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9-21 05:00:00| 人氣4,9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羅傑斯:名建築師58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理查.羅傑斯RICHARD ROGERS:世界公民的建築師   by張基義 

龐畢度藝術中心

美國紐約當代美術館MOMA三樓建築與設計展覽廳、荷蘭鹿特丹建築中心NAI,都積極扮演著建築設計創意思想的孕育場所,透過展覽、出版、工作坊將建築設計轉化為大眾可以體驗、欣賞、感動的素材。台北市立美術館這幾年的努力也不遑多讓,「開東合西建築展」、「科比意展」、「伊東豊雄:衍生的秩序」、「Archilab : 建築實驗室」,乃至目前的「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gers建築展」都是蓄積台灣設計國力不可多得的優質展覽。 
  “高科技建築”獲獎無數 
2007年普利茲克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由英國籍建築師理查.羅傑斯勳爵Lord Richard Rogers獲得,回顧四十年的職業生涯,獲獎無數實至名歸。2006年威尼斯雙年展理查.羅傑斯被授予“終身榮譽金獅獎”。他在1985年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協會RIBA的金質獎章,1991年與1996年分別由英國女王授與爵士 Sir與勳爵 Lord,這些獎項都彰顯羅傑斯的“高科技建築”對當代建築發展的卓越貢獻。理查.羅傑斯與義大利建築師.倫佐皮耶諾Renzo Piano,在1970年代所共同設計的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堪稱為“高科技建築”的濫觴。龐畢度藝術中心的設計,將建築結構與設備管線外露並以鮮豔的色澤區分,對當時發展的"高科技建築"給予全新的定義。倫敦的洛伊保險大樓、千禧巨蛋延續著“高科技建築”風格,創造倫敦嶄新的都市意象,卻也引起各種不同觀點的辯論。1998年落成的法國波爾多法院,與2006年完成的西班牙馬德里國際機場第四航廈,都是轉化永續設計理念於高科技建築的經典作品。 
  波爾多法院:高科技與工藝結合 
波爾多法院
波爾多法院The Bordeaux Law Courts基地座落於波爾多歷史中心區,接近大教堂與市政府。建築增建競圖案由英國建築師Richard Rogers贏得,1998年落成啟用。建築設計成一系列自明性清晰的建築物組構,將一座座法庭設計成漂浮在半空中弧形錐頂狀的獨立構造物,刻意混合混凝土、鋼構、玻璃、木質等不同材料,與對面歌德式教堂建築相互對應。進入法庭宛如神聖的儀式,先經由地面層透過跨架於水面上的雄偉階梯拾級而上,進入玻璃長廊。法庭的基座,由樹幹狀的混凝土支柱撐起脫離地面,外部以條狀實木包被曲線造型。輕巧波浪形鋼構屋頂,流動覆蓋法庭四分之三高度以下的空間。法庭特殊的造型考量空間包被的領域感與空氣的自然流動,較低的高度低溫進氣,頂端高溫排氣。北向眼睛造型的天窗提供法庭內充足的自然光源,內牆各種大小開孔的預鑄木質牆面提供反射與吸收最佳音響效果。建築背面以模矩化陽極化處理的鋁板外牆,界定了調庭空間。模距混凝土樓版與垂直動線整合,提供辦公空間隔間上的彈性。戶外地坪石灰石延伸至建築內部公共空間,視覺上連貫了內外分界。法庭大廳及公共空間與側翼五層的法官辦公室清楚分開,法官從辦公室經由開放式的空橋由後門進入法庭。藉由電腦輔助設計,創造出結合高科技與傳統工藝美學的流線形體法庭。法庭內以電腦計算楓木鑲版,外部覆被人工施作條狀松木,形成截然不同的對比。開放性的大廳提供緩衝介面,阻絕了環境噪音及周遭街道上的廢氣,運用水使空調系統降溫與淨化。 
  馬德里國際機場第四航廈:流動曲面無接縫的空間
 
File:Barajas interior3.jpg

File:Barajas overview1.jpg

理查.羅傑斯Richard Rogers與馬德里 Estudio Lamela 事務所¸,設計的馬德里國際機場第四航廈Madrid Barajas Airport Terminal 4,落成於2006年2月,耗資十億歐元,佔地超過一百萬平方米的馬德里 Barajas 機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機場。預估每年可以容納三千五百萬人次的旅客量,建構馬德里成為歐洲的轉運中心。同年七月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RIBA選出本案為史特靈建築獎RIBA Stirling Prize優勝。新航廈設計將驗票、通關、登機三組線性空間清楚界定,並按出入境流量規劃出接送機、櫃臺、登機、行李等機能區域。建築清晰的模矩化設計,預鑄鋼骨結構創造出連續波浪狀的屋頂。中央樹形的鮮橙色鋼結構,撐起巨大的屋頂。屋頂連續圓形開口,引入自然光源。質感細緻、色澤溫暖長條狀竹製天花板材,建構出流動曲面無接縫的室內空間。 
  世界公民建築師的台灣經驗 
File:CentralParkStation(KMRT-R9).jpg
高雄R9中央公園車站
理查.羅傑斯除了根基於倫敦泰唔士河畔的設計總部之外,分部設於於西班牙巴塞隆納、馬德里與日本的東京。理查.羅傑斯建築風格“建築高科技”除了創造建築美學上的效果以外,晚期作品更提倡有效運用能源與提升建築使用的永續性。坪效要求嚴格的辦公大樓設計,理查.羅傑斯設計大跨度的結構外露,以及大面積的玻璃外牆,同時考慮到空間使用上的彈性與充分利用自然光源。理查.羅傑斯於大尺度的都市規劃與都市設計上,亦嘗試整合都市生活與活動的社會潛力。事務所捐出20%的盈餘從事公益活動,堅持扮演優秀的世界公民。理查.羅傑斯建築設計、都市設計作品遍佈全球,在台灣已經完成了高雄慶富造船廠營運總部以及高雄捷運R9中央公園車站設計等。慶富造船廠集團營運總部位於高雄軟體科技園區緊臨高雄港,建築設計外露懸吊結構及外伸箱體結構,運用廿一個大小不同外伸箱體錯落設計,構成層次豐富的建築肌理。高雄R9中央公園車站,如風箏飛揚般的扇形屋頂,輕巧的漂浮於中央公園一隅。美麗的曲面意涵著高雄港灣城市造船科技,雨水回收澆灌一片壯觀立體階梯狀的綠意景觀,開放式的節能建築創意適切回應南台灣炎熱的氣候。
http://bbs.archi.sdnl.org/viewtopic.php?p=15770

理查.羅傑斯(Richard Rogers)+建築師:從住宅到城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圖一)法國巴黎.龐畢度中心(Pompidou Centre, Paris)
(圖二)英國倫敦.洛伊德大樓(Lloyd's building, London)
(圖三)展場模型:龐畢度中心(Pompidou Centre)
享有盛名的建築鬼才:理查.羅傑斯(Richard Rogers)的建築展,即日起以「理查.羅傑斯+建築師:從住宅到城市」為名,於台北市立美術館盛大展出。本展最初由「羅傑斯.史達克.哈伯+合夥人事務所」以及「龐畢度中心設計」製作,並於2007年龐畢度中心三十週年慶同時推出。本展具體呈現理查.羅傑斯自1960年代至今建築生涯中的作品,透過78件模型、數百幀圖片、22組動態影像、近50公尺長的大型年表及4支特別為展覽製作的影片,完整呈現其建築生涯。
  北美館在建築美學的推動向來不遺餘力,將正在國際舞台躍動的建築視野傳遞給台灣觀眾,致力於與國際潮流零時差的接軌。自2002年起至今,陸續舉辦《科比意》展、《建築電訊》、《普立茲克建築獎作品展》、《伊東豊雄:衍生的秩序》展等,今年更榮幸邀請理查‧羅傑斯展出,以回應建築融入於常民美學的趨勢。 
理查.羅傑斯1933年生於佛羅倫斯,1991年與1996年分別由英國女王授與爵士(Sir)與勳爵(Lord)。他是受英國政府相當器重的都市建築顧問,於建築生涯獲獎無數。在2006年威尼斯雙年展,理查.羅傑斯被授予「終身榮譽金獅獎(Golden Lion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2007年,又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表彰他對當代建築的貢獻與成就。
  羅傑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作品是1969年法國巴黎龐畢度中心的競圖案,由當時年僅36歲的羅傑斯和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的提案雀屏中選。龐畢度中心的外露鋼骨結構以及複雜管線,顛覆了傳統建築結構美學的概念,也奠定了羅傑斯在建築界突破傳統成規的地位。1998年落成的法國波爾多法院,與2006年完成的西班牙馬德里國際機場第四航廈,更持續突破,領先時代潮流,將永續設計的理念融入作品之中。羅傑斯的建築設計與都市設計作品遍佈全球,在台灣已經完成了「高雄慶富集團總部」以及「高雄捷運R9中央公園站」。 
  綜觀本展,可發現羅傑斯建築最難能可貴的是融合了建築專業、社會意識及城市思維。他熟稔於自由空間的概念:主張將「服務、流通元素」與「使用空間」區分,輔以光及景觀視野等元素,實踐友善、人性化的設計。他認為公共空間是社會價值的具體呈現,公共空間是由使用它們的社群所形塑,而這些社群又被定義它們的空間所塑造。公共空間是種催化劑,可以產生能量,予人興奮感,並讓公眾在一座城市的固有噪音混亂中獲得片刻的祥和與寧靜。在倫敦、里斯本、柏林、紐約、首爾、高雄(以及未來的台北)等地,羅傑斯的建築都是一幅幅充滿力道、振奮人心的風景。 
  誠如展覽標題所揭示,羅傑斯總結他的建築生涯時說:「45年來,我和我的同仁共同發展出一套建築語言,源自於對建造過程以及人們如何看待這些過程與建物之關係的想像,這套建築語言透露了各式建築─從辦公大樓到文化中心,從住宅到城市─的所有訊息。」本展採用開放的展場設計,以不同的區塊顏色標註了可辨性(Legibility)、系統(Systems)、輕量(Lightweight)、透明(Transparency)、都市(Urban)、綠色(Green)、公眾(Public)等主題,觀眾可遊走於羅傑斯的建築版圖中,從中發掘羅傑斯作品背後的企圖與思維。
http://blog.xuite.net/fangoowen/art911/31770453

理查•羅傑斯作品集-築龍圖酷
photo.zhulong.com/renwu/detail40.htm‎

上海陸家嘴總體規劃  1992

因為揚子江把陸家嘴和市中心截然分開,陸家嘴的經濟不是很發達。現今,政府決定要建造一系列的橋樑和隧道,使該地區與市中心聯繫起來。羅傑斯的方案以集中式交通為出發點,重點放在公共交通上,以行人為主。城市的框架由連接主要鐵路和巴士車站的一系列節點構成,節點相對集中佈置以便空出地方給露天公園、步行道路和休閒空間。這些空間同時又是連接城市與沿河地區的網路結構。每個節點內部的活動具有多功能性.這樣可以使節點在24小時內都有活動.充滿生機。辦公樓和商業性建築沿主要交通幹線佈置,住宅和休閒設施則放置在人流相對較少、較安靜的區域內。為了保證各區域的活動和能源消耗相對平衡,陸家嘴被切割成若干個能量區,以保證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區產生的熱能和電能。其根本意圖就是建立一種能夠滿足高人口密度的城市中人們各種需求的都市結構。

羅傑斯住宅



羅傑斯住宅是羅傑斯為他的父母建造的,它在靠近溫布頓政府的一個花園中。這個住宅的建築語言與Reliance Controls電子工廠和斯彭德住宅有了更大的進步。這是羅傑斯非常喜歡並極盡讚美的一個項目。這個房子是裝配式鋼結構的,有五個基本的房間,三個作為工作室或其他。外牆被鋪上兩毫米厚的塑膠塗層的鋁板,是絕緣的。

倫敦未來城市規劃  1986
1986年,在英國皇家學院學習階段,羅傑斯通過建造Coin街和參加國家美術館的競賽積累了很多經驗。羅傑斯、諾曼&福斯特、詹姆斯&斯特林是當時。英國建築界三大建築師”,當福斯特和斯特林在做他們各自新的建築設計——香港、上海銀行和斯圖加特的Neue Staatsgalerie時,羅傑斯選擇了在倫敦公共空間方面進行探索。羅傑斯沒有依照倫敦現有的秩序,而是打破了地理上的土地規劃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泰晤士河的存在)和歷史(他用交通網覆蓋了首都的生活空間,連接了那些不可變的歷史建築)。他在皇家學院的設計中,泰晤士河不是一個規劃中的障礙,而是一條連接北方和南方的鎖鏈。在Coin街設計中的一座橋,橫跨泰晤士河,建立了從南岸到一個步行區——諾森伯蘭街和特拉法爾加廣場的一個快速交通系統和行人道路(還連接了滑鐵盧車站)。原有的鐵路橋——被批評為這條河景上的敗筆,被移開了,現在的鐵路終止於滑鐵盧車站。後來,這個未經分區的車站成為了一個很有潛質的發展區。特拉法爾加廣場中心以及它和國家美術館之間的障礙都被移走。這個計畫雖最終未能實現,但其對交通的想法卻被接受了。

倫敦Leadenhall街122號Leadenhall大樓  2002年

Leadenhall大樓位於倫敦Leadenhall街122號。這座48層、225米高的摩天大樓在2002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上就亮相過,擁有者是英國土地公司。它將在倫敦東部林立的大廈中拔地而起。玻璃立面包裹著鋼筋結構,燈光和色彩效果將大廈裝點得分外醒目,它的北立面很活潑,呈階梯壯。大樓由53571平方米的寫字間組成,辦公樓層採用矩形的地板,隨樓層高度上升逐漸變小,較低的樓層會有較大的靈活空間。大樓沒有沿用傳統的中央核心結構來獲得建築的穩定性,而是採用全周邊支撐拉條來固定。回圈及服務區則位於分開的北向塔樓內。整個建築的功能都能從外立面看出來。

倫敦格林威治半島總體規劃  1996~1999
格林威治半島是一個與陸地分離的小島,以前這裡有一個煤氣廠,對環境的污染很嚴重,這塊地早已被遺棄。後來因為政府把這塊地用作英國千年慶典活動的主會場,才被大家所關注。
1996年,千年慶典中心開始建造。同年,羅傑斯建築事務所開始對整個島進行規劃,並對未來2000年的規劃作一個構思。恰好在2000年 ,格林威治半島得以重建。
在這個方案中,羅傑斯依舊沿用其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的經典理論。方案的中心是大面積的公共空間及綠地,占了總規劃面積的六分之一。住宅區位於這些公共空間的周圍,配有零售業、學校及社區設施。在島的南部還單獨有一個面向河邊開敞的小型公園,其中有運動設施和帶有湖泊的生態公園。總體規劃中將中央商務區集中到了地鐵站及其他交通樞紐附近,大型商業及工業區則被放到島的南部,作為進入隧道的緩衝區。
格林威治半島的整體開發考慮到了當地的氣候,所以東北面的建築較高,向公共綠地及住宅逐漸降低,這樣有利於防風。

倫敦第四頻道電視臺總部 英國 1994年

倫敦第四頻道電視臺總部大樓位於赫斯菲裡路上一個轉角處,維多利亞車站旁邊一塊很大的空地上。建築由15000平方米的總部大樓、廣播套間、攝影棚、地下停車場及花園廣場組成。平面採用圍繞一個半開敞式花園周邊佈局方案。
設計的主旨是加強威斯敏斯特在該地區現有街道形式的特點,由於建築面對著一個街道的轉角,在建築的入口形成了一個開闊的空間,因此在設計方案的中心劃出了一個公共廣場,在建築和街道之間形成一個緩衝地帶。經過者和附近的居民都可以訪問這裡的中央花園。為他們提供了一個交流和休閒的地點,使這個總部大樓獨具特色。大樓寬敞明亮,節約能源,同時佈局合理,人員在其中工作會感到非常愉快。

洛伊德保險公司總部  英國 1984年
洛伊德保險公司總部位於倫敦市金融中心地帶,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其北側面對的是商業聯盟和P+O辦公大樓,周圍則是傳統曲折的街道及一些新發展的辦公區。處於老舊的商業中心與高層辦公大樓的交接點。
洛伊德保險公司總部坐落在不規則的基地上,以一規則形的大房間為主體,充分利用土地,並與原由環境形成協調關係。在此巨大量體中,面對低矮的房子時,扔採用逐層退縮的方式,由12層退縮至6層,並注意建築物對街道形成的行人尺度影響。希望能與都市脈絡相溫和,對天際線儘量減少衝擊。

Zip-Up住宅  1968~1971 英國.倫敦

第一個Zip-Up住宅是他們與工程師托尼&亨特一起合作建造的,是他們參加DuPont公司發起的“今天的房子”競賽所做的。這個設計曾在1969年倫敦的理想家園展覽上展出。
這個工程採用了硬殼式結構構造,類似汽車和飛機,它們的表皮是由自身結構支撐的。它是基於絕緣的鋁表面的三合板,這在溫布頓也使用過。但是它們的結構因為使用了高性能的PVC作為其核心(這種材料首先在飛機上使用),這樣就能產生能承受橫跨10米的荷載。牆、樓板、屋頂圍合成了一個環狀的結構,這樣整個建築就可以做到無限長。並且還可以減少維護和運作費用.有高度的環境保護意識。羅傑斯說這是由他自己實踐得來的成果。這種建築有很強的靈活性,可以隨意組裝成各種形態,也可以隨意移動。
Zip-Up住宅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它的意義就同“概念車”一樣,只能是一種想法,大量複製的可能性不大,得不到推廣。

台長: 阿楨
人氣(4,9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名建築師 |
此分類下一篇:梅恩:名建築師59
此分類上一篇:藍天組:名建築師5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