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7-02 09:00:00| 人氣6,558|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席涅克 :世界百大畫家38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席涅克 Paul Signac  點描派 Pointillism

Signac
席涅克 (1863 - 1935) Paul Signac 於巴黎生於 1863 十一月、死於 1935 八月,法國新印象主義畫家,與 Seurat 共同建立點描畫法。他從未接受正式的訓練,乃從練習印象畫者的畫作自學而成,特別是 Monet 和 Sisley,1884 成為印象主義一員而相識 Seurat,之後就轉為點描畫法的堅定擁護者,並和 Seurat 創設巴黎的獨立展覽館。
La Bouee 遠眺
Blessing of the Tuna Fleet at Groix賜福給格瓦的土那船隊
Women at the Well井旁婦女
Portrait of Felix Feneon 費內翁肖像

寫意的點描派水彩巨匠─席涅克 2006/2/16 仁君
馬賽港巡禮 View of the Port of Marseilles   1905油彩.畫布88.9 x 116.2
館藏處: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席涅克自幼便喜歡親近海洋和湖泊,更喜歡坐在岸上著迷似地欣賞著航行在海中或停泊在岸旁港邊的船隻,大至軍艦戰艇,小至私人遊艇和帆船,只要一接觸,便久久無法從他的視線中移走。
席涅克更熱愛繪畫,酷喜素描,那些童年記憶裡的美麗景象,如船隻的倒影粼粼、湖面水光片片和藍天雲彩朵朵等,後來都成為他畫作中的最佳模特兒。
席涅克曾接受嚴格的素描訓練,更致力於印象主義以來色彩與光線之間微妙互為表裡的關係。如何影響並作用於繪畫創作的探討與實踐,他和秀拉觀點一致的「點描畫法」,曾顛覆初期印象主義以莫內為主的「外光派」,讓色彩的元素縮小到肉眼不能及、肉眼難以分辨的細小的點狀分布,他早期的油畫,像數學家在畫布上界分出成千上萬細小方格一樣,再將色彩填置充滿,達到一種「視網膜混色」的效果,所有的色點所形成的色塊、色區或色面,便都瞬時間形成了一種類光的透明色彩、穿透整個色域空間,它比「外光派」的色彩更接近實際的陽光,嚴格說來,它即是借用各種不同的純色或接近純色的清色色點,使其並置或相鄰排列,吾人的視網膜被強迫進行色光(非色料)混合,這即繼「外光派」之後,印象主義後繼的全新視覺經驗繪畫──「點描派」。
席涅克晚期並沒有延續這種分光的科學實驗,反把注意力由創作纖細的油畫,轉而大量地使用水彩畫紙,利用透明水彩的透明感特質,進行戶外的實地寫生,精微粒狀謹嚴的小點描繪已然消失,換來一種輕鬆瀟灑的寫意筆調;他先用鉛筆打稿,隨意勾勒,形成自然不矯作的筆趣線韻,然後再將鮮明光澈的透明水彩顏料稀釋上色,他擅於在物體空間分出明暗虛實,受光與背光兩個色域,而淡彩的效果和局部的賦色,都能造成一種愉悅感和輕鬆感,因此,他的後期以水彩為主的藝術創作,遠比早期的真正的「點描主義」油畫的風格,更為世人所喜愛。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9476

新印象主義、外光派、點描派、分色主義 (Neo-impressionism)

又稱作外光派、點描派(Pointillsts)、分色主義(Divisonism)、新印象派企圖以更科學的方法分析色調,採用光學原理將純粹的色彩用小點塊的方法,彼此相鄰近地排列在畫布上,以求得比在畫板上進行色調混合的更高明亮度。
  代表人物 : 秀拉 (Georges-Pierre Seurat, 1859-1891) 、西涅克 (Paul Signac, 1863-1935)。
  新印象派近一步利用光學、色彩學的科學原理來作為創作的方向,以視覺的混合代替顏料的混合。企圖以更科學的方法,把各種色調分析,體系化、機械化,分析色彩細密整齊的小筆觸,堅實的構圖及裝飾風的作風。畫家們在畫面上使用純色,而不在調色盤上調混顏色,這樣中間色是在觀賞者(離畫面有一定的距離)的眼中自然混合而產生的。 用色彩明度的對比、色調寒暖色的對比、線的升降來表達愉快、安定、悲哀等感情。 
  相關名詞 : 
分光法 (Divisionnisme) 
大多用純色,不調混顏料,讓中間色在觀者的視網膜中產生混色效果。此法可使顏色的彩度獲得最鮮明的效果,因為這種性質好比色光之混合 (屬積極性),它能增加光量,提高反射率與明度,故稱為加法混合。與其相對的是色料的混合,屬機消極性,混合後,光量、反射率與明度均會降低,故稱為減法混合。其實這種技法在華鐸 (Watteau)、德拉克瓦 (Delacroix) 及泰納 (W. Turner)的作品中均已運用過。
點描法 (Pointillisme) 
以色點描繪的技法,類似現代彩色印刷或噴墨印表機之原理。
秀拉 ( G.Seurat,1859~91),一生中只完成六幅大畫,許多小畫只是為大畫而作,用三原色──紫紅、黃、青來點畫,筆觸似中國文人畫點樹葉的畫法。著名作品《阿涅爾的浴場》(1884,倫敦國家畫廊)、《 星期日下午的嘉得島 》(1886,芝加哥藝術基金會)、《 路邊戲 》(1888,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http://artnetwork.freedommen.com/archives/429

保羅•席涅克

保羅•席涅克(PaulSignac,1863~1935)在新印象派的地位引起諸多討論。在秀拉(1859~l891)三十二歲去世後,席涅克一手繼承秀拉創始的新印象派運動,當時雖然有人為秀拉的去世,新印象亦將隨之走入歷史。但是充滿精力的席涅克,確實地開展新印象派的坦途,使此派更具廣泛的影響力。世紀末法國重要文學、藝術雜誌《白色評論》主宰者,與秀拉、席涅克熟識的達杜.納坦遜指出:如果秀拉是基督,席涅克就是聖保羅,他將秀拉創始的藝術新教繼續導引傳播,確定整備教會制度,將之普及化。因此,席涅克扮演了有如聖保羅的角色。
  保羅•席涅克一八六三年十一月十一日生於巴黎。與他同一世代出生的孟克(1863年生)、克林姆(1 862年生)、羅特列克(1864年生)、波納爾(1867年生)等都是同時代畫家,比盟友秀拉年輕四歲。席涅克父親為巴黎經營馬具的富裕商人,在他眼中,當時學畫的莫內、雷諾瓦等人走的是貧窮畫家之路,他不想讓兒子學畫而希望他做個建築師。但是席涅克在十六歲時,看到第四屆印象派畫展(1879年)深為喜愛,勸他父親買下印象派的畫。一八八○年參觀莫內畫展,席涅克更是大受感動,於是立志做個畫家。他得到莫內鼓勵,不在美術學校的畫室,而熱衷於到塞納河畔巴黎郊外等戶外作畫。一八八四年在塞納河畔寫生時,認識了印象派畫家吉約曼(184l~l927),吉約曼讚譽他具有很高才能,介紹他與畢沙羅認識。初期,席涅克繪畫即受印象派的洗禮。
  秀拉、席涅克、魯東在一八八四年五月在巴黎合作創立“獨立沙龍”,接著成立“獨立藝術家協會”,被稱為新印象派的“元年”,旗幟招展。標榜免審查的獨立沙龍,參展畫家多達四百位元以上,參展作品倍增,其中很多是新印象派的核心畫家。一九○八年席涅克被選為巴黎獨立藝術家協會會長,一直擔任到一九三四年,長達二十六年,可見其在美術界的領導地位受到的尊崇。
  席涅克早期畫風接近莫內,一八九二年作畫技法開始變化,以點描筆觸畫成作品,喜歡描繪海港、河流、水與帆船等風景。他在一八八五至一九○○年畫了一百二十幅油彩,是創作的最盛期。一九○○年以後傾心水彩畫。晚年作品,大部分以活潑色彩、短線條、淡雅色彩入畫。著有《從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義》一書。
  “新印象主義畫家的分割畫法,是這些畫家用以表現他們對大自然獨特幻覺的技巧,在畫布上努力重現自然界的主要本質——光,或者描摹最微小的草葉或最細微的透明石子。有誰能像新印象派畫家們如此更出色地去遵從自然界呢!”這是席涅克的名言。
http://zx.findart.com.cn/10170955-zx.html

光與色的建築師──席涅克  by朱家立 新竹高中二年十七班

  壹、前言
十九世紀後半的法國,歷經多次革命與工業發展而產生了不少政治、社會問題,局勢動盪不安。藝術家們在這新舊雜半的時代,漸漸發現了相較於對事物的寫實描摹,以「印象」描繪人、事、物更能表現心中的「自然」與「感動」,「印象畫派」於焉出現。
  印象畫派於十九世紀末逐漸有所變革,秀拉(Georges Seurat)引領的「新印象派」──即人們熟知的「點描畫派」 (Pointillisme)──呈現岀鮮明而富實驗性的新視點,好友席涅克(Paul Signac)、著名的印象派大師畢沙羅(Camille Pissaro)皆是其追隨者。但由於秀拉的早逝,以及畢沙羅放棄分光法的創作,此畫派委實仰賴著席涅克的發揚。在他的嘗試與突破下,新印象派的理論更為縝密、完善。席涅克的繪畫技巧雖受到秀拉影響,亦不乏個人特點。他對「野獸派」創始人馬蒂斯(Henri Matisse)頗有啟發,對立體派畫家也多有提攜,儼然是十九、二十世紀承先啟後的藝術大家。
  本文藉席涅克的身平介紹、作品構圖與技法的分析、和同期畫家的比較......等,剖析席涅克的創作概念,以及他對藝術史的貢獻。
  貳、正文
  一、席涅克生平簡介
1863 年:十一月十一日,誕生於法國巴黎,全名為保羅.維克多.儒略.希涅克。
1880 年:參觀由喬治卡賓特(Georges Charpentier)夫人 2所舉辦的莫內畫展,深受啟發而決定習畫。
1881 年:開始接受專業繪畫教育。
1883 年:赴曾獲羅馬大獎 3的畫家 Jean-Baptiste Bin 門下學習,但因其繪畫理念不同而交集頗少。於此同時開始創作關於巴黎郊區的風景畫,如《熱那維耶的道路》(The Gennevilliers Road)
1884 年:結識莫內、秀拉等印象派畫家。此年秀拉發表了分光法的實驗作品──《阿尼埃爾的浴場》(Bathers at Asnières),在與秀拉成為好友後,席涅克的作品逐漸由早期印象派轉向新印象派。
1886 年:結識梵谷(Vincent van Gogh),開始出現大量描繪港口與海景之作,此後這二者成為席涅克畫作的主要素材。隔年兩人於塞納河畔的阿尼埃爾(Asnières),畫下多幅賽納河河景與岸旁的咖啡館。
1888 年:接觸無政府主義著作,開始資助法國無政府主義者 JeanGrave。同年,為席涅克欣賞之科學家兼美學家查理.昂利(Charles Henry)發表了《色彩輪》(Cercle Chromatique)一書,闡示色彩應用的學說。
1889 年:三月,拜訪在阿爾勒(Arles)的梵谷。
1890 年:遊歷義大利的熱內亞、佛羅倫斯、那不勒斯等大城。為身為藝術評論家的好友,同為無政府主義者的費利克斯.費農(Félix Fénéon)作畫。
1892 年:足跡遍布地中海沿岸,也曾到過荷蘭與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同年結婚。秀拉辭世。
1898 年:於聖特羅佩(Saint-Tropez)的畫室落成。
1899 年:發表著作《從德拉克羅瓦 2到後印象主義》,為闡釋分光法作畫技巧及創作理念的著述。
1908 年:擔任「獨立藝術家協會」3的理事長,直至去世。期間他大力提攜後進,如野獸派的馬蒂斯。
1927 年:領養私生女 Ginett(1913 年生)。
1929 年:進行一系列關於法國港口的水彩畫。
1935 年:八月十五日死逝世於巴黎,葬於拉雪茲神父公墓。
  二、分期畫作介紹
  (一)、早期印象畫派(1883~1886 年)
受莫內的畫展啟發,席涅克的早期畫風是典型的印象主義,從他的風景畫中可見豐富的生命力。在這段期間,席涅克的作品廣採莫內、秀拉、梵谷等人的技法,較粗而隨性的筆觸、對光影的講究......等印象派畫作元素,席涅克於此時已十分熟稔。
  席涅克對「港口」的興趣也於此時反應在畫作上。如 1884 年的《貝森港》(Port-enBessin),以鮮明的色調、豪放的筆觸描摹港口水面在晴空下的五彩繽紛。而 1886年與梵谷一同遊歷賽納河畔時,席涅克也畫下了風情各異的河景作品,如呈現寧靜、舒適氛圍的《阿尼埃爾的洗衣船》(The Bateau-Lavoir at Asnieres),和色調穩重而層次分明的《聖伯納德港的賽纳河》(The Seine at Quai St. Bernard)。1886 年也是席涅克的畫風有重大轉變的一年──席涅克開始大量嘗試以分光法作畫。在 1885、1886 年間創作的兩幅《百鴿森林》,可清楚看見此過渡。
  (二)、早期分光法風景畫(1886~1892)
席涅克首批新印象派主題作品為 1886 年的「安德麗斯」(Andelys)系列。在《安德麗斯河岸》(The River Bank, Petit-Andely)與描繪莫林港的《安德麗斯》(Les Andelys, Port Morin)中,分光技法已自然的的融入。1887 年,席涅克轉至近西班牙的南法小鎮克里烏(Collioure)作畫,分光法已臻至成熟。
1888 年的波特里悠(Portrieux)系列畫作,席涅克將注意力自色彩轉移到光線。這些作品呈現岀絕對之寧靜祥和,如《波特理悠:長浪》(The Harbour at Portrieux)的和諧與音樂性的氛圍,而《波特理悠:船桅》(Portrieux, Brittany)則將光線捕捉的淋漓盡致,顯露岀席涅克對分光技法的熟稔。
1889 年於地中海沿岸創作的卡西斯(Cassis)系列,則是光線與色彩並重。如《卡西斯:隆巴岬角》(Cote d'Azur)、《卡西斯:卡納爾岬角》(Cap Canaille, Cassis),用色鮮豔、光影和諧。同年於艾柏列(Herblay)作畫,畫下安寧舒適的賽納河河景。
1890 年的聖-卡斯特(Saint-Cast)風景畫側重對海岸遠近、深度描摹,如《聖-卡斯特》(Port of Saint-Cast)之寬敞構圖,便令人心曠神怡。
1891 年三月,新印象派主義創始人,亦是席涅克好友的秀拉辭世。同年夏日,席涅克來到海港孔卡爾諾(Concarneau),創作了五幅系列風景畫。在這些作品中,席涅克的分光技法堪稱已登上巔峰,如《孔卡爾諾:早晨的寧靜》(Con- carneau Calme du Matin Op. 219 ,Larghetto),以鮮豔的色彩描摹早晨港口啟航的船隻,熱鬧中帶著悠閒的靜謐;《孔卡爾諾:傍晚的寧靜》則以返航的船隻予人慵懶而滿足的寧靜感(Concarneau, Fishing Boats);《孔卡爾諾的沙丁魚船》(Concarneau, Opus 221 ,Adagio)藉遠方近海平縣的並行漁船,帶來一種和諧的安寧。
  (三)、分光法人物畫(1885~1898)
在席涅克習畫初期便已有人物畫的創作,以分光法作圖,則是始於 1886 年完成的《織帽女工》(Two Milliners In The Rue Du Caire)。到了隔年的《用餐室》(The Dining Room) ,分光法擅用光影對比的優點已可見一斑,人物刻意突顯的冷漠姿態與神情,也營造的十分成功。1888 年的星期天(Sunday)藉由細膩描摹夫妻倆的動作,輔以精心營造的繁複背景,成功將沉重鬱悶的婚因生活表達的淋漓盡致。這些尺寸較大的作品,以分光法表達靜止畫面中的細膩細節,見證了席涅克人物畫中分光技法的純熟。
  首位以「新印象派」稱呼秀拉、席涅克等分光畫派畫家的藝評人費利克斯.費農,是新印象派,也是席涅克熱情的支持者。1891 年,他贈與了費農以分光法製作的肖像畫。其後兩年陸續創作《井邊汲水的女子》(Young women of Provence at the well)、《持洋傘的女子》(Woman with a Parasol)與蠟畫《梳妝婦女》(Woman at her toilette wearing a purple corset)。
  1893 至 1895 年間,席涅克計畫製作一幅闡示心目中的「理想國」,有無政府主義風格的巨幅繪畫。此畫便是十二平方公尺的巨作《和諧時光》(Au Temps d' Harmonie)。接著,席涅克也著手三幅政治意味濃厚的作品,但最後只完成其中一幅《拆毀者》(The Demolisher)。然而席涅克這些人物畫普遍風評不佳,最後他不得不放棄了人物畫的創作。
  晚期的人物畫,1898 年完成的《陽台上的女子》(Woman on the Terrace),人物所佔的畫面比例較小,彷彿象徵著席涅克淡岀人物畫創作的心境。
  (四)、成熟分光法風景畫(1892~1935)
1892 年,席涅克初扺聖特羅佩港,愛上了此地的風景,並創作大量的風景畫。同時,席涅克分光技法也開始轉變──他開始以較大而鮮明的「色塊」取代色點。由於捕捉光影能力的躍進,以及高明的用色技巧,使畫風轉變後,席涅克風景畫的藝術性及裝飾性更上一層樓。另一項重要改變則是,席涅克開始於畫室而非實地作畫,一方面是因為分光法需要嚴謹的觀察與大量的草圖,另一方面則是在畫室中能有更多時間思考,增加了作品中的創造性。
  《聖特羅佩港的屋子》(Houses in the Port of Saint-Tropez)、《懸掛彩旗的單桅帆船》(Sailing Boats in St. Tropez Harbour)、《紅色浮標》(The Red Buoy)......等 1892~1895年於聖特羅佩完成的海岸風景畫,席涅克大膽的用色與簡明的構圖,十足奠基了他在新印象派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城市日落》(View Of St Tropez)、《法國梧桐》 (St. Tropez, Pinewood)等有地中海植物入畫的作品,表先岀了自然(植物)與人文(城市風景)交織的生命力。其中用色極為豪放的作品《帆船與松樹》(Sailing boats and pine trees)更可看出近似後來的「野獸派」的用色方式(馬蒂斯曾數次慕名而來,拜訪於此作畫的席涅克),對往後藝術的影響不小。
  席涅克的曾因進行人物畫的嘗試而減少風景畫的創作,但自他 1896 年漸漸停止人物畫創作後,港口與海岸再度成為席涅克繪畫的重心。除了聖特羅佩港週遭,他從 1896~1910 年多次旅行,到過荷蘭、義大利、比利時等國的大城市,也造訪威尼斯、馬賽、鹿特丹、伊斯坦堡等海港作畫。在旅行途中,油畫自然是創作不輟,如在普羅旺斯海邊繪製的《卡斯特蘭的峭壁》(The Cliffs at Castellane)的壯觀,從中能看見歐洲多變的海岸地形充實了席涅克的藝術內涵。同時,席涅克亦完成了大量的水彩畫。
  1910 年後,席涅克的畫作因生活上歷經的轉變──親友的逝世與感情生活生變,而作品量驟減。之後又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中斷創作,而戰爭結束後,席涅克作品中水彩所佔的比例逐漸增加。他晚期的分光法油畫仍有著鮮豔的色彩與熱情,色塊的使用也更為大膽,如《金槍漁船的慶點:格斯華島》(Blessing of theTuna Fleet at Groix)一畫中,船桅與五顏六色的旗幟形成了色彩繽紛的叢林,有著滿滿的生命力。即使已年近六十,他的作品特有的歡欣與熱鬧是從未改變。
  (五)、水彩畫(1900~1935)
在 1890 年代,席涅克的水彩畫多是分光法作品的習作,這與他改在畫室作畫頗為相關──於畫室裡可以自在的創作草圖。這些水彩畫多以彎曲的線條(可能是受到梵谷的影響)與鮮明的色彩完成,如《城市日落》之習作,其中用扭動的曲線繪製的雲朵、山巒與近處的草地,別有一番趣味。
1900 年之後,席涅克開始特意製作水彩畫。這年前後的作品《桑穆》、《藝術家之屋的花園》,其自由奔放的筆觸與用色,是不同於分光法油畫的特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席涅克轉而對靜物水彩畫感興趣。這些畫作多以鮮
豔但不失協和的色調繪製,畫中的蔬果、瓶罐彷若是生活的一片縮影,看起來十分自然與舒適。
1920 年代,席涅克對港口的熱愛也移到了水彩畫。除了先前拜訪過的海港孔卡爾諾(Concarneau),拉羅謝爾(La Rochelle)對他的晚期分光法油畫與水彩畫皆頗為重要。水彩畫《拉羅謝爾港》(Port La Rochelle)用石墨筆以斜線打岀雲朵與建物的陰影,物體的輪廓與輪廓間或填有斑斕色彩,構圖小巧玲瓏。城市街景也出現於席涅克的水彩畫中,他以畫筆描摹繁榮的法國市集。城市大大小小的橋樑亦為他喜愛的作畫對象,《橋的藝術》(The Pont des Arts)、《九號橋》(The Pont Neuf)等以簡單構圖與隨性色彩完成的作品,記錄著都市寧靜而優雅的一面。
1925 年以後,席涅克的水彩畫有簡化的趨勢,使作品顯露出一種技巧成熟而懷有赤子之心的純真。這些繪畫是晚年席涅克的最佳寫照之一。
  三、畫作賞析與探討(楨:無法複製請點閱: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3/04/2013040117314704.pdf)
  肆、參考資料
1.《新印象主義繪畫巨匠:席涅克》,藝術家出版社,廖瓊芳著,何政廣編
2.《印象.巴黎:印象派足跡尋旅》,雄獅圖書,陳淑華著
3.《印象派之旅》,雄獅圖書,張心龍著
4. http://www.paul-signac.org/ (畫作出處)(圖一至圖三)(圖六)(圖七)
5. http://www.artduquotidien.com/?p=817 (畫作出處)(圖四)
6. http://en.wahooart.com/a55a04/w.nsf/Opra/BRUE-7Z4QNU (畫作出處)(圖五)

台長: 阿楨
人氣(6,558)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世界百大畫家 |
此分類下一篇:梵谷:世界百大畫家39
此分類上一篇:秀拉:世界百大畫家37

Yu
您好,因為我需要做學校的專題報告
想參考您第三章畫風分析的pdf檔
但是我無法打開,請問能詢問您是否有原檔可供我參考嗎?非常謝謝您
2022-11-07 14:30:19
Yu
就是這章的pdf檔複製後也打不開,如有原檔可供參考還麻煩您再留言給我了,非常謝謝您…雖然不知道您還看不看得到這邊的留言

三、畫作賞析與探討(楨:無法複製請點閱: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3/04/2013040117314704.pdf
2022-11-07 14:33:4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