫瑰,鴉片,咖啡,酒,瀑布、樹洞、船票、桃花、鳥籠、醉生夢死、墨鏡、殺手、過期罐頭、飛機、加州、手錶、無足鳥…… 
  一切都轟炸過我們的愛情,彈片陷在我們的記憶裡,要麼冒著危險拔出,要麼帶著隱痛生活。    
  [時間與手套]    
  每天都會與很多人擦身而過,而人與人不過是一群來來往往的標籤,相互滿足又相互傷害,聚散或者離合,倘若有一天,讓我在另一個陌生的地方遇到一個與她重名的女子,我不知道我是否會因此而心動。難不成真要丟下一個霸道的吻,然後決然離開,至於是否多不多船票都已不再重要。唯一重要的,或許是那只藏在黑手套裡的手,船票是屬於我的,我隨時隨地可以撕掉;而手卻是她的,我很想知道它的真假。
  我已不再相信與時間扯上任何關係的愛情,諸如天長地久、一生一世、承諾、等待……直到我失去了愛,我才發覺那樣會越來越看不到未來。王家衛又一次讓我看到了過去了的愛情,在時間的灰燼裡燃煉出來的傷感。在電影的幻像裡,男人們憂鬱深沉,女人們泣不成聲,沒有感觸也難免不遭受一次淒美的共鳴。悲傷啊,時間無時無刻不在向前,而所有愛情,都被甩在身後,難以重來。    
  [性與鈔票]    
  先是男人要女人,而後又是女人要男人。這似乎與愛情不沾邊,完全是出於原始的生殖衝動以及男人女人在本性上必然的不可調和之處。《2046》裡把這種本能的衝動量化成了十元十元的鈔票,存在了床下的一個盒子裡,算是男人把自己的愛情寄放在女人那裡。說到底女人只是一個替代品,就好象逛當鋪時發現了自己以前心愛的旗袍,用錢先贖回家喜歡兩天,發現並沒有以前的那個好,然後就隨手扔掉,要能再當回給當鋪最好。顯然,男人是不會把心借出去太久的。性變成了愛情的量子,一份一份具有殺傷力的能量之核,零存整取式地引爆著男人對女人的矛盾傷害。一旦這份感情被有皮沒毛地炸裂之後,鈔票成了男人的寬心藥,卻成了女人的忘情酒;性成了女人的穿心釘,卻成了男人的迷情網。    
  [機器人與編造]    
  故事都是編造出來的,愛情也一樣,不過要兩個人一起編。當她咿咿呀呀地說個不停的時候,你就知道她有了愛情。你一邊說,她一邊記,必要的時候她還做一下補充,當你都忘了自己曾說過些什麼的時候,她會把寫好的東西拿出來說:看,這就是我們的愛情。這時候你會發覺,面對眼前的愛情,你已經無話可說了。 
  編到底,得不到的愛情才是最長久的,在回憶中幻想出來的愛情才是最好的。在幻想中,愛情可以是完美豔麗、溫柔細緻、善解人意的,而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努力讓自己相信它很真實。《2046》裡的機器人則在每一列通往2046的列車上幫助我們相信這種真實。既然忘不掉,何不一就回到過去呢,可是虛幻的夢終究只能讓人無限接近于完美的過去,但那絕不可能是真實,不論你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入睡,數羊,993,994……午夜時分的相互溫暖,1224,1225……或者流著淚一動不動,10小時,100小時,1000小時…… 
  我倒寧願讓她也成為言語不多、行走緩慢,擁有冰冷身軀、遲滯淚水的機器人。在編造愛情的時候,我會把秘密只說給她一個人聽,我要想方設法進入她的記憶,讓她感受到我內心的潮濕,體會什麼是永不生銹的溫暖。很可惜,我們都是人,我們有可能相信這不真實。    
  [一閃而過的笑]    
  就是一閃而過的笑,你還小。 
  愛情面前,我們還小。    
  [未來:她一直來,一直來……]    
  2046,香港回歸49年;《2046》,我與她分手23天。關於電影,已經沒什麼再好說的了,儘管要說的一大堆;關於她,能不說就不說吧,讓那些符號隨風而去吧;關於愛情,我期待著,下一次的到來……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38138/

一代宗師 (2013)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鄒靜之 / 徐皓峰 / 王家衛
主演: 梁朝偉 / 章子怡 / 張震 / 宋慧喬 / 趙本山 / 小瀋陽 / 王慶祥 / 張晉 / 盧海鵬 / 馮克安 / 劉家勇 / 張智霖 / 金士傑 / 徐錦江 / 劉洵 / 尚鐵龍 / 羅莽 / 吳廷燁
  劇情簡介
  廣東佛山人葉問(梁朝偉 飾),年少時家境優渥,師從詠春拳第三代傳人陳華順學習拳法,師傅“一條腰帶一口氣”的告誡,支持他走過兵荒馬亂、朝代更迭的混亂年代。妻子張永成(宋慧喬 飾)潑辣幹練,二人夫唱婦隨,琴瑟合璧。 
  1936年,佛山武術界亂雲激蕩。八卦拳宗師宮羽田(王慶祥 飾)年事已高,承諾隱退。其所擔任的中華武士會會長職位,自然引起武林高手的關注與覬覦。包括宮羽田的獨生女宮二(章子怡 飾)在內,白猿馬三(張晉 飾)、關東之鬼丁連山(趙本山 飾)、詠春葉問等高手無不將目光聚焦在正氣凜然的宮羽田身上。拳有南北,國有南北乎?最有德行之人才堪會長重任,然這浮世虛名卻引得無數迷亂之人狂醉奔忙,浪擲殘生。生逢亂世,兒女情長埋藏心底,被冷若寒冰的車輪碾作碎泥……

三板斧足以成大師  2013-01-07

  看完《一代宗師》,很多人會持跟我一樣的觀點:葉問不是想像中(過往形象)的葉問,但王家衛還是那個王家衛。如果不算第一部的《旺角卡門》和上一部的《藍莓之夜》(大概也是評價最差的王家衛作品),《一代宗師》是商業元素最強的一部王家衛作品。但即便如此,輕言觀眾會買王家衛的帳,好像也不太樂觀。在我看來,由於暗藏各種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完全消化《一代宗師》絕對需要看個兩遍以上。爭議不可怕,從《阿飛正傳》開始,王家衛的電影從來都是伴隨著爭議,不過,時間自會證明一切。   
  當王家衛跟著小資風被消費完畢後,這已經不是屬於他的最好時代。於是,《一代宗師》加入了袁和平的動作,中國觀眾熟悉,外國觀眾喜愛。回想《東邪西毒》,王家衛把動作場面拿來當轉場用,這一次,《一代宗師》的動作戲則成為了關鍵賣點,拳法套路,有跡可循。顯然,真正讓《一代宗師》變得不一樣的東西是徐皓峰的武林,王家衛的懷舊套上了徐皓峰關注的民國時代,他借葉問,追思逝去的、被人遺忘的武林。可如果只有硬邦邦的武林,只有一場接一場的雨中車輪大戰,那麼,王家衛就不是王家衛了。所以,當《一代宗師》露出愛情片和文藝片的面目,我想,熟悉王家衛作品的觀眾簡直要熱淚盈眶。   
  沒錯,預告片中以一敵眾的雨中大戰就是電影的開篇,這看上去更像王家衛故意喂給觀眾的蒙汗藥——眼前電影明明就是一部明星領銜的華麗商業動作大片。近乎無可挑剔的攝影燈光,被拍爛的雨水也成了王家衛的掌中玩物,特寫、短鏡頭、慢鏡頭,連環不斷的組合拳,確實讓人眼花繚亂。結果,一到葉問開聲講獨白,王家衛的感覺就來了,儘管傳記片不時常用此般拍法,但王家衛以愛講獨白著稱,對著鏡子、牆壁、空氣,他的電影人物個個擅長跟自己對話,此乃一板斧,臺詞有味,腔調迷人。    
  就像葉問感慨的四季春冬,人生冷暖。進入金樓,《一代宗師》立馬變成了暖色調,服裝、美術、道具、佈景,處處精緻考究,一眼就能看出是王家衛的金字招牌,此乃二板斧,技術過硬。把風流之所變成高手過招的地方,像小腳女人的一段打鬥,像葉問和宮二近乎熱烈纏綿般的貼身打鬥,這也算一番新意。更多時候,電影開始讓我想到了侯孝賢的《海上花》,由室內戲引出了封閉的武林世界。及至不讓宋慧喬(飾演葉問妻子)說話,說是怕出口傷人,冷不防又想起了梁朝偉出演《悲情城市》的軼聞。如果怕對不上口型,又找不好配音,那麼,讓非本土演員閉嘴好像是件有趣的事。    
  真正讓我一陣心亂的地方是字幕卡,在當代電影裡面,一旦出現字幕卡,除了展示故事文學性,幫助觀眾深入瞭解人物時代,那絕對是跟藝術片或文藝片掛等號的。而在《東邪西毒》、《花樣年華》、《2046》等片子裡,王家衛都用過字幕卡(字幕卡用得最傳神的華語片也包括《悲情城市》等)。這名作者導演還繼續引用了一些過往的梅林茂配樂,隨便混搭,仍是動人。    
  《一代宗師》幾乎沒講葉問的個人大成就,沒有痛揍日本人,沒有帶一筆李小龍。在沒有大BOSS的情況下,打的都是一幫不算對手的對手,與宮二的過招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對決。影片截取了影響葉問的幾個關鍵人物,其中的重中之重正是宮二小姐。很多人說,張藝謀和李安懂章子怡,但就之前的《2046》和這次的《一代宗師》來看,王家衛似乎有過之而無不及。章子怡幾乎成了後半段的關鍵人物,風頭蓋過了內心翻滾但又刻意封閉的梁朝偉,尤其是攝像機長時間聚焦下的表情特寫,幾句標準的王家衛臺詞,一行淚垂落,她的表演確實大大超乎意外。可能在這個瞬間,宮二小姐與其他王家衛作品的癡男怨女合為一體,他們不給自己留有退路,活在當下卻封鎖了內心,只能喟歎過去。而一部“動作電影”的高潮部分不是鋒芒畢露的打鬥,反而是一段暗潮湧動的真情告白,或許,這就是王家衛的得意之處。    
  影片的時空線索不僅是跳躍式的,而且被有意打亂,一會天南一會海北。王家衛繼續給片中人物設置了時間問題,由1950年的大年夜帶出了十年前的大年夜,由宮二的不知所蹤引出了大南茶室的離別感言。幾次拍照定格,一是給時間標記號,再者是注視葉問的人生變化軌跡。在鴉片細節的帶動下,《一代宗師》有如Once Upon a Time in ROC,民國往事。有些段落是幻覺想像,有些段落又是清晰真實,來回往復,幾十年一夢。    
  無緣再見宮家六十四手,對葉問來說是一種情感的失落,對編劇徐皓峰來說,那卻是民國武林的不復存在。他們的缺憾都指向了過去,然後合二為一,這便是貫穿多數王家衛的時間主題。無論是阿飛和周慕雲的60年代,何寶榮跟黎耀輝的97大限,周慕雲小說裡的2046,這些人總在試圖找回記憶卻不得其法,這就是王家衛的三板斧。無數人深知王家衛的成名絕技,嘗試模仿搬用抄襲擠兌,無奈,個個不得其法。偶有一些致敬者,學得三兩皮毛,就讓很多人興奮不已。    
  如果從完整性來看,《一代宗師》依然留下了明顯的弊病,張震段落無頭無尾,有如當年《阿飛正傳》“又一個阿飛”的登場,但又像是無心插柳。東北師徒的合力搞笑只是很小篇幅,但看完下來,始終跟那些過於明顯的歷史事件一樣,缺少回味的空間和可能。不過,即便如此,《一代宗師》依然是一部可圈可點的重磅製作。君為其易,我任其難。在華語片習慣投機取巧的今天,有一個燒錢瘋子還敢拍這樣一部野心之作,那當真是一件幸事。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729782/

【純吐槽非影評】影史奇聞,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哦親們! 2013-01-08 

  【說了我不是王家衛黑我是王家衛粉,墨鏡王的片兒雖然沒看全,但是那幾個難找的短片我也都刷過了。別認錯了亂罵人……】    
  1.這不是一篇影評。因為今天兄弟我在華星看到的這個版本,果斷不是也不能,更不可能是完成片。對於一部處於中間狀態的“影片”,自然是不能有“影評”這種東西存在的。當然,我是王家衛粉,這個兩星僅對這個版本,我相信,或者願意相信,柏林電影節的時候起碼會有一稿定剪版本,如果能看到那個版本,我再寫影評不遲。    
  2、該版本不是定剪版本起碼有如下理由: 
  2.1 片尾字幕,你見過這麼糙的片尾字幕嗎?這果斷是文本文檔直接複製粘貼的連特麼字都沒對齊的。尼瑪高中生拍DV都不至於這樣好嗎。這果斷是強行加上去的好嗎。(剛忘了說,如果你坐等片子結束,你會發現片尾音樂比字幕長了快一分鐘,也就是說有一分鐘黑屏放音樂……我日……) 
  2.2 有這麼離奇的敘事嗎?身為王家衛粉,儘管他敘事神出鬼沒,但果斷不至於顛三倒四,更離奇的是斷片——1940-1949中間,當然國共內戰有其不可說之處,但果斷不至於一筆不說,起碼還會有字幕。目測本片完成度60%左右,主線劇情——葉問和宮二——是弄得差不多的,但是也僅止於1940年,剩下的還是草稿。 
  以王家衛的電影方式,無論是承襲自科塔薩爾的結構魔幻現實主義,還是卡爾維諾,總之他是把各種可能性都拍出來最後在剪輯臺上擺弄成型的(不信去看花樣年華的CC花絮,我擦那果斷不是一個故事好嗎)。但是前提是你得給他足夠的時間去擺弄。這個版本果斷是強行上映,沒有其他的解釋。 
  2.3 特麼的有這麼坑爹的拷貝嗎,噪點多得跟麻子一樣好嗎,要是都這樣我也就忍了當風格了,但是特麼的一會兒清晰一會兒噪點誰受得了啊。某數位基地果斷不會承認這是技術故障(儘管領教了強行上映的[趙氏孤兒]和[讓子彈飛]但是那個也比這個好點行嗎) 
  2.4 任何一個熟悉王家衛電影的觀眾都能看出來這個版本的結尾根本不是王家衛的風格好嗎。除了字幕版的用法。以王家衛的含蓄風騷,那個佛像的鏡頭不會在結尾反復出現好嗎。 
  2.5 任何一個熟悉王家衛電影的觀眾都能看出來宮二“不傳功不留後”重複四遍是不可思議的好嗎,根本是沒想好留哪幾條好嗎! 
  2.6 張震那條線根本沒做完好嗎! 
  2.7 尼瑪這音樂能四種風格混搭嗎!就算四種風格混搭特麼至少有兩處Fade Out都沒有做硬生生切斷了好嗎!這果斷是沒檢查的草稿好嗎! 
  2.8 如果以上都不是真的,那麼結論要麼就是,王家衛精分了。因為前一半是如此的規整和風格化後一半是如此的不知所謂,要麼就是,尼瑪這片兒是王晶拍出來黑王家衛的好嗎(還記得那個吐槽版的[春光早洩]麼,莫雨笙老師提醒,出自[電影鴨]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6788/,雖然王晶未署名但是基本是他的片子……)    
  3. 結論:強行上映,沒有其他。    
  4. 兩星:一星給化妝,神乎其技,華語電影新標杆。都去拜一拜是真的。 
  另一星給片方:感謝製片方,唯有你們敢逼王家衛大神,唯有你們的努力和勇氣,才能讓我等粉絲見到從未得見的王家衛大神的草稿,這是影迷的福氣。 
  王家衛大神的誠意11顆星。片方的牛逼態度20顆星。神一樣的草稿版本30顆星。能在影院看草稿的影史奇葩體驗39顆星。然後,尼瑪坑爹的影院效果減100顆星。 
  結論: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製片方,有種的話換拷貝的時候提前放個話,我去看第二遍!你換幾版我看幾遍!    
  5. 實在忍不住還是要吐個槽:就算完成片也不可能沒有問題,臺詞的混搭——江湖行話+王家衛式悶騷文藝腔,這絕對是搭不到一起去的。至於剪輯啊、動作戲啊,這些只能等定剪版本再看。    
  本文不是黑,只是要說,尼瑪趕緊去看啊再不看就換版本了,到時候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精分…… 
  我深深地被震撼了。這片吐槽是20分鐘敲的。以表達我激動的、久久不能平靜的心情。今天真是有意義的一天。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732143/

《一代宗師》:猶歎醉生夢死  2013-01-09 

  01.有人說,王家衛的野心或許正在於,他妄圖像萊昂內拍《美國往事》一樣,拍一部《民國往事》出來。遺憾的是,如今上映版的《一代宗師》,雖言未完成,卻終究沒有“XX往事”那樣的宏大底氣。或許,拖了那麼多年,他內心也有些元氣大傷吧;正如他自己對影片的評價:“有人說所謂絕招,就是把一個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這部電影,我們是盡了力,但是不是極致,我不敢說。”    
  02.王家衛打破了自己的慢紀錄,打造了有史以來拍攝週期最長的慢電影,從構思到最後呈現,歷時十三年。梁朝偉說,海報那場雨中大戰,拍了三十天。趙本山說,去劇組十次,拍了一場戲。章子怡說,片中的雪景拍了兩年。    
  03.王家衛初見葉問宗師臨死前的詠春視頻時,心口湧動如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有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    
  04.何言《一代宗師》不僅僅講葉問,而是講民國時代的整個武林呢?臺詞上的踩點至少有三。其一,葉問在“打餅”後對宮二父親說:“在你眼中,這塊餅是一個武林,對我來說,它是一個世界。”其二,宮二對葉問說:“我爹常說,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其三,同一場戲,宮二抬眼看著封閉的金樓說:“一眼看上去,這兒不就是個武林嗎?”而縱觀全片眾拳師,詠春,形意,八卦,八極,有人留守,有人叛逃,有人復仇,有人釋懷,正是武林之世。    
  05.然而,縱觀全片,我似乎只看到半個江湖隱現其中,另外半個卻是一片空白。或許,這另一半江湖久已胎死剪輯台;又或許,從一個葉問轉戰整個武林的中途變奏,已然耗盡了王家衛太多的元氣。影片中,王家衛借宮二之口道出習武之人的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宮二對葉問直言,她見過自己,也算見過天地,可惜見不到眾生。而《一代宗師》本身亦是如此,不到火候,眾口難調。    
  06.眾拳師合影瞬間的黑白定格,片中共出現了三次,以此作分段之隔。這同王全安《白鹿原》中以“舞臺”分段的處理方式雷同,而此倆片的上映版皆屬半成品。    
  07.王家衛在《東邪西毒》裡講了一籃子雞蛋,而在《一代宗師》裡講了一枚餅。一說,拳有南北,國有南北麼?一說,太極楊露禪有鳥不飛的絕技,其實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呢?私以為,《一代宗師》的內部氣息似乎正源自於1994年的《東邪西毒》。想來,王家衛曾於2006年擔任戛納評委會主席時推出重製版《東邪西毒》的緣由,亦正在於此。    
  08.王家衛:對於武術來講,我是一張白紙;正因我是一張白紙,我可以中立,可以看得更清楚。    
  09.趙本山飾演的丁連山是宮二的師叔,他言:“人活這一世,能耐還在其次。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裡子,都是時勢使然。”這句話與那年春晚小瀋陽那句“一睜一閉”異曲同工。想來,王家衛找他師徒倆入組,或許正與此有關罷,殊不可知。    
  10.關於宮二的悲劇,看似贏在面子,實則輸了裡子。在父親看來,宮二“眼睛裡只有勝負,沒有人情世故”。或許,“過了山,眼界就開闊了”。遺憾,宮二“爬過山”的代價太大,待眼界開闊之時,卻已曲終人散。    
  11.顯然,復仇便是宮二的那座山。正如她和葉問的最後那場相見,她說:“千回百轉,一悲一喜,唱厭了楊門女將,就換遊園驚夢唱唱。”她所言的“楊門女將”是為宮家武學的面子,而後的“遊園驚夢”則是為自身愛恨的裡子。由是,葉問回應她:“人生如戲,宮先生文戲武唱,有板有眼,就差個轉身。”是啊,馬三不懂“老猿掛印的關隘在回頭”,輸在了權欲;而宮二雖知“人生如戲”,卻終究“差個轉身”,輸給了面子。   
  12.片中,有拳師吐槽說:“武行四大忌,和尚、道士、女人、小孩,上門准沒好事。”細想,拍電影何嘗沒有忌諱?比如李安拍《少年派》就有四大忌:3D、動物、小孩、水,招惹上准沒好事。但果真招惹上又有何妨呢?雖一時無果,難不成一世無果麼?    
  13.影像氣息上確有侯孝賢《海上花》風味。在宮二與葉問金樓比試後,有一段字幕卡默片,先言“葉底藏花一度,夢裡踏雪幾回”,再言“一約既定,萬山無阻”。而黑白光暈中的全家福,半明半滅,仿佛融化於背景中,及至大爆炸轉折,葉問獨白:“如果人生按四季分的話,那麼我的人生就像從春天到了冬天。”    
  14.而後這場戲,配樂是《何日君再來》,最早出現於1939年香港抗戰電影《孤島天堂》,由黎莉莉演唱,王家衛用於此,正貼合了影片時代背景。這首歌後被李香蘭、鄧麗君等許多人翻唱,還一度被大陸劃為“漢奸歌曲”。    
  15.宮二決定為父報仇一刻,屋內背景光一明一滅,如同她內心起伏的白夜黑天。    
  16.父親死後,一師叔對宮二說,許多事情不在人事,在天意。而宮二倔強回應:或許我就是天意。待決意復仇之日,馬三喊話于宮二: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宮二回應:我只能進,不能停。    
  17.初見跋涉于廣袤冰原上的送葬一幕,我內心一陣翻江倒海,一時間各種大師亂入,比如安哲。而披麻戴孝、孝帶飄飛的詩意場景,竟讓我想到蘇童。結果證明,王家衛誰都不是,更不可能像管虎《殺生》一樣去模仿大師,他只迷戀自己。    
  18.葉問:我想再見一次宮家六十四手 。宮二:忘了。葉問:那人生還有什麼意思?宮二:愛過。葉問:六十四手是一座高山。宮二:武藝再高,高不過山,資質再厚,厚不過地,人生無常,沒什麼可惜的。    
  19.一枚“紐扣”的愛情,正如葉問所言:我們之間本來就沒恩怨,有的只是一段緣分;你爹講過,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有燈就有人。    
  20.宮二與葉問的最後一次相見,恍如遺夢一場。王家衛仿佛把《東邪西毒》中張曼玉的影子投注在了章子怡身上,唯獨張曼玉的紅袍換成了章子怡的紅唇,冰凍的時空,倉惶的容顏,卻包裹著焰火的內心。那一刻,宮二對葉問說,“我在最好的時刻遇到你,是我的運氣,可惜我沒時間了”。想來,1994年的張曼玉也是如此倚窗而歎,“我一直以為我贏了,才發現,其實我輸了”。原來,王家衛的愛情悲劇,縱時光輪回百轉,卻依然醉生夢死。    
  21.宮二說,這些年,我們都是他鄉之人。這句話把我說哭了。最早動容於“他鄉”之說,是在赫爾佐格的《侏儒也是一樣長大》中,繼而是李安的傳記,再者便是王家衛了,一出《東邪西毒》,一出《一代宗師》。    
  22.在宮二為復仇拒婚後,佛燈意象數次出沒,光影暗移過斑駁的佛牆,某些瞬間仿佛重回《花樣年華》結尾,周慕雲對著牆洞說話。影片收尾處,佛影再入,那一刻,誰將看見眾生?    
  23.宮二抽大煙一幕的迷醉,整張臉鋪滿銀幕,被白霧籠罩。醉生夢死再回首,彌留之際,她仿佛重回一個人的武林,而這個世界,唯是一片莽莽雪原。宮二一死,于葉問而言,從此只有眼前路,沒有身後身,回頭無岸。    
  24.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25.對於大批觀眾反映“趙本山和小瀋陽太讓人出戲”這件事,王家衛早有言語回應,他說:“樹林裡應該有不同的樹,每一個都是梁朝偉多悶啊。”    
  26.遺憾的是,王家衛慣有的標誌性細節終究只成了細節標誌,僅僅是標誌而已,氣息都變味了。比如燈,比如酒,再比如煙。其中葉問借丁連山之火點煙一幕,鏡頭給了燃燒的煙絲一大特寫。雖同樣是點煙,卻已然不是《阿飛正傳》或者《花樣年華》中的模樣了。這算是王家衛的細小蛻變麼?    
  27.據說,《一代宗師》其實在三年前便已殺青。夜宴席上,偉仔、小章等人總算舒了一口氣。不料,酒至半晌,王家衛卻忽而何寶榮附體般,幽聲道了句:不如我們重新來過。    
  28.王家衛:在武打方面,你必須要還原歷史的真貌,不能靠特技,還要還原那個年代武術家的“精氣神”,武林有武林的規矩,他們有他們的儀軌,那些都是我們中國人的智慧,有一些現在都已經沒有了。    
  29.鄒靜之:詩意與敘事是犯沖的。想想那些完全詩化的經典電影,家衛在選擇上這次已偏向了敘事;宮二的戲劇性,與葉問的戲劇性或許只能取其一,想想如果葉也是一腔濃烈,那是另外一部戲。張震三場,從一個組織中以暗殺為革命的武人,最終變成了一個理頭髮的,三場戲,水中露出的三塊石頭,也能說是點到了。挽歌。    
  30.王家衛:功夫其實就是時間。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733221/

詳參【圖博館】:《影視批評學》

  前評中國電影史曾提及「李道新教授新著北京大學2005出版的『中國電影文化史』……」,若再加《中國電影批評史》和本評《影視批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可知李在1996年獲得中國大陸首屆電影學博士後,仍研究著作不斷,並且已在縱向「中國電影史」和橫向「電影學」上,取得了有機的結合。
  啥是「影視批評學」?書的封底【內容簡介】道:
「本書力圖在創新電影觀/電視觀與批評觀的基礎上,結合世界影視理論批評發展的最新成就以及中國影視理論批評的一般狀況,相對全面而深入地探討電影、電視批評原理。作為影視學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影視批評學以影視批評特性、影視批評功能、影視批評主體、影視批評模式以及影視批評寫作為主要研究內容。
  為了使本書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可讀性,本書在“影視批評寫作”部分例舉了作者已經發表的三則電影批評文本,並結合作者的寫作實踐予以具體、細緻的解剖分析。
  本書作為「北京大學影視藝術叢書」高等院校影視教育系列教材之一,可供影視學、傳播學,以及相關專業學生使用,也可作為提高影視文化水準的自學讀物。」
  尤其p.159-284的「第四章 影視批評模式。第一節 社會批評模式。一 倫道德批評。二 政治批評。三 社會歷史批評。第二節 本體批評模式。一 本文分析。二 作者論。三 類型研究。第三節 文化批評模式。一 影視文化分析。二 女性主義批評。三 後殖民主義批評。」占全書的1/3,可說是部影視批評學派的總介。
  太過學術理論了,還是「第五章 影視批評寫作第一節 步驟:從資料的收集、整理到意向的分析、確定。第二節 手段:鏡像探討、文化分析、產業研究的分立與整合。第三節 成果:批評文本的可信性與開放性評估。第四節 例証:影視批評文本三則」較有實際操作性。
  三則中的<王家衛電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義>可說是我讀過的王家衛影評中最全面且深刻的,單從其以下小節標題便可知:「(二)、王家衛電影的後現代藝術文化策略:不確定性、類型混雜和故事解體。1、多重敘述,游移視點與不確定性。2、仿制,改裝與類型混雜。3、斷裂,拼貼與故事解體。(三)、王家衛電影的現代主義宏大敘事。1、拒絕與接納:荒誕的距離感受。2、失落與獲取:異化的身份定位。3、遺忘與銘記:虛無的生存體驗。」

王家衛電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義   by李道新   當代電影期刊  2001, (3)

摘要:
通過對王家衛電影的地位、角色、身份和性別考察可以發現,王家衛電影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香港后工業與后殖民社會語境中作者電影的獨特景觀.在不確定性、類型混雜和故事解體等后現代藝術文化策略的精美包裝之下,拒絕與接納、失落與獲取、遺忘與銘記等現代主義的宏大敘事反復隱現,并構成王家衛電影的內在困惑與情緒張力,也成功地將王家衛電影納入具有不同精神追求與文化背景的香港本土、中國大陸以及歐美觀眾等社會群體的共享視野之中.
  期刊論文
 許亞茲 王家衛感知世界的另類表達 [期刊論文] -電影評介2010(3)
 周婷婷 淺析王家衛電影中隱喻的物像 [期刊論文] -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1(7)
 黃莉 王家衛影像中的后現代電影人物 [期刊論文] -電影評介2009(14)
 王珊珊 奢華·外表與孤獨·心靈——論王家衛電影后現代風格之延續 [期刊論文] -電影文學2008(5)
 蔡惠芳 作者電影的主觀呈現——解讀王家衛電影的愛情模式和重要角色 [期刊論文] -電影評介2006(17)
  許澤平 王家衛電影中的物象及其符碼意義 [期刊論文]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6)
 黃蘇瑾 藝術與票房之間的王家衛 [期刊論文]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3)
 期刊論文 生命的呢喃--王家衛電影閱讀闡釋 - 當代電影 - 2001(3)
 期刊論文 王家衛影像中的后現代電影人物 - 電影評介 - 2009(14)
 期刊論文 王家衛電影的后現代母題 - 電影評介 - 2009(9)
 期刊論文 王家衛感知世界的另類表達 - 電影評介 - 2010(3)
 期刊論文 論王家衛電影極具沖突張力的后現代敘事 - 電影評介 - 2009(23)
 期刊論文 被凝視的時間與空間——王家衛作品中的文化寓言 - 電影評介 - 2010(7)
 期刊論文 獨白的美學——敘述學視野下的王家衛電影 - 電影文學 - 2008(11)
 期刊論文 王家衛電影的時空印記 - 電影評介 - 2009(18)
 期刊論文 "交流"與"拒絕"的糾纏——王家衛電影中"無根性"的體現 - 電影評介 - 2007(7)
 期刊論文 淺析王家衛電影的寫意性 - 電影評介 - 2011(2)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angddy200103008.aspx


台長: 阿楨
人氣(4,311)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名導演 |
此分類下一篇:徐克:名導演62
此分類上一篇:嚴浩:名導演59

圖博館
毛尖:王家衛的拼酒橋段,郭敬明都不屑
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系教師2017-01-08

梁朝偉五十五歲,金城武四十五歲,兩人加起來一百歲,一起在《擺渡人》裡實現了男人的終極夢想:回到混世小魔王的年代。
  看完《擺渡人》,我深深深覺得,演員的節操就是一盤刺身,編導分分鐘可以把你扔進火鍋,和假肉丸假蝦球擼成一串。眼下,《擺渡人》成為年度爛片王的呼聲已經高過《澳門風雲3》和《大話西遊3》,因為後面兩部就是爛,《擺渡人》還有毒。
  為劇情而劇情,恐怕是《擺渡人》被評為爛片的重要原因
實話實說,《擺渡人》沒有劇情,就是不同年齡檔明星出場忽悠自己的粉絲,鹿晗和陳奕迅演了同一個人的二十歲和三十歲,歲月的力量讓我剎那恍惚,也許這是第一部直面轉基因問題的華語電影?當然,這也是這部喜劇電影的唯一笑點,全程兩個多小時,做不到高冷拿雞湯獨白轉場,沒能力惡搞就鑲拼狗血場景。作為看了王家衛所有電影的影迷,我很想為他辯護說,墨鏡王只是掛名編劇掛名監製,甚至一直熬到前場半小時,高分貝的青春戲還讓我心存僥倖,也許,這是王家衛燒給花樣年華的紙錢,是東邪西毒的一個衣冠塚?他就是要讓梁朝偉讓金城武在愛情片中不動感情讓他們終於青春性無能。
  但是“九洞高爾夫”徹底死了我的心。這場戲的設定是:熊黛林和楊穎,作為陳奕迅的前妻和粉絲,為劇情而劇情地需要來一場為愛腦殘賽,賽甚麼呢,就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裡,到最多的酒吧喝上最多的酒,該“九洞”遊戲創始人是梁朝偉,因為他逝去的女友杜鵑是個調酒師。估計王家衛的原始意思是,要讓“九洞”窮盡愛的無底洞,要讓酒吧成為江湖英雄地,就像《一代宗師》的妓院成就了梁朝偉的莫測和深情,但是《擺渡人》裡有什麼呢?九洞高爾夫,乖乖隆地洞,冗長的賽酒不僅完全淪為兩個名模的走秀不同酒吧的聲色,而且,估計郭敬明也看不下去了,這種拿命拼酒的智障事情,小時代裡的小伙計們都不屑幹,因為所有演員一個目標,就是浪費生命浪費力氣浪費油浪費酒。
  也許導演王家衛的劇情設置有自己的理由,但觀眾似乎並不買賬
這場“九洞高爾夫”絕對是新世紀青春片最黑暗的時刻,六十歲的王家衛在這一刻跟他的墨鏡一樣墨擦里黑。寄情聲色沒問題,五花馬,千金裘,統統都可以拿去換美酒,但問題是,梁朝偉領銜的所有酒徒,他們的愛情在電影中全部不成立,如此所有的酒都沒法實現愛的轉喻。
2017-01-09 11:54:02
圖博館
感情語法從來指東打西,王家衛過去電影中的小道具受到小資追捧,也是因為雲吞是情鈕扣是愛,但是擺渡人只有赤裸裸的酒和酒量,如此這部電影最終只能實現酒精贊,除此,別無一物。
  不過,爛片也不會完全沒有好處,經過《擺渡人》的口碑跌宕,墨鏡王接下來的《繁花》應該會有一個大反轉,說到底,混世魔王最終都會去見佛祖。
  回應
我看這些導演演員就是覺得大陸人傻錢多,隨便拿個電影的外殼出來就能在中國市場上圈錢。導演演員圈錢,觀眾買票參加一次著名導演演員辦得文藝party,與有榮焉,完事兒發點影評裝個13,內涵神馬的不重要啦。
 作者辛苦了,為這麼個爛片這麼認真評論
 王家衛們只不過是老了罷了,跟不上時代,又不想放手
 也不至於,王家衛還是留下了不少不錯的電影,一代宗師,東邪西毒就不錯。
 王家衛電影要看早期的,比如重慶森林,阿飛正傳,旺角卡門。

汪海林:《擺渡人》——用力過猛的精神毒品
著名編劇代表作《銅雀台》《蜀漢傳奇》2016-12-30

  《擺渡人》據說修改了118稿,我說過:改那麼多稿,要么甲方是sb,要么乙方是sb,要么都是。不知道這是不是謾罵。
  我始終覺得,一個創作者,你創作時的狀態,輕鬆自如還是死去活來,與你的觀眾無關,你改118稿,那又如何?1935年,編劇田漢在監獄裡坐牢,於香菸紙上偷偷寫了一段詞兒,託人傳出去,那段詞兒叫《義勇軍進行曲》,如果田漢改118稿,早被監獄看守發現了,這麼一來,我們就沒有國歌了……簡直不敢想這事兒。
《擺渡人》是酒色之徒的狂歡,酒和色是它的主題。雖然不大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是符合一些屌絲可望而不可即的醉生夢死的願景。
  作為商業片,《擺渡人》並沒有失敗,它只在核心目標觀眾中失敗了,豆瓣沒給它好臉,並不是豆瓣被黑了,而是文青眼界高了,看過伍迪艾倫看過昆丁看過諾蘭看過徐浩峰看過程耳的文青們看到《擺渡人》,不僅僅是失望,還有憤怒。
  郭敬明的影片如果小屁孩兒們不喜歡,只有廣場舞大媽們喜歡,哪怕票房再高,郭老師都會哭的,那是對他的羞辱。
2017-01-09 11:54:54
圖博館
作為一個年輕人,我要說:人到中年必猥瑣。20年前,梁朝偉發現酒吧外有位美女,跳出去擺個pose,那叫賣萌,50多歲了,這樣合適嗎?北京話說:大爺,您這有點兒老沒正形兒。
  我知道有專業談戀愛的男人,除了撩妹還是撩妹,人到中年每天買醉,終其一生一事無成。泡妞、打架,放浪形骸,屬於青春的,那是青春的驕傲,交給中年人去做,就是耍流氓,一點兒也不美好。中年人應該干正經事兒,比如像葛優、倪大宏那樣組織個黑社會,或者如馬特達蒙那樣打怪獸拯救世界,中年人不好好奮鬥,整天無所事事談戀愛喝大酒跟年輕人搶妞,中年人賣萌,就是邪惡本身。
…..
  回到《擺渡人》,在感情戲上就是“文打”、“賣味兒”,我這麼慘,怎麼著,你服不服?
  回應
 一直以來,我反對一切愛情至上的電影!我反對一切愛情至上的文藝作品!這是精神毒品。金錢至上是邪惡,愛情至上也一樣!
 終於有人說了真話。西方文學的這個詭異主題,其實和中國的本質上不同。
 汪編劇,你自己編的那些片兒他也是爛片啊,什麼銅雀台,什麼楊門某將,批評別人不難,自我批評就難了,是吧?
 你管人家編什麼爛片呢,反正這篇“批評”寫得好不就行了,難道就因為以前編過爛片就沒資格批評爛片?那一般觀眾完全不懂拍攝電影就更沒資格評論了?對事不對人,現在只是討論這篇帖子,沒必要往人身上討論,那樣會很無趣和顯得下流
2017-01-09 11:55:0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